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是什么物候
![](/uploads/0jiankang/xing/19.jpg)
如果分子数量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强烈,因此温度也就越高。
因为山上空气稀薄,所以空气中的分子数量
【菜科解读】
(1)人间四月芳菲尽是什么物候
温度是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关。如果分子数量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强烈,因此温度也就越高。
因为山上空气稀薄,所以空气中的分子数量也就少了。
这样就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温度差。
于是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
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
6℃。
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人间四月芳菲尽
1、【意思】人间四月,繁花落尽,而山 上古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此联的意思是:四月里,山下桃李花已谢,春意已去,而山上古寺院落中桃花却刚开始吐艳。
后用来描绘山里春天的景色;也 用来比喻人们从困境中又看到了希望。
2、【用法例释】:(1)用以形容当其他地 方花谢春尽时,某地正是花开春到时节,春天来得晚些。
(2)用以比喻一 处困顿衰败,而另一处发达兴盛。
(3)人间四月芳菲尽的下一句
1、人间四月芳菲尽的下一句是山寺桃花始盛开。2、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大林寺桃花》,原文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人间四月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原因
1、“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因此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
2、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句大意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