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必玩十大景区

那你知道山西原有啥好玩的旅游景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山西太原必玩十大景区,一起来欣
【菜科解读】
那你知道山西原有啥好玩的旅游景点?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山西太原必玩十大景区,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山西太原必玩十大景区
1、晋祠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晋祠,是为纪念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保留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千年一祠,建筑精美,园中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假山流水相得益彰,核心区的晋祠博物馆为真正的艺术瑰宝,精美绝伦的晋祠三绝不可错过!地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公园
2、太原古县城
因是《满江红》的拍摄地而大火的太原古县城,传承着2500多年的晋阳古城文脉,古城内遍布“碧瓦飞甍千年魂,雕梁画栋载昆仑”的古建筑,都是历史沉淀的痕迹,穿梭在大街小巷间,赏精彩演艺,品悠悠古韵。地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凤城东街19号
3、蒙山大佛
蒙山保留着仅次于乐山大佛的大型石刻佛像,也是开化寺遗址所在地,一路游山玩水,享受轻松惬意的自然风光,到达山顶瞻仰大佛神姿,威严肃穆,初见巨佛,感慨万千,在佛前虔心跪拜,倾听内心的声音,愿所求皆所愿。地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罗城寺底村
4、太原植物园
建筑奇特的太原植物园,自开园以来一直流量很高,尤其是太原必去的网红景点,进入园中,映入眼帘的是三座大小不一的银色圆球,超级出片的网红电梯以及各种植物馆,都是必玩的,而且夜游植物园也很不错,夜景超漂亮!地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太古路5、山西博物院
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山西文明精华的浓缩,博物馆的外观呈现了 “斗” 和 “鼎” 的形象,馆藏文物非常丰富,荟萃了山西大地上精美绝伦的文物,零距离接触文物,了解三晋大地五千年的文明史。地址: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北段13号
6、晋商博物院
原为山西督军府旧址,了解晋商文化,感叹当年盛极一时的晋商精神,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建筑,红墙绿瓦的亭台楼阁,见证着五百多年的晋商传奇鼎盛,还有景色宜人的西花园,被称为太原的江南园林。地址: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
7、双塔公园
历经400多年岁月沧桑的双塔寺,为一座建筑别致的古刹,也是太原的地标建筑。环境优美的双塔公园,有山有水有亭,松柏苍翠,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可以近距离接触肃穆幽静的双塔寺,注意公园免费,双塔寺需要购买门票。
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
8、迎泽公园
太原市内最大公园,园中一年四季有花,如诗如画的风景,湖水波光粼粼,漫步在绿荫小道上,曲径通幽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还有精致古朴的廊桥,犹如穿梭在民间御花园中,一步一景,让人沉醉其中。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大街218号
9、食品街
这是一条极具特色的休闲街区,被称为太原美食街的天花板,太原当地的小吃美食在这里都能吃到,当然也有全国各地的小吃,街道两边的美食店铺十分火爆,好吃又好逛,十分热闹!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钟楼街129号10、钟楼街
著名商业街钟楼街,因一座钟楼而得名,为历史悠久的民国风一条街,保留着很多民国建筑和老字号店铺,中西合璧的建筑,充满了民国风情,华灯初上,钟楼街的夜景很美,热闹繁华。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钟楼街
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戏俑?山西省出土台上有五个陶质的戏俑
1959年出土。
墓在山西省侯马市西郊。
据墓葬买地券砖文字记载,为金大安二年(1210)董坚墓。
墓为砖砌仿木构建筑。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一台戏俑等相关内容。
埋在地下最完整的一台戏俑1959年1月,山西省侯马市郊区发现一座金代雕砖墓。
从墓室内砌在壁上的墓地契文看,这是金卫绍王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的墓葬。
墓内契文中标明墓主是董记坚。
墓内全用雕砖砌筑成仿木结构的正方体,特别是此壁上的小龛内,砌了一座戏台模型,台上有五个陶质戏俑。
这是金代戏曲舞台形象的真实写照,是迄今发掘出土最完整的一台戏,具有学术价值的珍贵戏剧文物。
现已由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将整个墓室搬迁到站内陈列,供学术界研究。
龛内戏台上的五个戏剧俑,高度一般都在20厘米左右,其服饰色彩鲜明,人物造型,生动活泼:正中一人,官吏打扮,面部严肃。
左起第一人,平民装束,面容愁苦,似在陈述某事•左起第二人,皂隶打扮,似奉命办差使,怒目侧视陈述者。
一个愁一个怒构成了戏剧冲突的场面。
左起第四人,手握纨扇,态度悠闲,似与某事有关,也许他已打通了差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值得提出的是左起第五人,也就是右边第一人,目鼻间抹粉白三角,这种“豆腐块”式的与鼻子,是我国传统戏曲中小丑化装的基本特征,一直沿袭至今。
在戏剧中,’小丑属于插科打诨一类角色。
在演出过程中,有帮闲帮凶者,也有助穷解困者,有时是正面角色,有时是反面角色。
在此金墓的一台戏内,.似站在手握纨扇者一边,也迕就是他家家奴。
金代墓葬内的雕砖上,常见戏剧人物,由此可推测到当时人们对戏剧的爱好。
正因为金代有了如此普遍的群众戏剧基础,才有后来元杂剧的繁荣。
历史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25《院本名目》条记载:“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
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装孤。
”从董氏墓戏俑的装束和表情动作来看,恰与《辍耕录》所称金院本五个脚色行当相吻合。
所以,一般认为它是金院本一个演出场面的模型。
如正中一人,头戴黑色展翅幞头,身穿宽袖圆领红袍,腰间系带,足登皂靴,双手捧笏斜贴于左胸,身体微向前倾,目光右视,神态自若,是一个饰演官吏的“装孤”脚色。
左起第一人,头戴黑幞头,身穿宽袖红衣,着皂靴,袒胸,左手置胸前,食指与中指伸直指向胸口,右手置腹间,表情凄楚,似在倾诉,是一个饰演平民的“引戏”脚色。
左起第2人,戴黑帽,穿圆领窄袖黑袍,着黑靴,腰系黄带,右手握拳置胸前,左手掖衣襟,面部微向左倾,作怒视状,是一个饰演皂隶的“副末”脚色。
左起第4人,戴卷角幞头,着窄袖团花红袄及黑靴,腰系黄带,右手执扇,并翘起食指和小指,左手握腰带,两腿一前一后,右脚尖及地,脚跟向上,张口露齿,神情活泼,是一个“末泥”脚色。
左起第5人,着宽袖黄底虎皮纹镶黑滚边长袍,红裤,黑靴胸部敞开,头上梳一偏髻,脸部以白粉抹鼻呈三角形,用墨粗粗地在眼睛上从上到下勾了一笔,作为眉毛的夸张处理,面颊两侧各抹一团不规则的黑,双腕各戴红手镯一只,左臂裸出,右手食指及大拇指置口中,其余三指贴面颊,作吹口哨状,表情滑稽,是一个“副净”脚色。
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25《院本名目》条记载:“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
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装孤。
”从董氏墓戏俑的装束和表情动作来看,恰与《辍耕录》所称金院本五个脚色行当相吻合。
所以,一般认为它是金院本一个演出场面的模型。
如正中一人,头戴黑色展翅幞头,身穿宽袖圆领红袍,腰间系带,足登皂靴,双手捧笏斜贴于左胸,身体微向前倾,目光右视,神态自若,是一个饰演官吏的“装孤”脚色。
左起第一人,头戴黑幞头,身穿宽袖红衣,着皂靴,袒胸,左手置胸前,食指与中指伸直指向胸口,右手置腹间,表情凄楚,似在倾诉,是一个饰演平民的“引戏”脚色。
左起第2人,戴黑帽,穿圆领窄袖黑袍,着黑靴,腰系黄带,右手握拳置胸前,左手掖衣襟,面部微向左倾,作怒视状,是一个饰演皂隶的“副末”脚色。
左起第4人,戴卷角幞头,着窄袖团花红袄及黑靴,腰系黄带,右手执扇,并翘起食指和小指,左手握腰带,两腿一前一后,右脚尖及地,脚跟向上,张口露齿,神情活泼,是一个“末泥”脚色。
左起第5人,着宽袖黄底虎皮纹镶黑滚边长袍,红裤,黑靴胸部敞开,头上梳一偏髻,脸部以白粉抹鼻呈三角形,用墨粗粗地在眼睛上从上到下勾了一笔,作为眉毛的夸张处理,面颊两侧各抹一团不规则的黑,双腕各戴红手镯一只,左臂裸出,右手食指及大拇指置口中,其余三指贴面颊,作吹口哨状,表情滑稽,是一个“副净”脚色。
董氏墓戏俑的出土,为研究金院本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贝加尔湖淡水丰富,从贝加尔湖引到北京,跨国北水南调靠谱吗?
如果从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拥有的水资源总量高达2.8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7%,似乎跟缺水完全沾不上边,但是因为我国的人口高达14亿,所以平均下来每个人占用的水资源只有2125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更糟糕的是,我国的水资源还呈现出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全国大概80%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北方省份和部分沿海地区缺水严重,所以为了解决北方的用水问题,2010年我国的科研人员首先提出空中调水工程项目。
南水北调工程到了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在这一工程作用下,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
而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累计供水438.17亿立方米。
这不仅在巨大程度上解决了北方城市的缺水问题,还极大地保护了当地的湿地和物种多样性。
然而从南边调来的水,由于受径流量限制,只能先满足京、津、唐大城市亟需,还不能满足北方广大干旱地区的大用水需求,所以南水北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西北的缺水状况。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便产生了从国外调水的想法,而调水的选址就是著名的贝加尔湖,为何是它呢?为什么我国要选择贝加尔湖调水贝加尔湖也就是我国历史所指的北海,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
数据显示,贝加尔湖长636千米 ,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
别看贝加尔湖的面积小,但是凭借730米的平均水深,贝加尔湖最后的淡水储存量高达23.6万亿立方米,占到了全球可用淡水总量的20%。
它也顺利成为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更值得一提的是,贝加尔湖因入湖河流质量良好,并具有湿地净化功能。
再加上周围人烟稀少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所以贝加尔湖水质颇高,如此看来,只要将贝加尔湖水引入国内,那么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就必定能够得到解决。
都说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想要实施贝加尔湖调水工程也是困难重重。
贝加尔湖调水有多难首先地形就是一项难题。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南北地形高低差不过几十米,修建多个大型水泵就能够将水从下游抽上来。
然而想要将贝加尔湖的水源引向北京,需要流经蒙古高原,要知道贝加尔湖的平均海拔为400米左右,而蒙古高原的平均海拔达到1580米,这使得我们不可能通过修建水泵来把水引上来,所以怎么把水跨越这一千多米的海拔,是北水南调的一大难题。
其次,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输送方式。
把贝加尔湖水引入到国内,只有两种输送方式 ——明渠引水和管道运输。
经由明渠引水,水源流经水渠会改善沿线气候;经由管道引水,水源的输水效率将会得到提高,但是这两种方式也各有各自的缺点。
如果用明渠输送水源,水源的蒸发量是非常大的,想要保证湖水的输送量,那么沿途就要给明渠补充大量的水资源,可是蒙古国境内的本身就特别干旱,根本没有充足的水源来当作补充,这样的话,输水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而如果采纳管道运输,虽然输水效率能够提到,但是会面临各种复杂地形的困扰,这就会大大增加工程量和投入资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管道进行维护养生,所以无论是明渠输送还是管道运输,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贝加尔湖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寒冷,贝加尔湖周边气温平均为-38℃,这种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冬天长夏天短结,结冰期更是从每年的十月初到次年五月,相当于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结冰,虽然冬季从冰层之下取水也可以做到,但是冬季的取水方式和防冻方式,肯定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设备在低温下正常运转,还要经常对设备和管道进行维护和养生,这又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我们耗费了如此多人力物力修建了这样一个工程,但是一年内却有一半的时间无法使用,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最终,俄罗斯民众同不同意调水还是个问题,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当地人心中有着非常主要的地位,而调水工程也确实会对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想要从贝加尔湖调水,也得考虑当地民众的意思。
所以说到这,我们也就明白了,从贝加尔湖调水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想要彻底解决我国北方的用水问题,还需要另寻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