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综合症真不是孩子矫情,情况严重的需要使用药物干预

【菜科解读】
这周就要开学了,你家那位小朋友还在“女娲补天”吗?有没有补着补着就嚷嚷肚子疼、头疼、胸口疼.....总之一到开学就折腾的?如果有,先别急着来一顿笋丝炒肉,孩子可能是真病了。
开学综合症,也被称为“开学恐惧症”或“学校恐惧症”,是学生在假期结束后,特别是中小学生,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对新学期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和抵触情绪,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潇湘晨报记者通过采访心理治疗师,为“开学综合征”这一限定“病症”寻求解决办法。
△学生上课的场景 来源: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症状凸显:身心双重挑战
开学综合症,这一看似陌生的名词,实则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
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开学前和开学初期出现的情绪不稳、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和心理症状。
每到开学季,医院都会接诊大量因开学综合症前来就诊的学生,其中以中小学生为主。
记者从长沙疾控处获悉,开学综合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行为:有的孩子可能会拒绝去上学,有的孩子就算去上学了也会出现迟到早退、坐不住、发脾气、顶撞老师等行为。
生理:失眠、睡不着、困倦、没精神、头晕、恶心、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等,并已排除身体疾病层面的原因。
心理:记忆力或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原因探析:开学综合症只是一个“引子”
为何开学综合症如此普遍?这与学生从假期到学期的快速转变密切相关。
假期中,学生往往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作息不规律,娱乐活动频繁。
而开学后,他们需要迅速调整状态,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这种巨大的反差往往让学生难以适应。
此外,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新环境的恐惧等也是导致开学综合症的重要因素。
据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门诊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田仕芸介绍,适应能力不好、家长经常持否定态度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开学综合症。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在学校表现不好或者是很好的学生都是开学综合症的易感人群,前者属于对不擅长领域的排斥,后者则是因为对自己过高的道德与成绩要求。
田仕芸说道:“开学综合症只是一个引子,正好把这些潜藏的小孩的心理问题引爆出来了。
”
应对策略:学会做一个“防微杜渐”的父母
面对开学综合症,家校共育显得尤为重要。
田仕芸在谈及家长面对开学综合症的处理办法时提出:“关注、观察、沟通、理解。
”家长应多留意孩子的日常行为变化,细心观察与学会倾听,这往往是了解孩子身心状态的第一步。
“例如,孩子近期食欲下降、行为异常等细微变化,都可能是需要关注的信号。
”
田仕芸建议,一旦发现孩子与往常有所不同,家长应首先采取询问和倾听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而非直接给予负面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不仅能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还能增进亲子间的理解和信任。
除此之外,家长应提前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让孩子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
学校方面,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课程、举办心理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医生提醒:超两周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开学综合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短则数日,长可达一两个月。
田仕芸提醒道:“若小孩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且未见明显缓解,尤其是伴随身体不适、成绩下滑、融入困难、情绪不稳等明显变化时,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
”
家长需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关注,如增加交流、心理疏导等,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然而,若孩子症状持续恶化,如失眠加剧、体重下降、沉默寡言等,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面诊和评估。
开学综合症虽普遍,但不应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及时干预和有效管理,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的关键。
潇湘晨报实习记者吴雨晴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
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