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显示史前地球曾遭受双重陨石撞击

正中间的
【菜科解读】
核心提示:图为一名艺术家所绘的双重陨石撞击的概念图 这块嵌在石灰岩中的、已经化石化的陨石在欣讷山十分典型。
正中间的一团黑色物质便是陨石本身,菜科网,陨石周围的灰色区域则是被氧化成红色的石灰石在受到陨石撞击时发生了还原...
正中间的一团黑色物质便是陨石本身,陨石周围的灰色区域则是被氧化成红色的石灰石在受到陨石撞击时发生了还原反应的证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双重彩虹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那么双重陨石撞击呢?这种事极为罕见,但瑞典研究人员近期发现的一些证据显示,大约4.58亿年前,两颗陨石曾在同一时间撞击了地球。
哥德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的研究人员在瑞典中部的耶姆特兰(J?mtland)发现了两个陨石坑。
据哥德堡大学的地球物理学教授埃里克?斯特凯尔(Erik Sturkel)及另一名正在研究该陨石坑的科学家称,形成这两个陨石坑的陨石是同时降落到地球上的,并且只相隔几英里远。
撞击发生时,耶姆特兰所在的地方还是海底,深埋在海平面下1600英尺(约合500米)处。
其中一个陨石坑十分巨大,直径达4.7英里(约合7.5公里)。
另一个陨石坑则较小,直径只有2300英尺(约合700米),距离较大的陨石坑只有10英里远(约合16公里)。
在对从钻孔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了分析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这两个撞击坑是在同一时间形成的。
这些信息显示,两个陨石坑具有相同的地质序列,即同样的岩石层结构。
据斯特凯尔教授称,陨石坑内部在数百万年间形成的沉积物也能说明,这两个撞击坑是在同一时间形成的。
“换句话说,这两次撞击是同时发生的。
”斯特凯尔说。
他还补充道,这两颗陨石很可能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的两颗大型小行星相撞之后撞向地球的。
研究人员称,当这两颗陨石撞击地球时,它们取代了原先海水所在的位置,约100秒内便在海床上留下了两个巨大的、干燥的孔洞。
“接着海水重新灌入这两个洞穴中,还带入了陨石的碎片和其它在爆炸和冲击波中被喷射出的物质。
”斯特凯尔说道。
虽然这是该地区(今天的瑞典)的科学家首次发现两颗陨石同时撞击地球的迹象,但这并非人们首次在这里找到远古陨石撞击的证据。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采石工人曾在瑞典南部的欣讷山(Kinnekulle)上发现了一片厚厚的、特殊的红色石灰石。
研究人员后来证实,这块红色的石头是一块陨石。
体积较大的陨石在撞击地面时通常会“发生爆炸并解体”,但小陨石可以安然无恙地落到地球上,以岩石的形式存在下去,就像那块嵌在石灰石中的陨石一样。
仅在过去的十五年间,欣讷山区就总共发现了90块陨石。
但在耶姆特兰,也就是发生双重陨石撞击的地方,研究人员只发现了一些铬铁矿的碎块——这是那些较大的陨石发生爆炸后的残余部分。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过?发现运河与礠晶体的证据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美国科学家曾在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上发现链状分子,火星上有生命存在过吗,猜测它是火星物种遗留下来的。
对于火星陨石的深入研究,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存的。
此外科学家还从这块陨石中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液态水的证据,证明这颗星球在过去也许曾经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科学的探索从未停止人类一直努力探索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的表面进行采集数据,土壤,带回地球进行化验研究经过探索火星上确实发现了很多生命存在的物质条件,比如液态水。
火星表面存在液态水,这是火星上生命存在的物质条件之一。
运河的痕迹那么我们可以追溯到1877年,那一年有一位名叫希亚帕莱里的意大利天文学家,第一次注意到了火星表面的痕迹。
他将这些痕迹称作"运河",相信这些"运河"要么是天然的沟渠,要么就是真正的运河——是有智慧的火星人挖掘的。
人们通过洛威尔天文台的很大望远镜,拍摄了成千上万张火星和"运河"的照片,洛威尔相信火星上是有生命存在的。
礠晶体的形成2001年2月26号,美国航天局又宣布科学家们发现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原始微物种新的有力证据,该局在一份
230万年前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留下20亿个陨石坑
(图片来源:uux.cn/JPL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亚利桑那大学)(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太空网(Robert Lea):200多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在火星表面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和大约20亿个较小的陨石坑。
这些次级陨石坑分布在1000英里(1800公里)的区域,使这颗小行星成为相对较近历史上对这颗红色星球最大的撞击之一。
据估计,每300万年就有一次小行星撞击火星,其质量足以造成如此大范围的破坏。
撞击发生在火星赤道,人类将其命名为Elysium Planitia;它留下了一个8.6英里(13.9公里)宽、0.62英里(1公里)深的主坑,名为科林托。
另一方面,根据研究结果背后的科学家称,撞击产生的次级陨石坑大小从656英尺(200米)到0.8英里(1.3公里)不等,并以一个大型“射线系统”向外延伸。
尽管该火山口已有230万年的历史,但研究小组认为,该火山口及其次级火山口非常年轻,其中一些火山口被雕刻成源自火星死火山Elysium Mons顶峰的熔岩流。
该团队在一项相关研究中写道:“科林托陨石坑是Elysium Planitia的一个新撞击坑,它产生了火星上最广泛的热射线系统和次级陨石坑之一,向南延伸约1243英里(2000公里),覆盖了火星上近180的弧。
”。
一幅插图显示了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在这颗红色星球周围原位收集数据。
(图片来源:uux.cn/Robert Le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作者解释了他们是如何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收集的热成像和可见成像数据来描述撞击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坑和碎片毯,或“喷出物”的。
喷出物是指由于某种撞击而从火山口“喷出”的任何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喷出物是从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巨大主坑空洞中喷出的火星碎片。
这些数据由航天器的高分辨率成像实验(HiRISE)和上下文相机(CTX)仪器收集,并提供给一个机器学习程序,该程序将此次撞击的喷出物造成的陨石坑与其他小行星撞击事件产生的火星陨石坑分离开来。
然后,这些信息被用来估计撞击的年龄和最初撞击产生的次级撞击坑的总数。
通过测量从科林托延伸出来的次级撞击坑的分布,研究小组发现主撞击坑的南部和西南部分布最为集中。
陨石坑北部缺乏喷出物,科学家们认为这表明造成这场破坏的小行星以大约30到45度的角度进入了这颗红色星球的大气层。
研究人员发现的最远的次级陨石坑表明,撞击产生的一些喷出物发射距离1150英里(1850公里)。
这大约是大峡谷长度的四倍。
从科林托延伸的喷出物碎片场的图形表示。
(图片来源:uux.cn/Golombek等人)然而,次级撞击坑不仅在距离主撞击区的距离和大小上有所不同。
研究小组还根据它们的形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有些是圆形和半圆形,而另一些则是“扁平圆形”或“椭圆形”研究人员确定,次级陨石坑的形状或“形态”与形成它们的碎片喷出的速度、这些碎片的大小以及它们撞击的火星区域的表面成分有关。
在科林托附近,次级撞击坑呈半圆形状,在距离主撞击区更远的地方发现了椭圆形的撞击坑。
研究小组写道:“科林托形成的大量次级火山口与大多数喷出的物质一致,这些物质都是坚硬、坚硬的玄武岩。
”。
玄武岩是由富含镁和铁的熔岩快速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因此这些碎片很可能代表小行星撞击的火山之前喷出的熔岩。
这次小行星撞击从火星表面发射的一些喷出物的成分表明,太空岩石撞进水或冰中。
科林托陨石坑底部遍布的“坑”也表明了这一点,这意味着撞击对富含冰的物质产生的影响会排出水或气体。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于3月早些时候在德克萨斯州举行的第55届月球和行星科学年会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