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章鱼?自然界的百变伪装侠

这种身体非常软的动物可以任意改变颜色和形状
【菜科解读】
拟态章鱼,自然界中顶级伪装高手。
这种身体非常软的动物可以任意改变颜色和形状,拟态章鱼正常体色是带着斑点的褐色,拟态章鱼可模拟多种环境和其他海洋生物,比如:比目鱼和海蛇等。
态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
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来表现多种色度。
有时候还能变得像沼泽章鱼一样。
拟态章鱼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拟态章鱼仅用不到1秒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
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
结合伪装技巧,一条拟态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
它可以把它的头和7条臂集中起来变成三角形的刺魟形状滑入海底,拟态章鱼的第8条腕臂在后面装成尾部;它也可藏在沙堆的顶部,腕臂呈之字形伸展,形成一条巨大的有毒海蛇模样。
科学家对拟态章鱼的研究1999 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一位生物学家马克诺曼,首次报道了他对拟态章鱼的观察。
他说,拟态章鱼并不是能模仿另外一个生物举止行为的惟一生物。
许多动物和植物为了防卫也能模仿。
诺曼说,拟态章鱼非凡的模仿能力即使在不同的时间也可以正确地演绎出来。
拟态章鱼一般生活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多泥的海湾。
这里有许许多多小型掘洞无脊椎动物,例如沙蚕。
喜爱泥的无脊椎动物给虾蟹提供了营养食物,因此这里又聚集着很多甲壳纲动物和鱼,对于拟态章鱼来说,这可谓名副其实的海鲜大杂烩。
它常来此寻找食物,但是,它们的敌人如大型深水食肉动物鲨鱼和梭鱼也常出现在这里。
诺曼说,这里也是捕猎者常出没的地方! 正是因为拟态章鱼在这里没有地方躲避那些掠食者,因而模拟出上述有毒的生物海蛇和蓑鲉以避免厄运降临。
发现拟态章鱼的地方拟态章鱼在卡桑琅丛林的渔人码头可以钓出,飞行虎皮丝足鱼在四风谷的炎子江可钓出,反正我是没钓出来,霸王刺皮鱼在螳螂高原砮皂寺的河里可钓到。
3种鱼各会触发一个任务,让你去找纳特帕格,其实吧,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也是得靠自己慢慢去发现。
拟态章鱼视频 Wonderpus长相酷似拟态章鱼还有一种章鱼,长相酷似拟态章鱼,但不具备拟态章鱼那种超高的生物拟态本领,它叫Wonderpus。
他们身上的花纹与拟态章鱼很象,只是呈棕色。
这种章鱼是拟态章鱼的近亲。
但是本领没有拟态章鱼的高,下次大家发现这类章鱼的话可不要弄错了。
被称为小飞象章鱼的是?神奇海洋4月19日答案
那么这是哪种动物呢?下面菜科网小编带来:神奇海洋4月19日答案。
被称为小飞象章鱼的是正确答案:烟灰蛸。
解析:烟灰蛸长约6英尺(约两米),重大约5.9千克。
软体动物门,鞘亚纲,八腕目,十字蛸科,烟灰蛸属。
这种“深海小飞象”发现于2009年,这是一种人们了解得非常少的一种特殊章鱼。
小飞象不是“章鱼”,虽然都是八腕目,但小飞象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属于须蛸科。
小飞象章鱼的体长一般在20公分左右。
小飞象章鱼属于卵生动物。
它的形状和一般章鱼差不多,但是它的头部非常的可爱。
头上有两只看起来很明显又大又长的“耳朵”,往下一点就是两只大眼睛,有一个长的“鼻子”。
不动的小飞象章鱼就像一坨橡皮泥,动起来的时候过分美丽。
烟灰蛸的生活习性烟灰蛸因为长着一对大大的、像耳朵一样的鳍,烟灰蛸属也被形象地称为小飞象章鱼。
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章鱼不同,烟灰蛸八只腕的大部分由腕间膜连接,张开来像极了一把雨伞的伞面,烟灰蛸的种名就来源于“雨伞”。
许多电子游戏中的小章鱼形象都与它有着相似之处,萌物的魅力就是这么大。
但也别小看它,虽然外形萌萌哒,但是烟灰蛸可以长得很大,最长可达1.8米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海底小飞象。
烟灰蛸的游动靠得就是那对像耳朵一样的鳍,当它们游动的时候,大耳朵会为它们提供前进的动力,这对大耳朵每秒能够扇动4到30下左右,足够烟灰蛸在深海中散步或捕猎的需求了。
不过虽然既不会隐形又有着惹人注意的大耳朵,可是由于烟灰蛸常年躲在深海之中,并不为人所熟知。
双斑栉齿刺尾鱼特征与生活习性
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 双斑栉齿刺尾鱼和日本刺尾鱼一样,全身都呈现椭圆形,侧面看起来极为扁平,同时它的尾鳍上也长有非常尖锐的一枚长刺,不过它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它的长刺末端呈现箭头状,并且它的鳞片颜色也非常不同,基本上都是单色,比如橄榄色和褐色,但是表面都覆盖着蓝色的条状斑纹,其中背鳍和臀鳍上共分布了五条纵向的线条。
不过双斑栉齿刺尾鱼在幼年的时候,鳞片颜色非常不同,基本上全身都是深褐色的,只有尾鳍上带有黄色的斑纹,而背鳍和臀鳍的边缘则呈现蓝色的条纹,这样看起来比较不明显,能够避免很多的危险,成年之后的双斑栉齿刺尾鱼尾巴上海长有一个黑色的圆形斑点。
双斑栉齿刺尾鱼和大部分的刺尾鱼一样,都喜欢栖息在珊瑚礁的周围,所以水域深度都不会太深,大约都保持在8-52米之间,它的性情非常温和,平时主要就是以水藻类植物为食,当然偶尔它也会以动物的碎屑食物为食,基本上都是成群结队的在珊瑚礁附近游荡寻找。
双斑栉齿刺尾鱼属于珊瑚礁之中的底栖鱼类,它们虽然嘴巴很小,但是前端的4颗牙齿都带有锯齿,呈现波浪状,所以能够将礁石上的水藻全部都刮下来,而且它们的胃部肌肉也能更好的将水藻磨碎,肠胃中的共生菌还能帮助消化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