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市书房有哪些地方

【菜科解读】
在周末或者小长假休闲的时候,非常适合一个人静一静,去看看书,而在太原有不少城市书房都值得一去,详情见正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太原不少城市书房地点。
<1>
太图六味书斋分馆由太原市图书馆同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于2019年8月开馆,面积200余㎡,藏书8000余册,位于六味斋食品工业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是文旅融合后太原市第一家进企业、进景区的公共图书馆分馆。
太原市图书馆“六味书斋”分馆开馆,为宣传太原百年驰名品牌,宣传推广全民阅读,树立太原市文旅融合的全新形象,打开一个新的服务窗口。
2、太图古县城汇通天下分馆太图古县城汇通天下分馆是太原市图书馆和汇通天下酒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又一家文旅融合新空间,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太原古县城内,面积近100㎡,藏书3500余册。
太图古县城汇通天下分馆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和服务输送到旅游景区,将“游”和“学”紧密结合,拓展了城市阅读新阵地,扩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创新了“图书馆+旅游”服务的内涵与方式,不断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和地方旅游资源文化魅力的双促进、双提升,有效提升景区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3、太图营地主题馆太图营地主题馆位于“营响未来千曲国际教育营地”内,于202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是全国首家以促进青少年素质拓展为主题的营地主题图书馆,实际使用面积近1000㎡,藏书近20000册,座位300余个。
馆内分区明确,为城市之外的青少年学生量身打造的阅读和学习交流空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素质拓展。
4、太图城市书房郝庄馆太图城市书房郝庄馆,由太原市图书馆与郝庄镇党委政府合作共建、精心打造,2019年12月27日对外开放,是山西省首家24小时无人值守的智慧城市书房,室内面积160余㎡,藏书5000余册。
该馆位于太原著名商圈——服装城,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集中,不仅有大量的本地市民,还有大量的外来务工和经商人员。
太图城市书房的建设,对培养市民阅读习惯、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质,都起到促进作用。
5、太图南站▪国贸T6分馆太图南站▪国贸T6分馆位于太原南站国贸T6商业项目核心位置,南站出站西到达口,由太原市图书馆和山西省国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高速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精心打造,是山西省内首个建设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公益性图书馆。
2022年6月23日太图南站▪国贸T6分馆正式开馆运行,向市民免费开放。
太图南站▪国贸T6分馆馆舍面积达1000㎡,馆内配置有各类书刊近2万册,阅读座位200余个,同时还配备阅览台灯、饮水机、免费WIFI、充电电源等贴心便民服务,不仅为到馆的广大市民读者提供舒适、静谧的阅读空间,也为车站来往旅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休闲学习场所,充分展现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形态。
6、太图城市书房赛马场党群中心馆太图城市书房赛马场党群中心馆由太原市图书馆和杏花岭区文化和旅游局、杏花岭区职工新街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建,位于职工新街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北河湾64号),于2022年7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杏花岭区开放的第一座城市书房。
书房占地面积约200㎡,首批配置图书5000余册,同时配备有自助办证系统、自助借还书设备、电子书借阅机等智能化设备,将传统阅读服务升级为智慧阅读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素雅的格调、幽静的环境、舒适的座椅、整齐的图书,让人眼前一亮,开放当日就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成为闹市中一道亮丽文化风景。
7、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亲贤长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亲贤长风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位于长风街113号千禧大厦1层,占地面积约150㎡,配置图书约5000余册,配备数字化自助借阅设备,党群服务中心人员辅助实现免费开放、自助借阅以及开设各类公益性服务项目。
利用区位优势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是开在家门口的百姓书房。
8、小店区北营街道万科社区城市书房小店区北营街道万科社区城市书房位于太榆路南中环街万科城底商27-1004号,占地面积约168㎡,配置图书4000余册,其中以少儿绘本居多,因其地理位置与小店区第三实验小学仅一街之隔,馆内读者以小学生居多,兼顾周边居民小区。
室内场馆设计更为迎合现代年轻人审美,让读者可以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中畅读书籍,并为读者提供文学沙龙、读书交流、影片赏析、儿童故事讲座等系列文化交流平台。
通过数字化借阅设备,让读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区、街、社区”四级智慧图书网络的服务。
9、小店区营盘街道狄村社区城市书房小店区营盘街道狄村社区城市书房位于建设南路174号,占地面积150㎡,配置图书5000册。
馆内配备有电子书借阅机、办证机、自助借阅机以及图书消毒柜。
狄村社区因以一代名相狄仁杰故里而命名,辖区内含有狄仁杰传说以及狄仁杰文化公园,历史底蕴丰厚。
狄村社区城市书房内除了有地方史志外还专门设有狄村文物展柜,让广大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可感知狄公故里深厚的历史积淀。
10、小店区龙城街道龙城天悦社区城市书房小店区龙城街道龙城天悦社区城市书房位于黄陵路77号龙城天悦二期底商B053,占地面积130㎡,上架图书3000册。
龙城天悦社区城市书房通过自助办证机,免费为居民办理书房借书卡;有电子查阅系统,做到书目随时可查;有专设活动区域,可供举办各类读书会、名家讲座等活动。
以书为媒,以读为缘,为读者带来便捷、舒适的阅读体验感,同时提升居民的阅读素养,打造文化滋养社区典范。
11、小店区坞城街道许坦西街社区城市书房小店区坞城街道许坦西街社区城市书房位于坞城路95号山西省水勘院内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150㎡,馆内包含纸质图书5000余册,电子阅览设备10台,电子图书14000余册。
书房采用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第三方托管运营,能提供50余个阅读座位,省、市、区图书馆联网运行,服务周边社区居民及广大职工,每月图书借阅量300余册,简约时尚温馨的阅读环境成为周边网红打卡胜地。
12、小店区小店街道初心城市书房小店区小店街道初心城市书房位于小店区聚华路1号,占地面积100㎡,现有藏书4000余册,在区史志办的配合下,设立了地方史(志)类书架,收集各村史书籍陈列于此,成为书房的亮点之一,让居民更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书房有阅读、借阅、自习、参与读书沙龙等功能,提供WiFi和热水等免费服务,同时根据读者需求售卖饮品及小吃,为周边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提供休息场所。
针对各个年龄段人群每周上新新书,每周举办不同人群的读书会活动,寒暑假给社区儿童提供社区公益活动,得到周边居民的认可和肯定。
13、尖草坪区路过书店·龙城书房迎新街分馆路过书店·龙城书房迎新街分馆面积150㎡,位于尖草坪区迎新南巷中国工商银行(太原迎新街支行)北侧,馆内分为青少年阅读区和成人阅读区两个区域,共计藏书5500册,配有投影等影音设备,定期开展的时代新人读书会包含了传统文化传播、阅读热点交流、童书绘本公开课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周围居民的阅读需求,形成了迎新街周边全民阅读的读者服务圈。
同时,书房与驻地单位太原工业学院、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开展高校思政第二课堂与阅读志愿服务,同街办、社区联动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
14、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城市书房——青少年阅读成长中心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城市书房——青少年阅读成长中心位于万柏林区环网巷与环网北巷交叉口东,面积330㎡,设计图书15000余册,目前已到位3000余册,涵盖了3岁至16岁的青少年成长的高质量书籍,达到了县区级小型图书馆的服务标准,与省市区图书馆通借通还。
书房配备数字文化设备和5万册数字图书,读者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视听数字阅读或者下载到手机上方便阅。
书房还配备有钢琴、3D打印机、架子鼓等,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成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
除阅读外,中心还开展暑期托管、暑期青少年优秀电影放映、老党员讲故事、我是小小演说家、非遗在身边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搭建起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培养社区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好习惯,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5、晋源区青运社区图书馆暨24小时城市书房青运社区图书馆于太原市举办二青会期间建造,2019年12月建设完成,2020年1月投入使用。
书房位于晋源区金胜镇健康南街人行天桥南侧青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计独特,环境雅致温馨,木质格栅的吊顶天花,与木质书架、桌椅相呼应,转角处设有水吧。
作为晋源区图书馆的分馆,承担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采用“图书馆+书店+人才沙龙”的创新模式,为居民提供青少年阅读和24小时城市书房服务,既可以阅读和下载电子书,还实现了与总馆的通借通还,提升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社区文化服务创新带给社区居民幸福的体验。
同时,人才沙龙是青运社区图书馆的创新模式,也是依托太原市第一个区级集中式人才公寓,为晋源区人才提供智库支撑与文化社交空间。
16、古交市文化宫书房古交市文化宫书房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启用,位于古交市东曲街道青年路5号,面积70余㎡,座位35个,现有藏书4200余册,设有马克思书角、中学生精选区、少儿精选区等功能区。
书房内所有图书均实施联合编目,可与山西省内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真正实现了一证通用。
书房内还配备有自助借还机、文旅数字一体机等公共设备。
同时为读者免费提供无线WiFi和热水等服务,每日开放时间10个小时以上,采用智能化门禁系统,市民可通过身份证和借阅证刷卡进入。
世界上最诡异的城市,活人与死人住在一块
死人城,死人城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能,其中,占地约6平方公里,据了解,这里曾是开罗的公墓群,而在历史,开罗人有这样的风俗,那就是贵族死了后,埋在这个死人城中,而在墓地的上方会建一栋房子,然后请穷人过来守墓而经过千百年的进展,导致了死人城中,居住了越来越多的穷困人家,他们甚至结婚生子都在这里,而且像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也都会住在使人沉重,渐渐的这里成为了一座人口不少的巨城,有城市该有的一切职能。
据了解,如今当地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00万,这里也变得越来越混乱,在死人城中充满了危险、暴力,居住在里面的不缺男妓、女妓、毒贩、混混等人。
而当地人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努力赚钱,早点搬出这里,脱离守墓人的日子,当然,还是比较难的,所以能完成这个愿望的人还是比较少。
因"死人城"这块独特的地方笼罩着神奇色彩,一直吸引着外国游客。
"死人城"里通公共汽车,有出租车,有清真寺,有咖啡馆、水烟馆、商店、地摊,在临近城外大街的路口,有一些卖鲜花绿枝的小摊。
还有拉起的一根根细绳,上面挂着类似中国人办丧事用的纸钱,但不是圆的,而是二十来厘米大小的长方形白色剪纸。
街道也和别的穷人区一样,垃圾遍地,猫狗游荡。
但这里的街巷更狭窄杂乱,既无街名指示牌,也无交通警和治安警,迷津般的街巷空空荡荡。
不过,由于这里人少、车少、店铺少,明显地多了一份宁静。
但是现今社会人口不断增多,,现在地皮也是越来越贵,人们购房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许多穷人没有办法只有帮别人守墓,赚取薪资来养活自己,他都没有钱养活自己了,如何会有钱买房子呢??于是就住在了这些墓宅里面,有些守墓人甚至是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个行业的一辈子都住在这个墓宅里面。
因为有活人入住这些墓地,也成为了非常有名的贫民区,而且还开设了一些生活设施,看起来就像正常的居民区一样,趣车和出租车都能到达,还开起了店铺咖啡店小铺等等生活设备非常的完善,但是这和一般居民小区还是有所不同的,门牌上写的不是户主的名字哦,是地下墓室中墓主的名字。
听到这是不是觉得很可怕,有些外来游客参观完之后都表示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住宅区了,给我钱我都不住对"死人城"里住活人这一现象,埃及人类学专家迈莱克·亚坎解释说,埃及人自古认为,墓地是生者社区的鲜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属于死者,墓地是生命的开始,因此,埃及人自古有个风俗,活人、死人"不分家"。
迈莱克·亚坎说,除了埃及人这种传统观念在起作用外,很多人居住在"死人城"更有现实的真相:开罗人口多,住房紧张,有些人买不起房子,只好住在"死人城"。
贝加尔湖淡水丰富,从贝加尔湖引到北京,跨国北水南调靠谱吗?
如果从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拥有的水资源总量高达2.8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7%,似乎跟缺水完全沾不上边,但是因为我国的人口高达14亿,所以平均下来每个人占用的水资源只有2125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更糟糕的是,我国的水资源还呈现出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全国大概80%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北方省份和部分沿海地区缺水严重,所以为了解决北方的用水问题,2010年我国的科研人员首先提出空中调水工程项目。
南水北调工程到了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在这一工程作用下,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
而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累计供水438.17亿立方米。
这不仅在巨大程度上解决了北方城市的缺水问题,还极大地保护了当地的湿地和物种多样性。
然而从南边调来的水,由于受径流量限制,只能先满足京、津、唐大城市亟需,还不能满足北方广大干旱地区的大用水需求,所以南水北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西北的缺水状况。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便产生了从国外调水的想法,而调水的选址就是著名的贝加尔湖,为何是它呢?为什么我国要选择贝加尔湖调水贝加尔湖也就是我国历史所指的北海,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
数据显示,贝加尔湖长636千米 ,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
别看贝加尔湖的面积小,但是凭借730米的平均水深,贝加尔湖最后的淡水储存量高达23.6万亿立方米,占到了全球可用淡水总量的20%。
它也顺利成为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更值得一提的是,贝加尔湖因入湖河流质量良好,并具有湿地净化功能。
再加上周围人烟稀少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所以贝加尔湖水质颇高,如此看来,只要将贝加尔湖水引入国内,那么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就必定能够得到解决。
都说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想要实施贝加尔湖调水工程也是困难重重。
贝加尔湖调水有多难首先地形就是一项难题。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南北地形高低差不过几十米,修建多个大型水泵就能够将水从下游抽上来。
然而想要将贝加尔湖的水源引向北京,需要流经蒙古高原,要知道贝加尔湖的平均海拔为400米左右,而蒙古高原的平均海拔达到1580米,这使得我们不可能通过修建水泵来把水引上来,所以怎么把水跨越这一千多米的海拔,是北水南调的一大难题。
其次,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输送方式。
把贝加尔湖水引入到国内,只有两种输送方式 ——明渠引水和管道运输。
经由明渠引水,水源流经水渠会改善沿线气候;经由管道引水,水源的输水效率将会得到提高,但是这两种方式也各有各自的缺点。
如果用明渠输送水源,水源的蒸发量是非常大的,想要保证湖水的输送量,那么沿途就要给明渠补充大量的水资源,可是蒙古国境内的本身就特别干旱,根本没有充足的水源来当作补充,这样的话,输水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而如果采纳管道运输,虽然输水效率能够提到,但是会面临各种复杂地形的困扰,这就会大大增加工程量和投入资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管道进行维护养生,所以无论是明渠输送还是管道运输,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贝加尔湖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寒冷,贝加尔湖周边气温平均为-38℃,这种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冬天长夏天短结,结冰期更是从每年的十月初到次年五月,相当于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结冰,虽然冬季从冰层之下取水也可以做到,但是冬季的取水方式和防冻方式,肯定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设备在低温下正常运转,还要经常对设备和管道进行维护和养生,这又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我们耗费了如此多人力物力修建了这样一个工程,但是一年内却有一半的时间无法使用,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最终,俄罗斯民众同不同意调水还是个问题,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当地人心中有着非常主要的地位,而调水工程也确实会对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想要从贝加尔湖调水,也得考虑当地民众的意思。
所以说到这,我们也就明白了,从贝加尔湖调水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想要彻底解决我国北方的用水问题,还需要另寻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