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悬浮在宇宙中的吗?它的上方和下方存在着什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简介:我们常将太阳系想象为太阳在中心不动,八大行星及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运行,地球也是如此。

【菜科解读】

我们常将太阳系想象为太阳在中心不动,八大行星及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运行,地球也是如此。

这引发疑问,太阳是否悬浮于宇宙中?答案当然是否定。

太阳在宇宙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固定不动,它一直在带领着太阳系中的众多天体围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其速度高达每秒钟大约230公里。

有趣的是,由于太阳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太阳系的黄道面有大约60度夹角,太阳系的实际运动情况应如下:由此可见,太阳并没有悬浮在宇宙中,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些太阳固定不动的影像,其实是为了方便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太阳系而进行的简化处理。

我们再来看看太阳系的上方和下方存在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来定义一下太阳系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是哪个方向,毕竟所谓的"上方"和"下方"都是人类自己定义。

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图中的星球是地球,但细看会感觉不太正常,因为图中的"上方"是南半球,"下方"是北半球。

若翻转图像,会感觉更"正常"。

这实际上是人类的习惯,通常我们默认"上北下南",因此我们可以据此定义,太阳系的"北方"是"上方","南方"是"下方"。

但问题是,太阳系的"北方"和"南方"具体是哪个方向?在天文学界,为了避免"北"和"南"的定义出现混淆,通常都会用到一个被称为"右手定则"的判断方式,来定义一个天体的"北"和"南"

根据图示,用右手四指表示天体旋转方向,大拇指指北极。

太阳赤道与太阳系黄道基本重合,太阳自转与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故可用"右手定则"定义太阳系"北"和"南"。

在图中,"北黄极"方向可视为太阳系的"正北方",而"北天极"方向则是地球的"正北方"。

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源于地球自转轴与太阳系黄道面不垂直。

根据"上北下南"习惯,"北黄极"方向被定义为太阳系的"上方",其反方向为"下方"。

实际上,在描绘太阳系附近的天体分布时,天文学家们通常也是这样做的,下面这张图就是太阳系附近12.5光年范围内的已知恒星。

在这一范围内,太阳系的上方没有恒星存在,意味着除了稀薄的星际物质和偶然"路过"的流浪天体外,几乎空无一物。

而太阳系的下方,则有一个名为"α Centauri"的恒星系统。

它其实是"南门二"(或称半人马座α星),包括三颗恒星,"半人马座α星A"和"半人马座α星B"是与太阳相似的黄矮星,形成一个稳定的双星系统,相互公转(最近约11.2天文单位,最远约35.6天文单位)。

在距离这个双星系统大约1300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上,还有一颗黯淡的红矮星在围绕它们运行,这颗恒星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

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进入冰河时代 人类难以存活

我们知道每一天太阳都会升起落下,从没有一天是缺席的,它在升起之后会给大家带来光和热,让植物生长,就连人类看到晴朗的天气也会觉得心情好上许多,那么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 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太阳是太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能够给地球上的植物带来能量,并且太阳系也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不然它就不会叫太阳系了。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来进行公转和自转的,那么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首先地球就不再绕着太阳公转,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也就不会有光,气温也会开始快速下降,慢慢进入冰河时代。

因为地球上的光和热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就没有这些东西了,相应的,地球上的动植物也会很快死去,人类也只能躲到家中,但是等到原料用尽之后大家也将无计可施,也许人类也会因此走向灭亡。

没有太阳人类能活多久太阳系没有太阳之后,地球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温度将会下降到将近零下二十度,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低到零下200度左右,动植物会相应死去并灭绝,没多久人类就会因能源耗尽而死。

太阳的寿命还有多少年太阳的寿命应该还有大约五十亿年左右,因为目前太阳正处于核聚变的稳定时期,因此太阳暂时是不会出现问题的,然后大概再过十五亿年之后,太阳的氢元素就消耗殆尽了,这时太阳就会变得不稳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太阳每天只出现四个小时,黑暗统治地球

恒星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1月20日,太阳爆发X7.9级耀斑,导致北半球一些国家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中断一个多小时。

虽然1859年那次全球电网瘫痪事件上演可能性不大,到我们也算是领教了恒星活动的威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恒星活动只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形成致命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谢顿认为,许多人都认为小行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致命的,但其发生的概率依然偏低,就算我们处于300万年一次的周期边缘,也有很大的侥幸空间。

对抗小行星的方法也比较成熟,偏转轨道、击溃小行星等都可以实现,这方面的担心其实不用太多。

而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的,那就是连发生周期都无法估算的超级火山爆发。

大约在公元536年开始,北半球的欧洲、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开始被一种神秘的尘埃、大雾笼罩,长达一年半的时间。

环境温度下降、黑暗时间拉长,导致了瘟疫、饥荒、战争和流感大流行。

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作物歉收,极端干旱,东亚一些低纬度地区还发生了降雪。

现在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基本查明,这是由冰岛火山爆发引发的全球性灾难事件。

这次火山喷发一直到公元640年才基本结束,其中黑暗笼罩着北半球18个月,每天能看到太阳的平均时间只有4个小时,尤其是在公元536的夏天,北半球除极区外的部分地区温度降到了1.5至2.5摄氏度,这也是2300多年来最寒冷的时候。

事件的起因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一个谜,其发现也是通过历载,结合树木年轮分析,确定在公元536年开始了聚变。

冰岛超级火山在公元540年和公元547年两次爆发,火山活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尘埃,扩散到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减少了光照时间,也减产,爱尔兰甚至将这段时期描述成黑洞的时代。

根据对冰芯的元素分析,硫、铋和火山灰沉积物在公元536年之后大量沉积,也是2000多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

粮食的减产也导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需要大量的粮食补给,这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需要更多的粮食。

于是大量的粮食从埃及运到了君士坦丁堡,随之而来的还有老鼠。

结果又把鼠疫给带到了君士坦丁堡,促进了公元541至542年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流行。

这次鼠疫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从公元541年开始之后的100多年,鼠疫让欧洲人口减少将近一半,东罗马帝国实力大受影响。

如今超级火山对人类而言依然是无解的灾难,甚至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

因为我们对超级火山爆发的干预措施几乎没有,而小行星撞击好歹也知道从哪儿下手,何时开始预警,超级火山喷发一旦激活,可以说只有招架的份儿。

目前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黄石火山了,最近一次喷发在公元前63万年,深度改变了全球气候。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摧毁了上百个村庄的3.6万人。

该火山在公元535年的喷发更大,与冰岛火山喷发一起影响了整个北半球。

随机文章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德国空军狂风战斗机,海湾战争炸毁伊拉克95座机场中国速度最快的导弹东风21D,可穿透1500公里防线打击航母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

加入收藏
               

太阳是悬浮在宇宙中的吗?它的上方和下方存在着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