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渊源是什么?两个是功臣,两个是公族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31 点击数:
简介:在晋献公当政末期,发生了一件震惊华夏的事件,史称”之乱“。

也就是晋献公的宠妻骊姬借助晋献公的力量,逼迫晋献公的儿子们外逃,之后当时晋国大夫荀息以计谋消除了这次晋

【菜科解读】

在晋献公当政末期,发生了一件震惊华夏的事件,史称”之乱“。

也就是晋献公的宠妻骊姬借助晋献公的力量,逼迫晋献公的儿子们外逃,之后当时晋国大夫荀息以计谋消除了这次晋国之乱,迎立晋国公子回国,一代霸主自此登上历史舞台。

也正是因为”骊姬之乱“的影响,晋国后世的公子们均不得留在晋国,成为了晋国的现状。

晋文公雄才大略,先后任命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文臣武将为心腹,成为影响当时晋国朝政军事的主力军。

从此之后,这些卿大夫的后代们,渐渐的架空了晋国公室,俨然成为了晋国的主人。

晋文公、两朝霸主,尚且能控制这些卿大夫,而自晋灵公之后,六卿氏族不断壮大,再加上晋灵公宠信奸佞,晋国公室慢慢被架空,成为同周天子一样的”空壳“国君。

不过我们称之为的大夫,最早的时候是十一个家族。

分别是:狐氏、先氏、、、、、、智氏、、和。

而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分歧,狐氏、先氏、郤氏、胥氏均没有挺过5代人,便匆匆在春秋历史上离场。

之后的栾氏备受六卿联合打击,也逃离了晋国。

于是,便有了之后我们熟知的晋国六卿:韩氏、中行氏、智氏、魏氏、范氏和赵氏。

之后,又有两家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范氏与其他五家关系闹僵,逃到了,之后成为了我国的始祖,就是范氏的后代,中行氏与栾氏、范氏一样,成为了之后其他家族的眼中刺,也逃离了晋国。

之后的晋国卿族只剩下了四个韩氏、智氏、魏氏、和赵氏。

然后就是越王称霸直逼中原,让传统霸主晋国备受羞辱。

当时的主政卿族智氏希望通过扩大公族的力量,来强大晋国。

自己率先拿出一个万邑之城献给晋国公室,然后让其他三个家族纷纷效仿。

不过当时的赵氏拒绝了智氏的请求。

于是,产生了晋国内部的一次大战——晋阳大战。

这场大战成为了”“的前奏,战争结果,魏氏韩氏反戈智氏,帮助赵氏灭掉了强大的智氏。

这就是晋国六卿的具体来源。

不过,这六个大家族的渊源有来自哪里呢? 首先说一下影响最大的智氏,智氏来源于晋献公时期的名臣荀息,就是那位假道伐虢的提出者,帮助晋献公打开了晋国与当时中原的大门。

智氏来源于荀息一辈,荀息之孙荀首,便是智氏的奠基人。

与智氏同为一宗的是中行氏,始祖同样是荀息,是荀息嫡长孙,当时荀林父任中行之将,以官名为姓。

作为战国时期的三雄——、和。

魏国的起源来自于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后代因功劳显著,被晋献公封在了魏这个地方,成为了晋国的卿大夫。

韩国本就是晋国的公室,不过有一段时间家道中乱,成为了赵氏的家臣,之后又成功崛起。

而赵国的先祖与秦国为同宗,恶来是秦国的先祖,恶来的弟弟季胜便是赵国的先祖,之后的赵氏以晋国功臣的身份慢慢壮大。

而被我们所忽视的范氏,当时的先祖杜伯本是周王室的卿大夫,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被周王所杀,其子隰叔逃到晋国,在晋国任刑法天象方面的官,之后被封在了范地,慢慢壮大,成为了范氏。

随机文章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详解c5运输机和c17的区别,造价3亿美元的C17性能更优揭秘诺贝尔奖的黑历史,颁发给错误的医学理论(治死许多病人)南天门都有哪些神仙,截教的魔家四将和民间四大天师守卫南天门南极为什么没有北极熊,与南极洲的形成和北极熊祖先有关

晋国卿位之争,资历深却发迹慢的魏氏

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论起资历,与基本算同步,但魏氏的发迹却远较其他世卿家族缓慢。

魏氏的先祖与周同姓,名为“高”,周武王时期,受封於毕,而被称为毕公高。

其后,毕国绝封,毕国公族子孙离散。

晋献公时期,毕公高之苗裔毕万有勇力而仕於晋。

前661年,晋始作二军,晋献公自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车右,力士),伐灭霍,灭魏,灭耿。

以耿赐赵夙,以魏赐毕万,毕万之后便以魏为氏,是为晋国魏氏。

而毕万之孙魏犨,也是跟随流亡的亲党之一,据《左传》记载:晋公子之及于难也....从者狐偃、赵衰、颠颉、、司空季子(胥臣)。

但与赵氏的发迹方式不同,魏犨跟其祖父一样,都是以勇力事人,其功勋与地位当然不能与狐、赵并论。

魏犨也曾为此,在晋国伐曹的战役之中,公然违抗晋文公的禁令,而与颠颉一起擅自进攻大夫僖负羁(与晋文公有恩)的宅第,并纵火烧其宅,魏犨也在进攻僖负羁宅第的过程中伤到了胸口。

晋文公极为震怒,欲处死魏犨、颠颉,但又爱惜魏犨的勇力。

便派使者去探望魏犨的伤势,若其伤重不能用就处死他,若其伤无碍就饶其一命。

而魏犨得知消息,便强忍伤痛,束胸见使者,并在使者面前上跳三百次、横跳三百次,以示自己可用。

于是,魏犨便逃过一劫,而颠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魏犨的嗣子,名不详,为悼,故被称为。

据《》记载,魏悼子徙治霍。

即将家族的基地迁移到了霍地。

相对而言,魏悼子两位弟弟的事迹要更多一些。

一位弟弟叫魏颗,是“结草”报恩典故的主人公,而在秦晋辅氏之战中击败了,并活捉了秦军大力士杜回。

而魏颗也以此军功,被赐封於令狐(今山西临猗境内),别为。

另一位弟弟叫魏锜,因其采邑於厨、吕,故也称为吕锜或厨武子。

吕锜因求公族大夫而不得,故与求卿位不得的赵旃(赵氏旁支赵穿之子)在中捣乱,而欲使晋军失败。

而其最著名的事迹,则是在中,射瞎了的眼睛,吕锜也旋死於神箭手养由基的箭下。

而魏颗之子魏颉,吕锜之子吕相,虽都属魏氏旁支,却都凭借其父的功勋而挤列卿席。

可见魏氏虽尚未显赫,但家族的势力还是有长足发展的。

魏氏的显赫要到魏悼子之子魏绛时期,晋悼公继位之后,以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

魏绛在担任司马期间,晋悼公之弟扬干扰乱晋军行列,魏绛杀掉了扬干的仆从。

晋悼公极为震怒,认为魏绛戳辱杨干,是对公室的羞辱,欲杀死魏绛。

其后,晋悼公在羊舌赤(晋国贤臣叔向之兄)的劝导以及魏绛的之下大受感动。

不但没有追究魏绛之罪,反而向其道歉,并擢升其为新军佐(八卿之末)。

魏绛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其“和戎”之策,而这也开创了我国与异族议和的先河。

据《左传》记载:晋侯(晋悼公)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请与子乐之”。

可见,晋国在当时还是深受“和戎”之益的,魏绛最终升任至下军将(卿席第五位)。

而这不但是史籍记载中,魏氏大宗的最高职位,也是第一位挤入卿位的魏氏宗主,魏氏也由此而显赫。

魏绛死后,其子魏舒继承魏氏宗主之位。

因魏氏与,曾长期在下军中共事,故两家交好。

而在晋国“剪除栾氏”的事件中,魏舒原欲起兵相助栾盈,却不妨被范鞅所劫,并强制拉到了(其时,范氏执政)这一边,并许诺事成之后以栾氏的曲沃(晋国的旧都)之地相酬。

最终,栾氏寡不敌众而被灭,而魏氏也可以说是逃过一次大劫。

倘若魏舒相助栾盈,魏氏灭亡也在所难免,那么,也就不会有战国时期的魏国了。

日后,魏舒成为了晋国的执政正卿,虽然只执政了短短5年左右的时间,但这却是魏氏前所未有的荣耀。

魏舒是继赵盾之后,晋国的第13位执政正卿,而在魏舒之前,赵氏、、、范氏、等都已经分别出了两位执政正卿,魏氏发迹之慢可想而知。

魏舒的另一著名事迹,是在与狄人的大原之战中,鉴於地形与晋军不利,而“毁车步战”,最终击败了狄人,这在军事变革史上也具划时代意义,是华夏诸侯作战方式转变的重大标帜。

魏舒死后,范鞅执政,范氏与魏氏素来不睦。

又因魏舒执政时,、遭诬被灭,其地化为十县,魏、韩、智、赵各得一县(其余入公室),而范氏、中行氏却一无所得。

范鞅深恨魏舒,下令撤掉魏舒之棺的柏木,令以大夫之礼下葬。

可见魏氏之地位,仍远不如其他卿族强势。

范鞅死后四年,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又历经八年之战,得以并灭范氏、中行氏及赵氏旁支邯郸氏。

至此,晋国只余下了四卿。

再至魏舒之曾孙魏驹之时,魏氏与赵氏、韩氏共灭知氏,而奠定了韩、赵、魏的局面。

魏氏虽发迹最慢,但资历不浅,且长期位居於下位,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晋国卿族斗争的漩涡。

故而,没有遭受大得挫折。

相反,那些极为强盛的卿族,如狐氏、郤氏、范氏、中行氏、知氏等反而没有走到最后。

随机文章世界十大天坑望而生畏,燕子洞天坑深达426米(可跳伞)室内最大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13米高已在5世纪被摧毁秒杀人类的火焰龙卷风,比世界上最恐怖的龙卷风还牛(尸骨无存)秦始皇陵墓水银女尸竟然是她,秦始皇墓出现活女尸震惊全球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

晋国韩氏的存在感很低,却成了最后赢家

《晋国卿位之争》第10篇,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属於存在感最低的家族。

韩氏源於晋公室别支,的庶子万,获封於韩原,其后世子孙便以韩为氏。

韩氏虽也属於桓、庄之族(晋献公曾祖、祖父一系的支脉),但由于亲昵於晋公室。

故在晋献公尽诛桓、庄之族时,没有受到波及。

韩万生赇伯,赇伯生韩简。

韩简为晋惠公时期的重要大臣,深受晋惠公的信任与重用,在秦晋韩原(韩氏封地)之战中,伴随晋惠公左右,且表现突出,几获秦缪公。

也正因为如此,在继位之后,韩氏家门衰落。

韩简生韩舆,韩舆生。

韩厥因父亲早丧,家门愈加衰落,而蓄养於当时炙手可热的赵氏,沦为了赵氏的家臣。

赵盾为执政正卿时,提拔韩厥为司马(执掌军法,地位仅次於六卿)。

韩厥为人正直,执法严明,在被任命为司马的当天,赵盾的御戎(驾车者,多为亲信担任,地位甚高)乱法。

韩厥二话没说,就把赵盾的御戎给杀人。

诸将们都为韩厥捏了一把汗,暗地里讨论道:韩厥这小子完了,赵盾早上才提拔他,他晚上就背叛了赵盾。

结果,赵盾听说之后,却对韩厥大加赞赏,并说道:我是故意让我的御戎扰乱军法,以看你怎么处理?我很是满意,以后晋国的执政,不是你还会是谁呢? 韩厥凭借赵氏的提拔,以及自己的公正严明,渐渐地在晋国朝堂有了一席之位。

在齐晋中,韩厥更是表现突出,差点抓住了。

故而,鞌之战不久,晋国将原本的三军六卿扩编为六军十二卿,韩厥被擢升为新中军将(第七位),算是正式挤入了晋国诸卿之列。

死后,栾书跃为执政正卿。

(赵朔之妻)为其幼子赵武谋夺赵氏宗主之位,勾结栾书、郤锜构陷赵同、谋反,致使赵氏有。

而韩厥感恩於赵氏的蓄养之恩,不但顶住诸卿压力,并未参与征讨赵氏(据《国语》记载:昔者吾畜於赵氏,赵孟姬(即赵庄姬)之谗,吾能违兵)。

还在事后,劝晋景公将赵氏的家业交於赵武。

据《左传》记载:..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赵衰)之勋,宣孟(赵盾)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赵)武,而反其田焉。

而这也奠定了韩、赵交好的基础,赵氏因“下宫之难”而元气大伤之后,郤氏又得以一支独大。

最终,引发了任命胥童、长鱼娇等亲信,杀死了。

而栾书、中行偃又与晋厉公、胥童等势难相容,趁晋厉公到大夫匠丽氏家游玩时,率家兵弑杀晋厉公,并杀死了胥童等一系列事件,韩厥都推辞而未参与其中。

晋国强卿家族之间的火并与削弱,自然就为韩氏这些实力较弱的卿族,腾挪出了一定的上升空间。

晋厉公死后,晋悼公继位。

韩厥由于其能力突出与家世清白而得到重用,而被擢升为执政正卿。

前566年,韩厥告老,其嫡长子韩无忌因有残疾,而将家主之位让给了弟弟。

韩起得以继承韩厥的卿位,晋悼公又因韩无忌有谦让之德,而以韩无忌为公族之长(晋无自己的公族,而以诸卿余子之贤能者为公族)。

前560年,晋悼公重组三军六卿,晋悼公原想任命韩起为上军将,韩起却礼让给赵武,辅赵武佐领上军,韩、赵的关系也更为亲密,赵武、韩起两人最终也都先后位至执政正卿。

虽然,韩厥、韩起父子都先后位至执政正卿。

但韩氏的资历毕竟不如其他世卿家族,故韩氏在晋国的世卿家族中,其势力也相对最为弱小。

韩起四传至韩虎,其时智瑶为执政正卿,欲蚕食韩、赵、魏的地盘,故以“增强公室”为名,逼韩、赵、魏各献出一个万户邑给公室,智瑶亦是拿实力最弱的韩氏先下手。

最终,韩、魏献地,赵氏拒绝献地。

智瑶率领韩、魏共攻赵氏,却被赵氏联合韩、魏反攻消灭,从而奠定了韩、赵、魏的局面。

随机文章揭秘神仙为什么要下凡历劫,经历情劫和万丈红尘才能够成神哥斯拉是好的还是坏的,曾帮人类击败恐怖怪兽拯救地球/亦正亦邪神秘的泡沫宇宙理论,宇宙就是一个沫/能够移动并和其它宇宙相撞揭秘深海一万米压力有多大,水压强达到惊人的一吨每平方厘米白洞里面有死人吗,白洞是理论名词/未被证实(与黑洞相反天体)

加入收藏
               

晋国六卿渊源是什么?两个是功臣,两个是公族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