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于死亡沙海的精绝古国之谜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2-05-23 点击数:
简介:精绝:死亡之海中的

【菜科解读】

  精绝:死亡之海中的"东方庞贝"

  在被人们称之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大片古老王国的遗址,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这里一共大大小小林立着36个王国,其中在尼雅地区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家。

《汉书?西域传》曾这样记载:这里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养着士兵五百人,这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这个遥远的精绝,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是丝绸之路上机构完整的要塞。

但是到了公元4世纪左右这个国家突然神秘地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又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在西方世界人们为什么会把它称之为是东方的庞贝呢?

神秘消失于死亡沙海的精绝古国之谜

  2000年来,精绝国掩埋在茫茫沙海中,它的辉煌和废弃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未解之谜

  1、 大漠掩盖的诸多谜团

  1901年,被誉为伟大的考古学家、探险家,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盗贼和魔鬼的匈牙利裔英国人斯坦因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对新疆地区开始了全面的考察活动,在发现了深埋地下的于阗古国国都,并掠走大量文物后,他来到了小县城尼雅。

本想做些必要的修整,然而就在回来的第一天,他无意中发现,菜科网,一位磨坊主人藏有带字的木板,具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他一眼就辨认出木板上的字是失传已久的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古文字。

神秘消失于死亡沙海的精绝古国之谜

  ?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

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18世纪末?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卢文的奥秘。

  这种文字在新疆出现使得他非常吃惊,于是向磨房主重金求购了这些木板。

在斯坦因的请求和丰厚报酬的引诱下,磨坊主欣然同意带领斯坦因到沙漠中自己发现木板的地方。

  斯坦因一行沿着尼雅河向北进发,走了几天以后,顺利到达了发现木板的废墟里面,眼前的一切使得即使有着丰富考古经验的斯坦因也目瞪口呆:当年的文书还完好地封存在屋内,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还有橙黄的颜色,房厅屋宇的门还是关着的……时间看似停止,人们仿佛刚刚离开这里。

神秘消失于死亡沙海的精绝古国之谜

  走在这座沉睡了1600年的古城里,斯坦因有种"消失了时间观念的奇怪感觉",他相信自己正走过"某个古时的村庄,走在整整1600年以前的乡间小路上"。

当风吹起地面上的枯叶,斯坦因甚至认为它们就是从一簇簇散立的枯树上落下,留有最后的居民踩过的足迹。

  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

古遗址散处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公里,东西布展5~7公里。

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

  他用尼雅河的名字为这座古城命名为"Niyasite"。

16天后,他把从古城中搜集到的764件?卢文木牍、58件汉简及其他如汉代铜镜、铜钱、乐器、弓箭、玻璃器、水晶饰物、木雕、丝毛织物、地毯、漆器残片等珍贵的文物共装12大箱,运往伦敦。

尼雅的劫难就此开始,斯坦因离开尼雅时说"此次再见,绝非永诀"!

  早在新疆的时候,斯坦因就意识到自己将轰动世界、影响世界。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斯坦因回到伦敦后,他带回的文物首先震惊了英国,接着轰动了欧洲。

  尼雅遗址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遗址,它同时向人们展示被斯坦因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存在的一个悠久、古老、光辉灿烂的沙漠古代文明,尤其尼雅河三角洲的考古文化将会揭示大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文化的诸多谜团。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了解它和研究它。

人们不禁疑问:"东方庞贝"到底是谁建造的?

五件神秘的古代文物仍然困扰着考古学家

两个十二面体和一个二十面体在德国波恩Rheinisches Landesmuseum展出。

来源:uux.cn/Kleon3/Wiki Commons,CC BY-SA(神秘的地球uux.cn)据对话(Natasha Harlow):考古学家经常被描述为对他们的发现感到“困惑”或“困惑”。

但是,事实上,专家们很清楚大多数历史文物是为什么而创造的。

但这条规则也有一些例外。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神秘物品。

它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为什么挖掘过去仍然对专业人士和公众都很有吸引力。

1.新石器时代的石球主要在苏格兰发现的、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200年至2500年)的精心雕刻的石球就是这样一个谜。

已经发现了超过425个球。

它们通常有板球大小,由各种各样的石头制成。

它们的表面被雕刻成凸起的圆盘,有时有深切口,形成高浮雕的旋钮和裂片。

装饰采用螺旋形或同心形的形式,与那个时代的陶器和纪念石相呼应。

三个苏格兰的例子,在格拉斯哥Kelvingrove美术馆和博物馆。

来源:uux.cn/Johnbod/Wiki Commons,CC BY-SA一些是在墓葬中发现的,另一些是在定居点发现的。

它们很少(如果有的话)是相同的,而且大多数都是单独发现的,所以它们似乎不是一个集合的一部分。

有些似乎在他们的一生中受到了严厉的处理。

这些石球的最初用途一直备受争议,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发现。

许多都是偶然发现的,或者在艺术收藏中几乎没有出处,很少在考古环境中发现。

它们是用来威慑捕食者和害虫的导弹吗?战争武器?玩具?或者也许是测量重量、家用饰品、记忆装置、移动巨石的滚珠轴承或纱线支架?我们仍然无法找到答案。

2.罗马十二面体这些有趣的物体最近成为头条新闻,林肯郡诺顿迪士尼的一项新发现引发了人们对其功能的广泛讨论。

Dodecahedra可以追溯到英国罗马时期(公元43–410年)。

在前罗马帝国的西北各省发现了大约130个,每个省份都是用铜合金精心制作的。

在古代艺术或文学中,这些物体没有任何表现形式。

它们不符合标准尺寸,很少穿着,这可能暗示了它们的用途。

尽管扶手椅专家会告诉你,他们的奶奶用扶手椅编织手套,但考古学家还没有决定它们的用途。

3.新石器时代的粉笔鼓1889年,在北约克郡Folkton的一个儿童坟墓里发现了三个雕刻的粉笔圆柱体。

Folkton Chalk Drums有几何装饰,看起来像是眼睛、鼻子和眉毛。

1993年,在西萨塞克斯郡的拉万特发现了第四个未经装饰的鼓。

另一个高度华丽的例子是2015年在东约克郡的Burton Agnes发掘的。

Burton Agnes鼓与一个粉笔球、一个骨钉和三个孩子的遗体一起埋葬,其中一个孩子的年代为公元前3005-2890年。

Folkton鼓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来源:uux.cn/Jononmac46/Wiki Commons,CC BY-SA鼓上的图案是新石器时代石球上也发现的美学传统的一部分。

尽管名字叫粉笔鼓,但它不太可能作为乐器演奏,也不显示出与打击乐器相关的磨损。

一些研究人员将它们的周长与一种被称为“长脚”的标准长度测量方法联系起来。

一些人认为它们在石头上指的是易腐容器,如有盖的木制罐子或篮子。

其他人则试图将几何标记与天文观测联系起来。

但他们出现在精心埋葬的儿童的坟墓中,似乎暗示了一个更敏感的解释。

4.青铜时代的“锁环”青铜时代是一个非凡的淘金时代。

高度装饰性的个人饰品是用金片和金属丝制作的。

这些小的penannular(开口)戒指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000-800年),在爱尔兰、英国和法国部分地区都有发现。

它们经常成对出土,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有精致的几何雕刻。

在英国拉特兰发现的一个锁环。

来源:uux.cn科尔切斯特和伊普斯维奇博物馆服务中心,CC BY-SA最近的解释表明,它们可能是鼻环、耳环或发饰。

这些解释都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因为它们设计的各种元素会使戒指佩戴困难或不舒服。

我们需要的是背景——比如最近在土耳其的Boncuklu Tarla发现的在头骨附近发现的带有面部珠宝的墓葬。

5.罗马诺英国化妆品研磨机美容研磨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小型铜合金套件。

一半是“研钵”(一种长而弯曲的有凹槽的容器),另一半是“杵”(可以是杆状的尖头,也可以是拱形的“摇杆”形状)。

它们通常具有用于悬挂的环和人或动物形状的末端。

水鸟和牛是常见的装饰图案,也出现在其他罗马-英国容器上,如杯子和水桶。

在某些场景中,Phallic的象征意义促使人们将其与生育率联系起来。

化妆品套装通常是英国的,在欧洲大陆很少有。

它们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晚期到罗马早期(约公元前100-200年),分布在整个景观中。

使用磨损分析表明,这些物体是通过横向研磨作用摩擦在一起的。

它们可能已经被整个罗马帝国使用的扁平大理石调色板所取代,尽管这些调色板的工作方式根本不同,使用金属勺或石器以圆形运动将成分混合在一起。

这里的奥秘不在于功能,而在于正在制备什么物质。

建议包括药物、春药、化妆品和麻醉品。

迫击炮的内含物从未被成功地分析过。

在这种情况下,业余发现者可以通过抵制清洁化妆迫击炮的冲动,转而将其带到前面进行检查,从而对考古学家有很大帮助。

一个神秘而美丽无比的景区 这个没有县城的县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位于抚顺市的西南部,低山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整个地势由东向西缓倾,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河流纵横。

抚顺县有个特殊之处,其县级党政机关都设在抚顺市顺城区,辖区内没有县城,是个“遥控”县。

其实抚顺县在1969年至1979年的十年间,是有县城的,县城设在石文厂村(今石文镇),可能是怎么也发展不起来吧,之后又迁回了抚顺城区。

抚顺县境内景色优美,风光宜人,素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旅游景点众多。

在后安镇至马圈子乡之间,县级公路抚金线约27千米路段沿线,就有天女山自然风景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青龙寺和海林禅寺四个景区。

天女山自然风景区。

位于抚顺县马圈子乡太平村境内,距抚顺县政府所在地约64千米,距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约12千米。

天女山俗称歪砬子,是长白山余脉,主峰木兰峰海拔780米,园区占地面积1380亩,区内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悬崖峭壁环抱四周,古洞奇观分布其中,以盛产天女木兰而闻名。

主要景点有通天道、通天洞、石门飞瀑、南天门、狐仙洞、朝阳洞、背阴洞、神雕砬子、馒头砬子、聚仙台、转心湖、藏宝门、龙松顶子、凤凰台等。

其中藏宝门,又叫开山大石缝、一线天、夹扁石。

藏宝门长33米,高13米,宽不足1米,石壁平整呈斜状,坡度约30度,有一条古藤从上垂下,可攀岩。

藏宝门比千山、凤凰山、猴石森林公园的一线天还要险峻,堪称辽宁“一线天”之最;通天洞座落在天女山主峰下,黑瞎子沟北侧的石林之中。

从石林底部的洞口可钻进洞中,洞直径约1米,高约10米,四壁怪石嶙峋,洞口有风从洞中吹出,凉气袭人。

洞中生活着一种极其稀有的白色的蝙蝠(谐音百福)。

这里还是一个理想的观景台,天女山主峰可尽收眼底。

此外,现阶段(以后可能不允许)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还可以采摘山野菜,或见到高山红景天、刺五加、石韦、卷柏、人参等稀有药材及猴头、羊肚菌等食用菌,前提是你必须认识它们。

通往天女山的十八盘山路也会给自驾游带来有惊无险的刺激。

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抚顺县后安镇境内,距县政府所在地52千米。

公园占地面积108.7平方千米,有山峰112 座,主峰石棚峰海拔1131米,因在高山之巅有三块巨石相依相拥昂然剑立,直入云端而得名(又名烟囱山)。

这里集雄、险、奇、峻、雅、幽、清于一体,森林覆盖率高达92%,素有“天然物种基因库”、“北方温带雨林”之美誉。

主要景点有三块石、鸽子洞、神龟出潭、海狮入水、白龙潭瀑布、龙首山(比丘洞)、仙人台、小偏桥和石棚峰等。

其中,三块石相拥而立,浑然天成,周长100余米,最高一块约30米,从古至今无人到过顶端。

要到达三块石,必先走过九曲回肠的山路,再踏过笔直的九十九级石阶;鸽子洞顾名思义,因洞内栖息着无数野鸽而得名。

洞口有粗壮的野生软枣藤,鸽子洞溪两侧有茂密的枫树,可称秋景一绝。

在很多种枫叶中,十一角枫叶极为罕见,如能寻到,则可喻示要有好运;神龟出潭,即是象形石景,也是野生甲鱼聚集地。

被当地人称为“王八汀”,在神龟嬉水石下面有甲鱼洞,野生甲鱼不时出没;海狮入水是因溪中的长条巨石酷似海狮而得名,其目、须及口在青苔的点缀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水势凶猛时,沿海狮脊背而下,只露出海狮头部,更显逼真姿态。

青龙寺。

位于抚顺县后安镇郑家村,距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约7千米。

青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和万佛殿等。

此外还有七孔冲天牌楼、千米长廊、接步亭、放生池、乌龙影壁、露天大佛。

其中万佛殿四周供奉1万尊21.50厘米高的毗卢遮那佛化身,信众可礼请至家中供奉;露天大佛为坐姿,高21.48米,总重量98吨,主钢架,型面为锻铜,佛体镀金。

海林禅寺。

位于抚顺县后安镇同安村,距青龙寺约7千米。

此处前有卧佛山,后依领袖峰,浑河源头的社河从山上玉带而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禅寺占地面积100多亩,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禅堂、天王殿、华严殿、东配殿、念佛堂、斋堂、西居士寮、地藏洞、达摩洞和综合楼等。

其中大雄宝殿下层的禅堂极富特色,面积近500平米。

禅堂分里、外两圈,可供300至500人同时参禅。

抚顺县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有梨花谷、关山湖旅游度假区、大伙房水库、白鹭岛风景区、社河国家湿地公园等。

加入收藏
Tag: 世界神秘事件
               

神秘消失于死亡沙海的精绝古国之谜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