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个气态行星,为啥不会被猛烈的太阳风吹散呢?

这是骇人的速度,这如果搁在地球上,肯定把地壳都掀掉了,露出地壳下面的岩浆,然后岩浆也被吹散了,成为太空一块块小行星碎片。
要知道地球上12级台
【菜科解读】
有人提问:在宇宙中,气态星球为什么不会被太阳风吹散?
我也可以反问一句,为什么会被太阳风吹散?大家可能对太阳风不了解,更多看到的是太阳风速度很快,每秒可以达到900千米,最慢的也有200km/s。
这是骇人的速度,这如果搁在地球上,肯定把地壳都掀掉了,露出地壳下面的岩浆,然后岩浆也被吹散了,成为太空一块块小行星碎片。
要知道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才不过每秒30来米,而人类设置的顶级17级飓风也才每秒60来米,时速也才200多点千米。
这点速度在太阳风面前,说小巫见大巫还是高看了很多,因为太阳风速是地球风速的数万倍。
太阳风是什么?它就是太阳辐射出来的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不像地球风由大气分子组成,而是比原子还小的粒子~电子或质子组成。
这些带电粒子从太阳日冕层释放到太空,是一种等离子体,携带着能量,是太阳能量的强劲外溢。
这些带电粒子在太阳周围比较密集,因此可以烤焦气化一切,但随着在太空真空旅行,就渐渐被稀释了,到达我们地球时,已经很稀薄了,每立方厘米只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稀薄状态呢?可以说人类除了在太空实验室能够制造出这种极度真空,在地球上最高度的真空,也就是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里,制造的真空也达到每立方厘米上千个大气分子,而被视为高度真空的电视机显像管里,每立方厘米有几百亿个大气分子存在。
月球被视为没有大气的星球,呈现出高度真空状态,但月表每立方厘米也有上万个气体分子。
科学研究认为在距离地球63万千米的高空,已经大大超出了地月之间的距离,每立方厘米还有数百个气体分子。
也就是说,这些地方虽然高度真空,也比太阳风粒子密度要高出很多。
地球海平面大气,每立方厘米的气体分子达到约2700亿亿个。
这下明白了吧,地球的风是在吹动每立方厘米2700亿亿个气体分子运动,而太阳风只是每立方厘米几个到几十个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在运动,密度只是地球大气的几百亿亿分之一,这种比高度真空还要真空的状态,当然就掀不起什么波澜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上所谓的太阳风吹过来的强度,比地球高度真空吹过来还要弱很多。
因此这种太阳风几乎空无一物,如果你漂浮在太空真空中,迎着每秒900千米的太阳风,你的一根毛也不会掀起,根本感受不到。
所以说太阳风要吹走大气有点像蚍蜉撼树。
这是因为太阳风是高能带电粒子,它们掠过地球时,会引起地球磁暴、电离层暴,影响电波通讯,特别是短波。
有时候还会对地面管网,如输电、输油、输气管线等造成安全事故,对运行的卫星安全也有影响。
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辐射到地表,还会对人及生物造成伤害,主要是增加生物的辐射量,就像照射了多次X射线,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病变,情绪波动,甚至车祸增加等。
磁场对地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它们来到地球后,地球的磁场就起作用了,因为这些粒子是带电的,磁场就可以把它们偏转,顺着磁力线划过地球,走向更深的太空了。
有少量的漏网太阳带电粒子,就会在两极磁力线发生和进入处这个薄弱点侵入,与地球大气发生碰撞,被大气里的分子粒子与它们在战斗中消耗掉了,作战的证据就是绚丽的极光。
在南北极,人们看到的极光于绚丽越多,就说明太阳风也猛烈,入侵的带电粒子越多。
#p#分页标题#e#一颗行星能不能圈住大气,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大气是受行星自身引力影响的,引力越大,越能够拉拽住大气;其次与恒星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大气分子被加热的越高,如果气体分子热运动高出行星逃逸速度,大气就会不断丧失;第三,行星磁场的强弱,对屏蔽或减轻太阳风对星体的侵袭至关重要。
我们来看看木星。
木星引力约地球的2.5倍,完全有能力锁住大气;木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要远5倍多,顶层大气温度只有-148℃,比地球要低很多,而且太阳风比地球稀薄了很多;木星磁场是地球的14倍,是太阳系行星中磁场最强的,能够很好抵御太阳风的侵袭。
这些条件使木星大气完全能够保持住。
虽然如此,木星的大气并不是一点都不变动,由于种种原因,如天体撞击等,可能会逃逸一些,也可能会再捕获一些,这么一点点量与木星大气的总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世界上有着一座真实的幽灵岛忽隐忽现像是个谜一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幽灵岛。
幽灵岛的异现象 据历史记载,该幽灵岛在1890年,高出海面49米,1898年时,它又沉没在水下7米。
1967年12月,它再一次冒出海面,可到了1968年,它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这样,这个岛多次出现,多次消失,变幻无常。
1979年6月,该岛又从海上长了出来。
由于小岛像幽灵一样在海上时隐时现,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幽灵岛。
世界上的幽灵岛还有很多,在爱琴海桑托林群岛、冰岛、阿留申群岛、汤加海沟附近海域都曾经出现过幽灵岛的踪迹。
挪威海域附近也发现过幽灵岛的奇异现象。
幽灵岛神秘消失之谜 1707年,幽灵岛出现在斯匹次培根群岛以北的地平线上。
一名英国船长在这里发现了陆地,但是却始终无法接近,于是他将幽灵岛标记在了航海地图上。
200年后,乘"叶尔玛克"号破冰船到北极考察的海军上将玛卡洛夫与他的考察队员们再次发现了一片陆地,而且正是朱利叶斯当年所见到的那块陆地。
航海家沃尔斯列依在1925年经过该地区时,也发现过这个岛屿的轮廓。
但科学家们在1928年前去考察时,在此地区却没有发现任何岛屿。
1831年7月10日,幽灵岛出现在西西里岛附近海域.一艘意大利船在途径西西里岛附近时,发现海面上海水沸腾起来,一股直径大约200米、高20多米的水柱喷涌而出,水柱刹那间变成了一团500多米高的烟柱,并在整个海面上扩散开来。
8天之后意大利船返航的时候发现了前几天海水飞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周围是各种浮石和鱼类的尸体,在随后的几天内,这座幽灵岛的面积不断的扩大,正当人们准备前往绘制航海图的时候,这座幽灵岛又神秘的缩小直到消失。
在大西洋北部,曾经有一座100多年前发现的小岛在1954年突然消失不见了,大量的侦察机和军舰都寻找却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事隔八个月之后,一艘美国潜水艇发现了没有标识的一个岛屿,发现岛上竟然有人,经过询问发现这座幽灵岛便是八个月前消失的那座岛。
二战时期出现又神秘失踪 幽灵岛出现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3年,日本海军在和美国的交战中节节败退,于是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找了一个隐蔽的海岛用来疏散和隐蔽伤员,1000多名伤员和一些物资运到了这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
保持联系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联系中断。
于是日本马上派飞机军舰前去探测,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该岛。
同一时间,美军为了监视日本的海军,也在马利亚纳群岛海域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建造了一座雷达站,发出强大的电波对周围的海域和天空进行探测。
三个月之后,通讯也中断了,在美军前往探测的时候,该岛已经不见了,寻找多时都未发现该岛的踪迹。
幽灵岛各种解释 对于幽灵岛的相关解释有很多,但是确切的国际上肯定的解释却还不存在。
法国的科学家对于幽灵岛的解释是由于撒哈拉沙漠之下有巨大的暗河流入海洋,巨量沙土在海底迅速堆积增高,直至升出海面,因此临时的沙岛便这样形成了。
然而,暗河水会出现越堵越汹涌的情况,并会冲击沙岛,使之迅速被冲垮,并最终被水流推到大洋的远处。
美国的地质学家认为幽灵岛的基础是花岗岩石,他认为幽灵岛的出现的海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是海啸和地震致使幽灵岛葬身海底。
另有学者认为,这不过是聚集在浅滩和暗礁的积冰,还有人推测这些幽灵岛是由古生的冰构成,后来最终被大海所消灭。
多数地质学家则认为是海底火山喷发的作用形成此类小岛。
他们认为,有许多活火山在海洋的底部,当这些火山喷发时,喷出来的熔岩和碎屑物质在海底冷却、堆积、凝固起来;随着喷发物质不断增多,堆积物多得高出海面的时候,新的岛屿便形成了。
有的学者认为,幽灵岛的消失是因为火山岩浆在喷出熔岩后,基底与海底基岩的连接不够坚固,在海流的不断冲刷下,新岛屿自根部折断,最后消失了。
有的学者认为,可能在海底又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使形成不久的岛屿被摧毁。
还有学者认为,是火山活动引起地壳在同一地点下沉,使幽灵最终陷落。
对于幽灵岛各种各样的解释都有,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某一种解释的正确性。
郑重
世界上的海水从哪里来?直到现在都是个谜团
海洋至关重要,赋予地球生机,增添光彩。
海潮涨落,循环不息,为地球注入活力,极目远眺,海洋是无边无际、浩瀚无垠。
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这样的良辰美景,绝对是独一无二。
其实,地球刚诞生的时候,环境犹如人间地狱,一片火海,没有一滴水。
那大海的水,从哪里来?那么,我们总结一下最流行的说法。
1.蒸汽释放说在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之际。
地球的水分,以冰晶的形式储存在矿物质及岩层中。
后来,由于地球板块的剧烈运动,这些隐藏多年的水分,伴随着源源不断地火山喷发和地震,释放出来。
释放出水汽等多种元素,在大气中冷凝结。
经过长年累月地积累,大量水汽以降雨形式落到地表。
形成原始的海洋。
而且,形成的强降雨,会首先在地壳低地处、地势较低处或者地质薄弱的地方聚集。
所以现在的板块,海洋部分薄,陆地厚。
2."初生水"循环20世纪时,有人提出"初生水"的观点:火山喷发释放的水蒸气90%是地表水分,但其中含有来自地幔中的水,是地球内部的自然"初生水"。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海洋中98%的水属于地表周期性循环水,2%属于地壳到地幔之间的"初生水"。
总之,这个理论就要结合地球内部和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来说了。
3.彗星携水论流星雨,拖着长长的尾巴,每个人都见过,他就是彗星分解的碎石带进地球大气层。
不少科学家认为,海水不是地球本身就存在的,而是"地外来客"带来的。
有研究表明,彗星的彗合中含有大量固态冰晶,在彗星进入大气层时,强大的高温能使冰晶融化,给地球带来丰富水资源。
据估计,一颗直径为20米的彗星撞地球,可带来900立方米的水含量。
因此,需要长年累月,许多次彗星撞地球,带来的水量才足以形成一片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