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月球之间,能放下太阳系所有行星,这是被设计好的吗?

我们接着看 太阳系现在有八颗行星,它们分别是四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颗气态行星
【菜科解读】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地球和月球之间40万公里的距离,其实能放下太阳系所有行星。
太阳系现在有八颗行星,它们分别是四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颗气态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2006年之前也属于行星,但后来天文学家嫌它质量太小就把它开除了,因此才有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格局。
这其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直径14万公里的它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之王,并且最近几年向外辐射的热量,已经超过了它吸收太阳的热量,也就是说木星正在放热,以至于让很多人认为木星未来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太阳,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质量太小了,至少还要增重80倍才能达到恒星质量下限,变成一颗红矮星。
第二大的行星是土星,它加上光环后的直径也有12万公里,天王星是5.1万公里,海王星是4.9万公里,此时这四颗气态行星的直径总和是36万公里,已经占了地月之间距离的绝大部分了,剩下的包括地球在内的四颗类地行星,水星直径4878公里,火星6679公里,金星和地球差不多都是1.2万公里。
四颗类地行星的直径总和,是3.7万公里左右,加上气态行星们的36万公里,是39.7万公里,刚好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最远距离,也就是40万公里。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设计出来的巧合,单纯就是因为宇宙太空旷了而已,目前的宇宙学模型认为我们看到的所有天体加起来,只占了宇宙质能总量的5%,也就是20分之一,并且这些天体之间的距离动辄就是几十万公里或者几十光年。
比如太阳和比邻星之间隔着4.2光年,因此比邻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但如果我们把比邻星和太阳都缩小成葡萄大小,这两颗恒星之间4.2光年的距离就会变成数千公里,把这个模型应用到银河系上就会发现:直径10万光年拥有数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其实是1000亿颗彼此相隔数千公里的葡萄。
所以银河系的密度是很低的,甚至可以说银河系的绝大部分都是虚空,宇宙中其他星系也都是这种情况,因此37亿年后仙女座撞上银河系的时候,天文学家认为上万亿颗恒星会互相穿过,而不会发生物理上的碰撞,两个星系将在漫长的引力博弈中重新找到平衡,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星系。
太阳系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来自仙女座星系的引力干扰弹射出去,成为宇宙中的流浪恒星,地球也会成为流浪地球,但这些都是几十亿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了,跟现在的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从地月之间的38万公里,到银河系乃至整个可观测宇宙,太空的本质仍然是空旷的,那些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才是我们的宇宙主流,它们导致的宇宙加速膨胀,未来有可能会让星系都分崩离析,最终撕裂宇宙中每一颗原子。
探索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但也有人认为剪纸进展古代还更早。
那么剪纸的由来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小编跟你一起去探索剪纸艺术的由来吧!关于剪纸的由来,本来很早以前就有了。
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人们只能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之上。
而随着纸张的出现,这些制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
通过这样的前后对照,我们就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古代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进展过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
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古代,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
剪纸的重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进展和普及。
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
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这或许也该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主要真相吧。
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遭遇严重飓风?近600只企鹅被冲上沙滩死亡
当地海洋动物护理机构PMP-BS人员表示,当地9日遭严重飓风侵袭,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时速超过100公里的超强阵风,导致许多野生动物被吹到沙滩上,在所发现的企鹅中596只已经死亡,还有很多遗体已经彻底腐烂,怀疑可能在被吹上岸之前就已经溺死海中。
当地媒体指出,麦哲伦企鹅每年6月至10月,都会从福克兰群岛、阿根廷、智利等地迁徙到巴西圣卡塔琳娜岸边觅食,由于企鹅不像其他鸟类会飞,所以遇到因强风影响而吹起的巨浪时更难逃生,才会不幸淹死在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