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茵栀黄会便便黄吗 随便吃茵栀黄危害大
为什么孩子不能吃茵栀黄这个茵栀黄口服液的
【菜科解读】
有不少的妈妈看宝宝黄疸很严重,就给宝宝吃茵栀黄,殊不知茵栀黄是不能给孩子吃的,吃茵栀黄究竟有哪些危害呢,小编为大家讲讲。
为什么孩子不能吃茵栀黄
这个茵栀黄口服液的原方出自于《金匮要略》的“茵陈蒿汤”,此方原来是用来治疗成人“阳黄症”的。
茵陈蒿汤原方组成是三味药:茵陈蒿﹑栀子和大黄。
按着中药学的药性来分析茵栀黄口服药的药性:
【茵陈】苦寒。
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栀子】苦寒。
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大黄】苦寒。
归脾胃大肠心肝经。
【金银花】甘寒。
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四味苦寒药,给孱弱孩子雪上加霜
以上四味药全部属于寒凉药!而且按着四味药的归经,由服用这四味药所带入的寒性,就会进入到婴儿的相应的脏腑!其中中焦脾胃和上焦心肺将成为重灾区!这就解释了一些婴儿在服用了茵栀黄口服液之后首先会出现绿色腹泻,新生儿的绿色腹泻就是属于寒性腹泻!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来自于西医给新生儿服用的“茵栀黄口服液”!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是什么
1、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6mg/dl);2、程度较重,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超过12mg/dl,早产儿超过15mg/dl);3、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4、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消退后又出现;6、伴有其它临床症状,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mg/dl。
2、【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仅为0.5%~2%。
宝宝喂养没问题且体重增长正常,但母乳里的一些物质影响了宝宝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这种情况通常与生理性黄疸一起出现,而且可能会持续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
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中很常见,通常认为没有危害。
不过,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哺乳3~5天,使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
这段时间,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
等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后,你就可以重新给宝宝喂奶了。
3、【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据报道,发病率为11.9%。
其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溶血性黄疸的危害是很大的,一定要及时发现治疗。
4、【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而不论是何种原因,面对宝宝的黄疸请不要紧张也不要过于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退,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辣妈产前用药要慎重,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等);2、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避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3、出生后注意保持新生儿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