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简介 这八个人分别是哪位,什么职位

【菜科解读】
可以说,这八大铁帽子是绝对的牛人。
“八大铁帽子王”是指给后金、清朝大业带来福祉的8位亲王、郡王,他们的作用近乎现在的开国元勋,所谓的制度也是在这种分封子侄、亲信的基础上形成的。
“八大铁帽子王”既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也巩固了的统治地位。
礼亲王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
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
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
五年病逝,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其后代袭爵有名者,如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裢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
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
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两个被夺爵。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
发动杀肃顺,端华赐自尽。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
多尔衮因军功被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幼子福临即位。
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多尔衮先后被顺治封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迎于东直门。
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配享太庙。
后苏克萨哈等攻讦他种种不法,被废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敢论及此事。
乾隆三十八年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日忠,配享太庙。
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之后继承爵位。
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不计追封者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豫通亲王多铎。
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之师,从此无有成规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
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
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夺爵。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
清军入关后率军西征川陕,剿击、余部。
豪格与多尔衮多不睦,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竟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
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
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
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
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
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二人夺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
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
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被申斥,爵位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
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死军中。
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
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三人夺爵。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
其父为代善第3子萨哈磷,萨哈磷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3子。
顺治元年勒克德浑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
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怡亲王 始封祖为怡贤亲祥。
允祥是第13子。
雍亲王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于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
道光时载垣袭爵,穆宗()初立时载垣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
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
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 始封祖为恭忠亲王奕訢。
奕訢为第6子。
道光遗诏中遗命四子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訢为亲王,文宗奕詝继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訢大力支持配合。
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
后赐其食亲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
二十四年奕訢病逝,诏谥“忠”,配享太庙。
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 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清宣宗旻宁第7子,咸丰年封醇郡王,其福晋为慈禧胞妹。
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穆宗(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
光绪十六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
光绪三十四年德宗载湉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 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
奕劻是清高宗弘历17子永璘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
慈禧60万寿封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共同主持辛丑议和。
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
辛亥革命爆发后奏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
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
其王爵只有一代。
名单 礼亲王代善(太祖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 随机文章三国志英雄一分高下!是拥有皇室血统的刘备胜出还是以实力决胜负的曹操?佛罗里达州马尔伯里天坑,采矿废料造成的天坑(深56米)乌贼为什么是四维生物,可掌控时间预知未来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长征10号重型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达150吨(未实际生产)
清朝什么官职是最大的?清朝等级最高的官当属摄政王
一旦得到铁帽子王,只要王朝不灭不犯大事,子子孙孙都无忧。
清朝有个特殊的八旗制度,可能是因为这种边关民族以前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八旗就相当于八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一个旗主,其中势力最强的那一个就是满清的,在清朝早期皇帝并不是一家独大,一些重要的事情都要和其他旗主商量,也就是说这几个旗主是除了皇帝外权力最大的。
于是就有人认为,如果谁能担任铁帽子王或八旗旗主,是不是就是清朝等级最高的官?其实并不是的,其实这两个职位还可以叠加,但是即使叠加也不是最大的。
清朝等级最高的官当属摄政王,整个清朝276年的历史,也只有两个人担任过,一个是大家都熟悉的,另一个就是载沣。
多尔衮在当皇帝的时候就权倾朝野,甚至历史上还有他和的一些花边新闻,传闻多尔衮被孝庄留宿,事情传到皇太极耳中后连夜赶回宫中,第二天皇太极的尸体就被抬了出来死因不明,历史上说他暴毙。
恐怕和多尔衮脱不开关系。
后来皇帝继位,多尔衮执掌朝政,顺治几乎成了他的傀儡。
提起载沣,最熟知的是溥仪的爹。
因为溥仪年幼继承大统,慈禧亲自任命他为摄政王管理朝政,清朝最后三年的时间,他才是实际的统治者,虽然是摄政王但是和皇帝没有分别。
能够干预政治,一言决定国家大事这才是清朝等级最高的官。
随机文章隋文帝杨坚都有哪些政治举措清朝皇帝对太监充满戒心!最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太监制度终结在他手上武隆后坪天坑群的成因,我国唯一冲蚀形成的天坑(深300米)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秦始皇陵发掘44年无人敢挖(技术菜)揭秘苏联为什么没有登月,连续四次试射N1火箭均遭失败(前功尽弃)
清朝后宫女子,为什么脖子上都戴着一条白色领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清宫剧中服装是华丽精致,随着位分的高低,衣服的颜色与材质也大不相同,但是相同的一点是脖子处都戴着一条白色的领子,这个东西叫做龙华,上到皇后、嫔妃,下到宫女,都有佩戴,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意呢? 首先便是以此来区分等级。
清朝的服装样子很多,随着主人身份等级的不同而变化,见了什么人该行什么样的礼,谁向谁行礼,这些都是不能出错的。
但是后宫这么多人,也不是都互相认识或者熟知,这个时候龙华就起了大作用了。
宫女们虽然也佩戴,但是因为她们的等级最低,她们的龙华也最简单,就是一条白色领子。
而一旦成为嫔妃,就可以在上面绣一些花花草草,以此来为自己增色。
但是嫔妃中也是有等级的,地位越高,龙华上面的花草越稀有珍贵。
不过花样和图案是次要,更重要的龙华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得宠的妃子和位分高的人会好一些,龙华的长度和颜色也不一样,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在做工和质量上面都是最精致的,上面的花样也很多。
当然了,最好的还是的,毕竟位分不一样,除了质量顶级之外,妃子们上面是花花草草,太后的就是闪闪的“寿”字。
除了区分等级,还有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原因,那便是美观和保暖。
当时清朝入关后,衣服都没有领子,这样做也就是为了好看。
春秋两季时遇到刮风天气,这领子便能很好的保暖,是不是难以相信? 不过随着清朝的发展,到了后期,龙华的使用率也大大降低,虽然没有消失,但是更多的嫔妃都选择了其他的方式,比如说衣服上增加了衣领,到了冬天干脆有了毛毛领,不过从这里也能看出,在后宫生存有多艰难,一条“围脖”讲究都如此之多。
不过这也恰好让我们又一次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一条简简单单的领子,都能赋予它“尊贵”的名字,还有其深层次的用意,真是不简单。
随机文章马谡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霍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看不起搞理论研究的揭秘古代生化武器箭毒木,土著用剧毒树汁箭头打得英军丢盔弃甲什么人可以葬在龙脉上,十世善人/紫薇命格才能葬在龙脉上(出皇帝)奥丁和宙斯什么关系,奥丁和宙斯谁厉害/北欧神王奥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