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名山简介

【菜科解读】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
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
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
fl.hAO22。
cOM
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
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
“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
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
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
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
排名:泰山 华山 嵩山 衡山 恒山 ( 纯个人见解 )
中国的五岳名山是哪些?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他们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分别属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
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
五岳的得名,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的时代,尧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
那时“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驻地选择一座高山,放火发出信号,以召集诸侯。
于是,最早的几座发信号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
舜时,岳官的职称开始与这些名山的山名统一起来。
至今作为一种制度,则始于汉武帝之时,到了汉宣帝,才确定五岳为: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
以后,隋代改南岳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为山西恒山,最后始成今日之五岳。
(一)东岳泰山——“五岳独尊”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自然保护区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到我国泰山进行考察。
事后,他称赞泰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
同年,该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泰山等六处名胜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作为全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境的泰山,又称“岱宗”、“岱”即大山,“岱”为长辈,意即:泰山是中国大山的长辈。
泰山雄踞于山东省中部,海拔1545米。
在五岳的高度中,排行第三,却被称为“五岳只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在中国的名山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据说,随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话流传,它的名望就越来越高了,逐渐成了“伟大”、“崇高”的象征。
历代帝王把它视为“神”的化身。
据史书记载:历代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文人墨客也多以游泰山为快,并以诗词歌赋、题字等来歌颂泰山。
因此,在这里留下的文物古迹颇多。
从山脚的岱庙到山顶的碧霞寺,沿途有无数的碑刻和古建筑,可说是一座文物宝库。
山脚下的岱庙,规模宏大,是中国几个主要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碧霞寺是金属构件与土木砖石融合在一起的特殊建筑;名胜古迹不可胜数。
泰山这胜在于登,等泰山,起于山脚的岱宗坊,从这里到南天门,共有7000余石级。
登上者自得其乐。
(二)西岳华山——奇险第一
西岳华山位于西安市东120公里处的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以奇险峻秀著称,素称“天下奇险第一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其主峰落雁(南峰)、朝阳(东峰)、莲花(南峰)顶天而立,玉女、五云、云台等峰互为映衬,峰层叠翠状如花朵。
《水经注》说它:“远而望之若花状。
”故名华山。
岩洞与楼台多依山而建。
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凌空而架设的长空栈道,以及千尺、白尺峡、耳崖、上天梯、苍龙岭、老君犁沟等险道都异常险峻。
“华山自古一条路”,仅南北一线,计程约10公里。
建国以后,对山路曾多次整修,并加强铁索等安全措施,以便于游人观赏奇景。
(三)衡山四绝——“南岳独秀”
衡山又称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
七十二峰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五峰最有名。
最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290米。
“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阁之秀和水帘洞之奇。
衡山由于气候条件优于其他四岳,处处是茂林修竹,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之誉。
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
山上寺庙众多,其中福严寺、南台寺、藏经阁、方广寺等最为有名。
山脚下的南岳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大9.85万平方米,有庙宇九进,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大庙。
(四)中岳嵩山——胜迹如云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峰县境,因地处中原,古称“中岳”。
其主峰峻极峰海拔1584米。
山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寺”之说。
山的古迹甚多,最雄伟和最著名的是位于嵩山南麓的中岳庙,庙中保存了300多株古柏和10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
在嵩山附近,有嵩岳寺塔、嵩阳书院、观星台、少林寺、塔林等著名古迹。
这里用有六处“中国之最”:1。
中国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2。
中国现存最大的少林古塔群,3。
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嵩岳寺塔,4。
中国现存的保存完整的天文台(告成观星台),5。
中国现存的最古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6。
中国最古最大的汉封将军柏。
(五)北岳恒山——海拔最高
五岳中以北岳恒山最高,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处,绵延150余公里。
主峰天峰领海拔2017米。
高耸入云,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p#分页标题#e#
恒山的形势险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名将杨继业曾置重兵于此,在悬岩峭壁筑堡楼营垒,架吊桥栈请道,至今遗迹犹存。
从恒山脚下的磁峡口进峡,峡越窄,崖越高。
在往里就是半壁之间的名胜——悬空寺。
此寺建于北魏时期,上载威岩,下临深谷,巧妙地镶嵌在悬岩峭壁之上,就岩起屋,共有木构楼阁殿堂40余间,为一组悬于半山的古代建筑,堪称奇景,蔚为壮观。
此外,恒山的大字湾石刻,在平整的石面上着“恒宗”两个大字,字高约7丈,宽约4丈,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字,已历500余年,保存完好,堪称奇迹。
美第奇家族简介 该家族的标志和家庭情况是什么样的
家族介绍 “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或译为“梅蒂奇家族”,是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
美第奇家族是一个名叫阿伟拉多的骑士的后裔,在8世纪,他为查理曼攻取了伦巴迪亚区。
据美第奇家族传说记载,传闻中有一个威胁四邻的巨人,阿伟拉多听说后,就进入穆杰洛——靠近佛罗伦萨的一个僻静河谷,寻找那个巨人,并向他挑战。
当他们彼此面对时,那个巨人挥舞着他的狼牙棒向阿伟拉多砸来,阿伟拉多低头躲了过去,狼牙棒的铁球打在他的盾牌上;最后,阿伟拉多设法杀死了巨人。
阿伟拉多的壮举,给查理曼(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命令,从此以后,他勇敢的骑士阿伟拉多,可以把他的有凹痕的盾牌,当成他个人的勋章。
美第奇家族的金底红球徽章,据说就是由阿伟拉多有凹痕的盾牌发展而来的。
另一种说法声称,正如他们的名字(Medici)所暗示的那样,他们本来是药剂师,是给民众分发药品的,他们徽章上的球形,事实上是药丸。
这种说法总是遭到美第奇家族成员的否认,他们的否认得到了历史证据的支持,在美第奇勋章出现一段时间后,医生使用药丸才变成了寻常事。
他们徽章的来源,也很可能是的钱币兑换商挂在商店外面的标志,是描述钱币的。
因为钱币兑换,是美第奇家族最初的生意。
随着财富和荣耀的增涨,便发展成了后来的贵族章饰。
文艺复兴 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心脏是佛罗伦萨,那些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家,多半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漫步世界艺术馆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当我们的眼睛掠过马萨乔、、波提切利、达·芬奇、拉菲尔、德拉瑞亚、、提香、曼坦尼亚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或许应该了解,还有一个名字在这些文艺复兴巨匠的身后闪光,那就是———美第奇。
事实上展览的许多作品,本是美第奇家族的收藏,有不少画像和雕刻,就是为这个家族的成员而作,甚至展品最主要的来源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也是这个家族的遗产。
家族传记 该家族的祖先原为托斯卡纳的农民,后以经营工商业致富。
13世纪成为贵族,参加佛罗伦萨政府。
该家族的萨尔韦斯特罗·美第奇是第一个被载入历史的美第奇家族成员,他在1378年震动整个佛罗伦萨的梳毛工起义爆发时,是当值的正义旗手(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最高司法长官)。
1378年,萨尔韦斯特罗当选为佛罗伦萨市政委员会主席,但1381年民选政府垮台后,被逐出佛罗伦萨。
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使美第奇家族重新兴盛,他的银行赚得巨额利润,成为佛罗伦萨的首富。
其长子科西莫·美第奇曾代表美第奇银行接管教皇的财政。
1433年,由于对卢卡的战争失败,科西莫被判流放10年,但次年即被新的长老会议召回,他依靠民众支持,驱逐阿尔毕齐家族。
1434年,科西莫在佛罗伦萨建立起僭主政治,成为佛罗伦萨的无冕之主。
1469年,在皮埃罗一世(科西莫之子)去世后,科西莫之孙洛伦佐·德·美第奇继任佛罗伦萨佐僭主。
1478年,教皇西克斯图斯指示反对者在大教堂作复活节弥撒时袭击洛伦佐和其弟朱利亚诺。
朱利亚诺被刺死,洛伦佐受伤逃入教堂中躲过一劫。
在这危难关头,洛伦佐得到了民众百姓的支持。
民众将城中反对者消灭殆尽,逃出弗洛伦萨的几个袭击组织者后被抓获。
至此,洛伦佐挫败了教皇的阴谋,并迫使那不勒斯国王费尔南多一世屈服,维护了佛罗伦萨的地位。
此后洛伦佐成立了自己的御用机构——七十人会议,代替旧的百人团。
使政府得到真正的稳定。
1494年,法国入侵佛罗伦萨,在洛伦佐之后继位的皮埃罗被逐。
1512年,皮埃罗之子洛伦佐依靠西班牙军队的支持,恢复在佛罗伦萨的统治。
1527 年该家族再次被逐,但3年后即在军队保护下重返佛罗伦萨。
1532年佛罗伦萨成为公国。
1567年,该家族的科西莫获大公称号,2年后建立托斯卡纳大公国,称科西莫一世。
佛罗伦萨成为公国首府,共和国 。
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统治一直延续至1737年,此后统治该地的为洛林家族的法兰西斯。
随机文章隋炀帝唐太宗对比好色程度其实差不多德国超前黑科技之歌利亚履带炸弹,希特勒又点歪科技树了海王波塞冬的武器,波塞冬和哈迪斯谁厉害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南极为什么没有北极熊,与南极洲的形成和北极熊祖先有关
罗马王政时代简介 其时代的政治及经济如何
对王国的历史几乎没有确定,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存活下来,而在共和国和帝国期间写的关于它的历史主要基于传说。
概述 罗马王政时代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又称为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
是罗马从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
此时的古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建立共和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传统认为王政时代的罗马共有七王:罗慕路斯,努玛·庞皮留,图鲁·霍斯梯留,安库·马尔修,塔克文·普里斯库,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
(选自人民出版社《世界史·古代史》) 政治 说明 传说罗马共有三百个氏族组成三十个胞族(罗马人称之为库里亚)、三个部落,他们的全体成员构成“罗马人民”(Popuius Romanus)。
“王政时代”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勒克斯(王)、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三种。
库里亚大会 是按胞族(即库里亚)召开的公民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
这一会议主要解决公社生活中那些最重要的问题,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宣布战争、通过或否决新法案、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作出最后定夺等等。
在通过决议时,三十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
元老院 即长老议事会,由三百个氏族长组成。
它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
因为它的成员都来自氏族显贵,所以实际上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勒克斯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勒克斯(国王) 相当于的“巴赛勒斯”,一般情况下由选举产生。
他是军事首长、最高祭司和最高审判官。
但还没有具备真正国王的权力,还没有掌握民政大权。
自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250年间,传统认为罗马共有七个王,即罗慕路斯、努玛、图鲁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和小塔克文。
据说第一和第三王为拉丁人,第二和第四王为萨宾人,第五、第六和第七王为埃特鲁里亚人。
他们引进了伊达拉里亚式的豪华与威严:王在隆重场合头戴金冠,身着紫袍,手持鹰头权杖,坐在象牙宝座之上;王的身边有12侍从,手捧1束棍棒,上插斧头,谓之“法西斯”,它象征着1种绝对权力,因而成为以后专制独裁的代名词。
另1种留传后世的礼仪则是凯旋式的举行,每当国王率军征战得胜回城,必举行盛大凯旋式:王着金紫大袍,立于战车之上,带着俘虏,抬着战利品,浩浩荡荡穿过城市街道,直达神庙奉献牺牲,而群众则夹道欢呼观看,场面盛大壮观。
这种仪式后来成为罗马社会生活的1个重要内容。
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不同, 罗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袭的。
当一个王去世时,城市就进入了一个空位时期。
城市由一名临时执政者统治,临时执政者将有权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选。
临时执政者由元老院提名,任期不确定。
一旦临时执政者找到了一个王的候选人,他要将这个人选提交给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
如果这个人选被库里亚大会通过,元老院将批准这个投票。
从理论上讲,人民选举出了他们领导,但元老院掌控着整个过程。
经济 总述 王政时代的罗马,由于铁器工具的普遍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铁制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冶金、制革、制陶等开始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交换比以前发达,交换的媒介物已不是牲畜,而是使用铜块衡量。
贵族的形成 当时,部分富有宗族开始利用特权,霸占公有土地和财产,并且开始占有和使用奴隶,他们便成了氏族贵族。
一般贫困破产的成员则往往求庇于贵族门下,接受他们保护,成为贵族的被保护人。
他们从贵族那里获取份地,但必须为贵族服役和负担一定的义务,战时以亲兵身份随同出征。
这样,在原先平等的氏族内部就出现了贵族和被保护人两大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
平民的形成 与此同时,在罗马的氏族之外也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阶层——平民。
通常认为他们来自氏族以外,有的系外来移民,有的则是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因为这些人都处在旧的氏族、库里亚和部落之外,因而不是Populus Romanus,即不是地道的罗马人民。
他们人身自由,可以占有地产,但必须纳税、服兵役。
他们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既不能参加库里亚大会,也不能参与征服得来的国有土地的分配。
一句话,即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所以,从一开始,平民和贵族之间就存在着矛盾。
而罗马国家的形成实际上也是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奴隶的残存 这时也有奴隶,但人数很少,其来源主要是战俘和买来的。
随机文章菅原道真简介历史这么有趣,为什么历史课本却这么无聊?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