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登月球背面:填补国际空白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2-05-23 点击数:
简介:嫦娥三号月球车 参考消息网报道 外媒称,中国科学院探月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8日介绍说,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相关

【菜科解读】

  核心提示:嫦娥三号月球车  参考消息网报道 外媒称,菜科网,中国科学院探月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8日介绍说,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相关部门组织对嫦娥四号任务进行了论证,准备将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着陆,一旦成功将是国际上首次。

...

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登月球背面:填补国际空白

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登月球背面:填补国际空白

嫦娥三号月球车

  参考消息网报道 外媒称,中国科学院探月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8日介绍说,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相关部门组织对嫦娥四号任务进行了论证,准备将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着陆,一旦成功将是国际上首次。

  据拉美社9月9日报道,邹永廖在8日举行的第二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上表示,嫦娥四号的基本架构继承了嫦娥三号,但科学载荷会有很大变化,将开展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探测等。

此前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已经宣布嫦娥四号将在2020年前发射。

  邹永廖介绍说,因为重力原因,从地球上无法看到月球背面。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电磁环境非常干净,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开展低频射电研究的场所,如果能在月球背面放一个低频射电的频谱仪,将填补国际空白。

  此外中国计划在2017年前后发射嫦娥五号,以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部曲(绕月、登月、返回)的最后一个篇章。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嫦娥五号有三个系统都是全新的,有非常多技术突破,将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第一次”,包括在月球表面实现自动采样;在没有发射场的情况下从月面起飞;在40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一次无人对接;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返回地球。

另外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和火箭也都是新的。

  报道称,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令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国家。

PowerPoint制作嫦娥卫星绕月飞行动画

一、准备素材:星空图、月球图和“嫦娥卫星”图片。

(月球图和卫星图最好用图片处理软件抠去背景。

) 二、插入素材:运行PowerPoint 2003,新建一空白幻灯片,执行“格式-背景”命令插入“星空图”作为背景。

然后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依次插入“月球图”和“卫星图”,调整好大小比例和位置。

三、创建动画效果:鼠标左键选定“卫星图”执行“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展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单击“添加动画”右侧的下拉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动作路径-其他动作路径”在“基本”类型中选择“圆形扩展”命令。

然后用用鼠标通过六个控制点调整路径的位置和大小。

把它拉成椭圆形,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四、设置动画:用鼠标左键在“自定义动画”窗格中双击刚才创建的“圆形扩展动画”,打开“圆形扩展”设置面板,鼠标左键单击“计时”,把其下的“开始”类型选为“之前”,速度选为“慢速(3秒)”,重复选为“只到幻灯片末尾”。

(见图1)这样“嫦娥”就能周而复始地一直自动绕月飞行了。

五、绘制运行轨道线:用“自选图形”中的“椭圆”工具画一个椭圆图形,调整其大小和位置,让它与“圆形扩展动画”路径重合,再设置其“填充颜色”为“无填充颜色”,为线条设置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粗细。

最后鼠标右键单击“椭圆图形”执行“叠放次序-下移一层”命令,让“卫星”在它的上面沿轨道绕行。

六、环绕处理:复制粘贴“月球图”,让它与刚才插入的“月球图”完全重合。

右键单击刚才粘贴的“月球图”执行“显示‘图片’工具栏”命令,打开“图片”工具栏,选择其中的“裁剪”命令,从下往上裁剪刚才复制的“月球图”到适合的大小,(见图2)使得“卫星”产生绕到月球背面的效果。

七、动画完成,执行“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我们的“嫦娥”也能绕月了! PowerPoint,制作,嫦娥,卫星,绕月,飞行,动画,一

旅行者二号探测器于1977年?科普旅行者2号

旅行者二号探测器于1977年 科普旅行者2号?2019-11-07 14:03 张莹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张莹)一年前,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出日球层,成为继“旅行者1号”之后第二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探测器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旅行者二号探测器于1977年 科普旅行者2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旅行者二号探测器于1977年 科普旅行者2号2019-11-07 14:03 张莹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张莹)一年前,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出日球层,成为继“旅行者1号”之后第二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探测器。

“旅行者2号”从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看到了什么?本周出版的新一期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刊发一组论文,详解“旅行者2号”传回的首批“星际穿越”数据,让人们得以窥见太阳系与星际空间“接壤”之处的神秘图景。

观测到对称的日球层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在一份公报中介绍,“旅行者2号”搭载了5个科学探测设备。

此次发表5篇论文,每篇侧重解释一个探测设备所获数据。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确认,“旅行者2号”于2018年11月5日飞出日球层进入星际空间。

此时,该探测器距太阳约180亿公里。

信号以光速从该位置传回地球需要超过16小时。

日球层犹如太阳风吹出的巨大“气泡”,太阳系行星都处在“气泡”内。

“旅行者1号”2012年飞出日球层时距太阳约183亿公里,这之前科学家并不知道这个“气泡”究竟有多大。

对比两个探测器的“穿越”位置可为研究日球层结构提供线索。

参与研究的美国艾奥瓦大学学者比尔·库尔思说,通过对比两个探测器的穿越点可基本看出日球层形状是对称的。

对比数据还揭示了日球层顶的某些特征,比如在不同位置日球层顶厚度不同。

日球层顶是日球层最外缘边界,太阳风与星际风在这里达到平衡。

科学家认为日球层顶会随太阳活动移动,就好像肺部随着呼吸扩张和收缩一样。

探明太阳系和星际空间的边界太阳系与星际空间的边界地带充斥着哪些物质?“旅行者2号”也获得一些线索。

进入星际空间时,它搭载的高能粒子探测仪检测到日球层粒子数量骤降,同时宇宙射线量剧增并保持在高水平。

此前“旅行者1号”发现日球层可以将地球及其他行星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减少七成以上。

两个探测器获得的数据均显示,它们完成穿越时周围等离子体密度剧增。

等离子体是由正负离子、电子及中性粒子组成的特殊物质形态。

科学家此前已知,日球层内的等离子体炽热而稀疏,星际空间内的等离子体冰冷而密实。

参与研究的艾奥瓦大学荣誉教授唐纳德·格尼特说,最新数据表明“那种认为太阳风在深入宇宙空间时逐渐减弱的老观点是不正确的”。

等离子体密度剧烈变化意味着,太阳系和星际空间之间有一个明确边界。

“旅行者2号”数据证实,星际空间边界的等离子体温度确实低于日球层内等离子体,但比此前预期略高。

数据还显示,“旅行者2号”飞离日球层前等离子体密度也曾略微升高,表明等离子体在日球层内缘和外缘经过了两次压缩,但尚无法解释原因。

“旅行者”项目科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爱德华·斯通说:“‘旅行者’探测器向我们展示了太阳与填充银河系恒星间大部分空间的物质如何相互作用……如果没有‘旅行者2号’传回的新数据,我们就无法知道‘旅行者1号’看到的景象是整个日球层的特征,还是只与它穿越的地点和时间有关。

” 发现平行的宇宙磁场宇宙磁场广泛存在于宇宙每个角落。

“旅行者2号”磁场传感器的观测数据印证了“旅行者1号”的一个惊人发现:日球层顶外缘区域磁场方向与日球层顶内部磁场方向是平行的。

科学家最初通过“旅行者1号”发现这个现象时,他们不确定这种有序的磁场排列是外部星际空间的普遍特征还是巧合,最新数据表明太阳系内外磁场方向很可能是一致的。

1977年,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

不过名称在后的“旅行者2号”反而先发射16天,它最初设计寿命为5年,用于观测木星和土星,但此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到现在已运行42年。

目前,两个探测器中速度较快的“旅行者1号”距太阳超过220亿公里,较慢的“旅行者2号”距太阳约182亿公里。

美国航天局说,“旅行者”姊妹探测器上携带有关于人类文明的声音、图片和影像,有望在数十亿年后仍然在宇宙中传递人类文明的信息。

加入收藏
               

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登月球背面:填补国际空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