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动物:极地冰虫

【菜科解读】
极地冰虫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
在美国阿拉斯加、英国哥伦比亚和俄勒冈州*近极地的冰川区都可以发现它们身影。
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
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
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菜科网,其他动物几乎被冻成冰棒,甚至连细胞都冻得“咯咯”作响。
然而这种低温对于极地冰虫来说却是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科学家发现,冰虫的细胞膜和细胞酶在低温下正常新陈代谢,细胞膜保持固有的弹性。
科学家曾把几只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
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虫在冷藏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但冰虫也有致命的缺点———怕热。
冰虫抵御高温的能力异常脆弱,只要温度高于四摄氏度,冰虫细胞膜就溶化,细胞内的酶也化成一堆干草模样的粘稠物。
围绕冰虫的众多难解之谜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冰虫可以在固体冰块中自由穿行。
谁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破冰而出。
有的科学家说,冰虫可能顺着冰中的缝隙钻出冰面;还有的人猜测冰虫有破冰术。
多名生物学家猜想,冰虫体内可能含有化冰物质。
每当它们穿冰而行时,体内细胞释放出能量,把周围的冰块融化,形成一条通道,就像是“滚烫的刀子切化了黄油”。
北极熊厚厚的皮毛使它与外界低温隔绝,自身又可以储存能量。
南极鳕血液内有防冻剂,使它在冰天雪地中照常生活。
然而浑身赤裸、微小的冰虫*什么来保暖,甚至穿冰?生物学家普策尔说:“当温度下降时,冰虫体内马上制造能量。
就像往油箱里加汽油。
”
冰虫的生活方式也充满奥秘。
它们总是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行踪隐秘。
一到夏天大规模的冰虫就破冰而出,出来搜寻食物。
据寻找冰虫的研究者说,稍不留神就可能踩死上万只缠绕在一起的冰虫。
冰虫日落而出,日出而息。
夏天太阳升起之前,冰虫纷纷躲回冰层。
太阳落山后冰虫从洞穴中出来,搜寻海藻、花粉和其他可以消化的残渣作食物。
所以它们的学名叫“solifugus”,即躲避太阳。
但至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冰虫如何在地底过冬。
一到冬天冰虫似乎绝迹。
科学家怀疑它们躲在雪底冬眠。
不过最近研究者发现如果挖的足够深,在冬天也可能看见冰虫。
美国两名生物学家曾多次到终年积雪的雷尼克山中挖冰虫。
他们至今找到的冰虫都藏身在3米以下的地洞中。
冰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
科学家认为冰虫这种罕见的耐寒体质可以证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虫一样的耐寒生物。
2005年,美国宇航局(NASA)出资20万美元资助冰虫的研究项目。
NASA认为冰虫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自若,本身就证明木星的冰球或者其他星球上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外星生物。
《国家地理杂志》认为,冰虫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价值远比它所代表的外星生命更有现实意义。
冰虫细胞能够在低温下保持正常新陈代谢。
而移植的器官在冷藏过程中却消耗能量,快速萎缩。
如果冰虫新陈代谢的秘密能够揭开,医生就可以用化学和药物使器官保存更长久。
但很少有人关注。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极地动物濒临灭绝,冰虫才慢慢进入研究者的视线。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的生物研究生本·李把冰虫选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
李说:“冰虫现在是炙手可热,对于它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它却是如此奇妙。
地球上“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在意之甚,以至于心理扭曲都有可能。
可在我们的地球母亲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它不是“丑陋”的代名词,而是一道“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 1.形成 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东非大裂谷这个世界陆地最大断裂带,它真的犹如一道巨大的疤痕横列在东非草原上。
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幔中的岩浆会往地面上涌,迫使部分地壳上隆,部分下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生断裂,大裂谷由此形成。
东非大裂谷确实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最深处可以达2000米以上。
许多人一定以为那里充满了险峻、幽暗,可这个深度是相较于海平面而言的,真正走到大裂谷地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生机 在大裂谷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火山。
火山表面看起来脾气很暴烈,可是它却是地球生命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创造了生命耐以生存的大气层。
而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积淀之后就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生命继而在这片沃土形成。
在大裂谷地区散落有很多火山、湖泊,裂谷的周边则是肥沃的草原。
有丰厚的水草自然就会有动物。
在广阔的大裂谷草原上,生存着种群数量极大的野生动物:斑马、角马、野牛、羚羊,当然还有猎豹、大象、秃鹫等等。
可以说大裂谷地区集中了非洲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一幅美丽的地球生态画卷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通过对大裂谷的考察,一些科学家提出最早的人类就出现在大裂谷地区,通过迁移走向世界各地。
当然这样的假定遭到了很多其他理论的挑战,比如说多地起源说。
中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人类的最初形成并不只在非洲一地,而是在很多地方不同时间出现。
毕竟如果人类最早在非洲形成,然后分布到世界各地,那么北京猿人属于最早一批人类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3.新大陆 东非裂谷带正发生不断的延伸,最终非洲将分离出一个新的大路,已经是科学界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有人推测可能是在一千万年以后,有人觉得可能会更久,但每年这种变化无时不刻的都在发生着。
在埃塞俄比亚偶尔会发生地震,表面地层裂开,不断延伸着断裂带。
4.马拉松之乡 丰富的自然资源似乎并没有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多大的财富,这里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
不过在大裂谷地区,尤其是在肯尼亚,人们找到了一种改变贫苦命运的方式:跑步。
在大裂谷地区,人们主要通过放牧获得经济来源,为了追逐适合的草原,当地的人民往往需要把牛羊驱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而过程中多是道路崎岖的山区。
为了能在日落前尽快赶回家里,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就炼成了极为娴熟的跑步技巧。
现在在大裂谷地区有专门的跑步学校,世界上很多知名的教练都来这里挑选选手。
他们在跑步运动中也创造了奇迹:世界上最出色的马拉松选手中,有超过一半是肯尼亚人,其中的大多数又来自于大裂谷地区。
相较于一些哗众取宠的跑马拉松的人,大裂谷地区的人民把跑步当作是一种改变命运的机会,赌上了自己的未来。
跑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神圣的运动,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奔跑! 随机文章苏联外星婴儿事件,外星飞船逃生舱发现外星婴儿(1年后死)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历史上最廉价的防空武器之防空气球,铁索连接组建天空防御网络神仙修炼层次境界,鬼仙/人仙/地仙/金仙/大罗金仙/圣人/天道圣人
全球最大无人岛,面积相当于5个北京,被认为是“地球上的火星”
这座岛屿的总面积超过55000平方公里,位于北纬75度,极度接近北极地区。
岛上的环境无比凄凉,且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都与火星极为相似。
即使在夏季,德文岛的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0度,而冬天则更低,普遍在零下50度。
德文岛的气候和火星非常相似,它具有夏季降雪、不结冰的特点,而且其白天的温度也和火星的夏季相似,温度在10度左右。
在德文岛上还有一处名为"霍顿冲击坑"的陨石坑,据说,在2300万年前一颗天外来客撞击了这里,德文岛的地表也由此变得破碎不堪,其表面分布形状不一的,裸露着的岩石块。
这些特点让德文岛成为了模拟火星环境的理想地点。
为了更好地模拟火星的环境,科学家将关注点定在了德文岛。
近日,国际火星学会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模拟火星的空间站,并在附近设置可供6人居住的“生活舱”。
这也是人类为了实现登上火星的梦想而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通过在德文岛上进行模拟实验,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在火星上生活的挑战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德文岛的历史也证明了这座岛屿的极端气候对人类生存的挑战。
在1924年政府为了打击捕鲸就在这里建立了一所哨站,而在1934年,就有53个因努伊特家庭搬到德文岛居住,但仅仅过了两年,人们就因为忍受不了德文岛的诡异气候而选择逃离了。
这也提醒我们,即使在地球上,人类也需要适应各种极端环境,而在火星上,这样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尽管德文岛和火星有着相似的气候和环境,但火星上的挑战还远远超过了德文岛。
火星的表面被赤红色的土壤所包裹着,而在这颗星球上,既没有植物也没有水源。
但仍有许多科学家希望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的“第二家园”,并向全世界征集前往火星定居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德文岛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为科学家们提供模拟实验的场所,帮助人类实现登上火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