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怀孕

备孕 怀孕 分娩 月子

更多热词推荐

3月大婴儿心脏被针刺穿?竟是患病妈妈亲手扎的产后警惕这个病

时间:2024-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千点击数:
简介:3月大婴儿心脏被针刺穿,竟是患病妈妈亲手扎的?产后警惕这个病。

这篇文章将以“3月大婴儿心脏被针刺穿?竟是患病妈妈亲手扎的产后警惕这个病”为主题,通过权威指南为您提供解决步骤。

【菜科解读】

但产后抑郁,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毕竟它的发病群体太过单一,辐射人群主要是在孕期或者产后女性。

所以有很多人,甚至是产妇自己的亲人、丈夫都会觉得:不就是带个孩子吗?又不是天天让你上班、加班,累死累活的,有什么好抑郁的?何必这么矫情?

而事实上,产后抑郁要比多数人想象的严重得多。

产后女性要承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压力,心理上的压力往往才是压倒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近,在网上就看到了一则新闻,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心脏被一根绣花针刺穿,而刺穿宝宝心脏的罪魁祸首,却与宝宝的妈妈有关。

这名3月大婴儿名叫安安(化名),平常很是乖巧可爱。

但事发当天,安安却一直哭闹不止,安安的奶奶哄了好几次都不见效,正准备抱起换个姿势哄的时候,发现了一根黑色的长线,顺藤摸瓜,发现长线的尾端是连在一根绣花针上的,而绣花针此时竟然已经深深的扎进了安安的心脏!

惊魂未定之余,安安的奶奶赶紧叫来了孩子的爸爸,两人紧急护着安安去了医院。

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绣花针已经直接贯穿了心脏,且长达 4 厘米,随时都有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的风险,必须马上手术。

随后,经过紧张的手术,医生顺利取出了绣花针,手术非常的成功。

但医生却发现,取出后的绣花针已经开始软化,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安安被送医再晚一些,后果都不堪设想。

当被问到为什么这根 4 厘米长的绣花针会插入安安胸口的,安安的爸爸表示,他的妻子一直患有抑郁症,且一直在服药治疗。

但由于怀孕生产期间担心药物影响孩子,便停了药。

而家中一直都是妻子在给安安换尿布换衣服,没有别的可能,加上妻子曾跟他说过,说自己是个坏妈妈。

他便推测,这件事情,极有可能是妻子抑郁症发作导致。

所谓虎毒不食子,作为孩子的亲生母亲,竟然能下得了手用绣花针扎穿孩子的心脏,可见抑郁症在发作时的威力何其之大。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作为家人,作为产妇的亲人,我们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把重心也放在产妇身上,多些关心和沟通,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那么,作为丈夫和家人,我们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宝妈们对抗产后抑郁的情绪呢?

1、学习相关知识

准妈妈和准爸爸们在宝宝还未出生前,就应开始学习有关妊娠、分娩、育儿以及抑郁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了。

尤其是准爸爸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

准爸爸们可以通过医院、孕妇学校等途径提前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并学习关于如何照顾新生儿的相关技巧和知识储备。

3月大婴儿心脏被针刺穿 竟是患病妈妈亲手扎的产后警惕这个病

2、多与产妇沟通

沟通是排解情绪的最有效方式,准爸爸们无论是在产前还是产后都应多和准妈妈进行沟通、交流,疏解准妈妈心中的压抑情绪,这也是预防和缓解产后抑郁最有效的方式。

毕竟,丈夫作为宝妈最亲近的人,如果丈夫都不了解妻子平常的状态,都不能给予妻子足够的关心和爱,那妻子又拿什么去和那些负面情绪对抗呢?

3、多注意关心宝妈

在准妈妈们怀孕时,她是全家的重心、焦点,家里的所有人都是围着准妈妈转。

但当准妈妈分娩之后,宝宝一下子成了全家人的焦点,全家人的工作重心全都转移到宝宝身上去了。

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忽略了产妇的感受,这生产前后巨大的落差很容易加剧产妇抑郁的程度。

4、注意对宝妈的言辞

有数据显示,90%的宝妈哭是因为受到了言语的刺激。

有时候丈夫或者家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宝妈憋屈半天。

产后宝妈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家人们尤其是丈夫还是要多注意下自己的言辞,说什么话先过一过脑子,可别说什么你就带个孩子还带不好?之类的风凉话。

丈夫在外打拼赚钱固然辛苦,但妻子在家又要照顾自己又要照顾孩子的,也并不轻松,还是应该多体谅一下,多一些关心,多说一些宽慰的话。

5、严重时立即就医

新手爸爸和家人们除了多注意以上几点之外,如果发现宝妈产后抑郁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程度,那么该就医时就一定要及时就医。

新手爸爸们可别不当回事,多少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产后抑郁,这不是矫情,而可能是死亡的深渊!

#p#分页标题#e#

当然,作为当事人,新手妈妈们也应该注意多进行一些自我心理调节,多放松一下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多和丈夫、家人沟通,要明白,只要家人齐心,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