二战时期失踪飞机在火星出现之谜 组图

【菜科解读】
※奇闻提要:
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披露:1995年,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公布了他的惊人发现,声称他在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有4 架“二战”时期失踪的美国轰炸机在火星空域编队飞行。
而在此“发现”公布前的1987年,前苏联也曾公布“卫星扫瞄”发现有一架“二战”时期的美国老式轰炸机停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里,从卫星传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辩认出机上的美军军徽标志。
这两起闻所未闻的离奇发现,使得科学界为其绞尽脑汁,大伤脑筋。
也引起社会公众议论纷纷,一片哗然。
美国官方拒绝作出评论,瑞典的权威科学家威尔海姆. 格莱德博士则认为:路丁博士在火星看到的飞机与苏联在月球发现的飞机是相联系的, 也与失踪地“魔鬼三角”有联系的。
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解之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50年前在百慕大神秘失踪 要了解这5架飞机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还得把历史翻到52年以前,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平息的1945年12月5日,还带着“二战”硝烟的美国海军航空兵19轰炸机大队的5架格鲁门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芬德代尔堡基地起飞,飞往大西洋海上巡弋。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在波涛万顷的大西洋上未出现任何影响飞行的气候异常。
可是, 当飞机进入了以百慕大、 波多黎谷和迈阿密三点构成的三角地带__也就是以无数船舰飞机在此神秘失踪而闻名于世的“魔鬼三角”海域时,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失踪前飞机未发出遇险求救信号,失踪后也未留下任何失事痕迹。
与基地中断联系的时间是下午17时,派往该海域搜寻救援的马丁水手式(PBM)巨型水上飞机也没有再飞回来。
直到失踪2小时后的19时零4分, 芬德代尔堡空军基地却又意外地收到了它们不知从那个遥远空间发来的微弱、 反复的无线电专用呼救信号___“FT...FT...”,而这时飞机的燃油理应早已耗尽,求救又未报方位坐标, 搜寻救援已无从下手,于是, 对这5架飞机连同机组人员就只能作“遇难”处理而永远从军籍名册上抹去了。
事件已过去50年,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军中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人们已经不再想它了。
万万不会想到他们在50年后的今天,竟还会奇迹般地出现在遥远的外星。
50年后在外星意外再现 发现飞机在火星编队飞行的天文学家克芬德.路丁博士声称:他在用计算机控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已失踪多年的5架克鲁门复仇式轰炸机中的4架, 在距火星几公里远的空域作编队飞行,从这些飞机进入镜间--- 计算机自动跟踪进行图象处理一直至在镜间消失的时间推算,飞机的飞行速度竟达时速4万公里。
飞机是以紧凑的编队形式飞行的,而且飞行状态良好,看来是有人操纵飞行的。
并还能清楚地看到机上的美国军徽标志,这也是我认定它们就是1945年在“魔鬼三角”失踪飞机的根据。
博士评述此事时激动地认为“他的这一发现是自前苏联在月面发现美国轰炸机以来最令人兴奋的天文发现。
”
而苏联于87年3月由卫星传真在月球背面拍摄到的那架美国轰炸机原来停在陨石边。
而当苏联卫星于88年7月22日再次飞临该地搜寻扫瞄时,飞机却又不见踪影。
说明该架飞机并非永久停放该处,而是仍在活动。
对路丁博士这一事实存在(有电脑图象为证)而又无法理解的意外发现,科学界也有人怀疑他是“凭空编造”,而路丁博士则坚定地说:“我料到会有障碍和批评,但这丝毫没有困扰我,我知道自己看见了什么。
遗憾的是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从地球进入太空的, 和他们在太空做什么!” 他们怎样从地球进入太空 当5架轰炸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消声匿迹之时, 美国《阿尔格松》杂志公布了这一事件,编辑部随即收到许多读者来信, 其中有一些信竟十分肯定地说“在百慕大三角区有通往天外的‘通天洞’......”美国航天航空物理学家莱特博士则严肃地指出:“在百慕大三角区几百公里上空经常停有一艘监视观察这一海域发生的一切的UFO母舰, 当人类完成一次类似月球飞行之类的重大空间活动,或他们需要获取什么有意义的信息时, 它就向下发出一个小飞碟,由他们从地球上取走样品, 进入魔鬼三角区的无数神秘失踪的飞机船舰很可能就是这样被‘取走’的。
因为是连人带物照单全收,因而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蔽薅烙信棘在1987年苏联于月球发现美国轰炸机,谈论到地球飞机怎会上外星时, 前苏战斗机飞行员彼德.格伦考曾说出了他个人发生在1948年冬天的一次奇遇。
“当时, 他正在西伯利亚沿岸进行飞行训练。
突然间,一个从未见过的闪光发亮的圆筒形飞行物出现在他的右侧,长度约500米,机体由耀眼的金属物制成。
由于刺眼,格伦考无法直视,突然觉得该管状飞行物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吸力向他袭来,一瞬间格伦考的飞机失去了控制,管状物打开了两扇巨大的舱门,而当飞机正在被向舱门吸去的时刻,他看到飞行物内有影子走动,他们也在盯着他,也许是舱内看着他的人改变了主意,使他摆脱了一次危运,飞行物放了他,松开了吸力,关上了舱门,升空飞走了。
”东鳞西爪,不谋而合,百慕大上空的UFO魔影和格伦考遭遇UFO 险遭劫持的离奇经历,正好解开了“魔鬼三角神秘失踪”的飞机如何劫往外星之迷。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有的事物地球现有科学知识还无法解译,但并不等于不存在。
揭秘瓦屋山迷魂凼之谜:很多人进去里面都迷失了方向,直到后来被饿死
但里面有这么一条道,被人称之为“迷魂道”,据说进去的人一般都没有再出来过,很多喜欢冒险的人进去里面都迷失了方向,直到后来被饿死。
瓦屋山迷魂凼地理位置瓦屋山迷魂凼所处的纬度与骇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是一致的,这可是那些喜欢冒险的人所称的“死亡纬度线”。
因为迷魂凼的恐怖与神秘,当地政府当初在规划开发瓦屋山的自然资源时,不得以只能将其列入旅游大禁区,防止游客不慎进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瓦屋山的传说位于瓦屋山的东南方向,有一片区域占地面积在1000亩左右,它由平地突起形成一些外观及大小很相近的山丘。
据说1979年的时候,省里组织了一个森林调查队,而调查队在该区域里面来来回回足足4天,还是在原处打转走不出森林。
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用随身携带的刀边砍边前行,硬是砍出了一条出去的路,最终才脱离险境。
瓦屋山迷魂凼,地形实在是复杂,地质也特别异常,进入里面通常会出现定方位仪器失灵、连时钟表都会停摆等令人摸不清方向的现象。
有人曾不慎进入迷魂凼,在里面经历了万般磨难,到后来才想到运用三点连成一线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自然法则才逃出来。
迷魂凼迷之解释网络上对于迷魂凼存在的谜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
1.神话传说——传闻当年一个叫张陵的人,他是五斗米教的创派人,在瓦屋山修炼和传教的时候,在此处设置了一个八卦迷魂阵,这个卦阵至今无人能破,存留至今。
但这一切也仅仅是传说故事而已。
2.地磁场说——在瓦屋山迷魂凼发生的各种神奇事件中,罗盘异常是最常出现的。
这使得大家自然而然的把它与地球的地磁场挂钩在一起,迷魂凼里面的地磁场与外面的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地磁场分为两个不同的磁极,有南极与北极之说。
但这两个不同的磁极所处的位置其实不是保持不变的,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
如果地磁场出现异常就很容易导致罗盘失灵。
但就瓦屋山迷魂凼的地磁场来源,大家都有各自的说法。
3.瘴气说——据说森林中有大片的瘴气存在,人一旦不小心吸入瘴气,就会因为缺氧出现严重的头晕症状。
瘴气主要来源于动植物腐烂后产生的气体长期无法散去,而长期聚集成一起。
4.视幻说——一旦人出现视幻现象后,眼前所见之物都会感觉一样,完全失去判断方向的能力,最终迷失在这里。
当然这也不过是一种说法,根本无从证实。
从1970开始至1999年,有许多人因不清楚情况,而误入迷魂凼,最终丧命。
那么迷魂凼中到底存在什么秘密呢?难道是大自然的力量?至今都还是一个未知的谜。
这也是为什么迷魂凼会成为吸引世人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信未来,迷魂凼所隐藏的秘密总会被揭开的。
麦田怪圈谜团:或是外星生物的杰作
它们常常在春天和夏天出现,几乎遍及全世界,以英格兰南部最多,倾向于集中在油菜、大麦或小麦地。
英国科学家安德鲁通过长期调查后认为,大部分麦田怪圈则是一些人出于种种目的"造"出来的。
在长达17年的调查过程中,安德鲁通过实地观测,甚至雇用私人侦探调查,结果发现80%的麦田怪圈是人为创造的。
很多情况下,一些造假者在他们的脚底套上平板,在农田上故意踩出怪圈。
据调查,麦田怪圈是一些艺术家在黑暗掩护下创造的杰作。
这些人通常选择创造的形状不是最新电脑绘图软件的结果,是他们喜欢的设计和当天早些时候草拟出来的。
这些艺术家的谜团工具不是人们所预料的复杂仪器,而是简单的绳、木板和测量员用的尺。
直升机红外线摄影机曾拍摄过麦田怪圈的制作过程。
创造者拿着工具进入麦田,少许脚印会留下,而创造者会说是随后来访者造成的,他们总可以自圆其说。
造假者进入麦田的通道是农作物中的小径。
这些小径是农夫用来运送、施肥和收割时走的田间小道。
当创造者抵达麦田内预先决定的地点后,其中一人站在中心点,另一个人开始画第一个圆圈,没有在地下钉上任何标记,因为他们不会留下痕迹。
当第一个圆圈完成后,一束小麦不会压平,而是被当做中心点,将来所有量度以这个位置做根据。
由于胆怯被人听见,于是他们用暗号联络。
此时,创造者开始用自制木板压平农作物,创造弯曲图案。
木板有不同尺寸,每块木板两端有孔,让绳索穿过。
每位队员拉着绳子一直向前跑,所到之处的小麦被压平,麦田的形状就这样随着设计的形状悄悄发生改变。
关键是,"6"在几何学上是个主要数目,在探察中,不难发现一个详情,重要形状所有圆圈的直径都可以被6除尽。
这种运算规律证明了麦田怪圈为什么总能形成对称图案。
多年以来,那些怪圈创造者对超感觉都有兴趣,他们合作从事广泛的计划,包括美术和摄影。
他们渐渐由传统艺术家变为隐蔽艺术家,合伙去创造麦田怪圈,因为他们认为,麦田圈的美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