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王朝简介 王朝的兴衰史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3 点击数:
简介:(Sulala Ghuriyya)是指12~13世纪人在阿富汗斯坦和印度北部建立的穆斯林王朝(1148~1215),中国史籍称郭耳国。

亦译“廓尔王朝”,又称古尔

【菜科解读】

(Sulala Ghuriyya)是指12~13世纪人在阿富汗斯坦和印度北部建立的穆斯林王朝(1148~1215),中国史籍称郭耳国。

亦译“廓尔王朝”,又称古尔苏丹国。

王朝简介 古尔原是阿富汗赫尔曼德山谷与赫拉特之间的一座山名,这里,气候寒冷。

首府设于菲鲁兹库。

居住在当地的古尔萨木族系从中亚地区迁来的突厥人,他们在加兹尼王朝的巴赫拉姆当政时期(1118~1152)建立了古尔王朝,一共传9个苏丹,统治67年。

兴起 第一任苏丹库特布丁·穆罕默德(又称萨曼·侯赛因)臣属加兹尼王朝,并曾两相结亲,后因故结怨,古尔王被加兹尼王巴赫拉姆杀害。

库特布丁之子赛福鼎·苏里曾于1148年先后两次兴兵复仇,战败被俘致死。

1155年赛福鼎之弟阿拉丁又组织一次强大攻势,占领并焚毁了加兹尼首都,城内王宫、图书馆、花园、学校和一些尖塔式建筑均被烧毁,故阿拉丁被贬称为“世界焚毁者”。

鼎盛 1160年,阿拉丁病故,其侄吉亚斯丁·穆罕默德接位,于1173年占领加兹尼城,任命其弟希哈卜丁·穆罕默德担任加兹尼城和东部边界的总督。

希哈卜丁(穆仪兹丁·穆罕默德,印度史称穆罕默德·古尔)在夺取印度境内原加兹尼王朝的属地后,继续向印度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扩张,经过1191年塔劳里战役(塔拉因战役),取得了征服印度次大陆的胜利,伊斯兰教从此亦更深入印度。

自1160年起,古尔王朝势力日强,吉亚斯丁主要治理古尔王国本土,其弟希哈卜丁·穆罕默德·古尔则致力于开拓疆界。

这时,其版图已包括阿富汗斯坦、波斯的霍拉桑、吐火罗斯坦和印度大部分地区。

王朝遵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承认巴格达阿巴斯王朝的宗主权,以“伊斯兰教的捍卫者”自诩。

衰落灭亡 1202年,吉亚斯丁故去。

1204年花剌子模军队在黑契丹(中国史称)突厥人帮助下,击溃古尔军队。

穆罕默德·古尔本人于1206年在杰卢姆县的达米克被什叶派一信徒暗杀。

1215年古尔王朝为花拉子模人所灭。

随机文章古代日本的骑马者理论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英国男子发现木乃伊猫,30年前就变成天然的木乃伊世界十大变态武器,核弹/毒气弹/空包弹纷纷上榜(沾满鲜血)咖啡店幻觉使你的眼睛欺骗你,盘点能让人产生错觉的图片

隋炀帝陵简介 陵墓的考证过程是什么样的

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隋炀帝(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

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清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201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十余人参加了论证会,专家一致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的合葬墓。

而陕西也有座“隋炀帝陵”。

西湖陵址 发现 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

2013年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邗江区西湖镇一处房地产项目工地发现了两座残存的古墓。

经抢救性清理,发现两墓为隋末唐初砖室墓,西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铭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字样,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在此墓中还出土了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

东侧墓发掘刚刚开始。

已发掘出的西侧墓葬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可以说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

扬州文物部门表示,陵墓先前曾被盗挖破坏。

而陵墓被初步认定为“隋炀帝墓”,除了墓志外,还出土了鎏金铜铺首,这个铺首尺寸很大。

另外,还出土了金镶玉腰带,这些都证明墓主身份显赫。

考证 束家平称,扬州市文物部门在获得这一发现后,立即向江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

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三名考古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指导考古工作。

在随后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联合召开的考古工作专题汇报会上,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考古现场已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以确保考古工地安全。

扬州市文物部门已完善了考古计划,并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科学有序地进行下一步的考古工作。

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得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

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

杨广死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

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

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误判原因 此前公布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这种误判之所以出现,在于以后隋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

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但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确定了隋炀帝陵墓的真正所在。

原件首次亮相 2014年9月2日,为满足游客需求,扬州文物部门对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重新布展。

除此前展出文物再度亮相外,此次布展还增加了一些新文物,其中,能证明隋炀帝墓主人的“铁证”墓志原件首次亮相。

槐泗陵址 槐泗镇陵址,为误认陵址,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叛军司马德勘等煽动兵变,推宇文化及为首缢弑隋炀帝。

杨广死后,萧后与宫人用漆板床板做成棺材,殡于江都宫西院流珠堂内,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

唐武德五年(622)又以帝礼移葬于雷塘之北。

由于年深日久,隋炀帝陵渐渐荒芜,已不为人知。

直到清嘉庆十二年(1807),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扬州学者阮元发现,遂加以整修。

隋炀帝陵前,有阮陵时立的石碑。

碑文题“隋炀帝陵”四字,是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

右侧为“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左侧为“扬州府知府伊秉绶题”。

陵的南边,有块石护坡,游人可拾级而上。

陵四周则植以松柏。

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神道和陵台。

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

历史沿革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城北4公里的雷塘,邗江区槐泗镇隋炀帝东路。

大业14年(618),初殡于宫内流珠堂,后改葬于城西北的吴公台下,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以帝礼葬于雷塘今址,其墓年久荒芜。

雷塘,又称为“雷坡”,传吴王曾经在这里建造钓鱼台。

南朝的时候,这里山水园林,楼榭亭台,为江南胜迹。

以后,这里湮灭无存,只剩孤冢一座,百姓称为“皇墓墩”。

后世扬州文人宗元鼎作诗讽刺隋炀帝说: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陵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四字,由清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

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墓道和墓台。

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

陵区一览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

作为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平定边疆,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建洛阳、修榆林的隋炀帝的陵墓却非常小。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坟包了。

但是面积虽小,却也不失隋唐帝墓的霸气。

进入陵区,高大的石碑楼横梁上书写着“隋炀帝陵”斗大的四个正楷字。

陵门气势恢宏,宽敞的正门配以两个偏堂,左偏堂为隋炀帝生平图片 展览,陈列了数十幅图画,图文并茂地简略介绍了隋炀帝功过并存的一生。

右偏堂为书画成列室,悬挂了江苏省和扬州市知名书画家的作品。

其中,尤以扬州文坛宿将、长篇历史小说《隋炀帝》的作者丁家桐所书长轴最吸引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有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

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城垣、石阙、陵冢是世界上罕见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墓前立有巨型墓碑,底座为阶梯式,上部为片状云,中部左上方刻有“大清嘉庆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正中刻“隋炀帝陵”,每个字为脸盆大小;右下方刻有“扬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绶题”。

陵墓维修 1986年初步整修,1995年对其进一步整修保护,占地3万平方米,存雷塘、祭台、陵冢三历史遗迹。

1999年再次整修,增建石牌坊、大门、石桥等建筑。

进行隋炀帝陵二期工程的建设,使之成为扬州北郊重要的旅游区。

隋炀帝陵整修后对外开放。

整修过的隋炀帝陵,在古城扬州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

隋炀帝陵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北郊的槐泗镇境内的雷塘北侧,始建于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为第二代杨广与皇后萧氏的合葬墓。

隋炀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坊、陵门、石桥、祭台、神道、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除石牌坊、陵门为后建外,其余均为历史遗留文物。

整修恢复后的隋炀帝陵,形式独特,气势雄伟,其墓冢为十分整齐的平顶金字塔形,高12米,四边均为规则的等腰梯形,上下边长分别为8米和29米,城垣、石阙、陵冢是罕见的隋朝帝王葬式,具有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真墓确定 2013年年3月,考古部门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中星海上紫郡”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

2013年4月中旬,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一号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志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文字。

随后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昨天的论证会上,此次考古发掘领队、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汇报了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情况。

专家称墓内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8年,年龄和“牙齿年龄”吻合,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二号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但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正是隋炀帝萧后。

随机文章与墨菲定律相反的定律,莎莉定律(你认为糟糕的事往往会出现惊喜)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太阳系为什么只有地球有生命,地球特殊进化过程使生命诞生科学另类解读时间之谜,宇宙时间并不存在毁掉你的科学认知揭秘大自然中神奇的龙卷风,一出现就是毁天灭地/人被卷飞铁定没命

雍正王朝里谁最厉害?三计助雍正继位,一计保命

《王朝》这部电视剧讲述的都是男人之间的权谋,如果看透了里面的计谋,对我们个人必定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里面的角色中,最厉害的人物是。

邬思道本是落榜的举人,但是他却精通谋略,是诸葛亮式的人物。

雍正在江南的时候,发现了邬思道,对他以礼相待。

邬思道辅佐雍正十几年,终于在夺嫡争斗中胜出。

邬思道有多厉害呢,我认为他活用了中国古老的智慧。

邬思道帮助雍正继位第一计:隔岸观火 所谓隔岸观火,也可理解为坐山观虎斗,就是让自己处在局外,看局中之人互相争斗,看准有利机会再出手。

邬思道曾经给雍正讲了一个故事,就是老人分家产,三个儿子互相争斗,最后老人把财产分给了不争的小儿子。

邬思道提出“不争”的策略,叫做“争是不争,不争也是争”,其实就是隔岸观火。

要大臣选举新太子。

联合朝中大臣举荐八皇子,犯了康熙的忌讳,导致佟国维被罢官。

而雍正接受了邬思道的建议,举荐废太子,因为当时雍正的实力还不够强大。

邬思道采取隔岸观火的计谋,让太子的人与八爷的人互相争斗。

邬思道帮助雍正继位第二计:借刀杀人 所谓借刀杀人,就是自己不动手,借助别人的刀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

要说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号称“八贤王”的胤禩。

在追查冤案这件事情上,胤禩,想要利用这次机会扳倒太子。

但是刑部冤案,又是有损朝廷威严的事情,康熙不会大张旗鼓的处置太子。

追查刑部冤案,陷害八阿哥胤禩,邬思道就是采取了借刀杀人之计。

邬思道借了康熙的手,杀掉了胤禩的心,康熙对胤禩的评价就是“其心可诛”。

邬思道帮助雍正继位第三计:声东击西 所谓声东击西,就是迷惑敌人,表面上是这样做,但是其实另外有目的。

举荐十四阿哥胤禔维大将军王,就是邬思道的声东击西之计。

康熙要选一名皇子为大将军王,带领大军娶西北平叛。

邬思道揣测康熙心目中的人选时十四阿哥,就向雍正建议举荐十四阿哥胤禔为大将军王。

但是邬思道的另一个目的时让十四阿哥任命陕甘总督,陕甘总督控制西北大军粮草,才是至关重要的职位。

邬思道的保命计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邬思道为雍正出谋划策,终于让雍正顺利继承皇位。

就在雍正继位当晚,邬思道提出要离开雍正,这正是邬思道的明智之举。

正所谓,邬思道没有谈恋权贵,不然就会性命难保。

雍正府里秘密办差的人,都在雍正继位以后被秘密杀害。

邬思道就是利用“走为上计”才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

随机文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史2016暴雨后出现龙视频真相,疑长4米巨龙盘旋在乌云中揭秘外星人暗中帮助中国人真相,盘古女娲大神竟然都是外星人东北虎吃掉十米巨蟒,巨蟒被老虎戏弄后杀掉(巨蟒吞噬老虎纯属谣言)揭秘广西桂平挖蛇事件是真的吗,17米的大蛇吓晕司机/咬死两工人

加入收藏
               

古尔王朝简介 王朝的兴衰史是什么样子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