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的旅游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6 点击数:
简介:(1)刘公岛的旅游刘公岛开放时间:岛上全天开放。

购票时间:旺季(4-11月)7:00-16:00;淡季(12月—次年3月)8:00-14:00。

地址:山东省威海

【菜科解读】

(1)刘公岛的旅游

刘公岛开放时间:岛上全天开放。

购票时间:旺季(4-11月)7:00-16:00;淡季(12月—次年3月)8:00-14:00。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旅游码头东2、1海里。

交通:1、公交: 从威海火车站、汽车站乘坐1、103、33、24路车到客运码头,再乘游轮前往;旺季进岛末班船16:30,出岛末班船17:30;淡季进岛末班船15:00,出岛末班船15:30;2、自驾:G20青银高速至潍坊至潍莱高速至同三高速至烟威高速至威海出口至世昌大道东行至解放路至海摈北路北行,即可到达刘公岛旅游码头,下高速后约40分钟车程3、出租: 从刘公岛客运码头到威海市中心约15、9公里,打车费约31元;到威海火车站4、6公里,打车大约12元。

(2)刘公岛冬天去好玩吗

好玩。

刘公岛的冬日的海风有些寒冷,上岛需要多穿保暖挡风的衣服,天气晴朗之时易于游玩,可以领略岛上阳光和蓝天的美好。

较之夏季,冬季的岛上游客相对减少,那些人山人海中来不及细看的景观,现在都可以细细游览。

可以由东往西,也可以由西往东,来一场自由的环岛之旅。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海上桃源”之称。

(3)刘公岛历史简略介绍

刘公岛风景区位于市区之东的威海湾中。

刘公岛仅有3、1平方公里的面积,却享有盛名。

因为这里是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

岛上建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还保留着当年的水师学堂和多处炮台及其他遗迹。

清政府于公元1888年设北洋海军,由于刘公岛地处要冲,北洋海军提督署便设在此。

提督署面积1万平方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围以长垣,布局严谨。

全部建筑为清式攀架木砖结构,雕梁画栋,檐牙高琢,长廊曲折。

提督署西北200米,有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府邸,旧称丁公府。

即洞天是刘公岛最好的写照。

(4)山东威海刘公岛景区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旅游产业;说到山东的名胜景点,其实我们从小学课本中就了解过一二。

那么去山东旅游,哪些景点是不容错过呢?接下来由城市文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主要景点刘公岛风景区位于市区之东的威海湾中。

刘公岛仅有3.1平方公里的面积,却享有盛名。

刘公岛风景区主要景点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历史为中心内容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专门管理保护机构,负责管理和保护威海湾南北两岸与刘公岛上28处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遗址。

这里是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

岛上建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还保留着当年的水师学堂和多处炮台及其他遗迹。

刘公岛风景区位于市区之东的威海湾中。

清政府于公元1888年设北洋海军,由于刘公岛地处要冲,北洋海军提督署便设在此。

提督署面积1万平方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围以长垣,布局严谨。

全部建筑为清式攀架木砖结构,雕梁画栋,檐牙高琢,长廊曲折。

提督署西北200米,有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府邸,旧称“丁公府,即洞天”是刘公岛最好的写照。

刘公岛的主峰叫旗顶山,海拔153米,海岛四周岩石裸露,岛上峰峦叠翠,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素有“海上桃源”之称。

“千里绝尘埃,此间即洞天”是刘公岛最好的写照。

沿环山路绕岛而行,不仅可以参观各景点,还可饱览海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刘公岛是1988年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东西长4.1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53.5米,距威海市区2.1海里。

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和近几年修复兴建的刘公庙、甲午海战馆等新景观。

刘公岛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远望松涛翠柏,郁郁葱葱;近观鹿群结队,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达85%。

岛上地势北高南低,北坡海蚀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坡海滩绵延,水清沙洁。

岛上气候宜人,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和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2℃左右,是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

1999年,国家建设部授予刘公岛风景区“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全年进岛游客达130多万人。

刘公岛风景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温度12.6°C。

由于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平均温度24°C。

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威海市市最湿润的地区。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刘公岛风景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现有木本植物400多个种和变种,有草本植物1000余种,在景观上比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叶松、山杜鹃等。

有古树名木225株,如汉柏、唐榆和银杏等。

刘公岛风景区现有林地约35万亩,其中国有山林11.2万亩,1992年,刘公岛风景区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经近几年的封山育林和加快推进实施荒山绿化工程,景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8%。

海上仙山刘公岛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2°C左右,是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

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名扬海内外的清朝北洋水师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大量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欧式建筑,近几年又修复兴建了刘公岛博览园、甲午海战馆等多处新景观。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基础上筹建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殊荣。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融刘公岛悠久历史与影视科技于一体,集古典园林风格与精湛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大型景点,集中展现了刘公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三大主题,堪称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刘公岛自1985年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对外开放以来,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显着改善,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于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区。

进岛游客以年10-20%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138万人,成为全国着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吃货必知的特色小吃1、渔家饭。

主要有:大鱼饺子、鱼包子、鲜鱼面、鱼味糊糊汤、海菜、夹子、海菜汤、海胆汤、海兔酱、牛毛菜等。

作渔家游,可一享口福。

2、起糕。

文登、乳山名吃。

把薯面放于瓦盆中,细细洒水,反复搅拌,和匀后放锅内大火蒸,切成方块吃。

由于太好吃,吃得快,容易噎人,故又称“噎煞狗”。

一般要配着稀饭食用。

3.猪耳朵面。

文登、乳山名吃。

分别和麦面及薯面,用麦面包薯面,擀薄饼,切成面条,两层白夹一层黑。

煮熟浇上海味卤汁。

4、媳妇饼。

文登名吃。

主要原料:白面、鸡蛋、猪油、白糖,饼做得要厚,要香,要甜,吃了长劲。

原是女方出嫁放在箱底带到婆家送给新郎的“体己干粮”,俗称“媳妇饼”。

5、盛家火烧。

荣成风味小吃。

讲究三把火就得熟,故又名“三把火火烧”。

刚出炉的火烧,一面酥脆,一面柔软,中间白中透黄,层次分明。

吃时不粘口,不噎人,吃过之后不觉得口干。

6、七珍煮羹。

威海名吃。

汤白,纯系山中野珍,有七彩之色,堪为汤中佳品。

据传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于金大定十六年来到昆嵛山南麓的圣经山,收下了七位弟子,后称“北七真人”。

七真人每人爱吃的一种山珍,传入民间,七种山珍放在一起煮,即为“七珍煮羹”。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欧洲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里,基杆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众所周知,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后,在意识形态中即开始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

当在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欧洲建立封建制国家的最初几百年间,封建统治者对篆餐教的态度曾经历了敌视、容忍到支持的变化,使基督教成了适应封建制度需要的上层建筑和统治工具。

1054年基督教内部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的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思想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

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当时《圣经》的词句在任何一个法庭上都具有法律效力,一切学术科学都成了神学的奴牌,一切文化艺术都被染上了宗教色彩。

但是,也要看到,在基替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惫识形态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

一是墓怪教文化在对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

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欣、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

经过改造,纳人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二是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

例如,中世纪后期产生的民间文学、编士文学乃至城市文学中,都显示出了与基告教文化的强烈的融合关系。

可以说,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是: 第一、基价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人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

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

有些文学作品公开宜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表现了封建领主和地主阶级及其精神上的代表僧侣阶级的惫识形态特征。

同样,也有些作品,仅仅带有祟奉墓势教思想的特点。

这反映了基普教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触中。

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很多作品描写和反映了欧洲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物。

赞美了在确保王权中起过重大作用的英明帝王。

但有些作品又将歌颂英雄和爱国思想与忠君思想、宗教思想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爱国思想和英雄主义的中世纪化,也是东方古代文化中特有因素对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影响的反映。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杜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例如骑士阶层、市民阶层的出现,就使得在正统的基督教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同时,世俗文化的传统也以新的形态发展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骑士文学将爱情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肯定现世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承继了古代文化精神,背离了禁欲主义。

市民文学将笔触指向城市市井生活和世态人情,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愈义。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人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从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旱期以及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发展和巩固时期的生活;不仅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洲社会主要阶层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化融合后欧洲独有的社会现实。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较起来。

艺术形式更为成熟:中世纪欧洲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其中有史诗、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谣曲等。

在各种诗歇样式中,形式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交融。

从而使诗歌形式发展得更为精雅和完备。

在叙事性的作品中,艺术形式开始由“繁杂”向“简约”转变。

片断生活的描绘和情节线索的单纯集中,愈来愈使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技巧运用达到自觉的程度。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于一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写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

这充分地反映了中世纪欧洲作家对古代和各民族、各种不同质文学艺术形式的吸收能力,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思维的发展并逐渐走向复杂化的现实。

第四、对文学悄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人的内心倩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

在这类作品中,人的愿望、激情、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初步得到成功的描绘,从而揭开了人的内心世界帷幕的一角。

这是中世纪欧洲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的进展。

比起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和古罗马作家奥维德等人的创作来,此时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更趋于自觉和强化。

随机文章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魁札尔科亚特尔的神话,祭司知识掌管昏星和晨星盘点墓地风水禁忌事项,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坏人葬下去得恶果)揭秘陕西渭南最新盗墓大案,盗掘文物价值高卖不动/引7伙盗墓贼神仙下凡投胎的特征,脚踏七星游历红尘修炼(尝遍酸甜苦辣修大道)

西欧时期的文学打到高峰的中世纪文学有哪些 重要类型有几种

在西欧时期,西欧的文学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也逐渐发展到了高峰。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西欧时期的文学。

中世纪的文学主要表现为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此外,城市文学也已产生。

这样,加上早期就已出现的教会文学,就形成了的四种基本类型。

在中世纪繁荣期的文学中,宗教文学依然用拉丁语写作,世俗性文学则是用民族语言写成的,这样,文学语言和学术语言区分开来,为近代欧洲各国文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拉丁文学作品多是宗教赞美诗和描写基督与圣徒生活的戏剧。

例如,圣徒托马斯·阿奎那写的一首赞美诗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典型:“我用自己的语言歌唱救世主的光荣,他的肉在圣礼中受人们的赞美;他的血是无价之宝,我们不朽的主流了他的想,一个高贵的母体孕育了他,他生下来就注定是为了拯救这个世界。

” 英雄史诗是在早期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

它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根据,经过民间的不断流传和充实,最后由文人加工整理而定型。

中世纪繁荣期史诗歌颂的英雄已经不同于早期。

一般来说,他们的荣誉观念和英勇行为源于对祖国和君主的忠诚,反映了国家上升时期爱国英雄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

史诗中也经常塑造贤明君主的英雄形象,他们坚韧刚毅,制服封建叛乱,代表着强大的国家力量。

由于基督教的信仰的影响,英雄们的爱国行为也往往表现为反击异教徒的斗争。

中世纪繁荣期英雄史诗的著名作品有: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熙德之歌》反映的是西班牙人民为反抗阿拉伯人的侵略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熙德是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典型,其原型为西班牙的民族英雄罗德里戈。

史诗塑造了一位忠君、爱国、善战、勇猛、宽厚、仁慈的英雄,寄托了西班牙人民的理想。

史诗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接近近代艺术的风格。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的英雄史诗。

全长于4002行,共291节,大约成诗于1080年左右。

它描写的是封建臣仆对领主的忠心,表达了基督徒对信仰的虔诚。

中心情节是查理曼大帝的忠实将领,也是他的外甥罗兰勇士,在远征西班牙的过程中,由于其继父甘尼伦因惜命卖国而遭到敌军重重围困,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他在弥留之际,仍在怀念着故乡法兰西、同族战友和查理曼大帝,体现出对国王和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查理曼大帝也是贯穿全诗的中心人物,被视为封建王国统一和兴旺的象征,他崇高卓越,若有神助。

甘尼伦出身高贵,但却灵魂丑陋,对这个民族败类的批判进一步深化了爱国主义主题。

史诗对人物形象和心理世界的刻画深刻准确,奇特的想像和夸张、拟人、对比的手法,营造了奇异的氛围和浪漫的色彩,达到了当时艺术的高峰。

《尼伯龙根之歌》是德意志史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被称为“德意志的伊利亚特”。

它的内容,开始于时代。

经过长期的流传加工,直至在1200年前后它才真正定型。

史诗结构庞大,全长9516行,共39歌,由、一定的历史根据和英雄传说混合而成,其中心情节是争夺尼伯龙根宝物。

与《熙德之歌》和《罗兰之歌》所反映的为国王和国家而奋斗的英雄精神不同,《尼伯龙根之歌》所揭示的,更多的则是尔虞我诈的残杀和虚伪丑恶的世相,实际上反映了12至13世纪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状态下的日耳曼民族的社会现实及其思想道德观念。

骑士文学也是在当时非常盛行的一种文学,主要表达了当时骑士阶层的观念、精神及理想。

随着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文化也在逐步形成,进入12世纪以后,市民创作的文艺作品即城市文学开始发展起来,它成为继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而起的中世纪第四类文学形态。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市民的世俗思想感情,带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多采用讽刺手法,也常运用隐喻、寓意、象征手法,风格清新、活泼、生动。

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愚蠢和贪婪,歌颂市民的机智和勇敢。

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寓言诗,此外还有抒情诗、散文、戏剧等。

中世纪城市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它是一种讽刺叙事诗。

大约产生于12世纪初,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很多人的反复加工,至14世纪末,已经成为10万行以上的长篇叙事诗。

列那狐的故事场景宏大,寓意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内容深刻,独具风采。

列那狐的故事系列包括四部:《列那狐传奇》、《列那狐加冕》、《新列那狐》、《冒充的列那狐》。

在描写的动物故事中,表演着人类社会的活剧,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着社会的各个阶层及其各种人的个性。

从中可以看到法国社会的巨幅画卷,同时也是生动有趣的童话作品,是法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此外,意大利13世纪的《·波罗游记》也是城市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

随机文章杨家将后人今何在?曾一枪挑翻7人宋朝七大皇后真人大PK 被金人俘虏「赐浴」的朱皇后超美像蛇的无腿蜥蜴玻璃蛇,能把身体分为数段仅剩头部逃生(天魔解体)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揭秘生物界中奇特的眼睛之谜,复眼捕捉高速猎物/猫眼夜晚像白天

加入收藏
               

刘公岛的旅游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