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发现埋在地下的巨大未知物:这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简介:这张影像是根据美国航天总署(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unarReconnaissanceOrbiter,LRO)的数据所绘制,显示出月球背

【菜科解读】

  

这张影像是根据美国航天总署(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的数据所绘制,显示出月球背面坑坑疤疤

  这张影像是根据美国航天总署(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的数据所绘制,显示出月球背面坑坑疤疤的样子。

蓝色阴影处的南极-艾托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古老也最大的撞击盆地,宽度约2500公里。

PHOTOGRAPH BY NASA/GODDARD

  

这张伪色影像是月球背面的地形图,较暖的色调显示海拔较高的区域,而较冷的色调则显示海拔较低的区域。</p><p> 虚线圆圈表示南极-艾托肯盆地下方的质量异常区域。</p><p> IMAGE

  这张伪色影像是月球背面的地形图,较暖的色调显示海拔较高的区域,而较冷的色调则显示海拔较低的区域。

虚线圆圈表示南极-艾托肯盆地下方的质量异常区域。

IMAGE BY 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UNIVERSITY OF ARIZONA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MAYA WEI-HAAS 编译:邱彦纶):在月球背面发现神秘的巨大质量异常区,这项巨大的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更了解,包括地球在内的岩质天体究竟是如何形成。

  研究人员在月球背面发现埋在地下的巨大未知物:这团神秘的物质可能是金属,差不多是夏威夷大岛的五倍大。

  近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研究指出,这个特殊的结构位于南极-艾托肯盆地下方至少290公里处。

南极-艾托肯盆地起源于数十亿年前的巨大陨石撞击,当时的月球表面已从最初的熔融状态,冷却到足以让撞击留下持久的印记。

  研究团队结合了根据美国航天总署(NASA)重力回溯及内部结构实验室(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以下简称GRAIL)的数据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月表地形数据,发现了异常质量。

这些数据让科学家能够比过去更准确地计算陨石坑的地壳厚度和地函密度,因此揭露了在月球地表下的这个奇特的巨大质量。

  这篇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的彼得. 詹姆斯(Peter James)指出,巨大质量或许与陨石坑的形成有关,可能是古老陨石金属核心留下的残余物质。

虽然从月表无法明显地看到地底下异常巨大的质量,但它确实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让这里的月表变成了较周围陨石坑底还要低800公尺左右的特殊卵形凹陷──科学家将这种地形特征称为中央凹陷。

  「这个发现相当重要,」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月球地质学家丹尼尔. 莫里亚蒂(Daniel Moriarty)表示:「这真的让我们得以一窥月球内部发生的事情。

  先前,科学家就一直对南极-艾托肯陨石坑的表面成分和大小非常感兴趣。

  「这是我们在太阳系里所知的尚存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

」詹姆斯表示。

这次发现的异常质量让科学家更为好奇,特别是因为南极-艾托肯陨石坑和附近的月球南极,都是未来许多月球任务可能调查的潜在目标。

  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地底下的巨大质量。

他们的努力或许可以揭开形成这个陨石坑的巨大撞击背后的故事,并填补我们对月球和其他天体如何随时间变化的重要未知细节。

  「我的工作是为陨石撞击建模,这项发现实在让人兴奋,」并未参与这项研究、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布兰登. 约翰逊(Brandon Johnson)表示:「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巨大的发现

  GRAIL在2011年发射了名为退潮号(Ebb)和涨潮号(Flow)的两艘宇宙飞船,绕月飞行近一年,并且在任务期间精确地描绘了月球重力场的变化。

该研究团队利用这些数据,建构了目前最高分辨率的月球重力场图。

  月球的组成成分为何? 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让我们跟着影片,一起来了解月球的猛烈起源、月相变化如何形塑最早的历法,以及人类如何在半个世纪前,首度探索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大概了解月球地表和地下的情况。

在质量愈大的地方(像是地形愈高或岩石密度愈大),重力就会愈强。

从GRAIL所绘制的重力场图,可以看到南极-艾托肯盆地与月表多数大型陨石坑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他大型陨石坑也有所谓的质量聚集区(mass concentrations,简称为mascons)。

1968年,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科学家在重力场图中发现像靶心一样的结构──中心的圆形区域是个强重力区,周围环绕着重力较弱的环形,再往外是另一个重力更强的环形。

这种现象是由于月球在受到陨石撞击后,密度较低的地壳和密度较高的地函发生重新排列的结果。

#p#分页标题#e#

  但南极-艾托肯盆地并没有像这样的靶心结构。

为了弄清楚这里下面发生了什么事,科学家改以计算的方式,依据对撞击力量提出的新假设创建了模型,更准确地反映出自然系统。

结果显示在月球的上部地函内,有着大范围的高密度物质聚集区域。

  核心的残骸?

  研究团队提出两种解释地下巨大质量的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早期月球还被古老的岩浆海洋覆盖时,在冷却的最后阶段所形成致密氧化物的残余物。

但研究人员仍无法提出可以精确解释在这块盆地下方形成这样高密度区域的机制。

  詹姆斯问道:「在月球所有的地方中,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个巨大质量呢? 」。

  另一种可能,则是该研究团队认为,这团巨大的质量可能来自古老的陨石冲击。

撞击月球让这里形成巨型盆地的那块太空岩石,可能大到在形成之初就足以分成不同岩层。

因此这颗岩石就像今日的众多行星一样,拥有高密度的金属核心和岩质外层。

  在撞击的命运之日,冲击的能量在月球表面形成深深的碗状陨坑,陨石的金属核心撞进坑洞内部。

但原本的陨坑并没有留下来,熔岩重新填满了坑洞的部分区域,而陨坑内仍残留古老陨石核心的熔融痕迹。

  詹姆斯表示:「我敢打赌就是这样。

  「这个解释很能说服我,那里真的有些什么。

」约翰逊也同意这个解释,认为异常质量的确有可能是陨石核心所留下的残骸。

「我在阅读这篇论文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接下来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方式,了解究竟是什么造成他们在地底下发现的异常质量。

  愈来愈好奇

  这篇最新研究不但发现了神秘的异常质量,还回头检视了撞击盆地内缘的边界。

他们的结果指出,先前的科学家低估了陨石坑的大小。

由于NASA和其他机构的任务正准备前往这个撞击盆地和附近的月球南极,因此这个发现可能相当重要。

在这之前,最后一次研究撞击盆地内缘边界的科学家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克莱门汀号(Clementine)任务的结果,但该探测器并未探测到靠近盆地南边的一些区域。

而最新的研究则是使用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GRAIL的数据,数据更为完整。

结果显示,这个陨石坑比过去认为的还大了64公里左右。

  整体来说,这项研究让我们对南极-艾托肯盆地更好奇了。

  「这实在是太神秘了。

」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University)行星科学与探索中心(Center for Planetary Science and Exploration)的莎拉. 玛斯鲁尔(Sara Mazrouei)说。

她并未参与此项研究工作。

如果科学家能对这种结构有更深的认识,或许就能更了解太阳系天体形成的奥秘。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每颗行星都是由更小的天体互相撞击,最终才形成更大的天体。

」莫里亚蒂表示。

  在地球上,永不停歇的板块运动会持续改变地球过去的地貌,或是让早期撞击所留下的痕迹消失。

但月球的地貌仍维持着数十亿年前的样子,留下了在太阳系婴儿时期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纪录──包括形成这个太阳系已知最大撞击盆地之一的戏剧性事件。

(延伸阅读:地质学家也震惊,月球地质可能依然活跃! )

  「我们对于它是如何形成的确切过程,有太多不了解,」莫里亚蒂在谈到南极-艾托肯盆地时说:「这是目前研究中一个很大、很大、很大的领域。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最大的盆地世界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世界上有很多很奇妙的地貌、景观,盆地是地球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世界上有很多的盆地都是很常见的,那么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哪个盆地呢?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1 一、地理位置 刚果盆地——世界面积最大的盆地,非洲最大最典型的盆地,亦称扎伊尔盆地。

位于非洲中西部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和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分在扎伊尔境内,包括刚果河(扎伊尔河)流域的大部分,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非洲中部的一个自然地理区。

湖缘侵蚀作用 1、原受断层作用陷落而形成低地。

2、因周围高原完整,形势封闭,后因多雨而逐渐积水成湖。

3、而后湖水逐渐侵蚀边缘,致湖水外泄出露形成。

由于采伐过度,非洲仅存的这片横穿非洲中部的原始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减。

上世纪初,非洲热带雨林资源还极其丰富,是仅次于拉丁美洲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而今天已不到10%。

内陆湖形成 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

是前寒武纪非洲古陆块的核心部分。

由古老的变质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等组成。

从盆地边缘向中央的岩层分布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代基底杂岩、二叠-三叠纪砾岩、石灰岩和砂岩、侏罗纪卡罗系砂岩、洪积世和现代沉积。

地形周高中低,除西南部有狭窄缺口外全被高原山地包围。

内部为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下,平均海拔300~500米,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多湖泊,有大片沼泽。

孤山和丘陵平原 外围有孤山和丘陵,高度为海拔500~600米,是平原和盆边高地的过渡带。

盆地边缘为一系列高原,山地。

北缘为中非高地,平均海拔700~800米,为刚果河、乍得湖、尼罗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东缘为米通巴山脉;东南缘是南非高原北端的加丹加高原,为刚果河和赞比西河的源地;西南缘隆达高原是安哥拉比耶高原的北延,为刚果河、开赛河和安哥拉北部诸河的分水岭;西缘为喀麦隆低高原、苏安凯山地、凯莱山地和瀑布高原等一系列高地。

有刚果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单一完整的水系。

二、生态环境 刚果盆地拥有仅次于亚马孙河盆地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汇聚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包括1万多种植物,4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200多种爬行动物。

这里的大森林被称为地球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

三、物种基因丰富 保护中部非洲森林生态系统第二届首脑会议2005年2月5日在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闭幕。

喀麦隆、加蓬、赤道几内亚、乍得、刚果(金)、中非共和国和刚果(布)等七国总统共同签署了一份决议书,承诺保护刚果盆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它的‘生态系统。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赤道横贯其间。

刚果盆地属热带湿润气候,拥有仅次于亚马孙河盆地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汇聚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包括1万多种植物和400多种哺乳动物,盛产各种名贵木材。

林中高达40米的阔叶乔木终年常绿,形成浓密连续的林冠。

哺乳动物包括大象、黑猩猩和大猩猩、长颈鹿、狮子和猎豹等,还有1000多种鸟、200多种爬行动物。

这里的大森林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

刚果盆地有“中非宝石”之称。

四、森林资源 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热带雨林,有“地球第二肺”之称,它的一半以上位于中部非洲国家刚果(金)境内。

刚果(金)国土面积达23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54%被森林覆盖。

刚果(金)盛产乌木、红木、灰木、花梨木、黄漆木等25种贵重木材。

五、矿产资源 盆地边缘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铜、锗、钴、锡、铀、锰、钽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

有“中非宝石”之称。

为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

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是大猩猩等热带动物生活天堂。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2 1、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什么:西伯利亚盆地(面积:近700万平方公里)。

2、西伯利亚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相盆地,近700万平方公里,分为西西伯利亚盆地(350万平方公里,盆地中有300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或沼泽地,水面之上的陆地面积只有150万平方千米)、东西伯利亚盆地(地图上面积接近西西伯利亚盆地),两大部分以叶尼塞河为界。

世界十大最大盆地 1、西伯利亚盆地 位于:俄罗斯第一大盆地是西伯利亚盆地位于俄罗斯境内,俄罗斯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所以这个戏伯利亚盆地面积也是非常大的,同这里面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2、刚果盆地 位于:非洲第二大盆地是刚果盆地,刚果盆地主要是位于热带地区,这里的雨林十分丰富,所以蕴藏着十分多的生物资源,这里的矿产也是很丰富的,排在世界第二位。

3、乍得盆地 位于:非洲第三大盆地是位于非洲境内的乍得盆地,面积大概200万平方公里,这里的地势比较开阔,气温很高。

4、澳大利亚大盆地 位于:澳大利亚第四个是位于澳大利亚中东部的澳大利亚大盆地,这里的地形主要是一些土层,因为这里常年下雨,所以聚集大量的雨水,形成了天然的泉眼。

5、卡拉哈迪盆地 位于:非洲第五个是卡拉哈迪盆地,卡拉哈迪盆地的地形十分平坦,呈现着很宽阔的状态,这里拥有十分丰富的水源和矿产资源。

6、南美大盆地 位于:哥伦比亚东部和委内瑞拉中部第六大盆地是南美大盆地,有一半位于哥伦比亚,另一半在委内瑞拉境内。

7、美国大盆地 位于:美国第七大盆地是位于美国西部的美国大盆地,美国大盆地的气候十分干燥,因为这里的降水量稀少,形成了很多咸水湖。

8、塔里木盆地 位于:中国第八大盆地是位于中国境内的塔里木盆地,中国四大盆地之首,塔里木盆地一片沙漠,因为这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棉花。

9、鄂尔多斯盆地 位于:中国第九大盆地是位于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10、南亚大盆地 位于:印度最后一个是位于印度境内的南亚大盆地,南亚大盆地的地质矿产资源丰富,气候干燥。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3 通常来说,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应该是非洲的刚果盆地,又称为扎伊尔盆地。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穿过刚果盆地。

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具有完美的盆子形态,略呈方形,总面积约为337万平方千米。

范围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和刚果共和国等国。

刚果盆地和刚果河 由于刚果盆地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在盆地内形成了庞大的向心状水系,最终汇聚成了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刚果河”。

刚果盆地内部地势低平,分布着非洲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刚果盆地是一个构造盆地,盆地底部分布着未被扰动的深厚沉积岩,在历史上刚果盆地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河流切穿盆地边缘,湖水外泄,形成盆地。

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卫星图 实际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盆地,都是曾经处在湖泊或海洋的底部,那些地表的洼陷或坳陷处,经历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盆内沉积,因此,在盆地的底部多分布着厚重的沉积岩。

盆地的前身,是位于水面以下的区域,后来多由于地壳抬升,出露水面,底部出露,形成盆地地形。

在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中,有些盆地已经完全出露地表,形态完整,比如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此外,地球表面还有一些区域,从地表形态来看并不是完整的盆地地形,但是从地质和构造运动的角度来看,符合盆地的特征。

比如,西西伯利亚盆地就是这样的一个盆地,在世界地形区分布中,我们西西伯利亚盆地一般就是指西西伯利亚平原所在的区域,所以说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盆地的半成品。

西西伯利亚盆地的范围大约为乌拉尔山脉以东,叶尼塞河以西,南方接阿尔泰山系和萨彦岭及哈萨克丘陵地带,北缘为喀拉海,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比刚果盆地还要大。

西西伯利亚平原 从地图上来看,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地势低平,向北开口的不完整盆地,因此并没有命名为盆地。

西西伯利亚盆地和东西伯利亚盆地共同组成了西伯利亚盆地,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含油盆地,是地球上的超级大型构造盆地,是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巨大的西西伯利亚盆地,使得俄罗斯拥有了令人羡慕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哪里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西伯利亚盆地。

西伯利亚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相盆地,近700万平方公里,分为西西伯利亚盆地(350万平方公里,盆地中有300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或沼泽地,水面之上的陆地面积只有150万平方千米)、东西伯利亚盆地(地图上面积接近西西伯利亚盆地),两大部分以叶尼塞河为界。

西伯利亚盆地的位置:其地理位置大体在东经60度以东,90度以西及北纬73度以南,54度以北的范围内。

盆地西缘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东缘以叶尼塞河为界,与东西伯利亚山地相邻,南方邻接阿尔泰山系和萨彦岭及哈萨克丘陵地带,北缘为喀拉海,濒临北冰洋。

盆地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有很多很奇妙的地貌、景观,其中盆地就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地貌,盆地是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之一,感兴趣的来看看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及相关资料。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1 1、西伯利亚盆地 位于:俄罗斯第一大盆地是西伯利亚盆地位于俄罗斯境内,俄罗斯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所以这个戏伯利亚盆地面积也是非常大的,同这里面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

2、刚果盆地 位于:非洲第二大盆地是刚果盆地,刚果盆地主要是位于热带地区,这里的雨林十分丰富,所以蕴藏着十分多的生物资源,这里的矿产也是很丰富的,排在世界第二位。

3、乍得盆地 位于:非洲第三大盆地是位于非洲境内的乍得盆地,面积大概200万平方公里,这里的地势比较开阔,气温很高。

4、澳大利亚大盆地 位于:澳大利亚第四个是位于澳大利亚中东部的澳大利亚大盆地,这里的地形主要是一些土层,因为这里常年下雨,所以聚集大量的雨水,形成了天然的泉眼。

5、卡拉哈迪盆地 位于:非洲第五个是卡拉哈迪盆地,卡拉哈迪盆地的地形十分平坦,呈现着很宽阔的状态,这里拥有十分丰富的水源和矿产资源。

6、南美大盆地 位于:哥伦比亚东部和委内瑞拉中部第六大盆地是南美大盆地,有一半位于哥伦比亚,另一半在委内瑞拉境内。

7、美国大盆地 位于:美国第七大盆地是位于美国西部的美国大盆地,美国大盆地的气候十分干燥,因为这里的降水量稀少,形成了很多咸水湖。

8、塔里木盆地 位于:中国第八大盆地是位于中国境内的塔里木盆地,中国四大盆地之首,塔里木盆地一片沙漠,因为这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棉花。

9、鄂尔多斯盆地 位于:中国第九大盆地是位于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10、南亚大盆地 位于:印度最后一个是位于印度境内的南亚大盆地,南亚大盆地的地质矿产资源丰富,气候干燥。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2 说起盆地,中国人最熟悉的‘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和四川这四大盆地,但四个盆地的总面积再乘四都不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盆地大,大到可以装下整个澳洲。

更难以置信的是,这还是个富可敌国的超级“聚宝盆”。

西伯利亚盆地是地壳运动形成,一面被拉伸、一面被挤压,才有了东西两大盆地的地貌。

但二者实际是相连的,以叶尼塞河为界,西西伯利亚盆地以平原为主,东西伯利亚盆地则以高原、山脉居多。

在地质学上,西伯利亚盆地总面积超过700万平方公里,是俄罗斯目前油气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台型盆地,也是近50年来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油气盆地。

之所以能聚集如此多的油气资源,主要还是西伯利亚环境太恶劣。

根据俄罗斯《史前西伯利亚》一书的记载,西伯利亚原住民源于蒙古人种的通古斯民族(含鄂伦春、奥罗克、赫哲以及满族等十多个民族),沿岸原住民多为中国古代的“丁零人”,也就是俄罗斯所说的涅涅茨人。

在蒙语中,西伯利亚原名“西波尔”其实是沼泽地之意,古人无法辨识整个盆地的地貌,但也颇符合当时的情形。

随着贝加尔湖等湖泊被发现,土著们逐渐远离北极圈往东迁居,才有了蒙古、女真等颇为强悍的民族。

但17世纪俄罗斯占领西伯利亚后,这些原住民被大量驱逐或屠杀,如今西伯利亚绝大多数居民都是斯拉夫白人。

虽说这些白人也很耐寒,但对比延续千百年的土著而言又逊色了很多,因此,西伯利亚人口一直很少。

整个西伯利亚联邦区的总人口也就500多万,最大城市新西伯利亚就占了其中的1/3,可想而知其他地区的人口有多稀少。

但哪怕阿拉斯加被卖,俄罗斯人也没想过卖西伯利亚,因为这片土地蕴藏的财富实在太多,多到难以估值。

仅仅西伯利亚西部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平原,已知就有1440亿桶石油和3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如果算上整个地区的三大石油系统,那总储量就得翻上好几倍。

所以,其他国家是发愁买石油,俄罗斯是发愁卖给谁。

西伯利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油气资源? 以目前最大的BN油田举例,一座超级油田就能采出侏罗纪时期的碎屑岩层油、富含有机质的硅质页岩油,以及裂缝性储层油等三种高品质石油。

简单说,西伯利亚的石油储量是分层的,比如首个北极圈油气混合田Achimgaz,挖到地下360米就出石油,连续开采25年后,在地下1700米处又发现更多油气,还没开采到第二层,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对地下4000米进行勘探了。

Achimgaz气田被分为12个区的100个工作井,每天最多可生产2900万立方米天然气和1.2万吨冷凝水。

仅仅这一项工程就集结了俄罗斯、乌克兰、美国、阿根廷以及德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工程师。

由于西伯利亚多数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50℃以下,俄罗斯政府为了顺利将油气运出西伯利亚也是操碎了心,如今17条主管道和上千个泵站,分别将油气销往欧洲、中亚和中国等地,这一收益占俄罗斯总GDP的32%之多。

不仅如此,西伯利亚的森林、淡水和矿藏资源也十分丰富,煤炭储量占前苏联的93%,全球最大的钻石矿也在这里,还有数之不尽的铜铁铝锡金银等上百种有色及贵金属矿。

说总值超过百万亿美元或许还有点少了吧?当然,西伯利亚也是俄罗斯有名的“粮仓”之一,依靠多年的技术攻关,如今黑麦等耐寒作物的种植面积年年在翻番。

听说美国要买格陵兰岛,有俄罗斯网友笑着调侃:要不把西伯利亚买了,也就是百万亿美元而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3 刚果盆地也是被赤道偏爱的地区,可由于周边地形的交错影响并没有让气候过于干旱,其中间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平原还是农作物的高产区呢!刚果盆地矿产十分丰富,它的最低处也就是金沙萨被的马来博湖只有305米的海拔,但湖底却有矿藏不计其数。

由于整个盆地的资源相当丰厚,还有着超高的森林覆盖率,所以刚果盆地一直被称为“非洲心脏”。

有人很好奇,为什么非洲资源那么多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呢?其实这跟中世纪非洲的殖民时期分不开。

当年,在殖民国家的瓜分下,导致非洲本土的思想观念十分固化,甚至周边国家都不懂得怎么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一直延续到今天,旧有观念和文化的对立就理所当然的拖了他们发展的后腿。

刚果盆地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再加上内部交通比较落后,人们只知道无节制的开采来换取生存的资本,完全没有注意到环境的破坏。

现在这里的热带雨林覆盖率已经急速下降到10%左右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他们未来到底在哪里呢?

科学家给出了两种猜测,第一就是宇宙中可能存在一些喜欢四处游走的恒星。

  咱们都知道,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也就越大。

假如把规模放大到整个世界,那么提起质量大,咱们都会想到黑洞。

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质量最大的黑洞,质量足足是太阳质量的八亿倍。

    当然,这仅仅最大的,其它的黑洞质量并没有这么惊骇。

榜首名和第二名差了一个世纪这样的工作,不止会在你的分数榜上,也会出在黑洞质量的比照中。

咱们观测到的一般的黑洞的质量都不会超过几十倍太阳质量。

但饶是这样的质量,也足以捕捉其它天体了。

人类假如误入了黑洞,必定会被吞噬。

看样子,菜叶说说,假如遭遇黑洞,没有天体能够摆脱被拖入内部的命运。

  可是工作总有例外。

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奇特的小恒星。

说它奇特,是因为它处在一处70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的邻近,却并没有被黑洞吞噬。

反而彻底无视黑洞的存在,我行我素地在世界中发出着自己的亮光,非常惹眼。

那么,为什么黑洞邻近会有小恒星的存在呢?    科学家给出了两种猜想,榜首便是世界中可能存在一些喜爱四处游走的恒星,这些恒星自身温度就很高,随之后边遇到黑洞的时候,会因为发出紫外线辐射,而导致恒星周围的气体云团发生坍缩,终究构成一颗小恒星。

    第二种可能性便是黑洞的邻近会有一些密度较大的分子云,这些分子云并不是彻底停止的,它们之间的磕碰和揉捏会使得它们终究集合在一起,在密度满足后就会慢慢变成恒星。

  当然,这些仅仅对这颗小恒星来历的猜想。

而现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待后续研讨。

一起,在这颗小恒星的身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候咱们探究,比方为什么它能够不被吞噬,它又有什么物理特征等等。

可是不论怎么样,这颗小恒星的呈现,都将为人类研讨如何摆脱黑洞的招引提供了条件。

相信在不就的将来,人类能够不用再害怕黑洞可怕的招引力了。

加入收藏
               

月球背面发现埋在地下的巨大未知物:这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