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的宝宝走路时一瘸一拐的?是什么原因?

但是有些刚走路的宝宝,可能两脚分开呈八字,上肢为了保持平衡而外展,身体摇晃,颤抖着走路,有时候以足尖着地,有时候以足跟着地,这其实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宝宝正处于探索阶段,宝宝需要自己去领会怎么走路才
【菜科解读】
宝宝从一岁左右,就开始学习走路,宝宝正常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上身挺直,四肢协调摆动,双脚脚尖向前,左右两边交替前进。
但是有些刚走路的宝宝,可能两脚分开呈八字,上肢为了保持平衡而外展,身体摇晃,颤抖着走路,有时候以足尖着地,有时候以足跟着地,这其实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宝宝正处于探索阶段,宝宝需要自己去领会怎么走路才是舒服的。
但是,如果宝宝在逐渐能独立走路后,宝爸宝妈们就要多加留意宝宝走路的姿势了,如果宝宝出现剪刀步、鸭步等奇怪步态,宝爸宝妈们就要重视起来,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错过最佳的诊治时机。
宝宝常见的几种异常步态:
1. 鸭步:
宝宝在走路的时候,身体两侧摇摆,对侧骨盆抬高,下肢再提起前行,每向前走一步,身体就要向对侧摆,步伐像鸭子,所以我们称为鸭步。
引起这种步态的原因,是先天性的髋关节脱位,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这种步态会越来越明显。
2. 剪刀步:
宝宝的双脚僵硬,两膝并拢,两脚内交叉,步幅小,步伐像剪刀,我们称为剪刀步。
这种步态多见于脑瘫儿,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3. 八字脚:
八字脚分为内八和外八,宝宝如果走路足跟朝外,足尖相对,就是内八,相反则是外八,这种步态常常与宝宝过早学走路,或者缺钙等引起。
前面两种异常步态多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一旦发现,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让专科医生来评估、诊断以及治疗,切勿耽误最佳诊疗时机。
而后面一种步态常常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可以通过练习来纠正。
纠正宝宝挑食
3~5个月的宝宝有多了解这个世界?宝宝睡眠习惯规范?
他到底是如何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呢?在那么小的宝宝眼里,他是如何一步步去感受身边的人和物的存在的?妈妈们最头疼的宝宝睡眠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3~5个月的宝宝有多了解这个世界眼睛会观察表情宝宝出生三个月后,眼睛可以看到距离二十公分内的事物。
同时,宝宝会想要抓住玩具,但是手的力量不够,无法好好抓着玩具。
而到了四个月左右,宝宝就可以抓住眼前的玩具了,视觉发展最晚到五个月,此时期已经看得到桌上的小东西。
由于,宝宝在四个月后已经具备了可以看到小东西的视力,因此宝宝可以看出对方的脸部表情及脸部肌肉细微的变化;当对方的表情很多时,四个月大的婴儿会留心观察对方的脸并与对方对视。
但是,也有个性外向的宝宝,他对人的好奇心很高,看到陌生人很感兴趣,会先对陌生人微笑,菜叶说说,向陌生人伸出手,想要跟陌生人玩,甚至被陌生人抱比被自己父母抱更开心,这种状况新手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宝宝是不是比较喜欢陌生人。
宝宝笑着走向陌生人,不是因为他比较喜欢陌生人,而是对陌生人好奇心比较重的个性使然,若是宝宝想跟对方说话时,期望对方也能给予温柔的回应。
对于陌生人是警戒还是高兴的行为,也代表着宝宝已经具有可以区分父母及陌生人脸部的能力。
若是宝宝的个性喜欢跟陌生人互动,父母也不需要吃醋或担心。
这个时期如果宝宝不喜欢陌生人,就请陌生人远一点。
观察宝宝的脸部表情,如果宝宝很高兴的话,可以请陌生人给宝宝一个微笑的表情。
耳朵可以听出简单的声音宝宝出生之后,听觉发展速度相当快。
声音是互相了解对方的重要方法,眼睛就算看不到,也可以透过听见声音培养相互沟通的能力。
因此,让宝宝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也是增加安全感的沟通方式。
出生后未满五个月的宝宝还不能理解单字的意思。
就算是妈妈或小狗对着他喊「汪汪」,他也不会明白意思,因此对这个时期的宝宝不要讲太长的话。
在跟宝宝沟通的时候,可以用简单的字和表情来传达讯息。
若是对宝宝说的话太长,宝宝听不懂,他只会认为是在说嘟嘟嘟嘟等无意义的声音。
如何让宝宝不吵不闹乖乖睡觉规范宝宝的睡眠的第一步,首先是让宝宝尽量建立昼夜的意识,分清昼夜。
1、白天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可以稍微把窗帘拉开一点,让自然光线适当的透进卧室,让宝宝感受白天;2、晚上宝宝入睡前,给宝宝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开一盏小夜灯,不要在房间大声说话、不要再逗宝宝嘻嘻哈哈。
3、不管白天睡多睡少,夜晚尽量在固定时间一般7点半左右就开始哄睡,宝宝在晚上7-8点开始夜间的睡眠是最有利于生长发育。
然后白天6-8点起。
不过,宝宝不是机器,有时也会因为抗拒入睡而显得焦躁不安。
此时不要强求,温柔地抚慰宝宝,哼哼曲,听听床铃或者故事机小小声的放歌或者白噪音,直到下一次睡意来临。
4、小月龄的宝宝都是要喝夜奶换尿不湿的,夜间宝宝醒来喝奶或者要换尿布的时候,尽量不要搬动宝宝,不要逗他玩,甚至对视,一盏小夜灯就够。
把动静减到最小,让BB换完尿不湿喝完奶之后迷迷糊糊时又接着睡过去。
(每次喂奶之前记得检查尿不湿,有尿就要换了再喂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