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叫人跳舞助兴,他拒绝了为什么没被杀?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简介:捺钵(na‘bo)是契丹人传承已久的生活仪轨之一。

捺钵既是一种奢靡豪华的消遣方式,也是趁机拉近皇族、贵族、戍边将领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

辽帝有时还在捺钵时召见

【菜科解读】

捺钵(na'bo)是契丹人传承已久的生活仪轨之一。

捺钵既是一种奢靡豪华的消遣方式,也是趁机拉近皇族、贵族、戍边将领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

辽帝有时还在捺钵时召见行营附近住牧的部族首领,以示恩宠和关怀。

捺钵同样是辽帝宣威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那个交通、通讯、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极不发达的时代,中国特别是广袤的北方地区,限于地理、地形等原因,人们之间的交往远远无法和今天相比,有时连的更迭,老百不得而知,或很久以后才得到消息。

因此,在中前期,皇帝除了每年例行的捺钵外,有时还会在新皇帝即为后进行大规模的捺钵活动,意在让自己的臣民知道自己即位,达到让百姓拥护自己的目的。

按照季节划分,辽廷设有四时捺钵,春季捺钵也称“春水”,意为“春渔于水”,地点一般在辽长春州。

辽代的长春州,今称塔虎城,位于吉林市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自治县北部靠近白城地区的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干湖东面,南距县城50公里,西北距大安市约10公里,是一处辽代古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建立辽国后,便仿照中原王朝设京开府,建州置县,长春州隶属于上京管辖,主要管理和防御西北方向的室韦诸部和东北方向的生女真诸部。

夏季捺钵,一般在吐儿山(今辽宁锦州市黑山),秋季捺钵也称“秋猎于山”,一般在伏虎林地方(今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西北)。

冬季捺钵则一般在辽朝的永州广平淀(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即内蒙古赤峰市奈曼旗西北部)。

显然,辽帝进行春季捺钵的地点长春州非常具有战略和政治意义,是对骜不驯的室韦游牧族群和生女真族群的近距离震慑。

在辽兴宗以后特别是时代,辽朝全面汉化,兴宗起,辽朝在对外文书中多称自己为“中国(中原)”,那时中国的含义更多是文化意义上的,来源于春秋时期的“诸夏”、“华夏”、“华夷”理论,毫无疑问,诸夏、华夏即中国,而其他则为蛮夷,辽朝如此自称,显然有相当的文化自信。

兴宗以后,耶律皇族更像中原皇帝,而与契丹人祖先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仅举一个小例子:兴宗名“”,按照华夏文化习惯和皇室威仪传统,遂下诏令女真更名为“女直”,这就是很多古籍中将女真人写作“女直人”的由来(本书统一使用“女真”)。

辽道宗更是中国传统水墨画、诗歌、书法艺术的高手,醉心研究中国古籍,利用自己与赵宋皇帝的良好私交,不遗余力地从引入经典文献,下令契丹和各民族学习;道宗尤为崇尚儒家文化,甚至曾命专人论证辽朝而不是宋朝,才是中华文化的正宗和正统。

道宗或许还为自己是契丹人而感到些许自卑——他的话“愿后世生中国(中原)”已然是中华民族融合、团结的真实写照。

捺钵对辽朝有深刻影响,圣宗、兴宗、道宗皆驾崩于捺钵可见一斑。

辽朝“原创”的捺钵,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金、元、清三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均照搬了辽朝的捺钵体制。

比如1143年(金熙宗皇统三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西夏仁宗大庆四年),金帝即“谕尚书省,将循契丹故事,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剌(捺)钵。

”(见《大金国志》卷一一《熙宗孝成皇帝》之三) 在这里不吝笔墨来介绍捺钵,一来是铺垫一下阿骨打当时面对的宗主国——辽朝的政治、文化、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下面即将发生的在久违的捺钵活动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辽,在刚即位就清理了辽廷权臣集团和反叛分子后,意识到皇权式微,感到惴惴不安,于是他擎出了“捺钵”这个“法宝”,希望以此来重振萎靡的百官,兼威慑东北日渐强大的女真人。

1112年(辽天祚帝天庆二年、政和二年、西夏崇宗贞观十二年)早春,东北乍暖还寒,长春州地面上已然搭起了春捺钵的帐群—— “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

每枪下黑毡伞一,以庇卫士风雪。

枪外小毡帐一层,每帐五人,各执兵仗为禁卫。

南有省方殿,殿北约二里日寿宁殿,皆木柱竹榱,以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

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桶皆以毡为之,傅以黄油绢。

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门户。

省方殿北有鹿皮障,帐次北有八方公用殿。

寿宁殿北有长春帐,卫以硬寨。

宫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祗直。

禁围外卓枪为寨,夜则拔枪移卓御寝帐。

周围拒马,外设铺,传铃宿卫。

”(见《。

营卫志》) 这段珍贵的文字,保留了当年辽廷春捺钵的壮观、威严景象。

显然,辽朝的捺钵形制完全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穹庐式营帐与汉人宫殿式舒适建筑的结合,具有典型的民族融合特征。

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的女真人是一定要参与此次捺钵的,后来灭辽的金朝开国皇帝,受病重的兄长、节度使乌雅束委托,进入了辽廷的捺钵大营。

入春的捺钵,既要采天地之阳气,也是水流解冻、捕鱼抓虾的好时机,天祚帝照例命令在一天的渔猎后,百官和百族酋长一起欢聚一堂,共同享用新的一年的“头鱼宴”。

谁也不会料到,就在这样一个欢乐但严肃的场合,“狭路相逢”的阿骨打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发生了公开冲突。

阿骨打首先发难:就在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酒至半酣之际,他突然站起来,朗声向天祚帝索还“女真叛徒”阿疎,天祚帝龙颜大不悦,但他忍了忍,装作没有听到,阿骨打也在别的部落首领劝说下,坐回了座位。

不久,进入“自娱自乐”阶段,那些生性爽朗的游牧部落首领和契丹的王公贵族们,在天祚帝面前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

看到大家纷纷起身,唯有阿骨打安坐不动,天祚帝很不高兴,就命令他起来跳舞,谁想大庭广众之下,阿骨打不仅没起身,公然大声拒绝了皇帝的口谕。

全场登时陷入沉寂。

本来在这个场合阿骨打索还阿疎,已经让皇帝震怒,现在竟然敢于当面拒绝皇帝,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气之下,天祚帝起身抽刀欲斩杀阿骨打,谁是迟那时快,一向与阿骨打交好的萧嗣先赶忙劝住了天祚帝,萧嗣先说女真人是“野蛮人”,不开化,劝天祚帝别和这样的人一般见识云云。

萧嗣先是辽朝大将萧奉先的弟弟,二人均为天祚帝宠妃元妃的兄弟,当时都深得天祚帝宠幸。

阿骨打的一场杀身之祸,居然奇迹般地避免了,相信日后天祚帝被金军俘获时,对这段不杀阿骨打的经历一定是悔青了肠子。

历史就是这样奇妙,假设当时天祚帝一怒、再怒之下当场斩杀了阿骨打,恐怕中国历史将会重写。

然而,冷的文字清晰地告诉我们:阿骨打固然因自己的挑衅行为犯下杀身之祸,但是却好好地活了下来,而且成为天祚帝和辽朝的“掘墓人”。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也没必要去考究当时天祚帝的真实心态,或许他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容人之量,或许他不愿意那个不多得的春捺钵场合因为阿骨打而变得不美好,或许他摄于捺钵地周围的女真人,或许上天在冥冥之中安排了这场风云际会…… 无论怎样,女真人与辽廷的矛盾公开化、表面化了,完颜与耶律两大家族的对抗已是箭在弦上。

两位主人公,一位是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一位是金朝开国皇帝太祖阿骨打。

前者生于1075年,后者生于1068年,两人相差七岁,算是同年等辈之人。

一次看似再偶然不过的狭路相逢,一次让人无法理解的冲撞和对抗,一次莫名其妙的大难不死,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旧的王朝即将覆灭,一个新的王朝必将诞生。

随机文章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之治”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动物能预知地震,听到地震前的次声波恐慌逃跑谷歌可自由拆卸的积木手机,能添加血糖检测仪等附加功能揭秘能让人长高的神秘小岛,外来游客纷纷长高几厘米(神秘矿石水)真的有人拍到了小精灵,英国妈妈在现实中看到花仙子

咸丰帝王31岁就驾崩,只因三个坏习惯

是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他在20岁就登基,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

咸丰在位11年期间,清朝并不安定,农民起义爆发,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时局动荡,战乱不断。

而咸丰皇帝在31岁风华正茂之时却忽然去世,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他忽然去世可以归结为他有三个坏习惯,男人们应该多加注意! 1.贪恋美酒 咸丰皇帝爱喝酒,但是酒量又不太好,可以说一喝就醉,喝醉后就耍酒疯。

皇帝耍酒疯,遭罪的自然是和宫女。

打骂宫女太监是经常的事情,而他在酒醒之后又非常懊恼,于是又哄这些人,赏赐银子赏赐小的物品,完了接着喝,喝着醉,醉了就接着闹。

如此循环,身体其实早已。

2.贪恋美色 自古以来,谁都爱美人,很多皇帝爱美人不爱江山,咸丰皇帝也正是如此。

当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进攻北京,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烧毁。

而咸丰皇帝却带着老婆孩子逃到了避暑山庄,不闻风雨,不顾国难,携妃嫔游于热河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自我麻醉。

在避暑山庄过着的生活。

史料记载:“山西籍孀妇,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

咸丰召其入宫,最为眷爱。

”可见他心中根本不顾及国家大事,只有美色。

3.贪恋鸦片 咸丰皇帝在上位不久之后,便违背祖训,开始吸食鸦片,并一发不可收。

甚至还给鸦片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为“益寿如意膏”,经常通过吸食鸦片麻痹自己,逃避现实,身体却愈加虚弱。

咸丰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

他优柔寡断,迷于酒色,荒废朝政,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

而他在31岁就驾崩,也离不开他的这三大坏习惯,而咸丰皇帝的这3大坏习惯,现如今很多男人也都有,抽烟喝酒好色,这些对于身体都有危害,所以男人们应该多加注意,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随机文章李陵因投降而被汉武帝诛杀全家~~那李广将军也被杀掉了吗?常见木桶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人要成为明灯而不是短板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东道主什么意思?东道主的典故是怎样的?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通奸,历史上高阳公主是怎么死的

永历帝王朱由榔流亡缅甸期间是如何度过的?

一、国破山河丢 ,作为一个的四儿子,按理说连继承王位的机会都不大,更何况是继承帝位。

可是,历史偏偏给了他走上权力巅峰的机会。

朱由榔出生时,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走上的不归路。

他的堂兄任由乳母客巴巴和对食胡作非为,自己则一门心思做他的木工活儿。

魏忠贤以自己为中心,结党营私,与人势不两立,双方斗争几近白热化,大有鱼死网破之势。

本就被折腾得衰弱不堪的帝国,又经天一朝七年的混乱,彻底是难再有翻盘的机会,帝国斜阳血光,覆灭已经是指日可待。

崇祯皇帝的继位,最初还是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是好景不长,他的刚愎自用与猜忌成性,将看起来好不容易才有所起色的国势又丢进了深渊之中。

长城外边,女真人已经建国称帝,要与明王朝分庭抗礼,中原农民军在大灾之年里宛若星火燎原,一发而不可收。

在内忧外患中,崇祯皇帝的执政能力和应急能力已经捉襟见肘,苦苦支撑十几年后,率军入京,结束了朱明王朝的统治。

年方二十岁朱由榔跟着父王在失去衡州这个封地后,四处流亡。

灭亡后的第二年(1645),朱由榔的父王死了,三哥安仁王朱由楥继承桂王位,但几个月后就病死了,朱由榔继位,成为第三任桂王。

如果说,乱世为朱由榔创造了机会,登上了王位,是他的幸运的话,那么,更大的幸运还在后头。

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军南下渡江,消灭了弘光政权。

同为朱明王朝宗亲的鲁王和唐王分别在浙江和福建重新建立了政权。

但是,这两小朝廷非但不能团结一致抵抗侵略,而且还相互攻伐,打起来内战。

最后,两败俱伤,隆武帝被清军所害。

隆武二年(1646)十月,朱由榔在广西巡抚等人拥戴下,在肇庆宣布就任监国,就是代理皇帝。

可是,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广州也被一帮人拥立为监国,十一月初五,宣布继承皇位,是为绍武帝。

永历帝见此,也忙于十一月十八日继承皇位。

这样一来,南明又出现了俩政府。

两个小朝廷为了争正统,又打了起来。

最终,绍武帝被清军攻破广州城后不屈而死,永历帝逃到了广西。

二、失势奔国外 永历帝即位后,基本上是一直处于不安定的环境里,看哪个权臣有兵有地盘就去投奔,不行的话再跑,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块儿自己的根据地。

他虽然名为皇帝,但实为四处流浪的汉子。

永历帝虽然继位时已经二十四岁了,但是读书不多,也没什么权谋和能力,驭人之术更是两眼一抹黑。

他的臣子相互争斗倾轧,他管不了,也不敢问,任其发展。

南明有几次复国翻盘的机会,就在永历帝在位时期,可是他一回也没把握住,导致了南明最终败亡的不可避免。

永历六年(1652)以后,无家可归的被迫来到大西农民军孙可望的地盘上,当上了寓客,实际上等同于傀儡。

虽然他的求自保,但孙可望却依然容不下他。

孙可望的地位巩固后,一门心思要取代永历帝,自己做皇帝,甚至国号都定好了,叫后明。

虽然同为的干儿子,李定国和却对明朝忠心不二,与孙可望不同。

永历帝就想方设法联系到李定国,请他出兵帮助自己解脱困境。

永历十年(1656),李定国带军来到安龙,救出永历帝,带回了昆明城。

虽然永历帝在昆明城过上了好日子,但惹怒了心胸狭窄的孙可望。

李定国劫走永历帝,进入昆明城,脱离了孙可望的控制,这是孙可望所不能容忍的。

他认为李定国这是对他权威的公开挑衅,于是决定付诸武力,打败李定国,抢回永历帝继续做自己的傀儡,然后让他禅位。

尽管永历帝和李定国释放出了和解的友好信号,将在昆明城的孙可望的家属送回贵阳,但孙可望还是咽不下这口恶气。

于是乎,在大西军内部上演了兄弟反目为仇的历史悲剧。

永历十一年(1657)八月,孙可望带领十四万军队进攻云南,以白文选作先锋。

双方在曲靖相遇,孙可望的部下不愿意同李定国互相残杀,就在白文选的带领下,击败了孙可望。

孙可望兵败奔回贵州,却已是、。

无奈之下,孙可望降清。

降清后,孙可望急于表现,就自愿做向导,领着清军杀向了云南。

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永历帝和南明军队被迫撤出昆明城,向西南流亡。

奸臣马吉翔又从中作梗,永历帝与李定国分离,流亡缅甸。

三、流亡何其难 永历皇帝在缅甸流亡了两年多,可以说是受尽了苦难。

当初,缅甸一直是朱明王朝的,朱明王朝是其。

按说,宗主国皇帝来了,缅甸王应该主动前来接驾的;但是,缅甸这边明白,永历帝是来逃难的,说白了就是在国内混不下去了,逃到缅甸乞讨来了,所以也就不会尊重他和他的臣子们了。

这边,永历皇帝一进缅甸,那边,缅甸军方就在他身后拉防,遇到仓皇来追驾的明朝臣民,男的杀害,女的留下服役,被折磨而死的消尸灭迹。

永历皇帝如一般火速逃离,生怕走慢被清军追上。

在渡河时,由于缅甸官方提供的船少,许多大臣为了坐船竟然打起来了。

甚至提供给皇的船也被人抢走,皇太后正要去质问皇帝,却发现皇帝已经坐上船准备跑,就将他训了一顿,才暂停逃奔。

到缅甸王城外,由于永历皇帝的玉玺与明朝历代皇帝使用的玉玺不同(明朝历代相传的玉玺在北京留给了李自成),缅甸王拒绝与其相见。

幸亏黔国公沐天波携带着征南将军印,与以往文书往来中的印迹一致,缅甸王才允许南明君臣暂且留境居住。

说白了,缅甸王只把永历皇帝作为政治避难的暂住者,不将其作为宗主国皇帝看待。

这年五月,缅甸当局将南明君臣带到首都阿瓦城隔河相望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竹城,里面建几间茅草屋作为永历帝的宫殿。

其他文武百官只有自己出力建造自己的“府邸”。

尽管永历皇帝和缅甸王之间仅仅一河之隔,但是他们从没会过面。

因为,在缅甸王看来,永历帝已经是穷途末路来投,一旦会面,用什么礼节?对待宗主国皇帝那样,以后怎么办?岂不是要供着这位主子?不用吧,也不妥,毕竟缅甸是明朝的藩属国,全国上下会怎么看?再者说,万一会见的事儿被政府知晓,以后如何交代?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后清朝取代明朝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还是不见的好。

不过,缅甸王并没把事情做的太绝,还是为南明君臣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物资帮助。

永历帝以宗主国皇帝的名义对缅甸王进行赏赐,缅甸官员却说没有得到王命,不敢向行大礼。

永历帝只是苦笑,却也无可奈何。

在缅甸稍稍安定下来,南明的一些大臣又开始了享乐。

当地的一些缅甸百姓前来与他们贸易,交换一些东西,一些大臣见了外国妇女,竟然上前调笑,动手动脚。

他们喝醉后,脏话不绝,还在永历帝居住的房外赌博,吆五喝六的,毫不顾忌。

马吉翔等人在永历帝生病期间,强迫一个广东女子唱歌助兴,遭到拒绝后,将该女子打伤。

缅甸年节,缅甸当局强迫南明大臣脱掉官服,光着脚去向缅甸王行礼。

这是对宗主国莫大的不敬和讽刺。

许多大臣回来后。

到九月后,许多大臣粮食不济,已经揭不开锅,求永历帝拿出钱财去买稻谷。

时至今日,永历帝哪还有什么钱,一怒之下,把玉玺扔下,让他们拿去换钱买粮食。

一些大臣见此跪下请罪,而马吉翔却真将国玺凿碎,与几个人分得些许碎金。

不久,缅甸军方将稻谷送来,永历帝让分给大臣们,马吉翔却据为己有,引起公愤。

总兵邓凯怒斥马吉翔是贼人,被马吉翔让手下人当着皇帝的面儿打伤,永历帝竟无法阻止。

对于马吉翔、王坤、庞天寿等人,永历帝虽然知道他们是奸臣,却不能用忠臣良将锄奸,导致这些奸贼一再祸害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小朝廷,南明的趋势谁又能逆转? 永历帝流亡缅甸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定国、白文选等抗清人士多次率军深入缅甸境内,寻找皇帝行踪,希望能将其解救出来。

永历帝身边的奸臣马吉翔等人唯恐皇帝回到中国后重用原大西军部大臣,自己不能继续为所欲为,就多方阻挠。

一边,李定国等人火急火燎的要迎接永历帝回国,一边,马吉翔等人破坏皇帝与大西军联系,造成的结果是:抗清复明事业逐渐没了指望,最终只能付诸东流。

其实,当时四川、湖北、福建、云南、贵州、台湾、浙江等地仍有许多人在坚持抗清斗争,若是永历帝能顺利返回国内,重新举起抗清复明的旗帜,明清双方的对峙肯定会再延长一段时间。

这期间,若真的发生什么转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可惜,永历帝朱由榔绝非能担当起中兴国家大任的皇帝,他的懦弱无能、优柔寡断,一步步将中兴大业推向深渊。

别说与东相比,就是同、宋高宗比起来,朱由榔的能力还是要略逊一筹的。

历史把他推上政治角逐的舞台,上演的只能是一出悲剧。

永历帝的不争气,导致留在国内的南明文武大臣无所瞻依,之际,也只有纷纷降清了。

甚至到最后,白文选也在部将的劝说下,向清王朝屈膝投降。

在中缅边境地区仍然带领大部人马坚持抗清的只剩下李定国了。

而在缅甸国内的永历帝处境越来越不妙。

清朝政府军逐步平定西,加大了对缅甸的政治攻势,命令他们交出永历帝等人。

缅甸当局也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经是既成事实,对永历帝也不再客气。

为了扫清障碍,缅甸当局首先将矛头对准了永历帝身边的文武大臣。

永历十五年(1661)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国王的弟弟杀了哥哥一家,成为新的国王。

新国王希望得到永历帝的祝贺,但是永历帝却不想向一个杀死哥哥的非法君主朝贺,使缅甸新国王大怒。

七月中旬,缅甸当局让永历帝渡河去议事,说是吃咒水盟誓。

在沐天波的带领下,马吉翔与众臣一同前往,却被缅甸军队屠杀殆尽。

随后,缅甸军队进入永历帝所住的“寝宫”里肆意妄为,将随他流亡的大臣们家属任意凌辱,抢走许多妇女,就连他身边的宫女也未能幸免。

情急之下,永历皇帝决定与一同上吊自杀,被侍卫总兵邓凯苦苦拦下,劝阻道:“皇上失去社稷江山,已经对列祖列宗不忠,现太后尚健在,若抛弃母亲而自裁,又将不孝,泉下如何面对太祖高皇帝?” 永历帝的两位贵人和十几个王公贵族的女眷为了避免被缅甸人欺辱,一同自缢而死。

正在此时,李定国等人再次率军深入缅甸国内,希望能将永历帝迎接回去,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可惜的是,缅甸官方已经明白清朝取代明朝已成定局,只想以永历帝作为见面礼,取悦清王朝,又怎么会让李定国与永历帝相见呢?李定国督军苦战数月,终不得与永历帝互通声讯,又怕后路被堵死,只好退回云南。

永历十五年,即清朝十八年,十一月,带军进入缅甸。

永历帝得知后,写了一封信,派人交给吴三桂,摇尾乞怜,希望能饶自己不死,甚至:“倘能转祸为福,反危就安,以南方片席,俾朕备位共主,惟将军命。

是将军虽臣清朝,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厚恩矣。

” 抗清复明的志士们若是见到这封信,估计也会绝望吧。

四、叶落终归根 十二月初二,吴三桂安排提前降清的原明朝武功伯王会去见永历帝,骗他说是李定国来接永历帝回国。

永历帝高高兴兴地随他走了。

到了清军营中,朱由榔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大骂王会。

王会心里有愧,偷偷溜走了。

吴三桂觐见永历帝,遭到永历帝的训斥,长跪不起。

最后他被人扶着出来,大汗淋漓、面如死灰。

毕竟自己愧对明朝在先,此后,吴三桂再也不敢去见永历帝了。

元年(1662)三月,身为阶下之囚的朱由榔回到了阔别三年之久的云南昆明城。

三年前,他是以南明皇帝身份在昆明城享受着万民的瞻仰和崇敬,三年后,却是一位亡国之君了。

作为明朝的君主,永历帝被原来的明朝大臣吴三桂给俘虏带回,这又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回到昆明城后,永历帝不知作何感想,对于当初放任奸臣胡作非为,是否会有些许的悔恨之泪从心中流出呢? 回到昆明城后,永历帝父子被软禁了一个多月。

清朝政府考虑到,若是将永历帝从云南押回北京献俘的话,路途遥远,中间难保不会被坚持抗清的人士劫走;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地处决。

在如何处决永历帝这事儿上,吴三桂与清朝满洲族官员发生了分歧:吴三桂主张直接拉出去砍头,满洲族官员爱星阿、卓罗等人认为砍头太惨了,毕竟永历帝曾经是南明的皇帝,要留一个全尸为好。

四月二十五日,昆明知县聂联甲带人将永历帝父子和国舅恭的儿子用小轿抬出,到城外篦子坡用弓弦勒死,翌日放火焚尸。

从此,篦子坡被改称为逼死坡。

永历帝的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明的历史宣布结束了。

清朝借吴三桂的手处死永历帝,手段是极其高明的。

一是告诉天下人,特别是不忘明室的遗民,永历帝是他吴三桂亲手杀掉的。

导致明朝遗民恨透了吴三桂,吴三桂此后只有死心塌地追随清王朝,一条道走到黑了。

二是若以后吴三桂敢反叛清朝,至少明朝遗民将不会支持他,减少了清王朝平叛的阻力和压力。

事实上,永历帝被杀十二年后的康熙十三年(1673),吴三桂发动时,原明朝遗民确实没有群起响应支持他,尽管他最初打出的旗帜是反清复明。

吴三桂当年处死永历帝时,已经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这也正是清王朝统治者最愿意看到的。

永历帝朱由榔流亡国外二年多,虽然回国后不久便被杀害了,但毕竟还是了却了一桩夙愿:叶落归根。

他没有客死他乡,成为。

这也许是他临终前唯一可以稍感欣慰的吧。

随机文章揭秘越战老兵不敢说的秘密,越南女兵不穿内衣战场用美人计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周口店发现70万前猿人头盖骨/见证石器时代亚马逊雨林在哪个国家,横穿8个国家/巴西森林面积最大占60%拉美人美女为什么那么多,500多年混血历史继承各人种优良基因

加入收藏
               

帝王叫人跳舞助兴,他拒绝了为什么没被杀?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