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王抓住诸侯间的裂痕,怂恿郑文公投靠楚国

在政治上,再优秀、再出色的个人和组织,只要获得了最
【菜科解读】
在政治上,再优秀、再出色的个人和组织,只要获得了最高的垄断权力,往往都将成为祸害。
不怕现在得罪别人,就怕将来得罪不起别人。
如果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即便是敌人也可以放心利用;假若无法进行制衡或牵制,那么哪怕是至亲也不得不提防。
政治就是这样冷漠而现实,不过这又能怪谁呢?天下作乱的诸侯,有几个不是王亲国戚呢?封国造反的卿士,又有谁不和国君沾亲带故的呢?权力面前亲情友谊都不算数,实力和利益才是最高准则。
能够控制手下,统治者要想自己位置安稳凭借的是自己的意志,如果难以驾驭臣下,那么自己的地位只能寄望于他人的意志了,这笔账,相信谁都会算的。
如今楚国正是力求跻身中原主流,看到了成功先例,也开始积极作出尊王的姿态。
所以和楚成王正好形成了需求互补的态势,双方的合作就差实际遇到这种情况,上级的惯常做法就是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竞争性配置。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权,即不再对某一个特定的下级独家授权,而是搞竞争招标,使它在地位上受到挑战,力量上遭遇对抗。
就好像当年宠信虢公石父,废长立幼;分权给虢公林父,周、郑交质示意天下。
那现在周惠王要如何分权呢?分给谁呢?当今天下,有实力与抗衡的只有楚国。
虽然楚国之前一直都是周王室最大的威胁。
但是政治就是这样,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在这个昔日的敌人是最值得拉拢的盟友。
在政治上,再优秀、再出色的个人和组织,只要获得了最高的垄断权力,往往都将成为祸害。
不怕现在得罪别人,就怕将来得罪不起别人。
如果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即便是敌人也可以放心利用;假若无法进行制衡或牵制,那么哪怕是至亲也不得不提防。
朝权就是这样冷漠而现实,不过这又能怪谁呢?天下作乱的诸侯,有几个不是王亲国戚呢?封国造反的卿士,又有谁不和国君沾亲带故的呢?权力面前亲情友谊都不算数,实力和利益才是最高准则。
能够控制手下,统治者要想自己位置安稳凭借的是自己的意志,如果难以驾驭臣下,那么自己的地位只能寄望于他人的意志了。
这笔账,相信谁都会算的。
如今楚国正是力求跻身中原主流,楚成王看到了齐桓公成功先例,也开始积极作出尊王的姿态。
所以周惠王和楚成王正好形成了需求互补的态势,双方的合作就差实际的执行了。
但是实际的操作却并不那么容易。
周惠王是借着齐桓公才混到了今天的地步,而且楚国也是齐桓公帮他搞定的,如果动作太大太明显,周惠王就会被天下看成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怎么能够让诸侯们信服?所以周惠王必须要做得非常隐蔽,不用自己直接表态和操作周惠王首先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在首次会盟的八国中,郑国和齐国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原来在上次齐、楚召陵之盟结束后,陈国大夫辕涛涂为了本国利益,忽悠齐桓公绕过陈国,取道东方(今安徽和江苏北部),经过部落盘踞之地回军齐国,美其名曰震慑夷狄,其实是为了避免大军在陈国的驻军花销。
但是早先知道了辕涛涂计谋的郑国大夫申侯却卖友求荣,将原委告诉了齐桓公。
齐桓公为了表示对申侯的感谢,要求郑文公把上次周惠王赏给郑国的虎牢之地赐给郑国大夫申侯作为封邑。
虎牢之地是郑国的西部命门所在,封赏给申侯后此地俨然成为了一个国中之国。
这一步棋显然不仅仅是齐桓公在单纯犒赏申侯,更是对路远力难及的郑国的一种变相牵制。
面对为自己而来召陵的霸主的要求,郑文公虽然非常愤懑,但还是不得不咬牙同意。
周惠王就抓住了诸侯间的这个裂痕,怂恿郑文公撤会,投靠楚国,砸齐桓公的场子。
接到周惠王的玺书,郑文公看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不仅能够出一口上次被迫割地的恶气,更重要的是,这对郑文公而言无疑是重温当年父祖夹辅周王室的荣耀,让郑国重新获得政治上的独立性。
相比一心侍奉不信任自己的齐桓公,这个选择可是太具有诱惑力了。
虽然大夫孔叔反对,但是得了王命认可的郑文公并担心被齐桓公以叛徒的名义讨伐,便义无反顾地照办,对被小弟在背后捅了一刀,齐桓公自然。
但是管仲嗅出了其中的齐桓公不辞而别。
,建议齐桓公不急着找郑文公算账,因为郑国本身是不会有这个胆子的,而且郑国还求得了楚国的保护。
当务之急是先把会盟办好,定完君臣名分,只要把太子捏在手里,不怕将来制不住周王室。
齐桓公便按照管仲的提议和其他六国诸侯盟誓拥戴太子姬郑。
盟誓完毕,齐桓公派人将太子姬郑送回洛邑。
完成了拥护太子的任务,接下去就是警告郑国了。
随机文章左传——既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宋朝最高可以封到什们爵位?不敢称帝!孙权写信劝说曹操: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埋下亡国种!如果清朝12位皇帝齐聚皇太极最想骂谁?最紧张的高空定点跳伞,英国狂人开伞慢1秒险摔死
楚霸王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什么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将其迁徙到南楚地区的郴县(今湖南郴州)。
秦汉时候的湖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项羽这么做,与其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不如说是把“天子”给变相的发配边疆了。
郴州义帝陵:义帝徒郴 壁 画 接下来,就该给自己上尊号了。
项羽与商量,西周之尊莫若王,东周之尊莫若霸,合称霸王,则可用其名虚尊天子而下制诸侯也。
于是在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专制主约而宰割天下,先自立为,管辖梁(泛指战国时的魏境)、楚之地最富庶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按照古人的说法,西周天子乃是王业,东周霸主乃是霸业,秦始皇乃是帝业,项羽自立为霸王,便是选择了王业与霸业的结合物,一个四不像的怪东西。
另外再解释一下,古有三楚之称,即江陵为南楚,吴越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项羽定都彭城,故称西楚霸王。
彭城地近中原,为天下南北之脊,处关外之形胜必争之地,更兼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稻麦一熟可资数岁’,足可供战守之资。
项羽放弃关中,而选这里做都城,其实是很有深意的。
欲成帝业,必据关中天府以扼天下之亢,而欲成霸业,则必须占住彭城这个南北通衢之地,以就近控制山东诸侯。
至于西楚所辖之九郡,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扬州一带)、泗水(今江苏徐州及安徽宿州一带)、薛郡(今山东济宁一带)、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陈郡(今河南周口、上蔡一带)、鄣郡(今安徽芜湖一带)、砀郡、南阳、会稽等九郡,基本上囊括了整个黄淮平原,国土大致占天下四分之一。
(秦共三十六郡。
)如此之军事经济实力,足够制约天下诸侯了。
封完自己,再来就是要想想怎么安置这个二号人物了。
这是一件麻烦事儿。
论实力,论功劳,刘邦都均只在项羽之下,分的地盘太少,刘邦会有意见;太多,诸将会有意见,项羽自己也不舍得。
分在哪里,也是个问题。
关中这个重要地方肯定不能给他,刘邦收买人心,早与秦人亲的跟什么一样,封他在这里,岂不是养虎为患? 要么把刘邦放在身边,把他的发家之地砀郡封给他?这倒是个好办法,但项羽依旧不舍得,这样刘邦的封国不就成了西楚的国中之国了么?再说砀郡太小,也实在给不出手,再搭上一个陈郡还差不多,但这样又太便宜刘邦了,还是不行! 事情难办了,损约则违人,固信则自违,为之奈何? 关键时刻,范增给项羽出了个主意:不如把巴、蜀及汉中三郡封给刘邦吧,这里名义上也属于关中之地,而且地方偏远,道路难行,不会对项羽造成什么威胁。
项羽一想,这方法不错,这样至少在表面上没有违背当初的约定,而且巴蜀与汉中占关中三大粮仓(渭河、巴蜀、汉中)之二,路虽难走,地盘却够大,吃穿也不愁,多好,我项羽对刘邦也可算是仁至义尽了。
于是,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三郡,管四十一县,建都于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唉,本以为项羽糊涂,没想到号称善谋的范增也没比他强多少,刘邦军中多为山东之人,灭秦之后,他们也是很想衣锦还乡的,可如今却被项羽发配到那远离家乡的汉中,他们能不日夜思归么?对中国人而言,世上最折磨人之物,便是思乡,思乡到了极点,不想造反也要造反了,更何况刘邦本来就志在天下,一遇风云岂能不化为龙?依我看,项羽还不如把砀郡与陈郡分给刘邦,这样就近还好控制些。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在这儿瞎想,都是事后,一点用没有。
再下来,就是关中之地该怎么办了。
这个项羽早有打算,就封给、、三个秦国降将吧,以秦治秦,既可防秦人作乱,又可防备刘邦之汉军东进,此真一举两得之妙计也。
于是,项羽将关中秦地一分为三: 秦将章邯,弃暗投明,灭秦有功,封为雍王,建都于废丘(今陕西兴平),管上秦三十八具,辖咸阳以西的地区,大致包括秦的内史西部、陇西郡和北地郡。
秦将司马欣,多年前曾对有恩,封为塞王,建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管下秦一十八具,辖咸阳以东的地区,大致拥有秦的内史东部。
秦将董翳,劝章邯投降有功,封为翟王,建都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管中秦三十具,辖有秦的上郡。
秦地三分,从此,关中又称三秦之地。
几个大难题解决后,剩下的地就好分了。
项羽的头号大将英布,战功赫赫,封为九江王,建都于六县(今安徽六安),统治南部的九江郡四十五县。
楚将吴芮,英布的岳父,率领百越各部落协同诸侯作战,又从入关,颇有战功,封为衡山王,建都于邾县(今湖北黄冈北),大致领有楚国南部的衡山郡地区。
义帝的柱国共敖,率军击南郡有功,封为,建都于江陵(今湖北黄冈),大致统治楚国南部的南郡等地。
由于项羽本人统有以前魏国大部分精华地区,乃将魏王魏豹改封为王,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管辖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赵将司马卯,平定河内有功,封为殷王,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管辖黄河北部的河内郡三十二县。
赵将申阳,本为赵相的心腹大将,因平定河南有功,封为河南王,建都于洛阳,领有三川郡二十县。
赵王歇,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但因为他是赵国王室之后,故将其迁徙于代地,仍号为赵王,统治赵国的北部地区(代郡、雁门郡、云中郡)。
赵相张耳,声望高且富于智谋,又随项羽入关,提供不少佳策,故封为常山王,将赵都信都(邯郸城已为章邯所毁)改名为襄国(今河北邢台),作为常山国的首都,统治赵国的东部地区(邯郸郡、巨鹿郡、恒山郡)。
韩王成,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仍称韩王,但不能去到他的封地颍川郡去,实际上项羽变相吞并了。
(气死了) 燕将臧荼,随从楚军解除巨鹿之围,功劳颇大,封为燕王,建都于蓟(今北京),统治原的西部地区(渔阳郡、上谷郡、广阳郡)。
原燕王,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将其迁徙于辽东,改称辽东王,建都于无终(今天津蓟县),统治原燕国的东部地区(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
但韩广不愿东迁就国,臧荼只好把他给砍了。
齐将田都,当年主动叛齐救赵,随同联军入关,功劳颇大,封为齐王,建都于临淄,统治的中部地区(临淄郡和琅玡郡)。
齐将田安,齐国王族嫡系后人,前攻击济北数城,并引军投降项羽,故封为济北王,建都于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统治原齐国的北部地区(济北郡)。
齐王田市,原本就是田荣的傀儡,存在感极差,意思一下封他个胶东王吧,以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为首都,统治齐国的东部地区(胶东郡)。
齐国被分成了三块,却没有齐地首席军事强人田荣的份儿,因为他先不助项梁攻秦,后不助项羽救赵,之前还与宋义打的火热,项羽最讨厌这个人了,所以什么爵位没有,哪儿凉快哪去。
另外还有个赵国大将军,本与张耳为刎颈之交,后因救援巨鹿问题关系破裂,故弃将印离去,隐居在南皮,未曾从联军入关,故啥爵位没有,也一边儿凉快去。
然而,在入关赵军将领中有不少是陈馀旧部,他们同情老上司,因而游说项羽道:“张耳、陈馀,一体有功于赵,今耳为王,馀不可以不封。
”项羽乃将陈馀隐居所在地南皮(今天河北沧州一带)附近的三个县封给他去养老。
另外,衡山王吴芮手下大将梅鋗,也曾率领一支独立的部队建立军功,故封为十万户侯,辖地在岭南一带。
至此,蛋糕分配完毕。
貌似很公平,其实不然。
此次分封,项羽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手袭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看起来豪情万丈,风光无限,实际上暗藏了很多不得已的苦衷,莫为人知。
事实上,分配秦亡之后的大蛋糕,并维持分完后的新秩序,是件的事情。
问题是:如何将分配蛋糕尽量做到公平,这太难了。
诸侯诸王与随同项羽入关的诸侯诸将,在面对诛灭暴秦的大原则问题上,可因仰仗项羽的威势而团结在他身边,但当大家共同的敌人暴秦已灭,内部的利益纠缠以及私人恩怨就会不失时机的浮上水面。
即“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了“争夺利益的矛盾”,在这样的敏感问题上,项羽即便做的再公平,恐也无法满足某些人的胃口。
因为在那个私利膨胀的乱世,诸侯们的野心是无穷的,跟这些手握重兵的军阀与地方豪强们讲公平,无异。
基本来说,在处理公平这个问题上,项羽最终选择了“战功”作为分配原则,这实际上是在照顾那些手握重兵的实权派,而伤害了原诸侯诸王的既得利益,如此势必引起原诸侯诸王的抵触情绪,造成刚太平下来的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但项羽却不得不这么做,他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得罪实力较弱的诸侯诸王,总比得罪手握重兵立有战功的诸侯诸将要好的多。
由此可见,项羽虽然实施的是西周的封建制,但他所面对的问题明显比八百年前的旦要复杂的多,可以依照严密的和血浓于水的宗族情谊来分封天下,项羽却只能靠自己的武力来慑服封在各地的骄王悍将,其中的难度,可向而知。
事实上,如何处理异,这是、等强势王朝都很难解决的问题。
作为政治经验匮乏的项羽,处理起来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尔曾说:“在世界史中凡是开创新世界的新英雄们的情况一般都是悲剧性的。
”项羽毁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秩序,便注定要为那更完备的汉代新秩序去做一个悲剧的垫脚石,同时也注定他与“刀枪入库,”的理想终将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随机文章夏朝以前的官职制度是什么样的?汉武帝时期窦婴矫先帝遗诏被诛九族?明朝的粮长制内容是什么?直升机滑雪有多危险?车王舒马赫几乎撞成植物人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
罗马王政时代末代王是如何退出舞台 他的把柄是如何被抓住的
不过,由于罗马王位并非世袭,再加上塞尔维斯也很有技巧地提升了治绩,所以即使有不满份子,也无法离间公民对他的支持,因此他执政的四十四年才能安然无事地度过。
然而,塞尔维斯的下一代,却视他安定的作风为胆怯的表现,而且塞尔维斯再也掩藏不了他长期理政后的疲惫与老态了。
塞尔维斯有两个女儿,分别有着极端不同的个性,一个刚强好胜;另一个则内向老实。
而先王塔奎尼乌斯也有两个,性格样差异极大,一个是气势勃勃的野心家;另一个则稳健实在。
塞尔维斯将他们四人性格相对者互相配对,让他们结婚。
他将好胜的公主许配给性格沉稳的表兄弟,内向的公主则嫁给较有野心的那一个。
塞尔维斯大概是希望以这样的婚姻配对来调和他们彼此的个性吧! 然而,这样的冀望终究失败了。
刚强的公主总是看不起她那沉着稳健的丈夫,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嫁给像你这样懦弱的人,我根本无法幸福得笑出来。
”于是她就引|诱与自己性格相似的小叔。
没多久之后,个性内向的其他两人就突然暴毙。
因此,个性刚强的特莉亚和塔奎尼乌斯两人又恢复了单身,进而结婚。
国王对这桩婚事,并没有表示什么意见,可能是因为善良的女儿死去,他的心情大受打击的关系吧! 罗马国王是终身制,只要活着就可以一直稳坐王位,但并不世袭。
虽然塞尔维斯是当时的国王,但公主却不一定是下一任王妃。
于是她便开始煽动她的丈夫,李维斯引述她所说的话如下:“如果你是我想像中的男人,我一定会认你这个丈夫,而且当你是男子汉一样地敬重你:如果你不是的话,那我的命运可就悲惨了。
为什么不豁出去算了呢?又不是要你在科林斯或塔奎尼亚这样的外国地方行动,有什么好怕的?如果你拿不定主意的话,那我们干脆到科林斯或塔奎尼亚去,继续过以前的生活算了。
” 塔奎尼乌斯心中最原始的那把火终于被点燃了,他首先开始拉拢住在罗马的伊特鲁里亚人。
这一群人是他的祖父,也就是第五任国王塔奎尼乌斯。
普里司库斯招徕到罗马来的,一直在罗马住到现在。
而他更进一步成功地拉拢新兴阶级的元老院议员,他们是因为罗马的开发事业及工商业而富有起来的一群。
塔奎尼乌斯带着一批武装的男子到元老院发表演说,他表示让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当国王是罗马的耻辱,议员们虽然不赞同他的看法,却也没将他赶出去。
当塞尔维斯听到这件事时,立刻赶到元老院。
但塔奎尼乌斯丝毫不给他讲话的余地,一个把就将他的身子横举而起,带到外面,然后从元老院门口的台阶上狠狠地将他摔掼到地上。
他带着满腹的屈辱回到王宫,谁知塔奎尼乌斯的人早已持剑埋伏等着他,但是他仍没死;接着他的女儿特莉亚竟又驾着马车,朝奄奄息的父亲辗去。
最后,塔奎尼乌斯当了国王,特莉亚也变成王妃。
就任为第七任罗马王的塔奎尼乌斯,下令禁止为前任国王塞尔维斯举行葬礼,并且格杀所有先王派的元老院议员。
由于他每次出门,身边一定有武装护卫随身护航,而且他的继位也没有经过公民大会投票及元老院的认同,往后更一直没有听取元老院的建言及尊重公民大会的否决权;因此,罗马公民私底下都叫他“骄傲的塔奎尼乌斯”。
不过,这位在国内专制独裁的霸君“骄傲的塔奎尼乌斯”,倒是颇有军事长才,经常在部族战争中,为罗马赢得胜利;不过他所使用打胜仗的和战两用战术,虽然堪称高明,却是十分阴险。
由于他对国内情势一直心怀不安,于是极力想要确定对外关系、找寻同志。
他的第一人选是邻近的拉丁部族,其次则是伊特鲁里亚的各个城市。
在一百年前,第四任罗马王安库斯时代,罗马人就已经与邻近的拉丁人互结同盟;由于他们拥有相同的语言与信仰,因此要建立深厚的关系并不困难。
当时罗马人与拉丁人是因为一起庆祝祝祭日,才互相结为“拉丁同盟”; 不久之后,他们就经常一起结盟发起战争。
刚开始时,这样的结盟关系是完全对等的,等到罗马渐渐强大后,他们之间的权力关系也跟着起了变化。
战争时,同盟各国出的兵力虽然一样多,但是指挥官却必须由罗马人担任;至于战利品方面,倒仍维持公平分配。
塔奎尼乌斯一心想改革“拉丁同盟”,他想拉拢当时势力远胜过拉丁人的伊特鲁里亚人加入同盟,不过却有不少罗马人认为,这根本不是拉拢而是”被拉拢”。
事实上,西元前六世纪后半,罗马境内的伊特鲁里亚人势力已经比以前强大多了;从第五任国王起,到第六任、第七任,连续三人都是伊特鲁里亚裔的罗马国王。
甚至有后世的研究学者认为,这个时期的罗马是由伊特鲁里亚人所统治的。
尽管罗马境内的伊特鲁里亚势力如此强盛,但罗马境外的伊特鲁里亚却在此时开始衰退。
“骄傲的塔奎尼乌斯”更是不幸,竟然无视于这样的变化,还硬要与这个衰退中的国家结盟。
发展快速的民族,衰退得也快。
伊特鲁里亚人曾经,甚至远将势力扩张到拿坡里一带,结果不到一百年就已面临衰退的命运。
而要毁掉一个人,不必与他正面冲突,只要抓住他的把柄就够了。
也许整个事件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但这绝对是最有效的办法。
塔奎尼乌斯有个年轻的儿子,名叫塞克斯都。
他爱上了亲族柯拉迪努斯的妻子卢克蕾蒂亚。
某天夜里,欲火焚身的塞克斯都趁着柯拉迪努斯不在的时候单独到他家去。
由于彼此有亲族关系,因此柯拉迪努斯一家人与卢克蕾蒂亚全都对他盛情款待,并在用毕晚餐后带他到客房休息。
到了夜深人静大家都入睡时,塞克斯都便在怀里藏了一杷短剑 ,偷偷地潜入卢克蕾蒂亚的房间,亮出短剑顺利地占有了卢克蕾蒂亚。
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却犯了一项天大的错误,就是把卢克蕾蒂亚丢在床上,自顾自地溜走。
当晚,卢克蕾蒂亚写了一封信,要部下送去给在罗马的父亲与出征到阿尔卡迪亚的丈夫,信中说道:发生事情了,赶快带着亲信回来。
她的父亲卢克雷提乌斯知道后,带着班雷利乌斯匆匆赶到,而她的丈去柯拉迪努斯也带着朱利斯布鲁图斯赶回来。
这时卢克蕾蒂亚依旧坐在床上悲叹着,等她对四人说明事情经过后,突然取出预藏的短剑,朝自己胸口刺去,并在痛苦气绝之际,要在场的男人发誓为她报仇,然后才死去。
卢克蕾蒂亚的遗体被运到罗马,放置在罗马广场的演说台上。
面对这样的悲剧,人们纷纷交相谴责国王与皇室一家的野蛮与傲慢。
布鲁图斯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说,表示绝不容许贞洁的女性再度牺牲在如此野蛮的行为下了;他的演说同时也让人回忆起,国王塔奎尼乌斯就是杀死先王塞尔维斯的者。
布鲁图斯还提议,将国王与他的家人赶出罗马。
至此,罗马人对塔奎尼乌斯长期压抑的不满终于爆发。
他们不仅欢声雷动地对布鲁图斯的提议表示赞成,而且也支持布鲁图斯集结号召公民兵。
事发当时,塔奎尼乌斯身处阿尔卡迪亚战场;在得知事变后,马上率领手下的士兵返回罗马;但罗马城门紧闭,他被放逐了。
于是,他只好带着随从兵去投靠伊特鲁里亚的凯雷市;而王妃特莉亚也安然地逃离罗马;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则一起跟随塔奎尼乌斯逃亡;至于肇事者塞克斯都,在逃亡到别的城市之后,被以前的仇家杀了。
“骄傲的塔奎尼乌斯”治世总共维持了二十五年。
随着他这个第七代罗马王政权的结束,罗马的王政时代也随即进入尾声。
王政时代是从西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国开始,经过二百四十四年,到西元前509年结束;从此以后,罗马开始进入共和时代。
也就是从昔日由公民大会推选出来任期终身的国王统治,变成由两位任期缩短为一年的执政官共同执政的时代,不过这两位执政官仍须由公民大会推选。
如果我们只因王政罗马是由国王一人独裁统治,就为王政时代断下否定的评价,是无确掌握历史的。
国家建立之初,实行中央集权本来就会比较有效率;因为组织尚未成熟时,随便耗费活力会造成致命伤,因此如果由一人带头决定或实行,事情就容易多了。
回顾罗马七王的历史,我们可以用适时、适才、适所来形容,罗马就是因为有这几位国王的努力,才能够日益茁壮。
值得庆幸的是,每一任国王的寿命都相当长,从事业计画、实行、到展现成果的过程中,他们都一直稳坐王位。
因此,到了王位交替时,新王便能以先王的成就为基础安心地开拓新事业,同时也可以避免中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罗马的王政在西元前六世纪末宣告结束,卢克蕾蒂亚事件无疑是王政倒台致命的一击。
随机文章日本博物馆中的美人鱼木乃伊,身长1.7米人身鱼尾被供奉坏小孩定理公式是什么意思,父母的强烈期望使其变成坏孩子北极是陆地还是海洋,是被冰川覆盖的海洋(生活有900种植物)世界上真有美人鱼存在吗,美人鱼/南海鲛人是同一种族不同分支地狱七君主都掌管什么,暴食/淫欲/贪婪/傲慢/嫉妒/愤怒/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