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宇宙间那一场场盛大的烟花表演

图片英国华威大学 FRB18112旅行轨迹(艺术图) 夜空看起来非常宁静,但用一台可在几天内扫描整个天空的望远镜凝视太空,我们就会见证一场场盛大的烟花表演:从恒星耀斑到伽马射线暴(GRB),从快速射电暴(FRB)到千新星,这些宇宙间盛大的烟火向我们展示宇宙极
【菜科解读】
看宇宙间那一场场盛大的烟花表演
时间:2023-08-24网络作者:小白
两颗中子星碰撞(艺术图)。
图片英国华威大学
FRB18112旅行轨迹(艺术图)
夜空看起来非常宁静,但用一台可在几天内扫描整个天空的望远镜凝视太空,我们就会见证一场场盛大的烟花表演:从恒星耀斑到伽马射线暴(GRB),从快速射电暴(FRB)到千新星,这些宇宙间盛大的烟火向我们展示宇宙极致绚丽的同时,也在向我们讲述着宇宙的奥秘。
恒星耀斑:活跃恒星的剧烈电磁喷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承民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恒星耀斑是恒星大气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指恒星表面局部区域突然释放出极高能量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恒星会在多个波段释放出强烈的电磁辐射,同时还会出现剧烈的高能粒子辐射。
当太阳发生耀斑时,我们会看到其突然变亮,然后迅速恢复平静。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各种质量大小不一、温度和光度不同的恒星中。
张承民解释道,科学家已经知道太阳耀斑出现的原因:构成太阳的旋转气体携带磁场,由于太阳外层的对流和太阳自转,使得这些气体不停地运动,磁力线不断被拉伸和纠缠。
当这些磁力线彼此接触并合并时,会释放出大量能量,它加热太阳周围的大气层并使粒子加速运动,导致突然爆发。
有时,多余能量会将太阳的一些物质抛射出来,形成日冕物质抛射。
在极端情况下,这些高能辐射物质会到达地球,与地磁场相互作用,还可能危及卫星甚至地面电力基础设施。
因此,天文学家一直在密切监测太阳的爆发活动。
千新星:碰撞中子星产生的大爆炸
千新星是碰撞中子星产生的大爆炸。
当两颗中子星围绕一个共同的质心运行时,系统会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最终,两颗中子星相撞,科学家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光、红外和伽马射线部分会看到强烈的闪光。
千新星是近些年引入的天文学术语,因为其峰值亮度高达经典新星的1000倍。
张承民介绍说。
科学家对千新星的了解大多来自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GW170817,其证实了一些关于千新星的假设。
首先,它支持中子星并合产生短而强烈伽马射线爆发的观点;其次,它证明了这些并合会孕育出一些重元素:中子被吸收到原子核中,产生铂和金等重金属。
不过,这其中诸多细节仍然未知,中子星的状态方程仍然是天体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悬案之一。
FRB:来自遥远他乡的神秘脉冲
2007年,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FRB,这是来自遥远星系的强大的无线电脉冲,持续时间为几毫秒。
起初,他们很不解:什么事件能在几分之一秒内释放出与太阳辐射10万年一样多的能量?
2012年,又一个重复的FRB闯入天文学家的视野。
截至2023年7月,人们总共观测到了675次FRB。
张承民指出:FRB如此短暂、强烈和明亮,科学家认为,其源头的物质分布必须非常致密。
而且,鉴于FRB呈极化状态,因此源头必须具有非常强的磁场。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普遍认为FRB是由被称为磁星的强磁化年轻中子星爆发而来。
天文学家也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FRB,因为每个FRB脉冲都以无线电频率到达地球,根据高频和低频信号之间的时间延迟,科学家可推断出它们所到之处的一些特性。
GRB:宇宙中最明亮的闪光
张承民解释说,伽马射线是能量最高的光,GRB是人们见过的最亮、能量最高的瞬态光子爆发事件。
它们可以持续几毫秒到几分钟。
鉴于它们也经常在X射线、光学和无线电发射中露出马脚,科学家因此能研究它们的来源。
目前,科学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GRB。
张承民说:长GRB持续时间为2—60秒,被认为由核心坍塌的超亮超新星产生。
这种坍塌形成了一个黑洞,将恒星的残余物搅成强大的喷流。
而短GRB持续时间不到2秒,与中子星和黑洞等致密物体的并合有关。
GRB不断给人类带来惊喜。
2022年10月9日,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最剧烈爆发的长GRB,并将其命名为BOAT,它可能是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宇宙向地球发射的最亮信号。
张承民说:星辰日月高天际,雪散烟花遍海隅。
这些绚丽的‘烟花’也是遥远宇宙派来的‘使者’,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我们进一步揭示宇宙的秘密。
(记者 刘 霞)
科技日报
举报/反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p#分页标题#e#
大家都爱看
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