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恐龙的后代吗?鸟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简介:鸟是恐龙的后代吗?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崛起,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人类都

【菜科解读】

鸟是恐龙的后代吗?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崛起,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人类都是黑色的?这些问题困扰着科学家,直到最最近一篇论文的发表,才揭开了答案。

一:鸟是恐龙的后代吗

鸟是恐龙的后代,也就是说鸟是现代恐龙。

有种恐龙,形态像鸟,慢慢进化就变成了始祖鸟,但与翼龙不一样。

经演变变成了现在的鸽子。

二:鸟是恐龙的后代吗图片

鸟是恐龙的后代吗?鸟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文章

题图:原始中华龙鸟复原图

@科学艺术家赵闯

“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换句话说,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这是目前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

但是,天生好奇的你,读罢此文,相信也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在大家印象中,很多恐龙体型庞大,相比而言鸟类则往往娇小玲珑,这二者能有什么联系吗?的确,从恐龙到鸟,恐龙经历了一个体型缩小的过程。

当鸟类从恐龙中演化出来,除了必须经历前肢与后肢在运动功能上的分离(前肢成为飞行专用结构)和飞行羽毛的出现等步骤外,体型的大幅度缩小也是必然过程,这也让恐龙的树栖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伴随着体型缩小,身体比例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相对于身体长度,前肢变得更长。

这里所说恐龙经历的体型缩小,是指那些成功演化为鸟类的恐龙类群。

例如,暴龙类的身体不但没有缩小,反而经历了从早期的小型化到后期大型化过程,身体表面也从长毛演化为长鳞片。

这说明恐龙的各个支系都在向不同方向演化,但可能只有其中一支成功演化为鸟类。

01 假说纷争

虽然“鸟类是恐龙的后代”现在被普遍接受,但围绕“鸟类起源”问题,科学家们曾经历了长期的争论。

比这些争论更早的是,人们首先需要接受物种存在演化的观点。

因为在古代,人们可能更容易相信物种的模样都是神创造的。

1835年,当达尔文环球航行到位于南美大陆以西1000公里处太平洋上的科隆群岛时,发现这里的多种雀科鸣禽分散在13个岛上,其形态都与南美大陆的种类相似。

这一情况似乎说明它们的共同祖先应来自南美大陆,因岛与岛之间的地理隔离进而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分化发展成多个支系和不同种,由于达尔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记录,因此它们被称作“达尔文地雀”。

达尔文地雀

@国家海洋博物馆

有种说法认为,“达尔文地雀”的发现,使达尔文意识到物种并非永恒不变,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产生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因此也是促使达尔文从神创论者转变为进化论者,并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的重要事实之一。

当然,与赫胥黎吃鸡、牛顿被苹果砸中的故事一样,“达尔文地雀”是否因达尔文而闻名天下的真实性难以考证。

比如有人认为,真正使“达尔文地雀”扬名世界的不是达尔文,而是英国牛津大学被誉为“演化生态学之父”的大卫•拉克,因为拉克在达尔文之后,针对科隆岛上的地雀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让这些鸟儿成为演化研究的经典例证。

但无论如何,这些故事都积极传递了一种科学精神:即好奇、善于观察及思考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性。

因此,或许真没必要非要弄清楚这些故事的真伪。

1861年,也就是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的两年后,德国古生物学家迈耶报道了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

这种身上长满羽毛却有着长尾巴、指爪和尖牙的动物显示了与爬行动物的强烈联系,被认为是进化论的有力证据。

后来,不断有更多始祖鸟化石被发现。

截至目前,全世界有报道的始祖鸟化石(包括残缺的化石)超过15块,分别保存在英国、德国等地。

人类发现的始祖鸟羽毛化石

始祖鸟体态娇小如现代野鸡,身披近似现代鸟类的羽毛,有牙齿和长长的尾巴,翅膀非常发育,骨骼保留了许多爬行动物的特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1861年用以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的

始祖鸟化石

在鸟类的各种起源学说中,“恐龙起源说”由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提出,他在对始祖鸟和在同一地区相同层位发现的美颌龙化石进行对比,确认二者有很多相近特征,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除此之外,还有“槽齿类起源说”“鳄类起源说”等等。

由于生物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在人类的生存时限内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完整的过程,因此科学家只能通过并不完整的化石证据间接推测,这就造成各种假说“都有各自的道理”。

当然,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希望找到其中“最有道理的”、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假说。

02 重新崛起的恐龙起源说

#p#分页标题#e#

在各种鸟类起源说中,“槽齿类起源说”在上世纪的很长时间里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

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奥斯特罗姆教授)重新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此后陆续有一些古生物学家通过系统发育学分析也得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结论,但依然缺乏决定性的化石证据。

1996年,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了,来自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学者发表了原始中华龙鸟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在中华龙鸟化石中发现了一层短短的丝状结构,被解释为一种原始的羽毛。

这是第一次在恐龙身上找到可能是羽毛的化石,在国际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这一化石证据让“恐龙起源说”重新占据了重要地位。

合璧展出的两块“中华龙鸟”标本

这件标本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曾任馆长季强研究员研究命名的“原始中华龙鸟”,当时,这个标本是一个完整对开标本的一半,一半由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另一半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华龙鸟拥有最原始的一类羽毛,像鸟类的绒羽。

但从骨骼特征看,几乎完全是典型的兽脚类恐龙形态。

它善于奔跑,会以其它小动物为食。

问题来了,既然是恐龙,为何名称为中华龙鸟?最初,由于具有原始羽毛这一特征,又是在中华大地上发现的,所以命名为“原始中华龙鸟”,但后来发现这些骨骼上的特征几乎完全显示出典型的兽脚类恐龙形态,因此又将其归入恐龙。

粗壮原始祖鸟复原图@科学艺术家赵闯

后来,带羽毛恐龙的第二件“粗壮原始祖鸟”、第三件“邹氏尾羽龙”,以及越来越多的带羽毛恐龙化石被发现,为鸟类与恐龙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多证据,因此,鸟类的恐龙起源说逐渐被普遍接受。

赫氏近鸟龙化石

例如赫氏近鸟龙,它是目前已知最小的恐龙之一,身长约几十厘米,长有四个翅膀。

其明显的特征是全身有羽毛,特别是在前肢、后肢和尾部还分布着奇特的飞羽。

化石发现于辽宁侏罗纪晚期地层,距今约 1.6 亿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之一,比始祖鸟还要早1000 万年,从多个方面为“恐龙起源说”增添了证据。

而寐龙,除了长有羽毛这种特征,其体态和睡眠时的状态也与现代鸟类相似,都是蜷着身体睡觉,减少了表面积,有利于保持体温。

这体现了现代鸟类与恐龙之间在某些生活行为方面的相似性,说明了现代鸟类的一些特征在恐龙演化的时期已经具有,因此说它也为“恐龙起源说”提供了证据。

寐龙化石标本

当然,像“原始中华龙鸟”“赫氏近鸟龙”“寐龙”这些能够为这一假说提供证据的化石目前还有很多。

03 羽毛与鸟类的飞行起源

如果鸟类起源于恐龙,那么有的恐龙可能已经具备飞行能力。

科学家对各种带羽毛恐龙的羽毛进行了研究,发现近鸟龙可能已经具备飞行能力,至少可以滑行,而小盗龙则已经具有更好的这种能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空气动力学来看,与对称羽毛相比,不对称羽毛更有利于飞行。

近鸟龙的羽毛虽然整体看是对称的,但其羽轴已经开始弯曲,可以看做不对称羽毛的萌芽,而小盗龙前肢和后肢上已经具备了不对称飞羽,说明具有一定滑翔/飞行能力。

顾氏小盗龙复原图

@科学艺术家赵闯

那么,鸟类最早是怎么学会飞行的呢?科学家就把焦点放在了恐龙身上,并形成了“陆地起源”与“树上起源”的争论,也就是陆栖起源和树栖起源假说。

陆栖起源假说认为,鸟类是来自于陆地上善于奔跑的某种恐龙,在陆地上奔跑跳跃过程中逐渐演化出适应飞行的身体结构并飞向天空的;树栖起源假说认为,鸟类来自于树上生活的某种恐龙,就像灵巧的猴子一样在树林里跳跃飞腾,慢慢地具备了飞行本领。

目前有更多证据显示两种假说可能都不全面,在演化早期可能以地栖说为主,后期以树栖说为主。

当然,这一切目前还没有定论。

陆栖起源假说(上)和

树栖起源假说(下)假想图

前面说到了恐龙的羽毛,那么,羽毛是怎么起源和演化的?

有研究认为,羽毛与爬行动物的鳞片是同源的,另有一种争议很大的研究认为羽毛是从恐龙身上的鳞片演变而来。

科学家推测,在鸟类出现之前,羽毛已经在恐龙身上完成了5个主要的与形态有关的演化事件:(1)丝状和管状结构的出现;(2)羽囊及羽枝脊的形成;(3)羽轴的发生;(4)羽平面的形成;(5)羽状羽小枝的产生。

#p#分页标题#e#

迄今为止,科学家将早期羽毛分为9种羽类型,据此还原了一个完整的羽毛结构演化历程:最简单的单根丝状绒羽出现;分岔的丝状绒羽出现;羽轴和构成羽片的羽枝出现;对称的片状羽毛形成;不对称飞羽出现。

早期羽毛的9种类型

有了飞羽,恐龙就可以飞向蓝天了。

但是,并非所有会飞的恐龙都是依靠带有羽毛的翅膀。

以“长臂混元龙”为代表的善攀鸟龙类恐龙就是利用一种膜质翅膀来滑翔,这种情况类似于翼龙的飞行原理,因为翼龙也不是依靠羽毛翅膀,而是翼膜。

从演化的角度,“长臂混元龙”被解释为恐龙曾试图利用不同的方式飞行,只可惜有的恐龙成功演化为可以飞行的鸟类,而带有膜质翅膀的这类恐龙,其飞行演化尝试最终失败了。

长臂混元龙复原图

@张宗达

再回到羽毛。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恐龙和古鸟类的复原图都是五颜六色,特别漂亮,但实际是这样吗?其实,人们复原古生物时的颜色很多都是靠想象的,往往都描绘的绚丽多彩,但科学家通过科学手段对赫氏近鸟龙的羽毛颜色进行了还原,结果显示只有头顶是彩色的,其余是黑白。

赫氏近鸟龙真实颜色复原图@科学艺术家赵闯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现代鸟类羽毛的颜色是由一种叫做黑素体的色素颗粒通过不同排列而决定的。

按此原理,从化石的羽毛中找到黑素体排列方式,与现代鸟类进行对比之后,就可以准确还原恐龙的羽毛颜色了。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04 是龙是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带羽毛恐龙化石被发现,在给科学界带来欣喜的同时,也让他们陷入了迷茫:其中一些化石因为既有典型的鸟类特征,又有典型的恐龙特征,它们究竟是恐龙还是鸟类?

千禧中国鸟龙:第一种能分泌毒液的恐龙@科学艺术家赵闯

始祖鸟或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始祖鸟在100多年前被发现,甚至其后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人怀疑它作为鸟类的身份。

但是,随着“恐龙起源说”的重新崛起,更多带羽毛恐龙及古鸟类化石被发现,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恐龙?什么是鸟?”,始祖鸟也时常被一些研究者归入恐龙类。

谁能想象,究竟让始祖鸟继续做鸟还是迈入恐龙家族,已经成为科学界现实的争论。

郝氏中鸟标本 @《古脊椎动物学报》

而一件名为郝氏中鸟的化石,也是如此。

这件化石发现于辽宁凌源市,对应的地质年代为1.25亿年前,研究人员首先将它定义为鸟类。

现有的化石研究表明,从恐龙到鸟类,其尾椎骨的大小和数量逐渐缩减。

郝氏中鸟的尾椎骨大小和数量表明它处于从非鸟恐龙到鸟类的过渡演化过程中。

事实上,现在又有研究者认为郝氏中鸟应属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

因此,郝氏中鸟究竟是龙是鸟,目前还处于探讨中。

当然,有些早先被命名为鸟类的恐龙,目前已经被公认为应该归入恐龙类。

例如,华美金凤鸟,听名字应该是鸟类。

确实,最初认为它是鸟类,但目前已经被归入恐龙家族,著名的“原始中华龙鸟”也是如此。

华美金凤鸟化石及复原图

有一个事件,或许客观反映了科学家对此“见怪不怪”的现实,这就是“古盗鸟事件”: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发表了研究成果,标本被命名为“辽宁古盗鸟”,并声称找到了能够将恐龙与鸟类演化过程缺失的环节进行连接起来的证据,但实际上后来证明这只是一件由两部分真化石拼接成的“假”化石,即古鸟类的身体和恐龙尾巴!为此该杂志发表了道歉声明,并将其无偿归还给中国。

“古盗鸟事件”表面上看好像是一次科学乌龙,但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如果发现同时存在恐龙与鸟类两种典型特征的化石,在科学家看来并不奇怪。

“科学家居然连恐龙和鸟都分不清!”,这种在普通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的现实,一方面表现了科学的艰难,另一方面其实也在为“恐龙起源说”助力。

但无论如何,古鸟类,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出现的物种,其繁衍生息,已势不可挡。

05 古鸟类

按照“恐龙起源说”,经过了过渡演化阶段,便出现了最早的鸟类。

当然,早期鸟类仍然保留了大量恐龙的特征,例如有长长尾骨的尾巴的原始热河鸟。

不过,随着进一步演化,这些原始的特征也在发生改变,例如尾巴变短,翅膀也更强壮,譬如圣贤孔子鸟。

圣贤孔子鸟复原图@中科院北古所

这里所说的演化是大尺度时间框架下的整体情况,不能理解为孔子鸟就是由热河鸟演化而来的。

事实上,由于目前发现的化石数量与当时真正的生物数量相比极其微小,几乎不可能在任何两件或多件化石之间建立确定的直接演化关系。

古鸟类化石很多,研究人员把古鸟类分为三大类:

#p#分页标题#e#

最早期一大批古鸟类称为基干鸟,它们保留了一条由多块尾椎骨组成的尾巴,代表了鸟类演化中最原始的群体,如:始祖鸟(如果它应该属于鸟类的话)、热河鸟、会鸟、始孔子鸟、孔子鸟、长城鸟等。

依据脚趾形态和全身骨骼特征,结合与现代鸟类比较,它们很多都属于树栖-攀援类型。

依据其骨骼和羽毛特征,它们应具有一定飞行能力。

从目前的化石资料看,基干鸟类中,热河鸟是与所有鸟类祖先接近的类型。

它们大小如火鸡,头骨很高,前肢很原始,主要在陆地上活动,尾巴较长,支撑着一束尾羽,其中大部分种类的尾羽呈扇子状,个别呈手掌状。

圣贤孔子鸟化石

圣贤孔子鸟则是第一种被命名的孔子鸟类,也被归入基干鸟类。

其典型特征是没有牙齿,具有角质喙(就是嘴)、强壮的指爪和不太特化的脚趾。

其中,雄性长有一对从尾部伸出的具有一定装饰性的长尾羽,而雌性则没有,说明孔子鸟具有“性双形”现象,即同种动物因性别不同而在大小、外形、颜色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如人、狮子、孔雀等,这种现象在现生动物中普遍存在。

第二类称为“反鸟类”,即肩带骨关节结构与现代鸟类相反,如渤海鸟、长翼鸟、始反鸟、华夏鸟等。

迄今为止,反鸟类化石在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洲都有发现,它们所处的时代是从1.3亿年前至中生代末期,也就是在大约6600万年前灭绝。

与更为原始的基干鸟类相比,反鸟类的头骨形状没有大的变化,但有些骨骼则显示为更加进步的特征(如指骨缩短,胸骨比例增大,叉骨与现代鸟类的“V”形结构相似),这说明鸟类在演化过程中不同部位的演化速度并不一致,其中,反鸟类在演化中更加侧重于其飞行性能结构的“调整”。

近鸟龙叉骨(左) 今鸟类型玉门甘肃鸟叉骨(右)

@王娅明等,2015

最后是“今鸟型类”,如星海鸟、燕鸟、古喙鸟、始今鸟、甘肃鸟等。

这类古鸟与反鸟类拥有大量共同特征,证实了二者拥有共同的祖先。

但是,今鸟型类的一部分已经灭绝,另一部分则演化为现代鸟类。

弥曼始今鸟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发现河北丰宁县,与之前最原始的匙吻古喙鸟相比,将今鸟型类的起源时间提前了600万年,为1.31亿年前。

种名“弥曼”献给我国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张弥曼院士。

06 现代鸟类

作为恐龙的后裔,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全球现代鸟类共有一万种左右,遍布全球的各种生态系统。

现代鸟类是相对于古鸟类的群体,一般包括自新生代以来曾经和目前仍在生存的所有鸟类。

现代鸟类:丹顶鹤 @孙华金

从生态学上,按生活环境和形体特征,可将鸟类分为走禽(如鸵鸟、鸸鹋)、游禽(如绿头鸭、小鸊鷉、斑头雁)、涉禽(如苍鹭、东方白鹳、丹顶鹤)、猛禽(如长耳鸮、苍鹰、金雕、高山兀鹫)、陆禽(如珠颈斑鸠、岩鸽、红腹锦鸡、褐马鸡)、攀禽(如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普通翠鸟、杜鹃)和鸣禽(如麻雀、喜鹊、画眉、八哥)等七大生态类群。

已经灭绝的渡渡鸟@网络

渡渡鸟、大海雀、旅鸽、恐鸟、象鸟都是在人类出现后才灭绝的鸟类。

除了旅鸽,它们都不会飞,要么体型巨大,要么臃肿笨拙,这给人类的捕杀带来了便利。

虽然渡渡鸟、恐鸟、象鸟的灭绝可能也有自然因素,但人类影响也是加速其灭绝的原因之一。

所以,看到这些曾在“众目睽睽”下灭绝的鸟类,我们在惋惜之余,更应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 ※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从恐龙到鸟,是利用极少数化石(与当时生存的生物数量相比是极少数)推断建立的亿万年时间尺度下的关于生物演化整体规律的假说,因此,人们发现的两种或多种标本所对应的不同古生物之间都很难建立确定的演化关系。

也就是说,千万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的麻雀是由中华龙鸟“变”来的!但可以说,麻雀是由某种恐龙逐渐“变”来的,究竟是哪种恐龙?至少目前,我们仍然无从知晓。

三:鸟真的是恐龙的后代吗

是的,要从恐龙进化到始祖鸟说起

应该不。

再说了恐龙也不是都会飞的。

鸟类:恐龙的一种后代,经过时代的变迁,不同的外观不同的大小

四:鸡和鸟是恐龙的后代吗

鸟是恐龙的后代,也就是说鸟是现代恐龙。

有种恐龙,形态像鸟,慢慢进化就变成了始祖鸟,但与翼龙不一样。

经演变变成了现在的鸽子。

已经在我国找到了长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了,证明至少有一部分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

五:骇鸟是恐龙的后代吗

#p#分页标题#e#

   但就在如此激烈的舌战当中,的确还有新的研究成果出来。

来自位于Bozeman的蒙大拿州立大学的Mary Schweitzer,在会上介绍了她是如何通过采用经过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探测一种名叫角蛋白的蛋白质、从而在一个在蒙古发现的、被命名为Shuvuuia deserti的恐龙化石上寻找羽毛证据的。

   但并非只有这一"BAND"(Birds are Not Dinosaus的缩写)阵营采用更像政治斗争、而不像学术演讲的争论方式。

当来自Chapel Hill北卡罗莱那大学的古生物学家Alan Feduccia在会上做关于为什么鸟类恐龙起源说应予以摈弃的报告时,他的观点被一些反对者比作神造论者的观点。

   但是, 如果北京会议一定要留下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关于鸟类起源这一争论话题的决议也许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出来。

当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的人们集齐一堂时,他们所迸发出的似乎更多的是?。

黑衣人外星人之谜

黑衣人外星人之谜,你知道吗?这些神秘的事情,你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事情。

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的主角,那就是外星人,他的名字叫做奥陌陌他是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而且还是一个彗星,这个彗星的轨道非常的奇怪,它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的,而且还有一个弧度,所以很多多人就认为这个彗星是外星人制造的,因为他们的科技水平比较高,所以制造出来的东西肯定也是非常先进的。

说到MIB系列电影(《黑衣人》),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五花八门造型奇特的外星人,它们悄悄隐藏在人类身边,披上人类的外衣,成为地球的居民。

有些人行为怪异,可能是邮政员,或是街边小贩,还有各行各业的天才明星原来也都有可能不是地球人……这部电影对当时年纪还小的我意义非常,这告诉我不应该去嘲笑任何你不理解的事情和你觉得行为怪异的人,要学会尊重别人的行为,说不定在你身边路过的外卖小哥,分分钟都是比你厉害的角色,你越嘲笑,越显示出你的无知。

黑衣人系列电影最有意思的就是去分辨身边出现的外星人。

所以今天做了一个黑衣人系列特别回顾,去看看那些年震惊我幼小心灵的外星人。

《黑衣人》第一部出现的外星人:**Mikey,伪装成非法移民的人类。

有两只独立的眼睛,头上的眼睛能360度旋转,牙齿、牙床、连带的面部肌肉和到处流淌黏糊糊的恶心口水。

类似于两栖爬行动物,介于青蛙和鳄鱼之间的样子。

这个造型诡异、效果逼真的外星人,,同时这也是这部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全CG角色。

塞波人cephalopoid,还作为警员的Agent J第一个接触到的外星人,他们的眼睑其实是用来呼吸的腮。

当铺老板Jack Jeebs一个伪装成当铺老板,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人,暗地里也做不法生意,且有很多非法交易的把柄握在K手里。

他的头可以被击爆,并且会立即长出新的,头在重新生长的过程中会非常刺痛。

据说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存活,但他的再生能力需要建立在有氧气的环境下。

蟑螂怪 Edgar the Bug这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MIB第一部电影中的终极反派,会制造大屠杀,易怒且具有超烂的伪装技巧,喜欢糖但是怕火。

双胞胎blblup and bob负责在MIB总部监控台担任技术人员的外星双胞胎。

亚基伦帝国王子Gentle Rosenberg实际体型很小,隐藏在人类的大脑中,通过控制精密机械来操纵人体活动。

被J接生的外星鱿鱼外星狗弗兰克作为k的线人,第二部从收发室员工穿上西装荣升成J的临时搭档,最大的爱好是唱歌和抽雪茄,被认为是精通银河系的专家,一个对星际政治有经验的外星人。

《黑衣人》第二部出现的外星人:卡洛瑟星魔女serleena来到地球寻找统治宇宙万物的萨塔之光,善于模仿人类,是非常邪恶的外星人。

会毫不留情地杀人,除了Agent Z。

置物柜小人每周三都会组织播放不可描述录像带的置物柜小人,是些灵长类外星小生物,他们总是莫名地陷入宗教狂热与偶像崇拜的集体思潮中。

地铁外星人名叫杰夫,头顶一朵小花(据说是诱敌的触角),但身形无比巨大,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萌。

专门吃地底的垃圾,外形是只六百英尺的大虫。

邮局里的四个外星人各凭本事在地球上找到了...差事。

Serleena手下的外星恶棍长相极其不雅。

双头人Scrad&Charlie是一个未知物种的外星人,在寻找萨塔之光时帮助了Serleena。

虫虫族爱好插科打诨、胆小,酒色财气都要沾的浪荡外星人,是MIB2中的搞笑担当,具备断肢连接再生能力。

邪恶的jarra曾因窃取臭氧层而被J逮捕入狱的大头星人,可同时操纵多个分身。

萨塔星公主Laura一直隐藏身份被秘密保护的Zarthan之光,心情好坏会影响天气,当她悲伤时总会下雨。

(以后下雨的时候会想到是Laura在哭...)《黑衣人》第三部出现的外星人:野兽鲍里斯不喜欢被叫做“野兽”,但却是非常凶猛的伯格星人,是宇宙头号大坏蛋。

他会杀死任何妨碍他的人,即使他们帮助他(使他显得无情和忘恩负义)。

他还有一只类昆虫的外星宠物,生活在他空心的右手中。

中餐馆老板Bob和他售卖的外星食材这只外表酷似小龙虾的Spikey Bulba是一只小型的外星四眼生物,有螃蟹般的钳子,可以连接到他的两只眼睛,橙色的外壳,有深蓝色/黑色斑点,头顶有尖刺。

外形像级了小龙虾,难怪Boris爱吃!还有一些像鱼一样的怪物。

五维生物 格里芬griffin格里芬是Archanan外星种族的最后一名成员,能看到不同时空的未来的五维生物,他们能同时存在各个场合,并预见无限时空的可能。

因过去三部曲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外星人设计的用心,你可以从一个小小的情节或者根据这些外星物种的外貌来判断它们的习性和背景故事,相反,《黑衣人:全球追缉》就无法做到这一点,里面出现的外星人看上去显然没有个人特色,看完后也没留下任何印象,但过去的三部曲里每一个出现的外星人都能让人惊叹连连,留下不可思议的感叹。

《黑衣人》三部曲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外星人是谁呢?看更多关于《黑衣人:全球追缉》的致敬彩蛋传送门:(本文为90后阿姨有话说原创,平常喜欢研究电影彩蛋和台前幕后、背景故事,定期更新电影相关文章~关注我给我更多动力呀!!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否则将追究责任)

疏水性水滴之谜原理 水滴角亲水性和疏水性

疏水性水滴之谜原理:水滴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就是我们所说的雾滴。

当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就雾滴。

雾滴的形状有很多,比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等。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天空中出现一条条白色的云带,这些云带就是雾,也叫做云雾。

当然,除了云雾之外,还有雨滴、雪花等等。

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雾,一般都是指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而不是云雾。

1、布料防溅水技术原理?防波水面料的本质是以疏水性化合物沉积于纤维表面,织物的表面会有很多空隙,但只有水分和空气能够通过,而水滴状的液体是不能通过的,但没有做到真正意义的防水,时间久了还是会渗透进衣服里面。

这也是区分防水面料与防泼水面料的主要依据。

防泼水的原理是在布面附着一层疏水性化学材料,致使布面的张力比水的内聚力小,水珠接触到布面会散开而不是渗透到里面,所以这层结构如果被损坏的话布料会失去防水功能,因为防波水面料的防水功能会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衰弱直至消失。

防水面料是在布料的底部加一层胶底(防水涂层),这个防水涂层一般是用胶囊纤维或者硅化物等制成,能够使本身没有防水性的布料具有防水性。

总结一下就是防波水面料不具备长时间的防水性能,而防水面料的长期的,还有它们的制作原理也不同,前者的原理是通过布料张力比水的内聚力,而后者是直接加一层防水涂层,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两点来区分它们。

2019-11-04 10:26:25在水汽的状态下,水颗粒非常细小,根据毛细运动的原理,可以顺利渗透到毛细管到另一侧,从而发生透汽现象。

当水汽冷凝变成水珠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子之间互相“拉扯抗衡”),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渗透发生,使透汽膜有了防水的功能。

2、为什么水滴角大还容易残留指纹?水滴角越高,疏水性越好;疏水性越好,抗指纹能力越好。

比如一次性口罩,经过表面处理,疏水性水滴接触角130以上(GB/T 30447-2013)。

水滴角越低,防雾亲水效果就会越好。

,Anti-fingerprint,即抗指纹,AF防指纹涂层工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玻璃、陶瓷等材质手机背板容易残留指纹污迹的显性问题。

AF涂层处理后的效果,主要用表面能、表面张力来表征,而表面张力最适合的测试方案,就是水滴角测试。

3、为什么钻石能聚住露珠?钻石具有斥水性,它不能被水湿润,只能在其表面形成水珠,不能集成水膜。

并且斥水性还可以鉴别钻石的真假。

此外,如果经常佩戴戒指,会发现其表面有油渍,因为它具有亲油的特性。

:钻石除了具有亲油性,还具有疏水性。

因此,水滴在钻石上不会出现立即散开的现象。

4、为什么水滴在衣服上不会瞬间?这个和衣服的材料以及水的张力有关吧.(材料有疏水和亲水的,比如玻璃是亲水的,你在玻璃上滴一小滴水,它和桌面接触的位置角度是小于90度的,也有疏水的,比如荷叶,一滴水在上面,夹角是大于90度的,衣服的材料也同样有疏水和亲水,但亲水更多一些;;水表面有力束缚水滴不使散开,比如小虫子能浮水上或者叶子上的水滴等等,这个就是张力).所以要吸收水的话,就需要材料克服水的张力,是水滴解体然后吸收.你可以简单的认为亲水材料有更大的能力使水滴解体.比如衣服缝制的比较密而且材质是疏水的,那么水洒在这种衣服上就没关系,抖一抖就没了(水滴不会解体);但是如果是亲水的而且缝的不密,那水洒上面基本就会被吸收.如果没记错的话,纯羊毛或纯棉花比较亲水,容易吸收水的.(不过似乎也有疏水的羊毛或棉花?貌似和表面的脂有关).因为衣服是棉质的,水滴上去就会被吸收了所以没有瞬间5、荷叶上水珠是怎样来的?睛天的下午,荷叶上总有滚圆的水珠晶润透亮,怎么形成的呢?你看到的水珠是夜晚的露水,夜晚,温度降低时,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荷花叶子上,就成了露水。

但是常规叶子的露水很容易滴落,荷花的为何可以坚持到下午还依旧晶莹剔透呢,这就要从荷叶的特殊微观结构说起。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来,这是因为在荷花叶子的表面的特殊结构形成了超疏水现象。

原来,在荷叶的表面有一层由叶子表皮细胞产生的角质层,这层角质层像蜡一样,具油性(疏水性),不透水,但能透过阳光。

水珠在荷叶上不滩开而是成滴滚动的秘密在于荷叶的表面并不平滑,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在荷叶的表面上生长着许多高度约为5~9微米、间距约为12微米的乳突,每个乳突表面上又生长着许多直径为200纳米的蜡状突起,这相当于在“微米结构”上生长“纳米结构”。

在荷叶的表面上,这样的“微纳米结构”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小柱子”,再加上蜡状物的排斥效应,使得液滴不能钻到“小柱子”间隙内部,只能在“小柱子”顶端跑来跑去。

于是,液滴与荷叶表面就呈现出了排斥性,我们称之为“荷叶效应”,也可称之为“疏水效应”。

当有污染物落在荷叶表面时,随液滴滚动,它们会轻易地被带走。

这就是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奥秘。

具有荷叶效应的表面,都有自清洁功能。

如果该表面与水滴间的排斥效应极为强烈,就称为“超疏水表面”,这类表面同时具有很好的减小阻力功效。

如果荷叶乳突上的蜡状物丧失了,荷叶的超疏水性质也就被破坏了。

但荷叶自身能够不断地分泌蜡质,随着蜡质的补充,超疏水性质便可恢复。

加入收藏
               

鸟是恐龙的后代吗?鸟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