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八大行星系列之四:火星

【菜科解读】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除了地球以外人类最为关注的一颗行星了,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太阳系八大行星系列之四:火星(Mars)
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图
一、火星的基本概况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53%。
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
火星距太阳距离为2.27亿千米(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
火星表面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
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
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最高亮度可达-2.9等,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
火星表面基本上是沙漠,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
二、火星的有趣现象
1、火星沙尘暴
火星上的风速每秒达到180多米,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每秒32.6米,远不如火星沙尘暴强度。
火星沙尘暴一旦刮起来可持续三个多月,从地球上望去,就像一个暗红色的灯笼。
1、火星大冲天象
天文现象火星大冲,即地球和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一天文现象称为冲日,简称冲。
靠得近则为大冲。
火星大冲在太阳系的行星大冲之中,火星大冲是最为典型而壮观的。
2、火星合月天象
火星合月,是指火星与月亮在同一黄经上,火星距月亮很近,非常美丽。
火星合月的时间很短,约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主要是观赏火星与月亮慢慢相合的过程。
三、人类为什么要重点探测火星
人类之所以对火星探测这么有兴趣,主要是从各项行星数据来看,火星与地球的状况最为相似,最有可能有生命或曾经有生命的存在。
火星探测的重点是生命探索和生命遗迹探索。
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地表最新发现一组岩石,并取名为麋鹿和驼鹿,它们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和氢元素,与之前火星上探测到的任何岩石都不一样。
这组岩石就像是火星版的琥珀,可能留有证明远古生命体和有机物存在的证据。
四、目前人类对火星的探测
为了探索火星,全球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火星探索,从之前的美国和前苏联为主,到如今的拓展到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加入参与。
#p#分页标题#e#迄今为止已经有几十个卫星和机遇号、勇气号、好奇号等探测车在火星工作。
航天器火星探索任务飞行轨迹示意图
月球,太阳系中第五大行星地球卫星
例如在我们民间最有名是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一直流芳百世。
许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其中奥秘,,最终在1969年时候宇航员终于登上了月亮,开启了对外空世界新的探索篇章。
月球简介图片中就是我们地球的卫星,这是太阳系中第五大行星。
月球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距离地球有38万千米,其质量在太阳系中最大,对于月球形成,一些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在45亿年前。
在月球表面有阴暗和明亮区域,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称为月海。
月球的表面被巨大的玄武岩层所覆盖,除了玄武岩构造,月球的阴暗区,还存在其他火山特征。
大部分月球火山的年龄在30-40亿年之间;典型的阴暗区平原,年龄为35亿年;最年轻的月球火山也有1亿年的历史。
月食现象是指当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
月食现象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两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人类登月在1969年7月时候,美国阿波罗载着三位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
直到今天,月球上一共插上了6面美国国旗。
据有关报道,在美国登陆月球之后看到了外星人的采矿器和一些外星飞船。
在2013年中国嫦娥三号机器人首次登陆了月球,圆了国人多年的探月梦。
接下来重点就是嫦娥四号选择是难度极大的月球背面登陆,希望中国嫦娥四号能成功发射,能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成功向地球人类送回珍贵的月球数据。
太阳系存在过的忒伊亚星球,撞击地球形成现今的月球
宇宙中最土豪的星球和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或者是月球十大未解之谜都值得科学家去探索和发现。
科学家研究发现曾经的忒伊亚星球就是现在的月球,是因为忒伊亚星球和地球曾经发现过碰撞而形成。
曾经存在过的星球忒伊亚是曾经的一颗星球,这个名字是人们对它的别称。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忒伊亚星球曾经是在太阳系中存在的一个星球,曾经和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后的碎片形成了现在的月球。
科学家们正在全力的研究这个星球的曾经存在证据,一起来分析分析。
有关于忒伊亚星球是否存在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认可。
关于这个星球的存在也是人类研究宇宙的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已有专门的卫星对这个曾经的星球存在的证据进行研究。
其实不管忒伊亚星球是否存在过,这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忒伊亚可能形成于其中的一个平衡引力点,由漂浮的零碎物质堆积形成。
凯撒说:电脑模拟显示,如果忒伊亚在L4 或者L5拉格朗日区域形成,它可能会长得足够大以致形成卫星。
在拉格朗日点,引力的平衡可让足够多的残骸物堆积。
之后忒伊亚由于受类似金星等正处于发育阶段行星的重力增长作用,离开了拉格朗日点,进入与地球发生相撞的运行轨道。
忒伊亚被认为与火星体积十分接近,很早以前它与地球发生碰撞,所形成的残骸汇集在一起能够形成现今的月球,这种推测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爱德华贝尔布鲁诺和理查德戈特首次构想的。
许多研究人员都认为地球曾与较大的星体发生过碰撞,碰撞后所形成的残骸将合并形成月球,但仍不清楚的是与地球发生碰撞的星体是一颗行星,还是小行星或者是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