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人类一定要去月球建基地,作用,何时开建?

现在还有许多人连老美上世纪登月都还严重怀疑呢,谈什么重返?然后嗤之以鼻:哼!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建月球基地? 人类终究要走出地球的,而要走出地球,月球就在家门口,是无法回避的第一站。
如果这第一站都过不了,就别吹到什么深空了。
【菜科解读】
月球是个不毛之地,人们为啥一定要去那里鼓捣基地呢?尤其是老美,一天到晚扬言要重返月球,并建设基地。
现在还有许多人连老美上世纪登月都还严重怀疑呢,谈什么重返?然后嗤之以鼻:哼!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建月球基地?人类终究要走出地球的,而要走出地球,月球就在家门口,是无法回避的第一站。
如果这第一站都过不了,就别吹到什么深空了。
这就是人类必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最根本原因。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地外天体,与地球平均距离只有38.4万千米;而且这个天体还很大,直径3476千米,是八大行星中最小行星水星的71%,质量是水星的22.5%;在太阳系200多颗行星卫星中,月亮排行老五,而且月球是一个岩石刚体星球。
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地球有这样一个兄弟相伴,是自己的福气,地球上之所以形成生命,与月球有很大关系。
既然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都不利用,那不是傻子吗?因此请那些嗤之以鼻的人们把哼收回去吧。
人类要走出地球,就必须先征服月球,否则都是扯淡。
月球基地有什么作用1、是人类走向深空的跳板。
月球基地将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训练营,人类要熟悉了解外星环境,就必须先了解月球环境;由于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且没有大气阻力,未来人类走向深空的飞船将在月球发射,对飞船结构的改进和节省燃料都有重大意义。
2、月球上有人类需要的宝贵资源,地球上稀缺。
如氦-3,是核聚变的优质燃料,地球储量整体只有500千克,而月球储量有百万吨之多,100吨可供人类核聚变发电用1年,月球氦-3可供人类用1万年。
除了氦-3,月球上还有较丰富的铀、钍、钾、氧、硅、镁、铁、钛、钙、铝、氢等元素。
人类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在月球上建立生产、加工、转运基地。
3、月球的真空、低重力条件,是地球上科研难以复制的特殊环境,对科学研究有特殊的利用价值。
如研究月球、地球、太阳系起源;低重力条件下生物微生物遗传工程;深空生命保障、人造生物圈等等,都比地球条件好多了,因此月球将成为区别于地球的特别科研中心,各国都将在那里设置自己的科研分支机构。
4、旅游景点。
未来将在月球上建立深空旅游中心和太空商业中心,月球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甚至成为商业活动中心,比如世贸会或许在那里召开也未可知。
人们还将以那里为跳板,前往火星甚至更远的天体旅游探险。
5、为了保障人类在月球上进行以上活动,一系列科研、生产、生活设施将在月球建立起来,尤其是供氧、供水、供电等生命支持保障系统将先行建立,为此月球最终会出现常住人口,形成月球城市。
若干年后,形成区别于地球人,土生土长的月球人,这将大大提升人类繁衍存续的机会。
月球基地建设的进程前面说的那些建设任务,有些是长远目标,有些是现在就需要解决的。
因此建设可能会分四个阶段:
第一步,先在月球上建设月球基地前哨站,也就是为永久基地做准备的临时基地,这个阶段至少需要10年;
第二步,在前哨站基础上,将月球临时基地升级为永久基地,有人长期驻守,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0年;
第三步,在月球已建成的基地基础上,扩张建设,形成集深空探索、旅游、生产、生活综合功能的基地群,这个阶段大概需要10年;
#p#分页标题#e#第四步,以基地集群为基础,形成功能更加齐全的月球城市,从此月球生活转入常规化、正常化,人类月球种族开始独立出现,这个阶段大概需要20年。
这样一弄,大概就要到本世纪末了。
因此可以预见,到本世纪末,普通人就有机会去月球旅行了,看我文章的朋友能坚持到那一天,得到这份幸运吗?
计划及可行性人类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登陆过月球,迄今只有12个人踏上过月面,且一泡尿也没撒在月球上。
当然,那时人类还没有在太空环境下户外撒尿的条件和能力,登陆月球宇航员们的排泄物大概都带了回来。
从那以后,人类再也没有造访过月球。
那么现在就有了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的能力吗?我想是的。
虽然50年来再也没有人重返过月球,但这50年,人类文明和航天科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飞行器早就飞遍了所有太阳系行星,还到过小行星、彗星,飞得最远的旅行者一号已距离我们229亿千米,早就飞过了距离我们最远的系内行星,向太阳系外飞去。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航天能力也早已今非昔比。
尤其人类基因变异出了个异类埃隆·马斯克,把飞天技术大大往前跨进了一步,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的日程大大缩短。
对马斯克来说,月球基地实在是小儿科,他的目标是要在几十年内,要在火星上建设一个100万人的城市!
老美已经启动2024年重返月球计划,任务有三项:其一在月球背面登陆,勘察月背情况,并在月球轨道和月表培训前往火星的宇航员,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其二在月球轨道建立空间站,命名为月球之门,起到登月缓冲和深空飞船的中间站支援作用;其三,为建设月球基地打前站,包括选址定位,建设简易临时居住地等。
2024年能否按期实现载人重返月球,从目前美方发出的消息,似有困难,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要从NASA的月球着陆器招标说起。
重返月球计划NASA只是将任何货物送到月球之门空间站,而从月球之门空间站转运到月球来回的穿梭机则招标民间公式承担。
NASA曾经声称,将会招标两家公司承担这项任务。
问题就出在经过竞标,NASA发现只有一家公司,也就是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符合条件,因此合同签给了马斯克。
由此,引起参与竞标失败的蓝色起源公司的愤慨和不满,县政府投诉未果后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迫使NASA不得不暂停合同执行。
第二点是NASA日前宣称,登月宇航服加工制造可能2024年无法完成,这样载人重返月球计划很可能会发生延滞。
但NASA官员表示,登月计划不会取消,最迟将在2025年实施这项任务。
我想,不管后续计划有什么困难或者会拖延多久,可以确定的是,这项计划一定会启动,重返月球和建设月球基地的计划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可行的。
未来的月球基地可能有哪些国家参与?不管未来有多少国家参与,从目前的形势预判,只能是航天老大老美走在前头。
#p#分页标题#e#早在十几年前,老美就制定了一个月球太空城建设计划,拟投资1000亿美元,分三步走:先建设临时基地,常驻人员十几人到几十人;在此基础上再建成一个小型永久基地,常住人数增加到百人,形成开采、冶炼、运输整套生产系统。
随后的第三步,是在月球上建设一个可以容纳1000人的月球太空城,生产、生活、娱乐设施日趋完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可以自供自给,甚至出口地球。
第二步的永久基地蓝图也早就公布:占地约8000平方米,是一座圆顶3层建筑,直径64米,每层高4.5米,墙壁和屋顶用混凝土建造,内外墙之间以及屋顶都覆盖着厚达0.7~2.5米厚的月壤,起到用于保护基地免遭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侵袭,以及小陨石撞击的危害。
在建筑内部,还设有一个圆形防空洞,一旦建筑物受损,大气外泄,人们可以躲进这个早就储备好应急生存物资的洞中避难,这样,月球的先遣居民们的生存就有了双保险。
俄罗斯、日本、欧空局都有月球基地计划,咱中国这几年航天科技也飞速发展,自然也不会落后,也有自己的月球基地计划。
但问题是,这些国家目前连载人登月都没有实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都差不多还要10年时间,因此独立建设月球基地的计划至少还要在10年以后。
早在2008年7月,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就签署了一个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了名为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计划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数个科学站。
因此这些国家的宇航员恐怕会搭上老美的车,或以合作方式一起登陆月球,从而享有月球基地的一杯羹。
因此,联合探索开发月球,是缩短那些还无法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国度差距的唯一出路。
咱们现在与老美关系敏感而微妙,未来有没有可能在航天合作上有所突破?难以预料。
月球基地自供自给解决方案NASA审查了十多个月球基地的不同设计方案,最开始的基地就是由在地球上做好的圆柱形登月舱构成,每个会被放在月球登陆器顶部,被送到月面。
这个基地开始可以容纳4人,每人次在月球驻留180天,补给按照每年两次载人任务同时送到。
最初的几年,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蓄电供电。
月球每个月约有14天白天和14天夜晚,白天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降到-183℃,因此确保电力供应,是维持室内恒温,宇航员安全生存的最重要保障。
而在户外的工作,则主要由机器人操作。
2030年后,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宇航员基地就会建成,这时候的月球基地,就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了。
生存保障自给设施主要有:
采用太阳能和核反应堆提供能源:月球上没有大气,无风无雨,白天一片炽热阳光,辐射强度是地球的1.5倍,因此太阳能是月球最好能源来源;同时,在月球上建设核反应堆,太阳能和核发电供电,实现双能源供应方式,解决月球基地所需能源问题。
这样,就能保障月球基地的照明、供热、采暖,生产制造等电力问题。
如果可控核聚变发电技术能够推上运用,可利用月球丰富的氦-3资源,燃料取之不尽。
就地取材解决空气和水:科学家研究发现,月球沙土中有许多含氧的铁矿物,这样就可以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气。
#p#分页标题#e#方法是自动挖掘机采集月面的沙土,并通过智能机械选出含氧的铁矿物,然后通过氢与含氧铁矿物反应还原,便可得到淡水;有了水,通过电解水就能得到氧气和氢气。
氧气经液化储存起来,就能够供基地居民长期使用。
经测算,1吨氧可以维持10人在月球1年需要,而制造1吨氧,只需要120吨月球沙土,但开始使用的氢气需从地球运送,以后就能够自产自给。
食物可依靠月球温室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这些年,科学家们已经在国际空间站培育出100多种太空植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燕麦、萝卜、西红柿、甜菜、卷心菜等等,而且研究并证实了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植物种子不但能够在月壤中发芽,而且出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抽穗也更早。
科学家们还在空间站试验了动物生育和养殖:在太空站环境,果蝇、蜜蜂照样能够交配产卵筑巢;鹌鹑蛋、鱼卵在空间站呆了59天,回到地球依然能够孵化;哺乳动物老鼠在空间站依然能够交配受孕生下小崽子。
这些都为人类在月球上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解决食物来源奠定了基础。
解决好这些生存基本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建设工厂,利用月球资源生产出各种生活生产必需品,这样月球就真的成了世外桃源,不但可以自给,还能出口到地球。
而彼时地球人的时尚,或许就是得到来自月球的一件太空衣呢。
就说这些吧,能不能实现,那就拭目以待吧。
若有个黑洞和太阳迎头相撞,太阳系会怎样?八大行星都会被汽化掉
的确是这样,它是宇宙中引力最强的天体,连光到了它的附近都无法逃脱。
宇宙中的黑洞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星系级黑洞,一种是太阳级黑洞,星系级黑洞诞生于宇宙之初,它们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直接生成,通常都是星系或者类星体的中心,质量可达太阳的1万到几百亿倍,它们都是黑洞或者类星体运行力量的源泉,不过这样的黑洞数量较少,像我们的银河系中只有一个这样的黑洞,它就是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
但是太阳级黑洞在宇宙之中的数量却有很多,天文学家们认为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就有上千万个,这类黑洞有大质量太阳发生超新星爆发之后生成,质量较小,但是仍然在太阳质量的3-10000倍之间,绝大多数的太阳级黑洞都在太阳质量的1000倍之下,其中以几十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居多。
通常星系级黑洞不可能会来到太阳系附近,因为它们的引力场非常强大,可以影响周围几十上百光年距离的天体,所以目前来看在我们的太阳系周围上千光年的距离内都没有这样的天体,而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虽是这样的天体,却距离我们太阳系约有2.6万光年,所以不用担心它会吞并太阳系。
但是太阳级黑洞却就不一定了,这类的黑洞非常难探测,目前只有靠它们对附近天体的引力影响来判断它们的存在,如果没有大量物质被它们吸入的话,它们就不会发出光等电磁波,所以无法探测到它的存在,即便他来到我们的太阳系附近,除非它的引力场已经影响了太阳系外围的很多大型天体,不然我们也是无法感知它的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它开始影响太阳系外围的天体,那也将代表着这里的一切离终结都不远了。
如果有太阳级黑洞来到太阳系,那么它强大的引力场就会打破太阳系的平衡,导致太阳系出现大的动荡,如果黑洞来到我们的地球附近,地球将无法摆脱其引力场的束缚,我们人类也将束手无策,黑洞会很快就将整个地球都吞进去,就是像木星和太阳之类的天体,在黑洞面前也只有被吃的份儿。
太阳是太阳系的主宰,它带着整个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如果在太阳前进的方向迎头碰到一颗黑洞,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一刻,整个太阳系都会被摧毁的。
两者相遇之时,太阳上面的气体物质就会被黑洞吸引获取,大量的气态分子在黑洞周围形成吸积盘,这个吸积盘会异常璀璨,发光强度远超太阳的光辉,特别是两者撞到一起的时候,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会变得异常巨大和璀璨,这时的黑洞近乎于一个类星体,光照剧烈程度丝毫不亚于超新星爆发,甚至还犹有过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其它一些天体,由于距离太阳和黑洞较近,都有被汽化掉的可能,即便有些没有被汽化掉,也会在黑洞和太阳物质的双重引力之下靠向它们,渐渐被拉碎撕裂,成为这个黑洞的吸积盘。
如果没有物质补充,黑洞的吸积盘并不会长久存在,所以在吸干了太阳系的所有物质之后,这个黑洞会重归黑暗,那么在太阳系曾经存在过的这片空间中,看上去将好像什么都没有存在过一样。
太阳系正在坠入中心黑洞,具体时间已经算出,难道真要流浪地球?
但若是提及2023年的惊喜,那超过一半的国人,大概会说是《流浪地球2》的精彩,无论是其中的剧情彩蛋,还是展现的未来科技,都值得观众逐字逐帧地品味。
同时,大家更惊喜的,还有中国科幻片的崛起,这预示着,中国科幻电影已经有了比肩好莱坞的实力。
不过,让人大感意外的是,电影中不得已要带地球流浪的剧情,很可能将在现实中上演了,至于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从太阳系本身说起。
太阳系:微不足道的行星系众所周知,人类所生存的地球,正位于银河中的太阳系,在十六世纪以前,在托勒密心学说的影响下,无数西方天文学家和宗教首领,普遍都认为该行星系的其他星球都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就连质量超大的太阳太阳也不例外。
因此,在那个时代中,一众天文爱好者都有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在观测其他天体运动时,总会不自觉地认为,它们都是围着地球旋转。
直到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对整个星系进行重新观测后,发现无论是地球,还是木星、土星、水星等行星,都是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众星似乎都在围绕太阳旋转。
在这样的认知下,哥白尼首次提出了日心说,这也是我们今日天体学说的雏形,即太阳系的众星都围绕太阳旋转。
可就是这一看似合理的言论,却让哥白尼及其支持者惨遭围捕,比如一位名叫布鲁诺的日心说支持学者,就被西方教会捕获并处以火刑,整个人被活生生烧死在广场上。
而宗教派之所以要如此围剿日心说支持者,其原因就在于,西方教会已经根据托勒密提出的地心学说,延伸出了无数的教义,这些不仅是教皇的智慧体现,更是控制教徒的知识工具。
若是哥白尼用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那教会的权威也会瞬间崩塌,显然,无论是教会教皇,还是一众神职人员,他们都不会应允这样的事件发生。
不过,俗话说得好:“纸是包不住火”,日心说作为最新的科学学说,必然是要取代地心说的,十七世纪时,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最新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言论,即太阳才是行星系的中心。
在此之后,牛顿又用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诠释了这种环绕运动的原理,那就是小质量行星会被更高质量的行星所吸引,并围绕其运动,太阳作为行星系中的唯一太阳,自然也就成为一众行星的环绕目标。
但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在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同时,也察觉到我们所处太阳系的渺小。
因为,透过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发现在太阳系之外,还存在无数太阳,它们有的甚至比太阳还要大。
伽利略将这一发现与一众学者进行分享,在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都认为,我们身处在一个更大的恒星系中,太阳系在其中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行星系,而这也为银河系理论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银河系:危机四伏在伽利略及其好友提出了银河及恒星系的理论后,人类天文学就踏上了一条求证银河系存在的道路。
直到数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初,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2.5米天文望远镜,一众天文学家借助该望远镜,对太阳系外的太阳进行逐个观测,并在绘制了一幅星图。
随后,荷兰天文学家雅各布斯·卡普坦在这幅星图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视差的方法完成了各太阳间的距离测定,由此得到了最早的银河系模型,这也预示着,人类天文学正式走向对银河系的研究。
不过,科学界中的进步和挑战,往往是相伴相随的,人类对银河系的了解越多,那所面临的挑战也会越多,最好的体现就是黑洞。
按照现有的研究来看,黑洞代表的就是虚无,它可以吞噬万物,甚至连光线都能吸收,而做到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黑洞拥有无可比拟的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质量大的星体对小质量星体是存在吸引力的,这也便是黑洞吸引万物的根本。
这也意味着,假如银河系中存在一个质量比太阳系还要大的黑洞,那太阳系在经过该黑洞时,就可能会被它吞噬进去,就连地球也不例外。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魔幻,也有些杞人忧天的意味,但在2020年时,却正式成为了现实。
银河系中心黑洞:太阳系的“归宿”2020年时,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安德烈娅·盖兹,通过对银河系中心区域进行仔细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着大量且密集的太阳,更让人心惊的是,这些太阳的速度并不正常,就好像在做环绕运动一般。
也就是说,在这些太阳的中心点,应该存在着质量更大的星体,这才导致众太阳被其吸引。
然而,无论科学家们借助何种观测设备,始终都无法找到这个庞大的星体,这不禁让众天文学家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那就是这个质量庞大的星体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吸引这些太阳的东西,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黑洞。
之后,历经一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在多台望远镜,以及一台超级计算机的配合下,终于拍到这个可怕的中心黑洞--------人马座ASgr A黑洞。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在该黑洞附近,已经聚集了千亿颗太阳,这些太阳每一颗都足以媲美太阳,甚至,绝大多数都比太阳大上不少,这也就是说,这个黑洞要想吞噬太阳系,那是非常轻松的,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太阳系离这个黑洞还比较远。
但研究太阳系运动的天文学家却表示悲观,原来,根据现有的观测手段和计算能力,天文学家们发现,太阳系每围绕银河系转动一圈,两者的距离就会缩短2000光年。
按照目前的距离来计算,太阳系在转动13万圈,即32.5万亿年后,太阳系就会被该黑洞所捕获,进而被虚无吞噬,届时,太阳系必将颗粒不剩。
而要想改变这一结局,人类唯一能做的,似乎就只剩流浪地球计划了,也就是带着地球脱离太阳系,去寻找新的家园。
不过,距离该事件的发生还有很久,在这段时间里,人类很可能会掌握更高层次的科技,从而有办法让太阳系躲过一劫;也有可能会在灾难来临之前,灭亡于一场莫名的核战争,无法等到这天灾的降临。
除此之外,天文界也有科学家秉承着不同意见,那就是宇宙是不断膨胀的,这就好像一个不断吹起的气球,其中体积容量的增加,便会让星系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也就使得太阳系和中心黑洞的距离不断扩大。
简单来说,就是宇宙只要还在不断膨胀,那太阳系就不可能被黑洞所捕获,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人类对天文学的认知终究是有限的,我们所得出的一切结论,都可能存在系统性错误,就类似数百年前的地心说一般。
因此,针对任何潜在的天体危机,人类都需要重视,否则,灾祸很可能就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降临。
参考资料:《史瓦西黑洞理论》--------卡尔·史瓦西《银河系正在向黑洞坠落,每秒200公里》--------红枣学习网《地球正在朝黑洞坠落?》-------中国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