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简介: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阿涅塘化石点层面出露情况阿

【菜科解读】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阿涅塘化石点层面出露情况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阿涅塘化石点行迹照片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足迹化石照片(a-b:阿涅塘跷脚龙;c-d:属种未定兽脚类足迹)


(神秘的地球uux.cn)据西藏主要新闻: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消息,藏东地区中生代恐龙足迹群研究工作,近日有了新进展。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我国著名地学期刊《地球科学》上。


西藏发现的第一枚兽脚类足迹化石


据了解,化石发现地点位于昌都市卡若区日通乡阿涅塘村,形成时代为距今约1.7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

化石以精美的凸型迹在岩层底面保存下来,由于修路切坡和后期岩体的坍塌而部分出露,在科技人员的精心修护下而得以完整地展现出来。


“化石出露岩层面面积大约4m2,层面近直立,4个连续的阿涅塘跷脚龙足迹组成一列行迹,未见尾迹;足迹长度不足15 cm,宽约8cm,长宽比为1.85;三个功能趾趾垫清晰,趾爪尖锐,宽度相当,宽约1.7cm,Ⅲ趾最长,大约 12cm,其它两个趾长度约为Ⅲ趾的一半,但Ⅳ趾以非常微弱的值略长于Ⅱ趾;Ⅱ趾末端有明显的凹痕;两外侧趾趾间角约为50°。


据发现者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姚华舟研究员和李炎桂博士介绍,该足迹化石纤细的趾和尖锐的爪痕等特征表明造迹者是肉食性恐龙,它的形态特征比中国最常见的跷脚龙类足迹更接近典型类型,由于它是西藏地区发现的第一枚兽脚类足迹化石,特征明显,且保存相当精美,对揭示西藏潜在的恐龙动物群面貌特征及青藏高原地质变迁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以该化石的发现地点将其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昌都地区中侏罗世的古环境条件很适合恐龙生存


李炎桂博士介绍说,跷脚龙足迹是侏罗纪最常见的小型兽脚类足迹,在相邻的四川盆地和滇中盆地同时期地层中均有发现。

足迹数据分析表明,阿涅塘跷脚龙足迹的造迹恐龙体长大约1.3m,臀高不足0.7m,形体不大。

令人惊喜的是,在同一岩层表面,还保留下来了一列由9个连续的大型兽脚类足迹(Theropoda igen. et isp. indet.,属种未定)组成的行迹,并保留下来了清晰的尾迹,尾迹在足迹之间呈有规律地波状摆动;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兽脚类恐龙的尾巴通常不接触地面,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蹲伏、跳跃、急速转弯或者减速等才会留下极短的尾迹,如果兽脚类恐龙的尾迹连续、有规律地出现,只能是由造迹恐龙有意识的行为或者其自身身体结构所造成;目前还没有可对比于该保存有尾迹的兽脚类足迹相关报道,它是一种新的类型。

当前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地区中侏罗世恐龙足迹群面貌特征与相邻地区之间存在相异性。


据姚华舟和李炎桂介绍,昌都市卡若区在2亿年前还是一片大海,而后由于地壳逐渐抬升而转变为一个近海的内陆盆地,距今大约1.7亿年前,昌都地区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并有河道穿越其中,岩层中常见的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都是常见的湖相、河流相沉积构造;两列行迹数据分析得出的造迹恐龙运动速度都很低,处于慢走的状态,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两个造迹者之间存在追踪或猎食的证据,可能只是二者先后在同一湖岸边经过;由于足迹的形成、保存条件较为苛刻,造迹时湖滩上泥沙的水分、足迹的遗留、干涸固化、后期沉积物充填及固结成岩、石化,每一个步骤都非常关键,不同的足迹保存在同一层面之上,两种造迹恐龙留下足迹的时间间隔必定不会很久,也反映出昌都地区中侏罗世的古环境条件很适合恐龙生存。

恐龙灭绝事件: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

三角龙灭绝是在6500万年之前,三角龙是一种大型的物种,能够用自己的后置来支柱整个身体达到了直立行走。

但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真相很多三角龙已经灭绝。

迄今为止三角龙灭绝都是一个谜,但是却留下了很多的后代,比如鸟类一直在繁衍。

一、三角龙最终的王朝在爬行动物里面,三角龙的体格最大。

三角龙适合生活在沼泽或者是湖泊中,因为在三角龙时代,气候非常的温暖,并且也潮湿,很容易找到食物。

所以大多数的三角龙能够统治地球达到1亿多年。

但是有突然的灭绝,所以人们现在看到了很多的三角龙化石。

三角龙是爬行动物的顶层没有天敌,三角龙的进化已经达到了极限,而这个极限就需要使用其他的能力来进行换取。

当生物出现了大进化,那么最底层与最高层一定会受到巨大的损伤,而能存活下来的就是中间的一些个体。

当处于极端的环境以及极端进化的情况下,就会被一些物种挤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从而也就出现了三角龙的灭绝。

如果说三角龙完全灭绝本来是不正确的,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物种有很多与三角龙有相似点。

奇闻呀二、三角龙灭绝假说关于三角龙的灭绝有很多的说法,所以很多人也非常的质疑。

在地球上很多物种出现,随后又消失,这是一个非常必定的阶段。

三角龙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在地球上具有统治的地位。

本来三角龙的灭绝可能与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

地址在不断的运动,所以在很多的平地上会出现了高山。

这样沼泽就慢慢的变少了,气候与以前也有巨大的差异。

不会那么的温暖,也不会那么的湿润。

因为三角龙自身的呼吸不太适合干燥的空气。

到了寒冷的冬季,三角龙找不到食物,慢慢的也就面临着灭绝。

探索世界数亿年前的10大物种?比恐龙还恐怖

根据研究人员的探索发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因为受人为活动影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而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这种状况,或许将成为早期受害者之一。

按照记载,距今最近一次的大灭绝事件发生在约6500万年前,当时统治地球表面2亿多年的恐龙和其他大量动植物消失殆尽。

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在前五次大灭绝事件出现过的生物,它们大多数都是体型巨大、凶猛异常,与之当今的物种有着天远之别。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1、怪诞虫 怪诞虫生活于大约5.3亿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发现于加拿大,是寒武纪最著名的动物。

头很大,躯干背侧具有7对斜向上生长的强壮的长刺。

怪诞虫长约1厘米,曾经是这个星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动物。

3,普摩诺蝎 普摩诺蝎一般体长70厘米,它们生活在3.4亿年前的英格兰地区。

这种可怕的生物体长还超过了现在的宠物猫,它们能够借助自己的尾刺捕获并杀死猎物,与现代的蝎子相比,它们拥有异常独特的大眼睛,很有可能可以在白天猎食。

5,Eurohippus messelensis 一种迷你马,体型只与现代的狐狸相当。

它最初被认为吃下发酵后的浆果,因为醉酒摔入火山湖中淹死。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这只4700万年前的马事实上死于湖中偶尔散发出的毒气。

更加不幸的是,这只小马死亡时已经怀有身孕。

6,奇虾 奇虾,又名:古怪的虾,是一种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波兰及澳大利亚的寒武纪沉积岩均有发现的古生物。

它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

大概是地球上的第一批霸主,5亿年前的海中食物链顶端。

根据推测,此类动物极有可能是活跃的肉食性动物。

但是,研究发现,其中一个种Laggania很有可能是一种食用浮游生物的动物。

#p#分页标题#e#8,布龙度蝎 布龙度蝎子(学名Brontoscorpio anglicus),又名步龙度蝎子或雷蝎,是希留利亚纪一种长1米的水生蝎子。

布龙度蝎子像现今的蝎子,但体型较大,也有更大的复眼。

对于当时生存的大型动物,它们是一种重要的掠食者。

虽说只有1米长,但是根据布龙度蝎子的咬痕,可以推测布龙度蝎子身长2.5米,最大达3米以上(不含爪子和尾巴)。

步龙度海蝎也是最早从海洋到陆地的动物,比脊椎动物更早爬上陆地这是生,物进化史的一大飞跃。

10、碳龟 此龟学名叫做DubbedCarbonemyscofrinii,又称“碳龟”,其龟壳长达1.71米,其颌骨厚重而有力,能食用小到软体动物,大到体型较的小乌龟甚至鳄鱼。

这种上古龟的头有足球那么大,身子比小汽车还大一圈,尖利的喙和厚重的脚爪都是捕食利器。

加入收藏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的西藏第一枚侏罗纪兽脚类恐龙足迹被正式命名为阿涅塘跷脚龙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