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宇宙 > 宇宙探索 > 正文

外星生物真的存在吗?它们也许是我们发现的系外智慧文明的首个证据

作者:菜叶 时间:2024-06-13 17:02

简介:950年4月的一个晚上,在加利福尼亚帕洛玛天文台上空的群星中,莫名出现了九个光斑。 此前从没有人见过它们,自此之后它们也再未出现过。 所以它们究竟是什么呢?最可能的解释是,它们是海市蜃楼,只是帕洛玛天文台的塞缪尔·奥斯钦望远镜拍摄的底片遭到某种未知污染产生的幻觉而已。 但如果我们能排除这是个污染或错误,那就有另一种可能性了:这些

【菜叶百科解读】

950年4月的一个晚上,在加利福尼亚帕洛玛天文台上空的群星中,莫名出现了九个光斑。

此前从没有人见过它们,自此之后它们也再未出现过。

外星生物真的存在吗?它们也许是我们发现的系外智慧文明的首个证据

所以它们究竟是什么呢?最可能的解释是,它们是海市蜃楼,只是帕洛玛天文台的塞缪尔·奥斯钦望远镜拍摄的底片遭到某种未知污染产生的幻觉而已。

但如果我们能排除这是个污染或错误,那就有另一种可能性了:这些转瞬即逝的光源也许是阳光照射到近地球同步轨道上某些金属物体产生的反光。

彼时距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的史普尼克一号上天还有七年。

如果这些光芒的确是途径此处的卫星造成的,那它们一定不是人类的手笔。

相反,它们也许是我们发现的系外智慧文明的首个证据。

这些转瞬即逝的光斑是由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比阿特丽斯·维拉罗尔带领的VASCO(在一个世纪的观测中消失和出现的光源的英文首字母)项目中发现的。

该项目希望在对过去由帕洛玛等天文台拍摄的夜空感光底片开展详细检查,并将它们与现代拍摄的照片进行比对,寻找不同之处。

例如在这段时间里,是否有某些黯淡的恒星被我们忽略掉了、出现了、或者消失了?如果有这些情况的话,它们可能成为各种天体物理学现象的证据,比如伽马射线暴的余辉、千新星爆发、或者恒星合并时的喷发物。

但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同时发生九起爆炸的概率可谓极低。

VASCO团队并没有忘记,这一项目还有探索外星智慧文明(SETI)的性质。

一颗突然消失的恒星有可能是高度发达的外星技术留下的证据,比如某种形式的戴森球、或者由太阳系里某个外星探测器形成的反光。

布雷斯韦尔探测器外星技术可能向宇宙中派遣探测器的想法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新点子,而是早在1960年便已提出,正是现代SETI开始的同一年。

一方面,在科克尼、莫里森和德雷克等人的带领下,射电SETI探索不断在《自然》上发表新的文章,并通过绿岸天文台开展持续探索;而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学的罗纳德·布雷斯韦尔却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外星人也许会避免利用射电信号交流,而是会通过派遣探测器的形式,在宇宙中开展探索。

这些探测器因此被叫做布雷斯韦尔探测器,多年来,人们针对其类型和功能提出了多种假说,比如冯·诺依曼提出的可自我复制的探测器、以及科幻小说作家弗雷德·萨伯哈根设想的毁灭性武器狂暴探测器等等。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借助机器航天器探索宇宙是种很自然的做法,毕竟我们已经向其它太阳系行星送去了多个探测器。

例如,NASA的的两枚旅行者号探测器带着对外星文明的问候,于1977年发射升空,此后朝着太阳系外层的星际空间绝尘而去,虽不知目的地为何处,却一直在向地球传回各种有用的数据。

我们甚至还在讨论发送探测器、开展太阳系之外的行星际项目,比如代达罗斯计划、纳米级的突破摄星星片(StarChips)计划等等。

既然我们都能这样做,外星人又有何不可呢?当然,在缺少曲速引擎的情况下,星际旅行只能走慢车道。

即便如此,根据突破摄星计划的计算结果,其探测器只需不到25年便可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速度可达光速的五分之一。

不过要想走得更远、对整个银河系开展探索,就得历时成百上千万年了。

但这对我们其实是有利的。

外星生命也许比我们早诞生了数十亿年之久,有大把时间探测银河系中的其它文明。

也许它们在很久之前便已向地球送来了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也许如今还在地球轨道上,有可能依旧完好无损,有可能还能正常运行,或者有可能在很早之前便已停止工作、如今只是一团毫无意义的零件而已。

SETI新前沿这种可能性激起了比阿特丽斯·维拉罗尔的兴趣。

她与其他科学家一起,正在寻找搜索这些探测器、或探测器残骸的方法。

这些东西被称为非地球人造物,简称NTAs。

在我看来,寻找非地球人造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检查太空时代之前拍摄的感光底片。

因为这些底片中的物体不可能是人造卫星(如今在轨的人造卫星已经超过了7900颗),也不可能是这些人造卫星产生的太空垃圾。

外星生物真的存在吗?它们也许是我们发现的系外智慧文明的首个证据

寻找地外技术制品(简称SETA)便是SETI的最新前沿。

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愈加相信,我们发现的首个外星智慧文明证据将以进入太阳系的外星技术的形式出现。

这一观点得到了伦敦大学学院行星科学中心研究员、以及空客风投公司合伙人路易斯·皮诺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返回首页版权声明网站地图返回顶部

本站为非赢利性站点,为书友提供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本站所收录的作品、社区话题、用户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权益,欢迎举报投诉,一经核实,立即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菜科网-日常生活百科知识大全,是大家的选择!

鄂ICP备1702105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