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洗冷水澡的人,到底是更健康还是更伤身?科学给出了答案

在古罗马时代,冷水浴是一种健康的仪式。
运动员洗冰浴,是为
【菜科解读】
夏天到了,很多人开始洗冷水澡,其中不少人保持了常年的习惯。
@无所谓08:
十年前我就坚持了一整年,每天晚上做完俯卧撑、仰卧起坐后洗个冷水澡,365天整没有停过一天,的确,效果非常好,一年时间内很少感冒发烧。
@平凡的词典:
俺一年四季,不洗冷水,也不洗热水,就是有点温度就行那种。
不热又不冰凉的水温就得!习惯了!
其实,冷水澡的好处不仅是“民间传言”,历史上,不同文化都有“冷水澡有益”的说法。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给他的病人开了冷水浴的处方;在古罗马时代,冷水浴是一种健康的仪式;运动员洗冰浴,是为了减少局部炎症和疼痛。
一、冷水澡有益健康吗?
针对这一课题,Dr.Buijze带领他的研究小组征集了3000名荷兰志愿者,分为4组,前3组分别在30天里连续洗冷水澡30秒、60秒或90秒,最后一组像平时一样,用正常的水温洗澡。
通过分析这些志愿者的出勤和缺勤数据,研究人员发现,洗冷水澡的人,病假天数比正常洗澡者少29%。
他们得出结论:洗冷水澡的人更不易生病。
难道就这么简单?Dr.Buijze补充解释道,事实摆在眼前,连续洗冷水澡一个月的人,病假确实比较少。
如果在连续一个月洗冷水澡的基础上,保持规律锻炼的习惯,病假天数还会减少54%。
在对洗冷水澡的志愿者进行采访时,有志愿者表示,与正常洗澡时一样,洗冷水澡期间他们的身体也会不适,但症状明显比以前轻。
目前,洗冷水澡与生病之间的机制尚未清楚,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与免疫反应调节有关。
当温度降低时,神经内分泌效应会产生作用,诱发身体的逃逸反应,使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增加。
此外,温度降低还会激活体内的棕色脂肪或良好脂肪,使卡路里燃烧起来,起到保温的作用。
棕色脂肪有助于增加热量消耗,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二、这些好处,让人跃跃欲试
Dr.Weil's 搜索了相关的医学文献,发现关于洗冷水澡的研究并不多。
不过这些研究都表明,通过洗澡、淋浴或游泳等方式接触冷水,有益于健康。
1、增强免疫系统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洗冷水澡的人与洗热水澡的人相比,体内可以对抗疾病的白细胞数量会显著增加。
在洗冷水澡期间和洗澡后,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加快,使免疫系统激活。
德国一项研究也显示,冷水游泳时体内会发生抗氧化反应,如果长期坚持,身体可以更好地对抗氧化应激。
2、预防受伤
对于经常运动锻炼,并且受过伤的人来说,在冷水中浸泡,可以缓解关节、组织肿胀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3、提高男性生育能力
这里的“提高”是相对于热水浴而言的。
精子不能承受太高的温度,否则会影响数量和质量,降低生育能力。
4、让人更快乐
研究发现,洗完冷水澡,身体里的交感神经系统会更加活跃,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起到收缩心脏、加快心跳的作用,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同时还能刺激β-内啡肽的产生,让人感到快乐。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关于洗冷水澡的研究依然不够多,我们要理性看待冷水澡的好处,不要盲目跟风,以免给身体造成伤害。
三、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大多数情况下,洗冷水澡的好处只针对健康人群,毕竟不是人人都适合洗冷水澡。
对于部分人来说,频繁洗冷水澡可能会适得其反。
#p#分页标题#e#首先是感冒发烧的人群,不适合洗冷水澡。
此时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通过洗冷水澡来降温只会加重病情。
如果发烧后想要降温,可以采取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等方式。
其次,心血管疾病患者也不适合洗冷水澡。
冷水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轻则引起不适,重则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最后,气血不足的人不适合洗冷水澡,比如经期、孕期和妊娠期的女性。
此时身体的气血不足,血液循环差,洗冷水澡会使体表温度降低,收缩血管,引起身体不适。
四、怎样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可不是直接将一桶冷水浇在身上,最好从夏天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开始如果不适应冷水,可以在洗澡前做热身运动,让身体热起来,然后通过局部浇冷水的方式,让身体逐渐适应。
冷水澡的水温不宜过低,最好在25℃左右,洗澡时间也不能太长,以10-15分钟为宜。
洗完澡后应及时擦干身体,穿上衣服,避免着凉。
此外,酒后、吃饱饭后,要避免洗冷水澡。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洗冷水澡心动了?小九还是想提醒一句,冷水澡有一定的好处,但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做,以免好处捞不着,反而身体受累。
参考资料
[1]天气再热,洗冷水澡也要注意!.扬州疾控 .2017-07-09
新生婴儿洗澡的水温注意事项
原因如下:新生儿的正常体温略高于成人:新生儿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到37.2℃之间,因此洗澡的水温需要略高于正常体温,以给新生儿提供更舒适的洗澡环境。
避免烫伤和着凉:水温过高容易导致皮肤烫伤,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角质层薄,对水温的变化较为敏感,水温过高可能使皮肤变得干燥、发红,甚至引发皮肤炎症。
水温过低会增加着凉的风险。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无法像成人一样快速适应水温的变化,因此水温过低容易导致新生儿受凉感冒。
其他建议:使用水温计测量:为了确保水温的准确性,建议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温。
如果没有水温计,也可以用手腕内侧的皮肤感受水温,确保不烫手。
保持水温稳定:在洗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温的稳定,避免水温下降过快。
可以适时添加热水来维持水温。
考虑季节因素: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新生儿洗澡水温可以稍高一些,但建议不要超过40℃。
在夏季,气温较高,洗澡水温可以略低一些,但也要确保不低于36℃,以免过凉。
观察新生儿反应:在洗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
如果新生儿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可能是水温过高或过低的信号,应立即调整水温。
总结:给新生婴儿洗澡时,水温的控制至关重要。
建议将水温控制在38℃到40℃之间,并根据季节变化和新生儿的反应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新生儿在洗澡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新生婴儿洗澡指南及注意事项
洗发水、婴儿沐浴露: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
水温计:确保洗澡水的温度适中。
洗澡盆:选择大小适中、底部有防滑设计的洗澡盆。
换洗衣物、纸尿裤:洗澡后给婴儿换上干净的衣服和纸尿裤。
棉签:用于清洁婴儿的耳朵和脐部。
消毒脐带用品(如碘伏或酒精):在脐带脱落前使用,保持脐部干燥和清洁。
环境准备:室温控制在22℃到26℃之间,避免婴儿着凉。
洗澡水温控制在37℃到40℃之间,可使用水温计测量,或用手腕内侧皮肤感受水温,确保不烫手。
洗澡步骤脱衣与包裹:轻轻脱去婴儿的衣服和纸尿裤,用一块干净的浴巾包裹好婴儿的身体,只露出需要清洗的部分。
洗脸与洗头:用小毛巾蘸温水,先清洗婴儿的眼睛(从内眦向外眦清洗),再依次清洗鼻子、嘴巴、脸颊和前额。
洗头时,将婴儿头部托稳,用拇指和中指轻轻堵住婴儿的双耳孔,避免水流入耳朵。
取适量婴儿洗发沐浴露,轻轻按摩头皮,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意不要让水流进婴儿的眼睛。
擦洗身体:将婴儿放入洗澡盆中,用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颈部和背部,确保婴儿头部高于水面。
按顺序擦洗婴儿的身体,先洗颈部、腋下、上肢、前胸、腹部、腹股沟、会阴部,再洗下肢。
注意清洗皮肤褶皱处,如腋窝下、颈窝、腹股沟部分等,动作要轻柔。
擦洗背部与臀部:轻轻翻转婴儿,使其趴在操作者的手臂上,清洗背部和臀部。
同样要注意清洗褶皱处,并保持动作轻柔。
擦干与护理:洗澡结束后,迅速将婴儿抱出洗澡盆,放在干净的浴巾上轻轻擦干全身,特别是皮肤褶皱处。
检查并清理婴儿的脐部,如有必要可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涂抹适量的婴儿润肤霜,保护婴儿娇嫩的肌肤。
注意事项洗澡时间:新生婴儿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到10分钟,以防止婴儿感到疲劳或受凉。
洗澡频率: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和季节变化,每周洗2到3次即可,不必每天洗澡。
安全保护:洗澡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婴儿的反应,确保婴儿头部高于水面,防止呛咳或溺水。
同时,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以免对婴儿皮肤造成刺激。
脐带护理:在脐带脱落前,要保持脐部干燥和清洁,避免浸湿或摩擦。
情绪安抚:洗澡时尽量保持安静、愉快的环境,避免婴儿受到惊吓或不安。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您可以安全、舒适地为新生婴儿洗澡,同时增进亲子间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