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第二次北伐是何时开始的 从什么地方进军的

也就是说,老赵家承认岳飞的功绩。
宋孝宗在对岳飞孙岳霖的宣谕中对岳飞做出如下点评: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
【菜科解读】
也就是说,老赵家承认岳飞的功绩。
宋孝宗在对岳飞孙岳霖的宣谕中对岳飞做出如下点评: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你们家家教好,打仗也厉害。
都不如你们家。
你们家冤枉的这事儿,我知道了,天下也全都直到。
所以说,老赵家也明白当初这事儿做的不地道。
不过宋孝宗说这话的时候,岳飞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毕竟已经过了小二十年了。
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1140年盛夏,朱仙镇,军帐中的岳飞进退维谷。
不久前,岳家军再次大败宗弼,拿下汴京指日可待。
造化弄人,在这个关键时刻,朝廷的12道金牌,像箭一样直刺岳飞胸膛。
在此以前,东线的、杨沂中等部已从宿州、亳州、泗州等纷纷撤军,全线反攻变为岳家军孤军奋进。
进还是退?进就是抗旨,退则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岳飞想起了过去,武艺“一县无敌”。
20岁参军,从基层军官做起,战功显赫。
1128年,金军南下犯宋,宋将掘黄河之堤后弃守开封南逃,淮泗之间沦为泽国,岳飞无奈跟随杜充南撤。
随后,金军直逼江南,杜充弃长江天险而降金。
岳飞,自率一军,矢志抗金。
1130年,岳飞拿下建康,初露锋芒,为此高宗接见岳飞。
1134年,岳飞首次帅师北伐,,以之势连下邓州、唐州、郢州、随州、襄阳等地,重重打击了金超的嚣张气焰。
1135年,岳飞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洞庭湖杨幺起义。
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率领大军由襄阳进发,风卷残云,连续攻克商州、虢州,占据豫西险要,剑指洛阳,直逼河南。
此后,伪齐日落西山,金朝无奈只好废伪齐,罢刘豫。
岳飞收复襄阳等六府州之战 1139年,宋金首次议和,金朝将陕西、河南交给。
1140年,金朝出尔反尔,又一次南下犯宋,兵分三路,来势凶猛。
然东路金军与西路金军被宋将和大败。
金军南下川陕的企图被粉碎。
此时岳飞已在鄂州整顿军队三年,接到捷报后,便开始了第三次北伐,兵锋如利剑,以风卷残云之势连取颖昌、陈州、郑州、洛阳地,歼敌无数。
东路金军将领无奈,只好集结兵力,欲与岳飞在郾城决战。
在决战中,金军的精锐拐子马被岳云率领800背嵬骑兵打的。
此役,岳家军歼敌五千余人,俘虏两千余人,缴获战马三千多匹,活捉金军大小统领78人,阵斩宗弼女婿夏金吾。
岳家军乘胜追击,直逼距离开封仅45里的朱仙镇。
但此时,岳飞十四年浴血奋战的成果,随着12道金牌的到来,灰飞烟灭。
岳家军诸将 班师之后的岳飞,旋即被解除兵权。
1141年,秦桧授意张俊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等将领出面诬告岳家军大将张宪“谋反”,遂将岳飞下狱。
11月,宋金达成了第二次和议。
12月,宋高宗下令将岳飞杀死在大理寺中,岳云及张宪被斩首。
岳飞死讯传出后,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赐死岳飞 1140年的赵构,其实心里很矛盾,国内经济好转,朝廷可以说是站稳了脚跟。
长江一线有岳飞、等大将镇守, 大败来犯金军也在意料当中。
但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让赵构整天睡不着觉。
1126年春,金兵首次包围开封,赵构被派往金营中为人质,屈辱受尽。
当年冬天,他又一次奉命到金营求和,幸在磁州被劝阻留下,才免遭金兵俘虏。
当金兵再次包围开封之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赵构,面对父亲和兄长救援京师的命令,胆小怯战,畏缩不前。
1127年1月,开封城破,金军大肆搜刮杀戮,并掳徽宗、钦宗父子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北上,汴梁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百姓死伤无数。
耻,犹未雪 1127年5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随后金军再次南犯,赵构担心重蹈父兄覆辙,急忙向扬州逃去。
据说在逃跑的过程中,因过度惊吓,使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
渡过长江后,由镇江逃往杭州。
1129年,临安卫军、苗傅兵变,赵构被迫退位。
之后,在韩世忠等的辅佐下复位,但是赵构仅有的儿子赵旉也在政变不久后受惊吓而死。
南宋不断溃败,赵构不断难逃,金军一路南追,赵构由明州入海躲避金军。
金军在浙江搜山检海,追击赵构未果后,北撤中原。
从1130年开始,南宋以江南作为根据地,恢复经济和军事力量,宋金以秦淮一线为界。
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抵抗下,金军数次南侵未果,赵构才能慢慢坐稳皇帝的位置。
这段刻骨铭心的可怕记忆,已经让赵构对金朝害怕到了极点,岳飞曾上疏要“奉迎二圣”。
殊不知,二圣归来后,高宗将置自身于何地。
对于赵构来讲,守住南边的半壁江山,已是幸事。
若抗金失败,半壁江山岂不要拱手让人,为何不就此言和,还能稳坐龙椅。
赵构曾对秦桧说过,“敌人议和,若彼我之势强弱相等,如是而和者,彼有休兵之意。
我强彼弱,足以制其命,如是而和者,彼有惧我之意也。
”这表明,赵构在内心深处已经放弃了中原。
金人的威胁已经远去,但是大将兵变的事实,像一根刺一样,始终让他寝食难安。
自开国以来,大部分都是以文抑武,削弱武将的实权,这一点,他很难改变。
事实就摆在眼前,武将们有时候真的靠不住。
岳飞如果抗命能够改变历史吗 1140年夏天,若岳飞面对12道金牌抗旨不尊,执意收回汴京,后果会如何?若乘胜追击,向河北进军,能否实现连结河朔,恢复故土的愿望? 答案是不能。
原因如下: 首先,在岳飞收到12道金牌之前,东线的张俊、杨沂中等部已经纷纷撤军,全线反攻的大好局势已经变成岳家军的孤军深入。
此时的岳飞若继续北进,一旦后路被切断,便会陷入重围的危险境地,外无支援和补给,孤掌难鸣,毫无胜算。
其次,古人行军打仗讲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继续北上就是违抗皇命,其结果必然导致粮草断绝,此时的岳家军必然陷入无粮草的险境。
如果岳飞回到湖北,心知高宗、秦桧必置其于死地,举兵反抗,胜算又有几何?然而答案仍然不容乐观。
首先,岳家军名义上虽然被岳飞统帅,然在违抗君命的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听命于岳飞。
其后岳飞部将王贵、王俊先被张俊收买,诬陷岳飞便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宋朝理学盛行,忠孝观念深入人心,岳飞起兵,在道义上处于谋反境地,全军未必死心塌地。
然后,岳家军人数不占优势。
1140年左右,除了岳家军之外,还有张家军、韩家军、吴家军等。
据史料记载,张俊所部人数最多,在8万人左右,岳家军与吴家军都在7万人左右,韩家军在6万人左右。
如果岳飞单独起兵,以一敌三,双拳难敌四手,劣势很明显。
最后,湖北地处四塞之地。
即便岳飞起兵,冒死东进,能否战胜张俊和韩世忠部队还是两说,其根据地则受到四川的吴璘以及北方金朝的威胁。
一旦离开根据地,前方胜负未分,后方根据地出现哗变或者被攻占,对前线士气将会产生巨大打击。
所以,岳飞班师回兵之后,面对着宋高宗、秦桧、金朝必置其于死地的情况下,翻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良将已逝,国辱谁御,时过千年,岳飞的为人们所怀念称颂,而宋高宗、秦桧屈辱求和的面目则永远让人唾弃。
不管如何,岳飞当年战绩彪炳,老赵家担心功高震主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只不过,朝廷短视,天下都没底定就擅杀功臣,也怪不得南宋国祚并没有颜面多久! 随机文章先秦诸子何以兴盛?夏朝的皇帝总计有几任呢?毛毛虫效应是什么思维?是要不断创新不然一事无成菠菜法则的意义,能明确责任减少矛盾(生活中可以减少夫妻误解)揭秘各国为什么都取消登月,载人登月的实验通过探测器都可以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和德军到底谁更强?日军是如何评价德军的
但是大多时候,很多人在想到这个问题之后,又会打趣自己,为什么会将德军想的如此不堪。
完全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日本陆军来说,未免显得太吃亏了些。
虽然德国属于战败国,但站在中立的角度上来说,德国陆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不管是从武器技术还是战术思想等方面,都是当时所有国家无法达到的一个程度。
不过巧了,二战里的日本人偏偏不这么认为。
虽然德国和日本属于同一阵营的盟友,不过双方也会经常有一些语言上的较量。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德国人是如何评论日军的。
1939年,日本和苏联曾经发生了战争,其中在诺门坎事件之后,德国人就作出了对于日本军队的一番评论。
而在这番评论中,几乎全是日军的缺点。
那么德国人都说了什么? 首先,日军没有足够的战前训练。
日军在进行战争之前,大多都在练习白刃战,大部分的军队指挥官的思想都还在停留在一战的水平。
其次,日军的武器十分落后。
就拿坦克来说,日军当时所使用的坦克,基本上都是一些“金属垃圾”,没有装甲,没有大口径火炮,很难想象那堆废铁能被称之为坦克。
就是这样残酷的现实之下,整个国家也仅仅只有一个坦克师,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
最后,日军的战术太过于落后。
这一点日军实在是太差劲了,根本谈不上战术,因为他们居然用士兵的肉体去掩护坦克前进。
请问日本人知道坦克的作用吗?最后,德国人总结了一下,日军的整体实力,还很落后,还是一战时期的水平。
但是,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德国军队呢?其实日本人也展示了自大的一幕。
同样是1939年,德国瞬间秒杀波兰,次年又迅速打败法国,给当时的日本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身处德军中观摩服役的日本军官,对于德国军队的评论中,当时的日本军人是这样写的:就陆军步兵来说,德国的士兵都缺少一股士气,战斗的时候总喜欢躲起来,和我们日军勇敢作战的行为相差太远了。
但是,在整个评论当中,还有着这样的一番话:“说到德军最为厉害的,还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坦克),这一点可以我们皇军相提并论。
他们可以在没有步兵的掩护下主动发起进攻。
德军装甲部队面对敌人毫不惧怕,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波兰和法国投降,我认为德军除了没有我帝国军队的勇气以外,其他方面还是不错的!” 德军和日军都是二战时期非常强悍的军队,在实力上双方各有胜负,但是日军绝不像德国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而德国人能够打败波兰和法国,也绝对不是只靠着装甲师就完成的。
让人觉得可惜的是,这两个谁也不服谁的二战军事强国,没能在战场上一较高低,实际上,双方军队首次见面,还是在二战结束后,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随机文章现今已经灭绝的三叠纪龟龙,头似恐龙背顶尖刺甲壳/很像玄武神兽冥王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温度低达零下240摄氏度/生物不能存活月亮的别称有哪些,月亮别称和诗句(银钩/玉钩/玉兔/玉弓/嫦娥)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探索宇宙的危险有哪些,零重力火焰烧死/宇宙射线杀死(太恐怖)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相是一个汉堡一个亿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全球,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口卷入其中,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作为战争的发起国,德国遭到了协约国严厉的惩罚。
德国不仅在战争中被打的一片狼藉,而且战后被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可以说德国人为发动二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对于挑起二战,德国人并不后悔,如果历史能够重来,德国人依然会那么选。
很多人不禁要问,德国人为何要如此执拗的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就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
和二战一样,德国同样是一战的主要发起者。
不过一战和二战不同,一战主要是德国为首的新兴工业强国和老牌殖民强国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的战争。
当然,不管是什么原因,德国人都和世界大战脱不了干系,德国人是世界大战的首犯。
所以在战后,作为罪魁祸首的德国遭到了协约国的严厉惩罚。
英法为了削弱和惩罚德国,对德国进行了无情的掠夺和压榨,这是德国人发动二战的直接原因。
一战后,为了弥补战争的创伤,协约国要求德国承担巨额的赔偿,特别是直接受害的英法。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需要承担2260亿的巨额赔偿,这笔钱即使拿到现在也无异于是一个天文数字。
作为战败国,德国只能在投降书上签字。
而当时的德国内外交困,处境非常艰难。
一战中,德国经济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国内一片狼藉,工业生产几乎停滞,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英法为了让德国还债,把德国的船舶、机械设备、贵金属等值钱的都拿去抵债了,这让原本非常糟糕的德国经济。
可以说,德国人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如此庞大的战争赔款。
不过虽然德国的处境很差,但赔款还是要继续赔的,德国人没办法所以只能多印钞票,通过发行巨额的货币来还债。
由于在战争中德国几乎花光了黄金储备,所以德国的马克根本没有什么含金量,就和废纸差不多。
德国滥发货币很快就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德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个汉堡竟然要1个亿,买一瓶饮料要3个多亿,当时德国的经济可以想象有多么的糟糕。
老百姓生活在如此一个环境中,其生活压力和心理阴影面积可想而已。
德国人因此恨透了英法,也恨透了英法强加在德国身上的不平等条款和巨额赔款。
就这样,复仇的种子在德国人心中疯狂生长。
当然,英法并不管德国人的死活,特别是法国人,恨不得最大限度的压榨德国。
为了让德国人还钱,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等国家出兵德国,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引发了德国人的愤怒和消极抵抗,当然也引发了美英的担心。
在英美的压力下,法国人不得不从鲁尔撤兵。
让美英意识到了德国人的困难,所以对德国的赔款进行延期,同时向德国提供贷款和投资,以帮助德国恢复经济,让德国人继续赔款。
在美英的帮助下,德国的经济逐渐好转,重新崛起为欧洲第一经济和工业大国。
但德国的崛起并不代表德国人的日子好过了,因为战争赔款仍然要继续偿还,德国国内仍然动荡不安,失业和通胀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德国人辛苦挣的钱作为赔款都给了英法。
实际上,德国国民不仅痛恨英法,也对魏玛政权的软弱和无能强烈不满。
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地,德国人也未能幸免。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家动荡不安,罢工、暴动越来越严重,德国国内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革命倾向。
在战争动乱环境下,鼓吹改善民众生活、恢复德国大国地位的纳粹党趁机上台。
希特勒是位非常有才华的实干家,不仅善于忽悠,而且很有治国才能。
他鼓吹宣传说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德国人相信了,他们认为希特勒能帮助他们摆脱犹太人的剥削和资本控制,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承诺让德国重新崛起,让百姓生活得到改善,结果老百开上了小汽车了,人们更加支持和信任希特勒及他领导的纳粹党。
就这样,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把德国从崩溃暴动的边缘拉了回来,让德国人日益崛起,德国人似乎找回了一战前的荣光,所以他们疯狂的支持希特勒。
希特勒因此成为了德国人心中的英雄。
希特勒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越干越有劲,越干越疯狂。
而德国民众也变得兴奋和冲动起来,他们强烈支持希特勒,在解决温饱和经济问题后,他们又希望希特勒能解除凡尔赛合约套在德国人身上的枷锁,希望希特勒能带领德国人走向复兴,希望他能给德国国民找回尊严。
希特勒也把德国崛起当成了头等要务,他上台后,疯狂的扩军备战,并和英法谈判,废除了军备限制等条约,并以经济危机为由拒绝继续偿还赔款。
虽然英法不愿意,但面对德国强大的军力和强烈的复仇心理,他们害怕再次和德国发生战争,所以不愿意和德国越搞越僵,因为一战的教训太惨痛了。
最终,英法选择了向德国做出让步,大力推行,让德国一步步做大。
但英法的退让并没有让德国人的胃口得到满足。
当和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人开始露出了獠牙,再次显露出凶猛的一面。
希特勒的野心和德国人的复仇心理交织在一起,让德国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不归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并向英法发出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毫无疑问,希特勒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的成功有他个人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时代的因素,德国发动战争、向英法复仇是德国人共同的意愿。
德国人被压榨怕了,苦日子过久了,所以他们更希望摆脱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更希望过上好日子,他们甚至不愿意去管谁领导他们,通过何种方式去实现,只要过得好就行。
就像希特勒所说:“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所以希特勒一上台,就注定了德国会走上战争的道路,这是当时社会形势的使然。
一个面包一个亿,换了你也会和英法拼命。
随机文章武则天4男宠下场曝!其中一位竟然「不太行」让女帝暴怒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葡萄牙马德拉丰沙尔机场,跑道建在70米高立柱上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30秒电梯法则的应用,交流时用3句话完整的描述自己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