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挥尾巴没有超音爆?速度最高33米每秒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本次研究的模型尾部到达最高速
【菜科解读】
<1>
本次研究模型尾部模拟加速的起始位置(图片来自Simone Conti)。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1>
<1>
本次研究的模型尾部到达最高速度位置(图片来自Simone Conti)。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1>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建模研究论文认为,拥有长颈长尾的植食性恐龙——梁龙科恐龙(梁龙)或许能移动尾部当作粗鞭来使用,速度高达33米每秒(超过100公里每小时)。
该发现与一项过去的研究相矛盾,过去研究曾提出一种假设的梁龙尾端结构,类似于鞭尾的毛簇,移速能超过音速(340米每秒),并造成小型超音爆。
<1>
论文通讯作者、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西蒙娜·孔蒂(Simone Conti)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用一个基于5个化石梁龙标本的模型,模拟了梁龙尾部运动。
这一模型尾部超过12米长,重1445公斤,由82个代表椎骨的圆柱体组成,附着在一个不能移动的髋骨基部。
当尾基部以弧形移动时,它会产生挥鞭运动,最大速度可达33米每秒——比声音在标准空气中的速度慢10倍多,无法产生超音爆。
<1>
论文作者还测试了恐龙的模型尾巴是否能够承受足以产生超音爆的高速带来的压力。
他们发现,细的鞭状尾在340米每秒的最大速度下无法不破碎。
他们随后测试了三种一米长的假设结构(模仿粗鞭的结构末端),包括皮肤和角蛋白组成的三段结构、由编织的角蛋白丝组成、软组织组成的连枷状结构,加在模型尾巴的末端,看是否使之能以音速移动而不至破裂。
结果显示,没有一种结构能够承受340米每秒的速度下的压力而不令尾部破碎。
<1>
论文作者表示,这些建模研究发现共同表明,梁龙的尾巴可能无法达到制造出小型超音爆的速度。
不过,他们推测说,梁龙仍有可能快速移动尾部,作为防御武器或与其他梁龙打斗。
<1>
相关:恐龙尾巴没有超音爆
<1>
(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报(晋楠):一项建模研究认为,梁龙科(拥有长颈长尾的植食性恐龙)或许能移动尾部当作粗鞭来使用,速度高达33米每秒(超过100公里每小时)。
但这些发现与一项过去的研究相矛盾,后者提出了一种假设的梁龙尾端结构,类似于鞭尾的毛簇,移速能超过音速(340米每秒),并造成小型超音爆。
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1>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Simone Conti和合作者用一个基于5个化石梁龙标本的模型,模拟了梁龙尾部运动。
这一模型尾部超过12米长,重1445公斤,由82个代表椎骨的圆柱体组成,附着在一个不能移动的髋骨基部。
当尾基部以弧形移动时,它会产生挥鞭运动,最大速度可达33米每秒——比声音在标准空气中的速度慢十倍多,无法产生超音爆。
<1>
研究者测试了模型尾巴是否能够承受足以产生超音爆的高速带来的压力。
他们发现,细的鞭状尾在340米每秒的最大速度下无法不破碎。
作者随后测试了三种一米长的假设结构(模仿粗鞭的结构末端),加在模型尾巴的末端,看是否使之能以音速移动而不至破裂。
第一个是皮肤和角蛋白组成的三段结构,第二个由编织的角蛋白丝组成,第三个是软组织组成的连枷状结构。
没有一种结构能够承受340米每秒的速度下的压力而不令尾部破碎。
<1>
这些发现共同表明,梁龙的尾巴可能无法达到制造出小型超音爆的速度。
然而作者推测说,梁龙仍有可能快速移动尾部,作为防御武器或与其他梁龙打斗。
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遭遇严重飓风?近600只企鹅被冲上沙滩死亡
当地海洋动物护理机构PMP-BS人员表示,当地9日遭严重飓风侵袭,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时速超过100公里的超强阵风,导致许多野生动物被吹到沙滩上,在所发现的企鹅中596只已经死亡,还有很多遗体已经彻底腐烂,怀疑可能在被吹上岸之前就已经溺死海中。
当地媒体指出,麦哲伦企鹅每年6月至10月,都会从福克兰群岛、阿根廷、智利等地迁徙到巴西圣卡塔琳娜岸边觅食,由于企鹅不像其他鸟类会飞,所以遇到因强风影响而吹起的巨浪时更难逃生,才会不幸淹死在大海中。
南极洲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可能保存了500万年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的日期,其中一些部分可能保存了500万年前的样本。
南极洲等地的冰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它古老的、被困住的气泡提可以捕捉到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前的地球大气的原始样本。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越来越古老的冰来扩大地球的气候记录。
像二氧化碳浓度这样的标志物可以与其他古代记录进行交叉检验,以更深入地了解遥远的过去气候是什么样的,以及事情是如何变化的。
现在,一个研究小组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了解了迄今为止钻探到的最古老的冰芯。
该样本取自南极洲的Ong Valley,那里的冰川漂移使古冰层相对接近地表,受到一层岩石的保护。
在2017年和2018年的南半球夏季,该团队钻探了一个长9.5米(31英尺)的冰芯,并在此后分析了不同深度的材料的年龄。
研究人员检查了整个冰芯中铍、氖和铝的同位素的积累情况。
这些同位素是由高能宇宙射线与岩石物质碰撞产生的,其浓度可以提供一个指示,说明一个层最后暴露在表面的时间。
由此,研究小组能够计算出,该冰芯是由两个大的冰块堆积在一起组成的,这可能是由两个独立的冰川事件引起的。
上面的部分估计有300万年左右的历史,而下面的部分被测定为430万至510万年之间。
这几乎是之前的记录保持者(270万年)的两倍。
当然,这些都是估计,虽然可能有误差的空间,但研究小组说,分析三种不同的同位素使他们对年龄范围相当有信心。
虽然对400或500万年前的地球的一瞥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但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保存气候连续记录的冰芯。
目前的记录保持者横跨80万年,但科学家们的目标是收集不间断地延伸到一百万年的冰芯。
其中一些项目,包括Beyond EPICA,已经进行了几年的钻探活动。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Cryosphere》杂志上。
相关报道: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古老冰芯(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报(李木子):南极洲的冰层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其中的古老气泡提供了数千年前的地球大气层快照。
为了延长地球的气候记录,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最古老的冰层。
如今,一个团队可能发现了“金矿”。
研究人员在横贯南极山脉的昂谷发现了一根近10米长、充满沉积物的冰芯。
他们估计这些冰有500万年的历史,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冰。
科学家7月15日发表在《冰冻圈》杂志上的用于测量冰芯年代的方法,可能为研究其他更古老的冰层样本铺平了道路。
大多数用于科研的冰芯都是从南极洲东部的一些地点收集的,那里的冰层由于降水而一层层沉积下来,甚至比昂谷的冰层更干净。
几个国际团队正在竞相从这些更为有序的地下深层沉积物中提取最古老的连续冰芯,并希望能得到延伸至150万年前的无缝大气情况时间线。
然而,新的方法可以确定更古老冰层样本的年代。
这些样本是由冰川沉积而成的,因为它们更接近地表,所以更容易获取。
这是文章主要作者Marie Bergelin的观点。
作为一位冰川地质学家,她在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工作期间曾参与了昂谷冰川项目。
Bergelin并没有深入地下钻取冰芯,而是寻思:“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古老的冰?我们还能去哪里找到独特的矿床?”2017~2018年,研究人员在昂谷收集了冰芯,他们选择的提取地点远离任何可能污染样本的落石区域。
研究人员根据对该地区冰沉积情况的了解开发了一个模型,描述了稀有的铍、铝和氖同位素是如何随时间推移在冰中累积的。
在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10米长冰芯中测得的同位素剖面进行比较后,他们估算出,在一定深度内,一些冰的历史大约有300万年。
在该深度以下,同位素浓度远高于预期,这使得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在昂谷的这一地区,两个独立的冰层相互堆叠。
他们估计,其中更古老、更深的冰层年代在430万年到510万年之间。
纽约城市大学冰川地质学家Alia Lesnek说:“他们实际上为这片冰层提供了以前无法做到的数据分析,这令人非常兴奋。
”其他研究人员对该结果表示质疑,因为Bergelin和同事没有收集到碳同位素水平等数据,而根据这些数据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年代。
科学家还想知道,该模型是否能适用于昂谷以外的冰层。
Bergelin说,测量3种同位素应该足以得出结论,因为大多数研究只使用一种或两种同位素,而碳14的衰变速度太快,无法确定数百万年前的冰层年代。
她认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类似、孤立和埋藏冰层的南极地区。
尽管如此,科学家仍然对该冰层的年代及其意义感到兴奋。
“这项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证明冰芯或冰层样本可以保存300万年或400万年。
”曾就职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古气候学家Yuzhen Yan说,“这为未来的钻取作业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目前,最古老的连续冰芯可以追溯到80万年前的气候记录。
但科学家希望有一个不间断的环境记录,可以追溯到大约100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冰河期的周期减缓。
理解发生这种突然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助科学家明确今天的气候变暖将带来什么。
一些项目已经开始钻探。
其中包括俄罗斯的VOICE项目和10个欧洲国家的合作项目Beyond EPICA。
“我们的目标是从南极洲的不同地方获得多个冰芯,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因此,只有一个国家或一个团体是不可能做到的。
”日本东京国家极地研究所的古气候学家Kenji Kawamur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