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公是如何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一个庶子自立为君,是为
【菜科解读】
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一个庶子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
曹成公非法取得君位,在国内国外都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诸侯们纷纷请求晋国出兵,惩罚曹成公。
晋国因为刚刚打了一场大仗,所以表示要休养一段时间再兴兵。
到了公元前576年,晋景公在卫国的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组织诸侯会盟,鲁、卫、郑、曹、宋、齐、邾等国都来参加。
在会上,晋厉公就宣布了曹成公的罪名,把他逮捕了。
这件事办得挺利索,没有大动干戈惊扰百姓,又依足了当时的礼法道义,所以得到了诸侯的一致赞许。
晋国隐约又恢复了中原霸主的威望,更有战略意义的一次会盟也发生在这一年。
公元前576年冬天,吴国准备同中原列国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晋国挑头,召集了齐、鲁、宋、卫、郑、邾等国的卿士,一起在钟离(吴、楚两国交界,在今安徽凤阳东)和吴国使者开了一次会。
这次会盟是吴国和中原列国进行友好交往的开始,也是晋国“联吴制楚”战略的一大进展。
对此虽然不满,但是也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毕竟有和平条约在那摆着,背弃盟约这样的事情,还是尽量不做为好。
楚国对于晋国的结盟行动表示出了相当的克制,晋国当然也没有理由和楚国翻脸,脆弱的和平局面仍然令人地维持着。
仿佛是不甘心这种寂寞似的,捣乱的马上就出现了。
要说郑国这个诸侯国吧,也算是那种“曾经阔过”的。
春秋初年郑庄公几乎造成了一个“小霸”的局面,诸侯无不佩服。
可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到了如今这年月,郑国早已沦落为墙头草了,还以为自己能像郑庄公时候那样,那就是脑子出了毛病。
郑国现任国君郑成公还就不信那个邪,其实晋、楚都讲和了,你个小小的郑国还不趁机消停消停。
可是郑成公偏要挑起点事来,大国不打了,我来打!以墙头草的思维,自然是要选择弱势的一方动手。
眼看着晋国这些年有回升的迹象,收拾了秦国,楚国连个屁都不放一声,看来这风向又倒向北边了,于是郑国就拿楚国的附庸许国开刀。
公元前577年,郑成公派出公子喜率军进攻许国。
和“曾经阔过的郑国比起来,许国“曾经”也只是个小国。
可是偏偏公子喜不争居然还被许国军队打败了,郑成公觉得太栽面儿了,盛怒之下御驾亲征。
这一次终于把许国败,迫使许国求和,这一下楚国可不干了。
和平是很好,但是前提是谁也不能欺负人。
现在连郑国这样的货色都敢在,楚国岂能容忍?打算兴师北上教训郑国,如果情况顺利的话还可以再往北打点。
楚共王的弟弟公子贞觉得这样做有点悬:“咱们这么做是背叛了与晋国的盟约,这样不太好吧?”楚国的司马子反则说:“你以为盟约真的管用?情况有利咱们就进兵,管什么盟约。
” 这话很对楚共王的胃口,本来晋国的架势已经让楚共王颇有危机感了,现在居然小小的郑国都敢撒野,这还了得?于是公元前576年,楚军出兵伐郑,击败郑军之后又挥师北上,入侵了卫国。
郑国遭到楚国的打击,可是郑成公并没有因此而反思,反而派兵进攻楚国。
楚共王也索性,一定要把郑国拉到自己这边才肯罢休。
为了拉拢郑国,楚国甚至放弃了一味武力打击的办法,而是派人讲和,赠送郑国土地。
有了这样的便宜,郑成公当然要占,所以就索性和楚国结盟了。
这一下楚共王可开心了:看到没有,我们楚国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别看你们晋国能组织几次诸侯会盟,其实风头还没倒向你们那边呢。
对于郑国的背叛,晋国君臣还是保持了一种容忍的态度。
晋国现在还没有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如果因为郑国背叛这一突发事件和楚国动武,恐怕没有必胜的把握。
晋国的容忍使得国际和平的大局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楚国已经得到了郑国的归服,当然不会蹬着鼻子上脸去挑衅晋国。
如果只看这两个大国的表现,人们倒是可以对和平有着更高的期待。
不过郑成公似乎是打定主意不想让天下安宁,你说你投靠楚国就罢了,投靠完了你就老老实实待几年吧。
可是郑成公才不让人省心,仗着自己又靠上了楚国这棵大树,居然掉头攻打宋国去了。
郑国和宋国也算是老对头了,从郑庄公那时候起,这两个诸侯就八字儿不合,总是过不到一块去。
像这种成天对掐的对头组合,春秋时期也很有那么几对,除了晋楚之外,典型的还有齐鲁、吴越。
这些冤家组合往往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对方支持的一般都是自己反对的,和平时期还要闹点小摩擦,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就会打得不可开交。
不过晋、楚打仗那是为了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齐、鲁对掐是因为的大国情结以及扩张地盘的需要,吴、越之争则是因为地区、种族矛盾,当然以后还有争当霸主的矛盾。
可是郑、宋这两个的诸侯居然也会打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有些让人费解。
随机文章北极是陆地还是海洋,是被冰川覆盖的海洋(生活有900种植物)蛟龙号到底在隐瞒什么,深海底发现未知生物/疑似巨型真龙美国大脚怪在哪,传脚长41厘米的传说怪兽喜欢活跃在佛罗里达美国人为什么不吃米饭,小麦和玉米才是美国人的主食(营养更丰富)银河系比太阳系大多少,银河系有一千多亿个太阳系(宇宙无穷大)
郭照历史原型:文德郭皇后 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
郭照历史原型剧中郭照电视剧当中,郭照是司马懿正室张春华的义妹,因为爱上了曹丕,心甘情愿的到曹丕身边做一个身份卑微的小妾也要跟着他。
郭照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南郡太守,由于郭照小时候聪明伶俐,因此其父亲说郭照是他们家的女王,后来直接用女王做了郭照的字。
在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郭照在旁出谋划策,得到了曹丕的重视,在曹丕称帝后,由于甄宓年老色衰逐渐失宠,再加上甄宓抱怨,曹丕一怒之下将甄宓杀死。
郭照如愿以偿成为了曹丕的正室。
历史上的郭照郭照在历史上的原型是文德郭皇后,她的名字史书上倒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是知道她字女王,后世都称其为郭女王。
郭女王小的时候父母双亡,在29岁的时候被曹丕纳为妾,在曹丕继位魏王之后,郭女王被册封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之后,郭女王成为贵嫔,地位仅仅在皇后之后。
在甄宓死后,郭女王被曹丕立为皇后,是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不过她只做了4年的皇后曹丕就驾崩了。
由于郭女王并没有子嗣,所以是甄宓之子曹叡继位,郭女王则是成为皇太后。
在八年后郭女王也去世了。
历史上郭照结局在历史上,曹叡继位为魏明帝后,大多数史书都认为郭女王是被魏明帝逼死的。
例如《魏略》和东晋史书《汉晋春秋》当中都持"明帝逼杀郭太后"之说。
这就是曹叡为什么杀郭照的原因,为母报仇,并且郭太后死的时候和甄宓当初一样,以糠塞口,发遮面。
被隐藏千年的原因!一代奸雄曹操杀死三姓家奴吕布内幕图
汉灵帝死后是怎么回事?朝廷政局混乱是怎么回事?诸侯割据混战是怎么回事?群雄逐鹿中原。
在这样一个动荡年代是怎么回事?实力不强、官位不高、资历不深的一代奸雄曹操是怎么回事?却能够先后除袁术、破三姓家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是怎么回事?最后脱颖而出是怎么回事?统一中原是怎么回事?纵横朝野是怎么回事?把持政局是怎么回事?成为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顶尖风云人物。
一代奸雄曹操除了在政治上占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外是怎么回事?其他能够促使他叱咤风云、雄霸北方的因素中是怎么回事?最积极的、最有效的当数他实行的求贤若渴的广泛吸收、笼络文才武将是怎么回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了。
一代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代奸雄曹操的性格很复杂是怎么回事?他"有权谋是怎么回事?多机变"是怎么回事?同时疑心也很重。
但是有一点一代奸雄曹操看得很透彻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怎么回事?军队实力决定一切。
一代奸雄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是怎么回事?逃回沛国谯县老家后是怎么回事?树立起"忠义"的白色旗帜是怎么回事?到处招兵买马是怎么回事?组建军队武装力量是怎么回事?随即掀起了一场会同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的波澜壮举。
三姓家奴吕布是一个武艺超群的猛将 董卓死后是怎么回事?黄巾残余势力再次叛乱滋事。
一代奸雄曹操借剿灭黄巾之际是怎么回事?在山东各地招贤纳士是怎么回事?文才武将闻声归附是怎么回事?军队实力得到了迅速膨胀是怎么回事?这为他在以后几次南征北战中都能够所向披靡、连连告捷奠定了雄厚的军队基础和人才保障。
一代奸雄曹操爱惜、招纳人才是怎么回事?遵循一定的原则是怎么回事?那就是道德和人品必须要过关是怎么回事?必须对自己的国家或主公忠心不二。
所以是怎么回事?当武艺最高、异常骁勇的三姓家奴吕布一代奸雄曹操被伏后表示愿意归降是怎么回事?并向一代奸雄曹操陈述了"明公所虑是怎么回事?不过于布是怎么回事?布今已服矣。
公为大将是怎么回事?布副之是怎么回事?天下不难定也"的利害关系后是怎么回事?求贤若渴的一代奸雄曹操没有立即表态是怎么回事?而是问站在一边的刘备"如何"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一代奸雄曹操对三姓家奴吕布这样一个武艺超群的猛将是爱慕的是怎么回事?甚至想象到一旦拥有三姓家奴吕布便会使自己如虎添翼是怎么回事?在内心里是准备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