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佛为何千百年不腐?是佛法显灵还是另有原因?

【菜科解读】
在佛教的文化中在一些得道的高僧圆寂的时候可以使肉身不会腐烂,有的肉身可以保持长达千年之久你敢信吗?这里面是不是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什么是肉身菩萨?
在佛法之中认为一些佛菩萨或者大德高僧在圆寂之后身体会经久不烂保持原有的相貌,《金梵明经》:“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这是佛教对于肉身菩萨的定义。
慧能肉身千年不腐
唐朝的禅师六祖慧能大师是我国历史第一尊肉身菩萨,在文革时期进行的破四旧行动中为了验证慧能大师是假的曾在胸口处挖了一个小洞,然后那些红卫兵发现里面的器官都还完好无损瞬间吓瘫在地,对于慧能大师的肉身为何能保持千年不腐还是一个谜。
安徽九华山肉身佛
在安徽的九华山地区保留着一种其他的丧葬习俗,那就是坐缸,很多在活佛圆寂之后进行这个坐缸仪式都能保持肉身不腐烂,形成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在缸底铺上石灰,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坐殓在内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菜科网,最后进行密封即可。
慈航菩萨
慈航法师是福建人氏,早年便剃度出家追随太虚大师到全国弘扬佛法,晚年在台湾创办了一所佛学院,之后被人诬告关押入狱,在入狱后不久便圆寂了,圆寂之后便坐缸了,在五年之后开缸检视发现肉身并未腐烂,被供奉在台湾弥勒内院,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尊肉身佛。
释地藏菩萨
公元794年释地藏召集所有的弟子说,自己在圆寂之后不要火葬,而是要把自己的尸身放入一个石缸之中三年之后再拿出来,弟子们纷纷按照师傅的嘱咐去做了,在三年之后发现真的肉身不腐烂面容栩栩如生,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遂建造一处石塔供奉。
关于肉身为什么能千百都不腐烂科学现在也没办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想必是这些高僧在生前积累了无数的功德,死后又有佛法的洗礼,真正成为一尊肉身不腐的佛。
山西绵山竟有15座肉身佛 全球规模最大
事实上,根据媒体报道,山西仅绵山就有至少15尊“肉身佛”像,堪称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大规模的“肉身佛”塑像群。
最早发现绵山“肉身佛”的,是绵山镇冀家庄村的李金锁。
1996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李金锁跟随着绵山开发领导组的成员们,和部分施工人员来到山顶正果寺内,开始清理、打扫。
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内藏有一名高僧遗骸的千年佛像 清理塑像时,李金锁放下了工具,用双手慢慢拂去塑像头部上厚厚的尘土,忽然觉得泥胎松动,一整片泥皮掉了起来。
他惊出一身冷汗,只见除去泥片的头部,俨然是一个白色的头盖骨。
山西仅绵山就有至少15尊“肉身佛”像 绵山真身舍利源于唐初。
李金锁赶紧把情况向领导汇报,经过允许,他继续清理。
再往下走,塑像的身上又有几块泥坯脱落,泥塑里边竟然是已经陈旧的麻布僧袍,透过破碎的僧袍,塑像的骨骼、经脉赫然呈现。
大家立即停止了清理,仔细地对周围的塑像进行察看,这才发现,寺内12尊塑像无一例外,全是“肉身佛”。
此后几天,大家陆续对正果寺附近的寺庙展开考察。
很快,云峰寺内的空王佛像,马鸣菩萨殿内的焦居士及圆通和尚像,都被确认为真身。
随着考察的进展,15尊塑像的身份先后得到确认。
释师显,介休人,生而聋哑被弃,后被本寺僧人收为徒弟,逐渐恢复语言能力。
后练就治哑奇术,名满三晋。
唐长庆四年为本寺住持,会昌二年圆寂。
山西绝无仅有的尊包骨肉身佛像?被称为东方木乃伊?你见过吗?
一个是古旧而有特色,清净而有历史的离尘之地。
一个有悠远的历史,还藏有全国最多的东方木乃伊。
他们不但神秘而独特,还藏有很多耸人听闻的故事,和很多未解之谜,一起来见证一下吧!1:正果寺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县的绵山上,有一座道家、佛家二合一的寺院。
它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保存肉身舍利最多的寺院。
沿着山路辗转爬到海拔1700多米的山崖上,山间的云雾依旧浓得化不开,直到近午,一缕阳光照下来,远远看到了寺院的真容。
在朦胧的雾气中,每走一步,心中越发忐忑。
走过几间低矮的石头屋,不远处就是棕红的正果寺的大门,绿色的瓦檐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给人一种走入仙境的感觉。
整座正果寺依山而建,正门上敕建正果寺五个金字,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此为百姓求雨而重新扩建的。
其实,早在北魏时期,正果寺就已经存在了。
但正果寺的神秘并不在于求雨,但一定要了解求雨的历史后,会更加惊叹这里的佛像之神奇。
沿着依山而建的石板路一直走,一侧是高耸的崖壁,一侧是精雕的石栏。
穿过一条汉白玉精雕的石龙,旁边一块1355年前清晰记录寺庙的历史的石碑。
可以看到寺庙外墙上一幅栩栩如生的帝王朝拜图,记载的是李世民带领民众求雨的画面。
人人都是华服锦缎,色彩艳丽,非常贵气。
步入正殿的刹那,一股凉风来袭,浑身一阵发紧。
殿内中央,端坐着正果寺最大的神秘——包骨真身,他们结跏趺坐,直视前方,但目光有些涣散。
看上几眼,便会觉得毛骨悚然。
好在寺院的师傅过来帮忙讲解,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位师傅在这里守护了近七年了,每个泥塑真身,他都如数家珍,每尊塑像的来历,特点都能娓娓道来。
包骨真身像是我国的一种独特的宗教造像方式。
所造的佛像是用泥土包裹的具有极高修行,坐化圆寂的僧人。
也就是说,殿内所有的塑像都是真人肉身,近在咫尺,没有几分勇气,真的不敢独自进入。
#p#分页标题#e#绵山总共供奉着15尊历代高僧坐化的舍利,正殿里有8尊佛家塑像,偏殿里有4尊是道家的真身塑像,下面的云峰寺有3尊,其中就有汉人第一成佛的空王佛田志超的真身。
泥巴包裹的塑像就是佛祖本人的肉身,坐化之后筋骨不断,灵气不散,达到一定的境界,修成正果后的金刚不坏之身。
他们到此处圆寂之后,弟子用泥土把他们包裹起来,也叫肉身菩萨。
其中有唐代开元年间赶考落榜后出家为僧的师傅,还有武艺高强,飞檐走壁的高僧。
高道店里有四尊道士的真人包骨塑像,都身披红色袈裟,被金色的绣花帘子遮掩着,但依旧能看出他们清晰的面容,感受到他们淡定的神情。
有位聋哑僧人的经历比肉身更神奇,他因为从小聋哑在此处出家为僧,最后是寺院的僧人为他治好了哑病。
后来他成佛后,有人带着聋哑的孩子在此祈福,他心生怜悯,落泪成丹,赠予得哑病的孩子,并治好了他们的哑病。
包括宋代和元代的几位大师,各个面相慈祥,法相庄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非常神秘又令人好奇。
据专家考证,绵山的包骨真身数量是全国之最,与木乃伊的处理方法比起来要神秘很多,还有许多僧人的骨头、皮肉都裸露在包身的泥土外,但历经上千年都不腐烂,非常令人不可思议。
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走出寺庙,腿下还隐约有轻微的不淡定。
这座寺庙适合喜欢仿古,喜欢探秘的人来走一走,亲眼见一见,说不定你也会发现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哦。
2、宁静庵网传在汾阳市段家庄村北的一处悬崖上,发现一座精巧而别致,佛道相结合的尼姑庵。
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这个地方。
远看崖壁上有几株斜倚的老树,几簇丛生的灌木零散生长在寺院的周围,给人一种孤绝于世的感觉。
这里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当作仓库,后来经过翻修,在坍塌的窑洞旁边,建起了现在的尼姑庵——宁静庵。
许多人猜测,在兵荒马乱之时,很多地方各自为政,地理位置优越的山西自然难逃成为杀戮战场的宿命,而这座后来改建的宁静庵,一楼是佛寺,二楼是道教,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感兴趣,可以进庵,去问问一直守护在这座寺院的比丘尼,她有70多岁了。
对于宁静庵的遭遇,这位比丘尼一定会知道些什么。
而她的身世,她为何选择一个人留在这里,也需要亲自去问一问。
至今没有当地人能说得出来。
绕到悬崖的背后,沿着一条青砖小路一直向上走,不远处就是尼姑庵的山门,门两侧挂着大红灯笼,贴着巨幅的春联,几缕阳光把这座拱门照得非常唯美。
过了拱门,是一处空旷的院落,园内有几株侧柏和一棵高耸的大树。
沿着台阶一路向上,有一处带着五角星的门洞,两扇朱红的大门敞开着,阳光下安静的寺院只有风声,呼啦啦的似灵魂的回响。
高耸的外墙,红色的砖石,黄色的厚土,让这里的一切有一种况味的沧桑。
墙外的影壁是青砖翘檐,精雕的瓦檐似精美的艺术品,投下历史浓重的影子。
#p#分页标题#e#正式走进尼姑庵,正门上方有一个黑底金字的牌匾,上面写着宁静庵三个字,字体清秀大气,四周用了勾花的砖雕,瞬间给人一种清净、离尘的感觉,把烦恼和俗世隔在了大门之外。
缓缓走进宁静庵正门,迎面是一座金色的弥勒佛,坐在高高的砖台上,在四根红色立柱的棚子里,金光闪闪、面带微笑,像是在笑看人生。
这个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院内古旧的青砖,红色的门窗,窗额上精美的砖雕,风中飘扬着一排排彩色的经幡,让小巧的院落显得格外清新、明净,没有展现出战火的袭扰。
院内门的角落里,有很多烧火用的干柴、木棍,是这位比丘尼平日上山砍柴积攒下来了,方便烧火做饭。
院内右侧墙壁上写着白底红色的阿弥陀佛四个大字,在太阳下,闪着佛的智慧。
还立有两座建庙时的石碑,和两个很有年代感小巧灵动的石狮子,让院落充满灵气。
红色拱形的正门,红色的格窗,红色的门帘,被这个年事已高的比丘尼推开的刹那,就像揭开一个古老的谜题。
这位比丘尼身体很健硕,只要见到有人来拜访,她一定会热情地打开正殿的大门让大家参观。
你可以趁机问问她神秘的身世。
寺院的正殿是地藏殿,里边供奉的是地藏菩萨,殿内摆放着很多黄色的灯筒,里边燃放着红色的小蜡烛,就是古时候所谓的青灯。
地藏王用金色的丝绸做成的帷幔遮盖着,上面绣着两条龙,突显尊贵大气。
绕殿一周,双手合十,到了这里,再没有信仰的人都心生慈悲。
想象着这位比丘尼,在青灯古佛的相伴之下,手执经卷在时光的流转中,在袅袅的檀香中,在绕梁的梵音中,静守自己的岁月。
不急不燥,无欲无求,素淡过此生,真的很钦佩。
左手边是寺院坍塌的旧址,几间破败的窑洞,在灌木和砖石的掩盖下,已经辨不清原貌。
绕过石碑和石狮子,沿着左侧的台阶,可以直达二楼的灵霄殿。
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在这里会有一座建在二楼的道观。
不知曾经的供奉者是如何商量,友好合作的?二楼的灵霄殿内,虽然简陋,但都是道教风格的物品,墙上绘有生动的壁画,主位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的泥塑雕像。
其余泥塑人物也是色彩艳丽,活灵活现。
整个殿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错觉,非常的厚重、精致。
#p#分页标题#e#倚在二楼的围栏上,听着山谷中婉转的禅语,感受着枝头鸟鸣的和音,站在风中眺望远方,一片萧条与苍茫的大地,唯有寺庙以孤绝的姿势矗立在这里。
寺院的左手边,最外面的房子就是比丘尼的居室。
走进房间,墙上有很多她本人写的字画,还有几张合影的老照片,字体娟秀而有力量,可见这位师傅的书法功力了得。
墙角有个简陋的火炉,一根笔直的烟筒,一个粗糙的灶台,就是她冬天用来取暖做饭的工具,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她的淡然豁达的心境,让人心生敬畏。
在这间卧室里边有几个黄色的书桌,桌子上摆放着几盆花草,师傅说:这叫满庭花语书清雅,静听禅音省半生。
感觉她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对于她来说,这就是怡然自得的人生。
寺庙大多都是香火旺盛,廊檐高耸,游客络绎不绝。
而这座庙宇恰恰相反,简朴小巧,可以让人静下来听禅音,在阳光下坐着,或倚在矮墙上,听着风声,望着远方,就很自在。
但是每到夜里,一个人面对的都是古佛、壁画、塑像,夜里是呼啸的风声,殿堂内摇曳着烛火,灯影幢幢,你敢一个人住上一晚吗?和这位比丘尼彻夜长谈,听听这里久远的故事吗?林清玄说,灵魂是个奇异的东西,越磨越清明。
就像山西是个真正适合修行的宝藏之地,越挖越深邃,越走越有趣。
不如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趁着花事未了,来一趟山西。
看一看山外青山,走一走佛家修仙之地,一定会有万千感慨。
. END .作者:林之眉责编: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