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强食草恐龙排名

【菜科解读】
这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中型原蜥脚类食草恐龙,身高并不怎么高,大概是7米左右,身体有7-8米长,主要是吃蕨类植物,站起来去吃高处的叶子。
2、赛查龙这是一种有着具重甲的食草恐龙,主要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亚洲地区。
它长着一个大脑袋,上面长满骨质脊突,身体两侧长着尖刺,整个背部由成排的甲片突起保护着。
它的尾巴末端呈骨棒状,可以左右晃动防范袭击者。
3、巨椎龙又叫做大椎龙,是原蜥脚下目的一属,生存于早侏罗纪(赫塘阶到普林斯巴赫阶),约2亿年前到1亿8300万年前。
虽然原蜥脚类恐龙被推论可能为杂食性动物,大椎龙却可能是草食性动物。
大椎龙身长4到6米,具有长颈部、长尾巴、小型头部、以及修长的身体。
4、美甲龙
是种体型笨重的甲龙类恐龙,身长约6.6米。
美甲龙的头顶、以及身体的两侧具有长尖刺,尾巴末端具有尾槌。
头骨具有复杂的鼻管,以及骨质的次生颚,显示它们生存于热而潮湿的环境。
根据某些证据显示,它们的鼻孔后方可能具有盐腺,可使它们处在干燥环境时,呼吸潮湿的空气。
5、多刺龙
生存在约7000万年前北美的白垩纪.是食草恐龙.多刺龙的意思是“多刺的魔鬼”.多刺龙群居。
生活在树林中.它长着短短的前肢.但后肢却非常长。
当跑动的时候.尾巴高高抬起.在它的脑袋上长着突出的角.但只作掩饰.不作武器使用。
6、凌齿龙
棱齿龙是一种敏捷,小型鸟脚类恐龙,具有敏锐的视力。
棱齿龙全长2米左右,臀高约1米,有些长达9米,有禽龙那么大,后肢修长,嘴喙狭窄锐利,便于咬食树木枝叶,前肢末端有5根粗短的手指,并有锐利的爪子,据推断,奔跑速度很快。
7、果齿龙
果齿龙是美国考古学家日前在科罗拉多州发现了一种小型恐龙种类的化石。
这种新发现的恐龙的大小和松鼠差不多。
研究证实,果齿龙身长约为70厘米,最大的也不过体重0.9千克。
这种恐龙或许是目前已知的北美洲最小的恐龙了。
果齿龙的牙齿外形表明,它是一种杂食动物,可能既吃植物为食,也吃诸如昆虫等小型动物。
8、腕龙
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
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
侏罗纪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龙,名字的原意为“头部像手腕的蜥蜴”。
一头25米长的成年腕龙,能把脑袋抬到距离地面13米的位置,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
9、雷龙
又叫做迷惑龙,重量达30吨,据阿根廷新发现的恐龙大腿骨头,身高为4-5.5米高,身长为35米左右。
这只恐龙比此前发现的最大生物还要重1.55万磅(约7吨)。
不过迷惑龙是较温和的食草动物。
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可谓高耸入云。
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
10、三角龙
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p#分页标题#e#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6—8米、高2.4-2.8米、重5—10吨。
他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
虽然没有发现过三角龙的完整骨骸,他们仍因大量从1887年起发现的部份骨骸标本而著名。
这也是十大最强食草恐龙排名中最强的一个,可以吊打霸王龙。
中国古时候最强冷兵器陌刀,人马挡之俱碎
在我国古代,冷兵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水准,杀伤力巨大的冷兵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所谓,各有优劣。
不过说到单兵作战最强的一种兵器,那就是这种出自于唐朝的重型长刀了,也叫做陌刀,这种武器又长又重,是专门针对骑兵的一种重型武器。
著名唐朝将领李陌藩手下就有一只陌刀队,史书上记载,在陌刀阵之前,人马挡之俱碎,可谓是杀力巨大。
众所周知,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极大,就连世界著名的武士刀也是仿制唐刀而来,那么陌刀这种杀力巨大的兵器,日本当然也十分想要武装到部队手中,只不过因为陌刀制作成本太高,而且日本也很少有面对大量骑兵的机会,所以并没有成功仿制出陌刀这种武器。
当然,由于陌刀在唐朝是不允许私人收藏和陪葬的,所以现在也已经失传了,目前只能从书上了解到这种兵器,虽然现代有很多武器爱好者在仿造陌刀,但历史上真正的陌刀终究是不可能被百分百还原的。
在古代,兵器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能够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真正的胜负手,主要还是看双方国力,而在局部战役中,那就要看领军主帅的军事谋略了。
在古代战争中,这样的战役比比皆是,以弱胜强全靠主帅卓越的领军能力和军事谋略,所以兵器的先进仅是决定胜负的一个方面而已。
随机文章戊戌变法的意义中国ufo视频震惊世界造谣,画面看起来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探山东双乳峰诅咒,挖山者接连死亡/外形似少女的双乳黑天鹅事件是什么意思,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重庆啤酒破产)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
哪个国家才是蒙古征伐中最强大的对手?
第一次蒙宋战争,蒙古遭受重大挫折 1235年,窝阔台发动了打到多瑙河的第二次西征,同时,以南宋背约为名,分兵两路,大举犯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刚开始,蒙古军就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军事进展缓慢,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西,东两路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抵抗的宋军有些,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宋廷则受到极大震动,派大将救援,孟珙很快连破蒙古24寨,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互有输赢,难分高下,至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威胁,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军队,进逼三峡,孟珙率部迎敌,至1240年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蒙哥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内部纷争汗位,大汗之位迟迟不能定,虽然后来窝阔台的儿子继承了汗位,也只两年就死了,在此期间,蒙古军曾进犯过四川,但被南宋大将余阶击败,直到1251年,的,的儿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在他稳定了地位以后,就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并着手制订亡宋计划。
为避开长江天堑,蒙哥的弟弟主张,从甘肃出兵,经川西,灭亡位于云南一带的大理国,从而完成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这个计划最终得到大汗蒙哥的批准,1252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至1254年,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大理国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汗命丧 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后,抗蒙名将孟珙,杜杲相继病逝,实乃南宋一大损失,而蒙古在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围后,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军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灭亡南宋。
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力,开始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一举攻克了成都,此后宋军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失守,蒙军顺嘉陵江南下,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抗蒙名将孟珙曾在这里经营过,并在合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以加强合州的防御能力,孟珙死后,其部将王坚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守,因此,当1259年蒙哥率领的蒙古军来到合州后,马上就遇上了挫折,此后,双方在合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相持了几个月,蒙古军一直不能前进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气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必烈又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背着朝廷前来议和,正中忽必烈下怀,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率蒙古军撤退争汗位去了,至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蒙古内乱与南宋奸臣当道。
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合州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可是南宋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奸臣贾似道本是市井一混混,凭借外戚身份,竟位极人臣,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而贾似道竟私自与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回临安后,其又编造打败忽必烈的谎言,更博得的信任,贾似道此人外强中干,表面嚣张,内心非常惧怕蒙古人,其残害正直的大臣,尤其是一些抗蒙将领都被他关进了监狱,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更是被贾似道害死在狱中,而他还大肆用一些只会拍马的庸人。
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平气氛,杭州的君臣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岂料大难即将来临,南宋之亡,始于贾似道。
襄樊保卫战 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乱后,于1264年又彻底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4年的内乱,而反观南宋,在贾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将被杀,军政日趋腐败,于是,忽必烈将灭亡南宋作为头等大事,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宋四川守将见其他将领被害,为求自保,率所部向蒙古投降,刘整本为孟珙部将,深得孟珙所传,而其所部水师更是精悍,也因此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以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樊保卫战拉开序幕,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复以来,一直被南宋,城防相当坚固,兵多粮足,蒙古军开始进攻重点是樊城,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粮食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依然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派张贵,率3000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联系,双方约好共同夹击元军,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卖了这条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反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了樊城,守将范天顺,牛富自杀与城共存亡,襄阳已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向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
谢太后投降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称皇帝,改国号为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纷纷投降,到1276年,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和宋恭宗出城投降,南宋气数已尽。
厓山,悲壮的决战,恭宗投降后,南宋余部一直在坚持抵抗,大将李庭芝还在坚守扬州,,在福州拥立端宗为帝,则在江西一带发展反元势力,一度控制了不少城池。
李庭芝在扬州虽遭元军围困,也一直不投降,后粮草用尽,于是突围,想去福州与陆秀夫会师,在泰州被元军打败,李虽被俘,仍不投降,最终被元军杀害,文天祥在江西的壮大引起了元朝的重视,元军主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敌,只得退到广东,后在广东潮阳被南宋叛奖张弘范抓获,虽然元朝百般诱惑和威逼,天祥至死不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千古传诵的诗句和《正气歌》这样的光辉诗篇,最终,天祥也被杀害了。
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后来不断南迁,途中端宗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为帝,而南宋小朝廷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此后,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残余的宋军和官员也纷纷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南宋抗蒙50多年,比他强大的金不到30年就灭亡了。
如果拿南明抗清短短的20年则更明显了,可见南宋是蒙古征服史中最强劲的对手! 随机文章英国前卫级核潜艇撞法国潜艇,英国潜艇被撞瘫痪黑洞里面是另一个宇宙,宇宙中每个黑洞都是平行宇宙回光返照一般持续多久,短则几小时/长则一两天(身体抗拒死亡爆发)为什么太空看不到星星,太阳系以外的都是假象(谣言/阴谋论)揭秘命苦的女人有什么特点,过于善良/任劳任怨/容易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