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救?丨世界海豚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简介:当地时间2020年9月6日,英国阿克罗蒂里半岛,一头搁浅的海豚被冲上岸边。

视觉中国/图 清晨漫步三亚湾,日出、椰林和海浪从不缺席,但旅行攻略没说明的是,你还可能遇见一头海豚,它不是在海面跳跃出优雅弧线,而是瘫在岸边,像一条大鱼,急促地喘息。

1988年,海豚科所有属种就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中华白海豚为国家一级保护

【菜科解读】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当地时间2020年9月6日,英国阿克罗蒂里半岛,一头搁浅的海豚被冲上岸边。

视觉中国/图

清晨漫步三亚湾,日出、椰林和海浪从不缺席,但旅行攻略没说明的是,你还可能遇见一头海豚,它不是在海面跳跃出优雅弧线,而是瘫在岸边,像一条大鱼,急促地喘息。

1988年,海豚科所有属种就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中华白海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他海豚为国家二级。

面对搁浅的海豚不忍见死不救,但鲸豚搁浅是世界难题。

根据不完全统计,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以下简称蓝丝带)在2016-2024年间共参与救治75头鲸豚,除了1头正在救治的短肢领航鲸,只有1头印太瓶鼻海豚成功放归,其余鲸豚全部死亡,多数死于搁浅地或转运途中。

如此低的存活率,人类应该全力救援,还是学习国外做法执行安乐死?南方周末曾在2022年发起调查,83%的读者支持全力救援(详见南方周末报道《搁浅鲸的世界难题:全力救援还是安乐死?》)。

假如在旅游中遇到一头搁浅海豚,你该怎么办?4月14日是世界海豚日,让我们跟随专业志愿者的故事来熟悉救援过程。

目击:不要把海豚推回海里

既然像鱼,一定需要水,要不要把海豚推回海里?

不要。

长约两米的海豚,长着一副浪里白条模样,但在体力不支的状态下,重回大海也只会再度被海浪冲上岸边。

和人一样,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豚用肺呼吸,只不过鼻孔长在脑袋上。

把奄奄一息的海豚推进海面,会让它在翻滚过程中不断吸入泥沙和呛水,严重时可能造成肺部积液。

从哪来回哪去行不通,找谁帮忙?通常建议联系当地的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或渔政部门,但手忙脚乱的时候,不妨直接拨打市政热线、110或公益组织热线电话。

有海豚搁浅三亚湾!2024年3月15日7点01分,蒲冰梅在睡梦中接到求助电话,猛然惊醒。

蒲冰梅是蓝丝带秘书长,从事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4年,参与了近百场搁浅鲸豚救援。

半小时后,蒲冰梅和同事抵达救援现场。

鲸豚搁浅海滩,存活概率极低,蒲冰梅的态度是,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同死神赛跑。

等待:托举海豚、保持湿润

抢救病人要把握黄金4分钟,海豚救援也类似。

不是每头活体搁浅的海豚都有机会得到救助站的入场券,人类善意的帮助也可能加速它们与死神的会面。

专业人员到场前,正确操作可以为海豚后续开展救治争取时间。

海豚不是鱼,不能全身泡在水里,但需要保持湿润。

站在水中托举海豚,露出呼吸孔,有条件的话,给海豚身上盖一条湿毛巾、为它遮阳打伞。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2021年7月,浙江台州临海,村子里的竹子、塑料薄膜被收购而来,为搁浅的瓜头鲸搭凉棚遮阳。

受访者供图

如果用MBTI人格类型来形容海豚,它们一定是内向的i人,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密集的人群、强烈的灯光都可能让它们出现应激反应,有时伤人,有时自伤。

感受到威胁时,尚有余力的海豚会摆动尾部,横冲直撞。

如果靠近头部,还可能被海豚咬伤。

因此,托举海豚时,要站在海豚呼吸孔后方、身体两侧,尽量远离尾鳍与头部。

此时,要小心海豚的应激反应。

无力伤人的海豚,也可能进行被动攻击,浑身发抖、排出褐红色液体,如同血染大海,不少海豚在搁浅现场就因强烈的应激反应死去。

为了防止海豚活活吓死,必要时也需注射镇定剂。

蒲冰梅和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的兽医赶到现场时,这头热带斑海豚(以下称斑斑)已经在海里呛过一轮水,呼吸急促、无法保持直立,还时不时侧翻,蒲冰梅心里一紧,按照以往的救助经验,这可能意味着海豚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情况并不乐观。

不到8点,海滩上已经聚集了一批游客,有人托举海豚,有人在一旁围观,还有人举起手机开始直播,蒲冰梅在第一时间疏散了人群。

转运:自制担架和床位

专业人员到场后,作为过路的游客/渔民,可参与的救援过程已经结束,但海豚的抢救仍在继续。

抢救病人有配置齐全的救护车,但救海豚没有。

现场确认海豚情况后,可以叫一辆货车转运。

不过,不是每位司机都愿意拉一头随时可能死亡的海豚,接受车厢被海水冲刷腐蚀的风险,约车环节通常需要花费1-2小时。

#p#分页标题#e#

运去哪里救助?一头大型鲸类长度可超10米,找到有升降平台的医疗池,以及足够深度的养护池并不容易,海洋馆、水产研究院、海产品企业养殖池都是当前鲸豚民间救助体系的重要支撑。

2022年,浙江临海市遭遇12头瓜头鲸群体性搁浅,一度征用了一个海洋馆、一个滨海公园和一个海产品公司的养殖池来暂养和救助瓜头鲸。

在海南,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了16家水生野生动物救助机构,海昌海洋公园内的生物保育中心也是其中之一。

疏散人群后,蒲冰梅第一时间约了辆货拉拉。

兽医为斑斑采血、监测呼吸频率,也许是因为身体过于虚弱,海豚没有反抗,任由人们将它抬上用韧性材料制成的担架布——蓝丝带定制了2米、3米和5米三种不同尺寸的担架布,如果是身长超过5米的大型鲸豚,有时还得用上吊机。

用来拉货的车,自然没有海豚的座位。

蒲冰梅在海滩借了沙滩垫、泡沫箱,加上用以保湿的浴巾,为海豚搭了张简易的病床。

能活着进入救助站的鲸豚是少数。

海豚是小型鲸类,脂肪少,路途颠簸可能挤压内脏。

蒲冰梅还记得,2018年救助一头侏儒抹香鲸时,就是在转运路上目睹它呼吸减弱,直至咽气。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斑斑救援转运现场。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救治:防止侧翻、对症下药

进入救助站的幸运豚,即将迎来保育员和志愿者24小时的看护照料,但能否存活仍是未知数。

救助站只是鲸豚回家前的过渡站,养护池的池水是直抽的海水,但鲸豚救助池很难模拟海豚真实的生活环境。

为了方便体检、给药,池子底部通常有一个升降台,为失去游泳能力的海豚戴上浮具后,保育员还需蹲在水池中时刻托举海豚的身体,防止它侧翻呛水。

上午10点,斑斑顺利抵达海昌生物保育中心,兽医、保育员和志愿者全程守在海豚身边,在伤口处抹药,喂护肝、护胃的药品,虚弱的海豚没有自主进食能力,就用灌胃的方式,把鱼浆和糖盐水通过连接管送进胃里。

如果是海龟搁浅,只要照个X光片,就能判断体内是否有异物、骨骼是否受损等问题,但面对身形庞大的鲸豚,除了有限的B超、血检和胃镜,更精密的检查难以进行,有的大型鲸豚脂肪层太厚,B超也难以探测清楚。

有限的医疗手段下,鲸豚救治只能做到对症下药,很难找准病因。

有时它们状态看似好转,也会不明原因地死去。

距离搁浅过去12小时,血检和胃镜结果显示,斑斑肺部充血、肝功能异常、胃部有2个小出血点。

蒲冰梅观察到,海豚恢复一定游动能力,看上去状态不错。

但到了3月17日凌晨,斑斑还是没能在人类世界熬过48小时。

蒲冰梅明白,遗憾是救援的常态,但依旧难以释怀,未来计划把它做成标本用于科普,延长生命的意义。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2024年3月15日,一头热带斑海豚在三亚湾海滩搁浅,3月17日清晨离世。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放归:尚无标准,可能再度搁浅

只有极少数搁浅海豚能救治成功,回归大海。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鲸豚放归的判断标准,放归之前,需要先由主管该鲸豚救治的专家评估,再向业务主管单位申请,最后由多方专家共同评估,判断鲸豚恢复自主游动、捕食、辨识同类等大海生存技能,方能择日启程。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国内首例治愈搁浅印太瓶鼻海豚Chess放归大海。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2022年4月,一头印太瓶鼻海豚Chess搁浅在海南岛西海岸的昌江棋子湾,经过长达11个月的救治和野化训练,最终在海花岛附近外海放归,这是国内首例搁浅印太瓶鼻海豚救治成功的案例。

#p#分页标题#e#

放归地点经过专家组评估,选择了食物丰富,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有同类动物存在痕迹的儋州外海,但海豚脱离了人类保育环境,仍然存在再次搁浅的可能。

蒲冰梅说。

放归Chess时,为了标记身份,研究人员在它的背鳍上植入带有GPS定位功能的电子芯片,当它浮出海面呼吸,人们就能收到芯片发送的信号。

意外的是,早晨放归后,当晚卫星信号就出现在近岸,第二天,渔民把再度搁浅的Chess送回海中,但到了第三天,Chess再次回到近岸。

2023年3月3日,蓝丝带相关工作人员赶到昌江附近海域,把Chess从海里捞起来,又把船开到了20海里之外重新放归。

蒲冰梅偶尔会想起这头曾经和人类相处近一年的海豚,它找到同伴了吗,还是飘向了另一个无人的岸边?也许是信标脱落,后来,没有人再见到Chess的踪迹。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短肢领航鲸海棠目前仍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接受救治。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反思:为何搁浅?了解远远不够

直到热带斑海豚离去,人们依旧不解它搁浅的真实原因,只能从解剖的遗体推测,可能与食物不足、体力不支有关。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显示,鲸豚搁浅原因复杂,可能和动物自身受伤生病、饥饿、年老、迷路、自然死亡有关,也可能受洋流、潮汐、地形气候、地磁异常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还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如海洋垃圾污染、渔业资源减少、船舶撞击、噪声污染干扰鲸豚导航系统。

由于小型鲸豚分布在近岸,和人类活动交叉密度更大,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导致海豚食物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海豚生境的最大威胁。

2016年以来,海南平均每年报告5-15次鲸豚搁浅事件,已知物种中,最常出现搁浅的就是热带斑海豚,占18.4%。

蒲冰梅认为,鲸豚救援成功率低,一方面是因为救助条件不足,鲸豚搁浅是突发事件,没有固定的救援人员,缺乏完善的救护装备和专业的救助机构;另一方面是人类对鲸豚的了解太过有限,相关科学研究不足,很难及时找准搁浅鲸豚的病因有效施治。

生还几率渺茫,为什么还要如西西弗斯般做救援的无用功?蒲冰梅时常被问起这个问题。

她承认自己在救援失败后涌起的无力感,但每当接起求助电话,朴素的情感又占据上风——万一救活了呢?哪怕救不活,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积累鲸豚救助经验、探明鲸豚搁浅机制、了解海洋生态环境作出努力。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对侏儒抹香鲸蓝宝进行病理解剖,发现其胃内有大量塑料垃圾。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供图

2023年,侏儒抹香鲸蓝宝在三亚角头湾海域搁浅,经过约28小时、100多人次的接力救治依旧未能存活。

专家解剖后发现,蓝宝体内堆积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包括一次性塑料杯和一张长40cm、宽60cm的塑料薄膜,这让它无法进食。

伤痕累累的蓝宝,体内还孕有一头刚成型的鲸宝宝。

同为母亲,蒲冰梅感到痛心。

蓝丝带长期开展海岸线垃圾污染调查,2023年三亚海滩捡拾数据显示,塑料垃圾占总垃圾数量近九成。

这些塑料制品进入海洋,可能被海洋动物误认为食物,或是分解为微塑料被海产品吸收,最终影响的是人类自身。

对待离世的海豚,蒲冰梅也希望像对待人一样,维护生命最后的体面。

2019年救助的短肢领航鲸丫丫死亡后,蒲冰梅到附近集市买了一条柔软的毛毯,把丫丫包裹起来,不希望遗体摩擦受损。

这已经是人类能为搁浅鲸豚做的为数不多的确定之事。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怎么救?丨世界海豚日

梁淑怡 | 制图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莲雾红红的是染色了吗?莲雾从哪一头吃比较好

莲雾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它吃起来营养价值高,适量食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对身体有一定好处。

莲雾表面红红的,这种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染色的,这个主要和莲雾的品种和成熟度有一定关系。

下面,就快和网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吧!本文目录1、莲雾红红的是染色了吗?2、莲雾从哪一头吃比较好3、吃莲雾的注意事项莲雾从哪一头吃比较好一般从小的那一头吃起,也就是从顶部吃起。

1、将莲雾用清水洗干净,尤其是其底部凹槽的地方,一定要认清清洗,因为这里容易藏污垢。

2、洗干净的莲雾可以粗放的整个咬着吃,也能用刀切成小块后,斯文食用。

3、除此之外,莲雾还可榨成果汁、拌沙拉又或者炒菜食用。

神农架一头驴头狼身怪物?很多人都声称见过

  在大别山地区余脉的安庆宿松人将它称作"驴头狼"。

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过一个大人被马头狼吃了,而且我老婆的伯伯在十几岁的时候被驴头狼吃了,当时还有几个大人手持棍子之类武器眼睁睁地看着被吃而不敢上前营救。

父亲和岳父对我说的这事绝对不会假,所以我确信驴头狼的存在。

上边2件事发生在60年代。

驴头狼是传说生活在中国湖北省神农架的一种驴头狼身的怪物,体形和毛驴差不多,但有四支像狼的利爪。

是一种食肉动物,在20世纪60年代,有不少人声称见过此种动物。

不少生物学家认为驴头狼是史前动物沙犷,主要生活在距今450万至700万年的欧洲、亚洲以及非洲大陆上。

  某人用老虎的皮和木头做了一个架子,就象今天的标本,他把它放到野外,第一天,他抓到了一头吓得发抖的猪,他很高兴,第二天,他又抓了一只鹿,他又很高兴,准备依靠这种手段发大财,第三天,田野里来了一个形状象马的庞然大物,他准备故伎重演,这时,有见多识广之人对他说,这叫花班,比老虎还厉害;劝他不要去了,但他认为别人妒忌他,又去了,结果那庞然大物看到老虎,不但不怕,反而径自冲将过来,踏平了假老虎,将这个人吃掉了。

  这篇寓言是说一个人不知变通。

但我们却从中发现了这个"花班"这种"怪物"其实在我国古代,珍禽异兽还是很多的,又如水浒传中传说晁盖这个角色所乘的坐骑就是所谓的"花班",凶猛的似驴、马的食肉动物?  驴头狼的传说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只分析以下几种可能是驴头狼的动物。

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古兽和已灭绝动物的后裔,一类是常见动物的异化体。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1、中兽后裔  如果单纯从驴头狼传说中的形象看,中兽科动物无疑最为接近。

很多人认为驴头狼是中兽小体型化的一个延续至今的分支。

但是我个人并不看好这一观点。

原因是中兽灭绝时间实在是太早……几千万年前就消失的物种,在小范围内延续的可能性不高。

而且要延续一个物种,神农架地区至少要有近千只吧,这个数量下居然没有确定的活体或尸体被发现,实在说不通。

2、沙犷  就形象看,沙犷和驴头狼也非常吻合。

而且相比较中兽,沙犷灭绝时间要晚的多。

但是沙犷主要吃素,当然估计也可以吃肉,不过猎食的可能性较低。

另外种群延续的原因同中兽,所以我不是很相信沙犷说。

可能性3%。

中兽是2%。

3、鬣狗科  中国现代没有鬣狗,但是之前可是鬣狗大国。

所以会不会是残存的鬣狗科动物被当作驴头狼?我觉得有可能但是不大。

主要原因是鬣狗的形象和驴头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另外种群延续角度看也不太靠谱。

4、脱毛的黑熊  这个说法我觉得也很靠谱,神农架地区黑熊很多,偶尔也会有患脱毛症的,脱毛后得熊的形象还真有点驴头狼的味道。

而且脱毛症动物都有较强攻击性。

可能性30%。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生物,有一些生物甚至面临绝种的威胁,神农架野人曾经传的沸沸扬扬,至今仍未找到答案,除了野人,神农架还有一种棺材兽,同样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怪物,只听名字就知道是一种不吉利的生物,经过生物学家研究棺材兽其实是史前生物"驴头狼"。

  据说最先发现它是一种"怪兽,头大,颈短、尾巴细长能自由摆动,时而还能搭到背脊骨上,全身麻灰色毛……向山下疾奔,能碰得树枝劈里巴拉地脆断,四蹄带起的滚石轰隆隆地滚动"。

  而且当地人说因为棺材兽长的像地狱里的牛头马面,只有死人才会看到牛头马面,所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看到了棺材兽就会进棺材,所以被叫做棺材兽。

棺材兽可能是苏门答腊犀牛和貘,或者是史前生物驴头狼。

棺材兽的目击事件  1970年代,湖北当阳飞机场岗哨击毙棺材兽一头。

据当年地方支援部队营房建设和维护的职工回忆,夜间猪圈发出声响,站岗士兵以为是偷猪贼,接近后发现是体型庞大的野兽,果断开枪击毙,后发现是狼身驴头。

1981年冬,新华乡石屋头村的村民,在当地一条河边看见一只灰毛棺材兽正在喝水。

它身高1米多,长约2米,嘴像马嘴,两只耳朵足有30余厘米,颈后有鬃毛。

它见到人后逃走了。

  1982年8月,田家山乡的村民,在当地发现一只棺材兽,他举枪将其击毙。

它头部跟毛驴一样,而身体又跟大灰狼一样;体长约2米,高约1.5米,重近100公斤;4条腿细长,尾巴又粗又长,当地有村民怀疑是史前生物驴头狼。

当时目击者有四五十人。

可惜尸体没有保留。

1988年2月,田家山乡红河村的10余名村民和乡干部,在山坡的积雪中看见一只棺材兽。

它长约1.5米,尾长1米;全身灰麻色,只有腹部灰白色。

#p#分页标题#e#  著名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刘民壮对比进行了多次调查后认为棺材兽,很可能是一种史前动物"驴头狼。

刘教授说,现世界上别的地方虽然都不存在这种驴头的怪兽,但在远古时代,这种动物却是确实存在的。

主要生活在距今七百万至七百五十万年前的上新世。

  在我国亚洲、欧洲及非洲一些国家都曾发现过它的化石。

这种动物的头部和身体有些像驴,但脚趾却生有很强壮的爪。

过去看到它化石的生物学家们一直很困惑:如果说它是与驴类相似的动物,那它长这么锋利的爪子做什么用呢?它到底是食肉动物还是像驴子一样的素食动物?从目击者的描述和脚印来看,应该就是"驴头狼"。

  刘教授认为,虽然动物学家都把"驴头狼"当做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但由于神农架的特殊地理和生态环境,动植物群类非常丰富与"驴头狼"一起生活在上新世的动物如金丝猴、苏门羚等,在别的众多地区都已灭绝了,但在神农架却依然生存着。

  因此我们也就同样有理由认为,可能有少数残存的"驴头狼"也在这块土地上继续生存下来,栖息在人迹罕见的深山密林之中。

加入收藏
               

遇到一头搁浅海豚,救不救,救?丨世界海豚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