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生前安排的人事布局,为什么仅维持48天就被奕訢等人推翻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2 点击数:
简介:中国封建社会是君权至上的社会体制,同时也是一个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会。

中国历史上有明确史书记载可查的有近五百人,但仅有一位女性皇帝,那就是。

但是,虽说中国封建社会

【菜科解读】

中国封建社会是君权至上的社会体制,同时也是一个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会。

中国历史上有明确史书记载可查的有近五百人,但仅有一位女性皇帝,那就是。

但是,虽说中国封建社会执政是以男性为主导,但是并不乏女性政治人物,其中更是不乏掌管国家最高权力之人。

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们,通常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皇,其中将“皇太后”这个身份发挥最“淋漓尽致”的绝对是非太后莫属。

而这位能够在以防外戚和女性干政最为严密的脱颖而出,不得不堪称一个奇迹。

而这个奇迹之起始点,就是一份看似缜密却漏洞百出的遗诏。

图1 慈禧(1835年—1908年) 这份遗诏就是咸丰皇帝临终前留下的托孤遗诏,这份遗诏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 1. 立皇长子为皇太子,日后(咸丰皇帝死后)继承皇帝位; 2. 命郑亲王端华、怡亲王和尚书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史称“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这一切似乎很明确,父死子承,八大臣辅弼幼主(载淳当时年仅六岁)。

但是这份遗诏形成过程有一个看似不重要,但是极为重要的漏洞,那就是遗诏并非皇帝亲笔所写,而是由军机大臣代笔(代笔者很可能是咸丰皇帝老师杜受田之子杜翰)。

当时的情况是,咸丰皇帝已经病入膏肓决定要立遗嘱,为了证明遗嘱的有效性,身处热河行宫的咸丰皇帝召集了身边所有主要王公大臣见证自己的最后遗言和人事安排。

但是由于身体健康原因,不能亲自执笔,于是“退而求其次”,由皇帝口述大臣代笔,再由皇帝过目阅览盖上御印,如此同样具有法律效益。

就是这看似“无所谓”的代笔,最后成了八大臣被奕訢等人攻击之要害之一。

理由就是咸丰皇帝托孤之时北京方面近枝王公和主要大臣均不知情,遗诏有八大臣蒙蔽要挟大行皇帝所做之嫌疑!政治斗争,成王败寇,成功者就是可以这么理直气壮的颠倒黑白! 图2 奕訢晚年照 咱们接着聊遗诏之事。

立完遗诏咸丰皇帝并没有立刻驾崩,躺在病床上的他不久又做了一个决定,什么决定呢?在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期间,所有谕旨由军机处拟定,所拟定谕旨必须要开头盖“同道堂”印章,结尾盖“御赏”印章,方可生效。

这两个印章的实际管理人就是两宫太后。

咸丰皇帝为什么又想了这么一出呢? 咸丰皇帝一生动荡,虽然踌躇满志,但是最后也没能够挽回大清王朝颓废之势,而且是每况愈下,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因此郁郁而终。

咸丰皇帝知道,自己唯一年幼的儿子虽然承袭皇帝之位,但是处境不可谓不艰险。

而眼前最为艰险并非外患而是“内忧”,这“内忧”指的就是朝廷各方势力。

咸丰皇帝担心啊,他担心自己在世之时,肃顺等人可以,唯唯是诺,但是自己儿子年幼,大权必然旁落,一旦肃顺成了第二怎么办?所以他想了“盖章生效”这一招,意在通过皇太后制约八大臣,同时又为了避免母后专权,又通过八大臣限制皇太后,可谓是一箭双雕。

但是,相互制约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双方矛盾激化,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食物链”之间的生存斗争规律是,越向顶端越血雨腥风,很快这一基本规律就再一次应验。

图3 咸丰皇帝,1860年10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 自觉安排妥当的咸丰皇帝终于。

可惜他不会知道自己多方权衡考虑的人事安排,看似高明,其实就是一招臭棋。

咸丰皇帝一闭眼遗诏就立刻公布天下,顾命八大臣开始正式上岗“赞襄一切政务”。

这个命令一下达,最先不满的就是此时留守北京的近枝宗室权贵,其中最具影响力也是主要代表人物的就是恭亲王奕訢。

众所周知,奕訢之能力在宗室皇亲之中那是首屈一指,而且又是咸丰皇帝的弟弟,老皇帝遗诏中亲封的亲王。

同时,前不久那场洋鬼子进京的浩劫,要不是奕訢多方斡旋,大清王朝的老窝都得让洋鬼子端了,往大了说这是保住祖宗基业之功。

所以,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将奕訢排除在托孤大名单,也就是核心政治圈之外。

当时,朝野上下为奕訢鸣不平之人不在少数,这一支力量日后发挥了巨大作用。

图4 孝静成皇后(1812年-1855年),奕訢生母 话说回来,咸丰皇帝为何故意要将自己的弟弟们都排除在核心政治圈之外呢?咸丰皇帝难道不了解自己的弟弟奕訢之能力?实际上,恰恰相反,咸丰皇帝就是太知道自己弟弟奕訢的能力了,奕訢不但能力超群,更是。

咸丰五年,身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奕訢,利用咸丰皇帝含糊之机,竟然以皇帝名义给自己的生母尊了一个皇太后的名号。

这种挑战皇权的行为咸丰皇帝怎么能放心?一想到托孤奕訢,立马感觉如芒在背,万一奕訢是第二个呢?所以,咸丰皇帝必须要将奕訢排除在外,可谓是。

但是病入膏肓又流亡在外的他也仅能在遗诏中对身后之事做做文章,此时的他已经做不到精力旺盛之时对奕訢的全面压制与掌控了。

既然压不住,那就得露头。

一直被皇兄压制的奕訢,怎肯就此罢休?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奕訢得韬光养晦,咸丰皇帝一死,就是奕訢厚积薄发之时。

所以说,咸丰皇帝看似多方制约的人事安排,其实是将朝野力量分成了多股,而这些力量之间更是矛盾重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咸丰皇帝这大行皇帝之影响力逐渐淡化,敢于出头挑战甚至是质疑咸丰皇帝人事安排之人开始蠢蠢欲动。

同时,各方力量对于权力掌控欲望的逐渐深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势必迅速扩大。

如此一来的恶果,就是导致各方力量你死我活的斗争,也就是常说的“政变”! 图5 热河省,简称热,省会承德市 说实话,当时很多朝野之人已经预示到了咸丰皇帝的“如意算盘”根本维持不了多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咸丰皇帝前脚刚闭眼,后脚八大臣就开始和两宫太后闹别扭,甚至是公开吵架,吓得小皇帝都尿了裤子。

而另外一边,北京留守官员也开始立即行动起来,奕訢主动要求祭拜大行皇帝宫梓以探听热河虚实,趁机了解八大臣与两宫太后之状况。

一切看似寻常行为,其实都是非寻常之举。

可想而知,咸丰皇帝期望的平衡根本无法维持! 尽管人们早就预知当下的政体结构必然被打破,但是能够预料到速度之快的应该不多。

咸丰皇帝生前良苦用心的人事布局,维持了多长时间呢?48天!也就是从咸丰皇帝去世,八大臣辅政开始算,48天之后八大臣被冠名反动团伙,两宫太后和奕訢联手将其彻底消灭。

真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知咸丰皇帝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图6 同治皇帝幼年时期 经过这次“干净利落”的政变之后,咸丰皇帝遗嘱中的政治人事架构被彻底捣毁,取而代之的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和恭亲王奕訢议政的联合执政模式,小皇帝的年号“同治”大有此意。

然而,令太多人的是,这“同治”执政模式也没持续多久被再次打破,这一次奕訢被踢出了决策层,这又是一次政变。

这次政变标志着大清王朝开女人当家之模式,这位当家的女人就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

随机文章汉朝屯田的意图是什么?法国阵风战斗机简介,可携带核弹攻击海陆空(单架2.42亿美元)神奇的过度学习效应,天才没有99%的汗水那不是天才银河系是怎么形成的,经过136亿年才变成现在模样/还在继续演化黄河水从哪里开始变黄,真正位置其实在这里/专家都不知道的地方

妃子们个个爆乳?皇帝爱不释手?揭秘古代女子丰胸

揭秘古代女子如何丰胸。

杨贤妃是唐文宗最宠爱的妃子,唐文宗是一代贤帝,但因宦官当道被活活气死。

唐文宗倡导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但后宫私生活上奢靡放纵独爱爆乳的杨贤妃。

后宫妃子也因唐文宗的这个爱好纷纷挤胸露乳,在丰胸方面想了不少高招,在后宫嫔妃纷纷服用豆制品丰胸导致豆比金贵。

唐文宗为何这么宠爱爆乳的杨贤妃呢?杨贤妃掌控文宗又有何妙招? 下面VIP世界之最小编就为大家一一解开。

古代女子如何丰胸"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这是唐文宗于开成三年写的一首《宫中题》,据说吟咏时,杨贤妃就伴在身侧,二人一起去看望生病了的王德妃。

大概的背景是,太子李永不务正业,常与戏子无赖在一起厮混,唐文宗很生气,动了废黜的念头。

作为母亲的王德妃由于平素过于宠爱太子,遂又惊又惧,一病不起。

杨贤妃也就是这个时期从昭容连升三级册为贵妃的。

杨贤妃很有女人味,唐文宗形容春雨的诗里有一句"霢霂垂朱阙,飘飖入绿墀",被学者推测为是临幸杨妃之后的描写,飘飘洒洒,如醉如痴,连下台阶都没了重心。

当然枕头风是没少吹,"杨贤妃方幸,数谮之"。

杨修到底善不善谋?为什么能在《军师联盟》中成为宣皇帝司马懿的对手

电视剧《军师联盟》,单从制作上来说,算是部良心剧。

可是,却也有为人所诟病的地方,该剧是以为主角。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靠隐忍与欺凌孤儿寡母而得的天下,是被公认的搞阴谋耍心机的登峰造极者。

所以,司马懿虽是历史上的胜利者,但其名声却很差,其取天下的手段却往往为人所不屑。

后赵皇帝石勒曾说道:..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然而,虽也欺凌孤儿寡母,但毕竟是靠征战、剿灭群雄而得的天下,而司马懿则纯粹是靠得阴招而得天下。

所以,曹操为人所敬仰,而司马懿则为人所厌恶。

如果在职场上,有人被说很司马懿,那就是句骂人的话。

说明此人爱搞阴的,大家应该离他远远的。

《军师联盟》既以司马懿为主角,就要为其做美化,也就没法遵循真实的历史。

然而,为人所诧异的地方还不是该剧对司马懿的美化处理,而是司马懿的前期对手戏居然是。

杨修虽以聪慧而知名,论才思敏捷,司马懿不是杨修的对手。

但若论起搞计谋耍心机,杨修在司马懿面前还只能算是娃娃级别。

其一,杨修出身於东汉名门的弘农杨氏。

杨修的高祖父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既源於杨震)被誉为“关西”。

弘农杨氏是以研究经籍、正道修身而闻名当世,又岂会去搞阴谋以辱没家风?其二,杨修爱显耀才华,而并不善於隐隐藏藏,实在算不上是善於谋略之人。

而据史载,杨修虽在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中,偏向於曹植,但实际上其并非拥立曹植的核心人物。

杨修与曹植走得更近,更多的是因为文学上的。

实际上拥立曹植的核心人物是丁仪、丁廙兄弟俩;拥立曹丕的核心人物也不是司马懿,其时的司马懿虽有才名,但资历还甚浅。

所以,剧中的司马懿与杨修之间斗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那为何要选杨修这个“名不符实”的军师为司马懿的对手呢?这是因为当时曹魏的著名谋士,基本上都是或明或暗地支持曹丕,而有明确倾向支持曹植(既不合礼法,又不适为君)的著名谋士却没有记载。

而曹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丁仪、丁廙兄弟俩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衬托不出司马懿的“聪慧”来。

而杨修跟曹植走得比较近,又以聪慧而知名。

于是,便选了杨修作为司马懿的对手戏。

随机文章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鲁肃靠「榻上策」助孙权称帝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盘点哈勃望远镜十佳照片,第一名为即将死亡的星球/与太阳相似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十大世界重大科学发现(颠覆人的三观)改变生活的未来黑科技,盘点十大未来可能出现的科技/寿命延长30%

加入收藏
               

咸丰帝生前安排的人事布局,为什么仅维持48天就被奕訢等人推翻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