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3共主联邦合并技巧与策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2 点击数:
简介:维多利亚3中的共主联邦(personal union)机制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关系,允许一个国家在名义上统治另一个国家,但不完全吞并。

这种机制不仅增加了游戏的策略性

【菜科解读】

维多利亚3中的共主联邦(personal union)机制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关系,允许一个国家在名义上统治另一个国家,但不完全吞并。

这种机制不仅增加了游戏的策略性,还为玩家提供了更多控制和影响游戏世界的方式。

本文将从共主联邦的形成、维护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策略将其转化为真正的统一或合并等方面进行探讨。

共主联邦的形成

共主联邦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形成:一种是由于历史原因,两个国家之间已经存在共主联邦关系;另一种则是通过战争或外交手段,使一个国家成为另一个国家的共主。

在维多利亚3中,玩家可以通过支持某国的王室成员作为其继承人,或者通过外交手段与目标国建立友好关系,从而提高自己成为共主的可能性。

维护共主联邦

一旦建立了共主联邦关系,维持这一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

这涉及到对联邦成员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支持。

例如,玩家需要确保联邦成员国家的经济繁荣,避免其陷入内乱或被其他国家侵略。

此外,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避免与联邦成员国家的邻国发生冲突,也是维持共主联邦的关键因素之一。

转化为统一或合并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共主联邦实现最终统一的玩家来说,转化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这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实现:

1. 文化同化:通过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减少联邦成员国家与统治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包括投资教育、文化和宗教项目,以增强联邦成员国家对统治国家的文化认同。

2. 经济整合:加强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比如通过贸易协议、共同市场等方式,使得联邦成员国家更依赖于统治国家,从而增加统一的可能性。

3. 军事干预:如果联邦成员国家出现严重的内部问题或外部威胁,统治国家可以提供军事援助,帮助其稳定局势。

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提升统治国家在联邦成员国家中的影响力。

4. 外交谈判:通过外交手段,与联邦成员国家进行谈判,提出合理的合并条件,如给予一定的自治权等,以获得联邦成员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共主联邦作为一种独特的国家关系,在维多利亚3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玩家展示外交技巧和战略眼光的平台,也为实现国家统一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上述策略的运用,玩家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强化共主联邦关系,并逐步向最终的统一迈进。

这不仅考验玩家的外交智慧,也体现了游戏在模拟复杂国际关系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维多利亚时代简介 时代的特点和风气是什么样的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时代,后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

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的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它的领土达到了3600万平方公里。

大英帝国的经济占全球的70%,贸易出口更是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上几倍。

与爱德华时代一同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

亦有学者认为,应将通过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视为一个新的文化时期的开端。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维多利亚女王(亚利山德拉·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于1837年继承王位(当时她18岁),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

1837年,18岁的女王维多利亚登基,新女王在继位之前的日记中写道:既然上帝把我置于这个国家的王位上,我将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尚年轻,可能在许多方面缺乏经验,但我肯定,几乎无人像我这样怀着为国为民的良好意愿和真切希望。

女王充分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在其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

她自己生活严谨,工作刻苦,对别人又充满责任感。

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

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时代特点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当时英国的经济占到了全球的70%。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明浪潮,维多利亚人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

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的铁路交通贯穿。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

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

社会风气 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称,也是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美国的废奴运动正是这一进步思想的体现。

那个时代的中上层阶级对于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

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早将具体烹调方法如调料用量等详细写入书中。

一些厨房小厨具也流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这个时期,英国盛行下午茶,贵族们早餐丰富,午饭简单,晚饭很晚。

据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侍从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会觉得很饿,于是便让仆人拿些小茶点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

事实上,围绕着这种下午茶习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馆开始设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众开放的茶馆,茶话舞会更成为一种社会形式,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小姐们在那里与男友们会面。

这个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结束。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1936年,第一届世博会时期建成的水晶宫倒塌,宣告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

经济盛衰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世界之巅,当时,它的工业生产能力比除其之外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它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英国的富庶已经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1851年一个法国人参加了在水晶宫举办的博览会后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养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国,一个民主的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进行生产。

所以,维多利亚中期的英国为他们的无可匹敌的地位洋洋得意,它这时是世界的贸易中心,历载“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温暖区域扩展。

” 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然而从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却开始丧失了,其他国家迎头赶上,而以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例,在1880年~1890年的10年间,英国年增长率是30%,德国是29%,美国是41%。

1890年~1900年这10年英国是34%,德国也是34%,美国是38%。

但1900年~1913年,英国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德国却增长30%,美国增长了39%。

1880年,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有40%以上是英国的,到了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在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变成了29.9%、26.4%和12.6%,英国的下滑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这只是相对下滑,从绝对数字上看,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维多利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富庶,直至今天一直都是这样的,英国一直都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然而这种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

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个国家存在着天堂与地狱的鸿沟。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都与时代格格不入。

应该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的这些政治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不过时过境迁,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这套制度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成为强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谐的阴影。

我们仅以议会选举为例,1715年选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7%,到1813年,则只占25%了。

1793年一个由辉格党组成的团体“人民之友会”曾发表过一份报告,说英格兰总共400多个议席中,占一半以上的256个议席是由11075个选民选出来的。

选民人数少对于贵族最为有利,它能使贵族寡头利用贿选来操纵选举。

这样在18世纪,贿选风气盛行,几乎每一个议员都是靠花钱买进来的。

议员花钱进议会,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钱收买他们。

于是腐败之风盛行于政界,这就是“腐败的旧制度”。

总之,在进入工业化之后,英国被许多成就陶醉了,沉迷于世界霸主地位的无限自豪中,他们将这一切归结于英国的制度优越,而根本没有想到,它的制度仍存在许多结构性弊病。

它犹豫于对制度进行及时的变革,由此出现制度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积累了种种的问题,这对于它的强国地位是十分不利的,这是造成日后被美国迎头赶上的一个潜在隐患。

实际上,直到19世纪下半叶,当英国越过强盛的巅峰时,许多人才开始对国家制度进行反思,进而开始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大调整的改革时代。

虽然这些调整与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清除了延续已久的积弊,但此时要坐回全球老大的位置就很难了,那时英国从全球霸主的位置上退下,但直到今天,英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世界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并且掌控世界的舆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优势中存在的隐患会影响全局,英国的教训值得思考。

随机文章唐朝武后的墨敕斜封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惊现2017年广州不明飞行物,小蛮腰和高速路上多地出现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

维多利亚时代会是英国运行至顶的时代 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跟所有的女人一样,女王也有更年期,她的特点表现在,突然开始对权力有无限渴望,这种渴望也许不是那种指点江山的宏大理想,更多的是一种虚荣,她突然很想当!她看到普鲁士和俄国的国君都自称皇帝,心里头也长草,自己统治着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自己难道不能做个女皇帝吗?英国的女皇,这个称谓她想都不敢想,她知道,在对付想独裁的国王方面,英国的议会经验太丰富了,他们几百号人呢,自己孤儿寡母肯定不是对手。

她想来又想去,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做印度的女皇过把瘾啊!瞌睡碰上枕头,听牌就碰上放炮的,这次帮女皇和牌的人来了,新当选的首相迪斯雷利。

他可是深谙圣意的著名马屁精,女王的想法,他一般都是予以满足,不过帮助女王成为女皇,则成为他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

维多利亚女王 虽然朝野上下尤其是自由党对此事极力反对,但在迪斯雷利的全力运作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1876年,维多利亚加冕成为印度女皇,这时,老太太的职称全名应该是: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国运运行至顶的时代。

在亚洲,除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把一条东方巨龙打成毛毛虫,还通过印度,控制了阿富汗和缅甸,势力进入伊朗。

哦,那边还有一片辽阔的非洲大陆呢,他家是不会放过的。

话说1869年,埃及政府开凿苏伊士运河。

这么大的工程,埃及没钱办啊,只好跟法国人借钱。

修完后,面对沉重的法国债务,埃及政府就建议法兰西干脆收购运河一半的股份,这样埃及政府的债务就少了很多了,法国人效率比较低,估计要开会研究,英国人已经反应过来了。

迪斯雷利首相以最快的速度,说服英国的银行家出钱收购了苏伊士运河的50%的股份,没办法,英格兰的经济实力强,搞钱的效率高,这种事,当然是谁的钱先到位就卖给谁,法兰西眼睁睁地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维多利亚加冕 而控制了运河,就等于控制了埃及,同时,不列颠又为自己家争取了一条去往印度的近路。

后来因为英法在埃及的动作过猛,几乎是挟持了埃及政府,终于引发了埃及人的起义。

唉,要不怎么说,人要走运,狗屎都变黄金呢,不列颠笑眯眯地帮着埃及政府镇压了起义。

从那时起,基本上埃及的事就是不列颠说了算,1915年正式宣布英国是埃及的保护国,埃及进入大英帝国的殖民序列。

苏丹是埃及的属国,既然英国人可以在埃及做大哥,在苏丹则是大大哥,当然说话声音比较大。

不久,因为不满英国对本国事务的,苏丹本地人也造反了。

他们对付的是埃及的占领军。

最开始英国政府不想动干戈,于是派了个倒霉鬼过去看热闹,一边随时掌握态势和动向。

这个家伙是我们熟人啊,他就是著名的戈登将军,火烧的主要凶手之一,当然他其他的战绩还包括镇压,那阵子,不列颠满世界帮着各国镇压起义,相当之敬业辛苦。

戈登在中国做大爷做习惯了,中国人懂礼数,不跟他叫板。

可人家苏丹人不信邪,对洋人也没有大清子民那样敬畏,戈登一到苏丹摆谱,直接被光荣的苏丹起义军砍掉脑袋,挂在墙头展览。

戈登之死让当时的英国执政党、自由党非常被动,因为他们是不主战的,现在朝廷大员惨死,首相肯定下台背责任,这就使保守党上台,当家了好长一段时间。

为给戈登报仇,英国下狠手一定要拿下苏丹,于是,苏丹又成了不列颠的了。

征服埃及和苏丹,英国等于已经控制了整个尼罗河流域。

苏丹版图 在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英国去往印度的黄金路线是绕道好望角,所以南非的战略位置就相当重要了。

19世纪中叶,有人在南非的一条河边捡到一块透明的石头,当时有欧洲人鉴定后发现,这居然是颗钻石!神奇的土地啊,随手能捡到钻石的地方!英国人的财富神经马上被刺激了,一个叫罗德斯的英国人赶紧过来开钻石公司,垄断了南非的钻石产销。

不久,这个地区又发现金矿,罗德斯毫不客气又成立矿业公司开始采黄金。

随着财富的增加,这小子的政治野心开始膨胀,他在家想出一个计划,那就是将开罗和开普敦打通,为不列颠建立一个大非洲殖民帝国,这个计划就是著名的“双开计划”。

英国在埃及苏丹练得顺手,在南非却没有这样顺利,除了英国人,这里还有一批欧洲人,那就是一些荷兰人和他们的后裔,他们很早就来到南非讨生活,变成本地人后被称为布尔人。

南非这样肥得冒油的猪头肉,谁都想独占,不列颠的扩张,肯定会跟布尔人的地盘冲突,最后发展为战争。

这场“战争”是很诡异的,战争双方,一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帝国,一个不过是个小小的少数民族,大家都认为这布尔人是蚂蚁撼大树。

谁知,这一场仗竟然一打就快三年,英国以两亿多英镑,死伤几万人的代价,才最终让布尔人屈服,终于将南非这块土地巩固住,让“双开计划”最终得以实现。

到20世纪初,英国在非洲占有了800多平方公里的,虽然这中间法兰西和德意志两家经常冒出来唧唧歪歪,但在抢地盘这件事上,不列颠家的实力显然强大多了。

到现在为止,日不落帝国的扩张基本完成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英国的土地,米字旗飘扬在世界每个角落,这样一个小岛国,就这样统治了大部分的地球。

以维多利亚这样的帝王功绩放在中国,皇帝就要张罗着到泰山去封禅了。

反正是强国盛世,没有几出重大的庆典肯定是不行的,要搞出那种、的热闹来。

于是1887年,在当时的首相要求下,英国举办了一个叫做“金色庆典”的活动,以庆祝女王即位50周年。

英布战争 这次活动办得不错,全体市民上街狂欢了一次,女王出现在街头,受到呼啸般的欢迎,老太太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觉得这种活动,还是可以经常办办的,因此,英国总算出现了国家节日这种东西。

英国人古板,但人是不会拒绝热闹的。

“金色庆典”人流还没散,1897年,伦敦又捣鼓了一场“钻典”,这时,女王登基已经60年了。

这次庆典则是世界历史上庆典的经典之作了,也是日不落帝国强势扩张力量的最佳亮相。

当时的伦敦大街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游行,游行的队伍,基本是个各殖民地军队的阅兵式,骑兵方阵就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骑兵,来自加拿大的轻骑兵,苏格兰的骑兵卫队,来自沙漠的骆驼骑兵,印度人比较有诚意,派出了印度王公出身的警察部队军官,还有咱们的香港警察编队,当然还有非洲的各种方阵,光肤色就有好几种,模样和造型更是光怪陆离。

这些五花八门的怪队伍都属于大英战旗下的武装,如果说第一届世博会所有人看到了大英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这一次的“钻石庆典”则实实在在让大家了解了不列颠的军事能量。

女王在六英里长夹道欢迎的人群中雍容地穿过,这种荣耀的确是至高无上的。

圣心大悦,自然会感谢活动的操办者,一手组织了“钻石庆典”的人物是当时的内务大臣,从此,他像般冉冉升起在世界政坛。

1901年1月22日,老祖母终于坚持到了最后,她穿上白色的长裙,在她和艾伯特亲王最钟爱的怀特岛上驾崩。

在她临终的榻前,左边站着太子,右边站着太孙,看到王位可以顺利地延续,维多利亚绝对可以瞑目了。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她之前的几代英王,即位的事都是颇为坎坷的。

维多利亚作为世界上最光彩耀眼的女人活了82岁,在位64年,是所有的英王中时间最长的,这样一个女人,她居然还得以高寿之年自然而终,如果没有艾伯特亲王的早逝,维多利亚简直可以算是一个让上帝都嫉妒的女人。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着装 不过,她的日子好过了,霉运留给了后人。

维多利亚和艾伯特血缘太近,他们生出来的孩携带着天生的血液疾病,也就是“血友病”。

如果在欧洲,你是个“血友病”患者,所有人都高看你一眼,因为这个病实在是太尊贵了,维多利亚的后代子孙基本都与欧洲各王室联姻,这种大英皇家病就蔓延到整个欧洲的皇统。

按当时的幸福家庭标准,就应该有一群孩子,维多利亚有九个孩子,一直被英国人当作英雄母亲来称颂。

事实证明,女王太愚昧了,不仅近亲繁殖,还是“超生游击队”! 大英帝国最强大的年代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而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以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的建筑,“东方”香港最漂亮的地方叫“维多利亚湾”。

虽然维多利亚似乎没有为大英的辉煌做出实际上的贡献,但是,很多人都认为,维多利亚时代之所以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就是因为女王定位准确,也就是说,她最大的成功不在于工作辛苦,而是她什么都不做,充分保障了议会的正常运作,当然也保证了政局的平稳。

在她的任内,看起来王权是进一步衰退了,可因为她和艾伯特亲王树立的亲善、诚恳、自律的英王形象,让英国人大为受用,让他们都觉得有这样一个道德典范供在王宫里也是不错的。

所以欧洲大陆到处吵吵着推翻国王的时候,英国人并没有感觉到英王带给他们的困扰,以至于英国的王室得以延续至今。

随机文章女真简介详解宇宙中最恐怖的星球,温度1000摄氏度以上(堪称地狱)世界不敢打开的古墓,秦始皇陵44年无人敢挖/中国上榜二个一百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看任何事物只是一个点(纯猜想)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

加入收藏
               

维多利亚3共主联邦合并技巧与策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