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简介 陵墓的考证过程是什么样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3 点击数:
简介: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隋炀帝(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

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菜科解读】

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隋炀帝(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

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清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十余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的合葬墓。

而陕西也有座“隋炀帝陵”。

西湖陵址 发现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

2013年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邗江区西湖镇一处房地产项目工地发现了两座残存的古墓。

经抢救性清理,发现两墓为隋末唐初砖室墓,西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铭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字样,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在此墓中还出土了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

东侧墓发掘刚刚开始。

已发掘出的西侧墓葬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可以说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

扬州文物部门表示,陵墓先前曾被盗挖破坏。

而陵墓被初步认定为“隋炀帝墓”,除了墓志外,还出土了鎏金铜铺首,这个铺首尺寸很大。

另外,还出土了金镶玉腰带,这些都证明墓主身份显赫。

考证 束家平称,扬州市文物部门在获得这一发现后,立即向江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

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三名考古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指导考古工作。

在随后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联合召开的考古工作专题汇报会上,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考古现场已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以确保考古工地安全。

扬州市文物部门已完善了考古计划,并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科学有序地进行下一步的考古工作。

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得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

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

杨广死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

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

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误判原因 此前公布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这种误判之所以出现,在于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

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但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确定了隋炀帝陵墓的真正所在。

原件首次亮相 2014年9月2日,为满足游客需求,扬州文物部门对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重新布展。

除此前展出文物再度亮相外,此次布展还增加了一些新文物,其中,能证明隋炀帝墓主人的“铁证”墓志原件首次亮相。

槐泗陵址 槐泗镇陵址,为误认陵址,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叛军司马德勘等煽动兵变,推宇文化及为首缢弑隋炀帝。

杨广死后,萧后与宫人用漆板床板做成棺材,殡于江都宫西院流珠堂内,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

唐武德五年(622)又以帝礼移葬于雷塘之北。

由于年深日久,隋炀帝陵渐渐荒芜,已不为人知。

直到清嘉庆十二年(1807),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扬州学者阮元发现,遂加以整修。

隋炀帝陵前,有阮陵时立的石碑。

碑文题“隋炀帝陵”四字,是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

右侧为“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左侧为“扬州府知府伊秉绶题”。

陵的南边,有块石护坡,游人可拾级而上。

陵四周则植以松柏。

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神道和陵台。

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

历史沿革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城北4公里的雷塘,邗江区槐泗镇隋炀帝东路。

大业14年(618),初殡于宫内流珠堂,后改葬于城西北的吴公台下,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以帝礼葬于雷塘今址,其墓年久荒芜。

雷塘,又称为“雷坡”,传吴王曾经在这里建造钓鱼台。

南朝的时候,这里山水园林,楼榭亭台,为江南胜迹。

以后,这里湮灭无存,只剩孤冢一座,百姓称为“皇墓墩”。

后世扬州文人宗元鼎作诗讽刺隋炀帝说: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陵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四字,由清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

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墓道和墓台。

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

陵区一览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

作为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平定边疆,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建洛阳、修榆林的隋炀帝的陵墓却非常小。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坟包了。

但是面积虽小,却也不失隋唐帝墓的霸气。

进入陵区,高大的石碑楼横梁上书写着“隋炀帝陵”斗大的四个正楷字。

陵门气势恢宏,宽敞的正门配以两个偏堂,左偏堂为隋炀帝生平图片 展览,陈列了数十幅图画,图文并茂地简略介绍了隋炀帝功过并存的一生。

右偏堂为书画成列室,悬挂了江苏省和扬州市知名书画家的作品。

其中,尤以扬州文坛宿将、长篇历史小说《隋炀帝》的作者丁家桐所书长轴最吸引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有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

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城垣、石阙、陵冢是世界上罕见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墓前立有巨型墓碑,底座为阶梯式,上部为片状云,中部左上方刻有“大清嘉庆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正中刻“隋炀帝陵”,每个字为脸盆大小;右下方刻有“扬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绶题”。

陵墓维修 1986年初步整修,1995年对其进一步整修保护,占地3万平方米,存雷塘、祭台、陵冢三历史遗迹。

1999年再次整修,增建石牌坊、大门、石桥等建筑。

进行隋炀帝陵二期工程的建设,使之成为扬州北郊重要的旅游区。

隋炀帝陵整修后对外开放。

整修过的隋炀帝陵,在古城扬州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

隋炀帝陵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北郊的槐泗镇境内的雷塘北侧,始建于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为第二代杨广与皇后萧氏的合葬墓。

隋炀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坊、陵门、石桥、祭台、神道、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除石牌坊、陵门为后建外,其余均为历史遗留文物。

整修恢复后的隋炀帝陵,形式独特,气势雄伟,其墓冢为十分整齐的平顶金字塔形,高12米,四边均为规则的等腰梯形,上下边长分别为8米和29米,城垣、石阙、陵冢是罕见的隋朝帝王葬式,具有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真墓确定 2013年年3月,考古部门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中星海上紫郡”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

2013年4月中旬,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一号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志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文字。

随后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昨天的论证会上,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汇报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情况。

专家称墓内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8年,年龄和“牙齿年龄”吻合,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二号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但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正是隋炀帝萧后。

随机文章与墨菲定律相反的定律,莎莉定律(你认为糟糕的事往往会出现惊喜)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太阳系为什么只有地球有生命,地球特殊进化过程使生命诞生科学另类解读时间之谜,宇宙时间并不存在毁掉你的科学认知揭秘大自然中神奇的龙卷风,一出现就是毁天灭地/人被卷飞铁定没命

美第奇家族简介 该家族的标志和家庭情况是什么样的

美第奇家族在欧洲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德·美第奇是代表人物。

家族介绍 “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或译为“梅蒂奇家族”,是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

美第奇家族是一个名叫阿伟拉多的骑士的后裔,在8世纪,他为查理曼攻取了伦巴迪亚区。

据美第奇家族传说记载,传闻中有一个威胁四邻的巨人,阿伟拉多听说后,就进入穆杰洛——靠近佛罗伦萨的一个僻静河谷,寻找那个巨人,并向他挑战。

当他们彼此面对时,那个巨人挥舞着他的狼牙棒向阿伟拉多砸来,阿伟拉多低头躲了过去,狼牙棒的铁球打在他的盾牌上;最后,阿伟拉多设法杀死了巨人。

阿伟拉多的壮举,给查理曼(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命令,从此以后,他勇敢的骑士阿伟拉多,可以把他的有凹痕的盾牌,当成他个人的勋章。

美第奇家族的金底红球徽章,据说就是由阿伟拉多有凹痕的盾牌发展而来的。

另一种说法声称,正如他们的名字(Medici)所暗示的那样,他们本来是药剂师,是给民众分发药品的,他们徽章上的球形,事实上是药丸。

这种说法总是遭到美第奇家族成员的否认,他们的否认得到了历史证据的支持,在美第奇勋章出现一段时间后,医生使用药丸才变成了寻常事。

他们徽章的来源,也很可能是的钱币兑换商挂在商店外面的标志,是描述钱币的。

因为钱币兑换,是美第奇家族最初的生意。

随着财富和荣耀的增涨,便发展成了后来的贵族章饰。

文艺复兴 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心脏是佛罗伦萨,那些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家,多半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漫步世界艺术馆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当我们的眼睛掠过马萨乔、、波提切利、达·芬奇、拉菲尔、德拉瑞亚、、提香、曼坦尼亚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或许应该了解,还有一个名字在这些文艺复兴巨匠的身后闪光,那就是———美第奇。

事实上展览的许多作品,本是美第奇家族的收藏,有不少画像和雕刻,就是为这个家族的成员而作,甚至展品最主要的来源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也是这个家族的遗产。

家族传记 该家族的祖先原为托斯卡纳的农民,后以经营工商业致富。

13世纪成为贵族,参加佛罗伦萨政府。

该家族的萨尔韦斯特罗·美第奇是第一个被载入历史的美第奇家族成员,他在1378年震动整个佛罗伦萨的梳毛工起义爆发时,是当值的正义旗手(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最高司法长官)。

1378年,萨尔韦斯特罗当选为佛罗伦萨市政委员会主席,但1381年民选政府垮台后,被逐出佛罗伦萨。

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使美第奇家族重新兴盛,他的银行赚得巨额利润,成为佛罗伦萨的首富。

其长子科西莫·美第奇曾代表美第奇银行接管教皇的财政。

1433年,由于对卢卡的战争失败,科西莫被判流放10年,但次年即被新的长老会议召回,他依靠民众支持,驱逐阿尔毕齐家族。

1434年,科西莫在佛罗伦萨建立起僭主政治,成为佛罗伦萨的无冕之主。

1469年,在皮埃罗一世(科西莫之子)去世后,科西莫之孙洛伦佐·德·美第奇继任佛罗伦萨佐僭主。

1478年,教皇西克斯图斯指示反对者在大教堂作复活节弥撒时袭击洛伦佐和其弟朱利亚诺。

朱利亚诺被刺死,洛伦佐受伤逃入教堂中躲过一劫。

在这危难关头,洛伦佐得到了民众百姓的支持。

民众将城中反对者消灭殆尽,逃出弗洛伦萨的几个袭击组织者后被抓获。

至此,洛伦佐挫败了教皇的阴谋,并迫使那不勒斯国王费尔南多一世屈服,维护了佛罗伦萨的地位。

此后洛伦佐成立了自己的御用机构——七十人会议,代替旧的百人团。

使政府得到真正的稳定。

1494年,法国入侵佛罗伦萨,在洛伦佐之后继位的皮埃罗被逐。

1512年,皮埃罗之子洛伦佐依靠西班牙军队的支持,恢复在佛罗伦萨的统治。

1527 年该家族再次被逐,但3年后即在军队保护下重返佛罗伦萨。

1532年佛罗伦萨成为公国。

1567年,该家族的科西莫获大公称号,2年后建立托斯卡纳大公国,称科西莫一世。

佛罗伦萨成为公国首府,共和国 。

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统治一直延续至1737年,此后统治该地的为洛林家族的法兰西斯。

随机文章隋炀帝唐太宗对比好色程度其实差不多德国超前黑科技之歌利亚履带炸弹,希特勒又点歪科技树了海王波塞冬的武器,波塞冬和哈迪斯谁厉害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南极为什么没有北极熊,与南极洲的形成和北极熊祖先有关

罗马王政时代简介 其时代的政治及经济如何

是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罗马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一般称呼这个时期的罗马为罗马王国,这一时期的古罗马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其正式名称不是后来熟知的“元老院与民”而是简单的“罗马”。

对王国的历史几乎没有确定,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存活下来,而在共和国和帝国期间写的关于它的历史主要基于传说。

概述 罗马王政时代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又称为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

是罗马从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

此时的古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建立共和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传统认为王政时代的罗马共有七王:罗慕路斯,努玛·庞皮留,图鲁·霍斯梯留,安库·马尔修,塔克文·普里斯库,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

(选自人民出版社《世界史·古代史》) 政治 说明 传说罗马共有三百个氏族组成三十个胞族(罗马人称之为库里亚)、三个部落,他们的全体成员构成“罗马人民”(Popuius Romanus)。

“王政时代”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勒克斯(王)、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三种。

库里亚大会 是按胞族(即库里亚)召开的公民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

这一会议主要解决公社生活中那些最重要的问题,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宣布战争、通过或否决新法案、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作出最后定夺等等。

在通过决议时,三十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

元老院 即长老议事会,由三百个氏族长组成。

它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

因为它的成员都来自氏族显贵,所以实际上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勒克斯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勒克斯(国王) 相当于的“巴赛勒斯”,一般情况下由选举产生。

他是军事首长、最高祭司和最高审判官。

但还没有具备真正国王的权力,还没有掌握民政大权。

自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250年间,传统认为罗马共有七个王,即罗慕路斯、努玛、图鲁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和小塔克文。

据说第一和第三王为拉丁人,第二和第四王为萨宾人,第五、第六和第七王为埃特鲁里亚人。

他们引进了伊达拉里亚式的豪华与威严:王在隆重场合头戴金冠,身着紫袍,手持鹰头权杖,坐在象牙宝座之上;王的身边有12侍从,手捧1束棍棒,上插斧头,谓之“法西斯”,它象征着1种绝对权力,因而成为以后专制独裁的代名词。

另1种留传后世的礼仪则是凯旋式的举行,每当国王率军征战得胜回城,必举行盛大凯旋式:王着金紫大袍,立于战车之上,带着俘虏,抬着战利品,浩浩荡荡穿过城市街道,直达神庙奉献牺牲,而群众则夹道欢呼观看,场面盛大壮观。

这种仪式后来成为罗马社会生活的1个重要内容。

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不同, 罗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袭的。

当一个王去世时,城市就进入了一个空位时期。

城市由一名临时执政者统治,临时执政者将有权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选。

临时执政者由元老院提名,任期不确定。

一旦临时执政者找到了一个王的候选人,他要将这个人选提交给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

如果这个人选被库里亚大会通过,元老院将批准这个投票。

从理论上讲,人民选举出了他们领导,但元老院掌控着整个过程。

经济 总述 王政时代的罗马,由于铁器工具的普遍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铁制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冶金、制革、制陶等开始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交换比以前发达,交换的媒介物已不是牲畜,而是使用铜块衡量。

贵族的形成 当时,部分富有宗族开始利用特权,霸占公有土地和财产,并且开始占有和使用奴隶,他们便成了氏族贵族。

一般贫困破产的成员则往往求庇于贵族门下,接受他们保护,成为贵族的被保护人。

他们从贵族那里获取份地,但必须为贵族服役和负担一定的义务,战时以亲兵身份随同出征。

这样,在原先平等的氏族内部就出现了贵族和被保护人两大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

平民的形成 与此同时,在罗马的氏族之外也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阶层——平民。

通常认为他们来自氏族以外,有的系外来移民,有的则是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因为这些人都处在旧的氏族、库里亚和部落之外,因而不是Populus Romanus,即不是地道的罗马人民。

他们人身自由,可以占有地产,但必须纳税、服兵役。

他们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既不能参加库里亚大会,也不能参与征服得来的国有土地的分配。

一句话,即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所以,从一开始,平民和贵族之间就存在着矛盾。

而罗马国家的形成实际上也是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奴隶的残存 这时也有奴隶,但人数很少,其来源主要是战俘和买来的。

随机文章菅原道真简介历史这么有趣,为什么历史课本却这么无聊?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

加入收藏
               

隋炀帝陵简介 陵墓的考证过程是什么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