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是什么东西?抄手和馄饨的区别

【菜科解读】
抄手是什么东西
抄手是**和重庆地区的地方特色小吃,最著名的菜式为红油抄手,属于川菜系。
抄手本质上也是**地区对馄饨的另一种称法,但是它经过改良,变得和原本的馄饨还是有一些区别。
**抄手以面皮包肉馅,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它调料即可食用,味道鲜美,汤汁微辣浓香。
著名的有龙抄手,红油抄手,老麻抄手。
抄手和馄饨的区别1、口感和做法
抄手和馄饨基本口感和做法都差不多,但是皮的包法不一样。
抄手是用正方形面皮包,因为形似人的两手交叉抱臂的动作,而成都人把这个动作叫做抄手,因此得名。
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
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
2、称呼不同
抄手和馄饨其实是同一种食物,但是称呼不同。
馄饨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在2000年前的汉代,是用于祭祀的食物。
那时候大家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
抄手是**人对馄饨的称呼,**人喜欢吃辣,一向以清淡鲜香口味为主的馄饨到了**就成了麻辣味儿的红油抄手了。
不管是北方馄饨,还是**抄手,他们都算同根生于馄饨。
馄饨在全国各地均有制作,抄手是最为著名的品种之一。
3、口味不同
抄手和馄饨口感差不多,但是口味却有不少区别。
北方馄饨调味讲究一个“鲜”字,煮熟的馄饨晶莹剔透,馅料很足,很大一只,配上鲜汤,特别实在,北方馄饨馅就算不用肉,只要汤调得鲜一样好吃。
**抄手分为红汤、清汤,红汤的调料主要是佐以自家炼的熟油、酱油、醋、猪油、葱花调味而成,清汤就和北方馄饨的调味类似,加以大骨汤增添鲜味儿。
4、馅料不同
北方人喜欢白菜猪肉馅儿的,白菜必须要留帮,把大白菜洗净切碎沥干之后再加入肉馅、调料和匀,北方馄饨皮也一般是自家和面擀皮。
**抄手的馅料喜欢韭菜肉馅、猪肉大葱这种菜和肉混合一起的馅儿,和北方馄饨的馅料有点类似,区别就是**抄手一般是以肉为主,菜比较少。
抄手和馄饨历史来源一、馄饨
1、汉朝匈奴之说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2、**之说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会。
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
**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
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实际上“馄饨”与“**”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开辟天地。
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二、抄手
**抄手最出名的是龙抄手和红油抄手,红油抄手可以看作是龙抄手中的一种,因此本文只介绍龙抄手。
龙抄手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发明人张光武等人相聚浓花茶园商议办店之事,在议招牌时,借用了浓花的“浓”之谐音“龙”,冠于抄手之前,故名“龙抄手”。
龙抄手可不仅仅只有一种抄手,清汤抄手、红油抄手、酸辣抄手和海味抄手都是龙抄手,抄手形似菱角,皮薄馅饱、入口爽滑、细嫩鲜香,被誉为“中华名小吃”、“成都名小吃”。
抄手的调料主料:抄手皮40张,肉末100克
腌料:料酒、盐、白胡椒粉、鸡蛋1个、姜末、香油、水适量
调料:辣椒油、酱油、醋、香油、花椒油、糖少许、味精、葱末、蒜茸
将肉末用腌料调匀,用抄手皮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间叠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把调料按口味调匀,分别装在4个碗内,撒入葱末。
锅中放水适量烧开,抄手下锅煮至浮起时捞起,分别装入碗内即可食用。
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进入冰河时代 人类难以存活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来进行公转和自转的,那么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首先地球就不再绕着太阳公转,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也就不会有光,气温也会开始快速下降,慢慢进入冰河时代。
因为地球上的光和热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就没有这些东西了,相应的,地球上的动植物也会很快死去,人类也只能躲到家中,但是等到原料用尽之后大家也将无计可施,也许人类也会因此走向灭亡。
没有太阳人类能活多久太阳系没有太阳之后,地球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温度将会下降到将近零下二十度,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低到零下200度左右,动植物会相应死去并灭绝,没多久人类就会因能源耗尽而死。
太阳的寿命还有多少年太阳的寿命应该还有大约五十亿年左右,因为目前太阳正处于核聚变的稳定时期,因此太阳暂时是不会出现问题的,然后大概再过十五亿年之后,太阳的氢元素就消耗殆尽了,这时太阳就会变得不稳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太阳每天只出现四个小时,黑暗统治地球
虽然1859年那次全球电网瘫痪事件上演可能性不大,到我们也算是领教了恒星活动的威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恒星活动只会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形成致命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谢顿认为,许多人都认为小行星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是致命的,但其发生的概率依然偏低,就算我们处于300万年一次的周期边缘,也有很大的侥幸空间。
对抗小行星的方法也比较成熟,偏转轨道、击溃小行星等都可以实现,这方面的担心其实不用太多。
而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的,那就是连发生周期都无法估算的超级火山爆发。
大约在公元536年开始,北半球的欧洲、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开始被一种神秘的尘埃、大雾笼罩,长达一年半的时间。
环境温度下降、黑暗时间拉长,导致了瘟疫、饥荒、战争和流感大流行。
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作物歉收,极端干旱,东亚一些低纬度地区还发生了降雪。
现在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基本查明,这是由冰岛火山爆发引发的全球性灾难事件。
这次火山喷发一直到公元640年才基本结束,其中黑暗笼罩着北半球18个月,每天能看到太阳的平均时间只有4个小时,尤其是在公元536的夏天,北半球除极区外的部分地区温度降到了1.5至2.5摄氏度,这也是2300多年来最寒冷的时候。
事件的起因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一个谜,其发现也是通过历载,结合树木年轮分析,确定在公元536年开始了聚变。
冰岛超级火山在公元540年和公元547年两次爆发,火山活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尘埃,扩散到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减少了光照时间,也减产,爱尔兰甚至将这段时期描述成黑洞的时代。
根据对冰芯的元素分析,硫、铋和火山灰沉积物在公元536年之后大量沉积,也是2000多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季。
粮食的减产也导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需要大量的粮食补给,这座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需要更多的粮食。
于是大量的粮食从埃及运到了君士坦丁堡,随之而来的还有老鼠。
结果又把鼠疫给带到了君士坦丁堡,促进了公元541至542年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流行。
这次鼠疫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从公元541年开始之后的100多年,鼠疫让欧洲人口减少将近一半,东罗马帝国实力大受影响。
如今超级火山对人类而言依然是无解的灾难,甚至比小行星撞击还要棘手。
因为我们对超级火山爆发的干预措施几乎没有,而小行星撞击好歹也知道从哪儿下手,何时开始预警,超级火山喷发一旦激活,可以说只有招架的份儿。
目前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黄石火山了,最近一次喷发在公元前63万年,深度改变了全球气候。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摧毁了上百个村庄的3.6万人。
该火山在公元535年的喷发更大,与冰岛火山喷发一起影响了整个北半球。
随机文章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德国空军狂风战斗机,海湾战争炸毁伊拉克95座机场中国速度最快的导弹东风21D,可穿透1500公里防线打击航母两个人去普吉岛1万够吗,旅游淡季飞普吉岛1万够了(旺季会很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