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致命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恐龙种群正值鼎盛时期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2-12-13 点击数:
简介:(神秘的地球uux.cn)据cnBeta: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显示,在6600万年前一颗致命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它们大规模灭

【菜科解读】

(神秘的地球uux.cn)据cnBeta: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显示,在6600万年前一颗致命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它们大规模灭绝之前,恐龙一直统治着世界。

该研究结果于12月7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恐龙在它们的鼎盛时期被突然击垮,在奇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时,恐龙并没有衰退。


6600万年前致命小行星撞击地球时 恐龙种群正值鼎盛时期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为什么包括霸王龙和三角龙在内的非鸟类恐龙灭绝了--而哺乳动物和其他物种,如海龟和鳄鱼却活了下来。


在一个由古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的领导下,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北美洲的1600个化石记录。

研究人员模拟了小行星撞击后白垩纪最后几百万年和古新世时期最初几百万年的食物链和陆地生物和淡水动物的生态栖息地。


一段时间以来,古生物学家已经知道,许多小型哺乳动物与恐龙一起生活。

然而,这项研究显示,随着白垩纪的展开,这些哺乳动物正在使它们的饮食多样化,适应了环境,并成为生态系统中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恐龙在它们极为适应的稳定环境中生活得非常自在。


专家们说,哺乳动物并不仅仅是利用了恐龙的死亡。

它们通过多样化来创造自己的优势--通过占据新的生态位,进化出更多不同的饮食和行为,并通过快速适应来忍受气候的小变化。

这些行为可能有助于它们的生存,因为它们比恐龙更有能力应对小行星造成的激进和突然的破坏。


6600万年前致命小行星撞击地球时 恐龙种群正值鼎盛时期


啃食苏铁的三角龙惊扰了灌木丛中的胎生(左)和有袋类(右)哺乳动物的原始表亲--而一只软壳龟爬上了一根木头,不知道它的淡水生态将为它遮挡来自太空即将到来的厄运。

资料来源:亨利-夏普


第一作者,芬兰奥卢大学地理研究单位和西班牙莱昂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管理系的Jorge García-Girón说。

"我们的研究为白垩纪最后一个以恐龙为主的生态系统和小行星撞击后第一个以哺乳动物为主的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食物网和壁龛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画面。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生物学的一个古老的谜团:为什么所有的非鸟类恐龙都死了,而鸟类和哺乳动物却经久不衰。

"


共同第一作者,西班牙维哥大学生态学和动物生物学系的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说。

"看来最后一批恐龙的稳定生态环境实际上阻碍了它们在小行星撞击后的生存,小行星撞击突然改变了当时的生态规则。

相反,一些鸟类、哺乳动物、鳄鱼和海龟以前更适应环境的不稳定和快速转变,这可能使它们在小行星撞击时情况突然变坏时能更好地生存。

"


高级作者、爱丁堡大学地质科学学院古生物学和进化学个人主席史蒂夫-布鲁萨特教授说。

"恐龙种群一直很兴旺,拥有稳定的生态系统,直到小行星突然将它们杀死。

同时,当恐龙还活着的时候,哺乳动物正在使它们的饮食、生态和行为多样化。

因此,这不是简单的哺乳动物利用了恐龙的死亡,而是它们在创造自己的优势,这在生态学上使它们预先适应了灭绝,并进入了由死亡恐龙留下的空位。

"

世界上最珍惜的动植物 世界上灭绝的动植物

世界上最珍惜的动植物之一,它们的寿命非常短暂,平均只有10年左右,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鸟类,它命甚至比恐龙还要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据悉,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上,人们发现了一种长相奇特的鸟类,,它的身体非常庞大,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而且它的羽毛也非常漂亮,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耀眼。

在我们这个地球有很多动物的存在影响着整个生态平衡,每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通过食物链的关系,物种之间起到互相依存、互相牵制的作用。

一旦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但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某些原因,使得这些动物少之又少。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史上最稀有的动物1、斑鳖斑鳖又名斯氏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同莫湖1只、越南宣汉湖1只,分布于亚洲,中国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

由于人类的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斑鳖存世数量寥寥无几。

它们是一种极其长寿的动物,曾经在苏州西园寺中的一只雄性斑鳖,经历了400多年最终于2007年寿终正寝。

2、加湾鼠海豚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是鲸豚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物种。

加湾鼠海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豚类动物,被称为“海洋熊猫”,自1996年便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到2018年3月,则仅有12只,由于栖地范围狭小,再加上容易被渔网困住,这些都是其致危的主要原因。

3、爪哇犀牛爪哇犀牛可以说是现在最为珍稀的猛兽,它在世界上仅存35头,是极度濒危的物种,三个亚种已有两个已经灭绝。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十分清楚爪哇犀牛的习性,一个原因是爪哇犀牛数量极少,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住在保护区中,犀牛仍然会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单独栖息。

爪哇犀的分部区原本非常广泛,远不只爪哇一地,在中国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但由于人类的不断摧残,印尼的爪哇岛成了它如今的唯一幸存地。

4、远东豹又叫做东北豹,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

现在东北豹是全球极度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其种群一直未超过50只,仅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其濒危状况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

栖息地的破坏、偷猎、以及大量捕杀食草动物是远东豹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5、鸮鹦鹉一种夜行性鹦鹉,全身披上黄绿色的细点,是新西兰的特有种,也是世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

自从新西兰的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鸮鹦鹉的个体数目便开始大幅下降,截止2012年,鸮鹦鹉的数量有126只,其中包括78个养殖体成鸟,数量极其稀少。

鸮鹦鹉从不怕陌生人,遇到惊吓时,它们通常是一动不动,有时也会及时爬到树上,但因为自己不会飞行,却又喜欢试图从树上飞下来,直接导致伤亡。

6、白狮克鲁格狮的变种,产于非洲。

白狮上世纪首次在南非被人发现,截止2009年全世界仅有大约130只白狮。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白狮可能是一种远古的品种,生活在北极等较为寒冷,后经生物演化,这一物种逐渐消失,但白色毛色的基因仍存在于现今少数黄色非洲狮的体内,所以最初在南非发现的白狮幼儿的父母都是普通黄色毛色的非洲狮,后经人为饲养繁育,形成了现今的白狮家族。

7、扬子鳄扬子鳄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短吻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估计现今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

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8、红狼红狼是一种生存在北美洲的犬科动物,毛皮粗短,上体的颜色主要是肉桂红色和黄褐色。

红狼虽然也是狼类品种,但是数量却极其稀少,在1980年时就已野外灭绝了,如今野外生存的红狼是人工放养的,截止2018年野生红狼数量已经降至35只左右,人工饲养的红狼有100多种。

在成为濒危物种之前,红狼广泛分布在美国东部的森林和沼泽。

9、苏门答腊犀牛#p#分页标题#e#苏门答腊犀牛是现存双角犀属的唯一物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动物,苏门答腊犀牛仅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与婆罗洲有零星分布,生活在雨林,沼泽和云林中。

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该物种已成为极度濒危动物,全球数量仅存200余头。

10、西伯利亚虎西伯利亚虎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北虎,世界上非常珍稀的动物之一。

全球剩余366-406只。

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

由于受到栖息地的破坏和偷猎导致其种群的数量直线下降,一个世纪以来,虎的种群数量减少了95%,致使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如今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至2015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500头之内保护地球,保护稀有动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好了,今天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了,关注我。

每日分享科普新知识,下期见

盘点十大濒临灭绝昆虫,你认识哪几种?

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地球上的百万种动植物将面临灭绝,其中一半是昆虫,而造成昆虫灭绝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的减少与退化,接着是污染、特别是杀虫剂的污染,以及物种侵入。

下面小编带你们来认识一下十大濒临灭绝昆虫,你认识哪几种?这些昆虫大多数存在于我国的深山老林地区,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十大昆虫也逐渐地离开了人世。

盘点十大濒临灭绝昆虫1、彩臂金龟硕步甲,又叫大卫步甲。

体长在33-40毫米之间,体宽在11-14毫米之间。

头部、触角和,足都为黑色;硕步甲常栖息于砖石、落叶下或浇浅土层。

昼伏夜出,硕步甲的捕食能力特别强,能够杀死比自己体型还要大的飞蛾,以及其他肥美的虫子。

成虫将卵产在2-3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产卵6-10粒。

硕步甲是农田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益虫。

3、叉犀金龟

加入收藏
               

6600万年前致命小行星撞击地球时?恐龙种群正值鼎盛时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