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帝乾隆时期小吏为什么敢索贿大员?为什么他们胆子这么大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五十七年(1792),刚刚从前线击退廓尔喀入侵、平定西藏战乱而凯旋的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在回到京城以后,福康安照例按规定往户部递交了军费账册,以便能够早日报销军费

【菜科解读】

五十七年(1792),刚刚从前线击退廓尔喀入侵、平定西藏战乱而凯旋的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在回到京城以后,福康安照例按规定往户部递交了军费账册,以便能够早日报销军费开支,不料却遭遇户部书吏索要“部费”,也就是要“赏钱”。

要知道,福康安从小由带在身边长大,皇帝待他如亲生子,这时候的他更是圣眷正隆,是朝廷的大红人。

不入官品的户部书吏竟然刮钱刮到他的头上,无异于。

福康安哪里受得了这种气这种勒索?!他气得暴跳如雷,怒道:“幺麽小胥,敢向大帅索贿赂乎!”论级别,小小书吏与他这个爵爷相差。

别说刮他的油水,就是他能在人群中瞟上他们一眼,他们也应该激动好几天。

就在福康安愤愤难平之际,书吏对自己的行为给出了解释:索要“部费”只是为了“多添书手、日夜迅办”,如此才能速报速结,否则,“仅就本有之人……非三数年不能了事”。

书吏还特意提醒福康安,现在你刚刚大捷归来,皇上对你有求必应,一旦这事久拖不决,“上意倦厌,必干诘责”。

这句话是在暗示福康安,要办尽早办,如果拖下去对其不利。

福康安一听,顿时傻眼,一点脾气也没有了,乖乖照办…… 那么,小小的户部书吏怎么敢与皇帝身边的红人、朝廷的封疆大吏叫板? 在中国民间有句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方上的胥吏吃老百姓的,而中央六部各衙门的书吏则吃下面大小官员的。

所以虾米能不能吃定大鱼,关键不在虾米的才能高低,而在于虾米在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这些小小的户部胥吏之所以敢吃定福康安,奥秘就在于官员的隐性利益。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官员的隐性利益。

官员的隐性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灰色收入,二是隐性特权。

由于政治制度规范的缺失,当时的大小官员往往会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来谋求诸多显著高于社会一般成员的非正当性收益以及依靠权力延伸出来的“含金”收益。

在京城各部门供职的书吏,虽然不能与那些地方官员获取的收益相提并论,可也有获取隐性利益的巨大空间。

既然地方官员的“炭敬”(冬天取暖费)、“冰敬”(夏天的消暑费用)之类的贿赂砸不到他们的头上,那么他们就因地制宜,通过自己的部门特权向各地方官员直接索贿。

六部书吏在索贿这件事上是各有各的道儿,从不含糊。

在这六部当中,户部索贿是最容易的事,其次才轮得上吏部和兵部。

因为户部是管各种费用报销的部门,地方的各项开支要报销,都必须经过户部核准,不然就没办法报。

但凡有利益出没的地方,就会产生灰色生存。

那些不谙规则的人,往往就没有办法办成事。

就拿这眼下的军费报销人福康安来说,朝中谁人不晓得他是皇帝面前一等一的大红人?可书吏照样不买他的账,照样要他按照行业规矩来办事。

这时候书吏的衍生权力,就形成了上自户部大员下到普通书吏的一条“灰色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是相互贯通的。

书吏向福康安索要的“部费”,就是他们的隐性利益,是他们自肥的肥沃土壤。

那么,什么是“部费”呢?大清帝国的财务制度是严格的,军费报销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是“投文”,即花钱的部门先对要求报销的事项进行统计,填写清册,送交户部;然后是户部对报销清册进行审计,如果发现报销清册中有不合规定的情况,就要求申报部门重新核实,这叫“批驳”;等报销项目都符合规定了,户部题写奏折,交皇上审批,如果皇上签字同意报销,户部给申报部门一个批文,整个报销流程就结束了。

在这个过程中,户部权力的真正体现在于“批驳”。

为了避免被批“被驳”,申报部门就得有一笔专门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在历史上就叫“部费”。

所谓“部费”,说白了其实就是清政府某部门吃的回扣,据说就是皇帝也拿这个“回扣”没办法。

按一般人的想法,这些巨额的“部费”一定是进了户部大员的腰包里,其实不然。

大清帝国有个官职叫“书吏”,书吏只是一些普通办事人员,他们的工作是抄抄写写,类似于办公室里最底层的文员。

有意思、并且吊诡的是,款额巨大的“部费”大多是落入了这些底层文员的腰包。

按照常理,书吏的上面还有司官、员外郎、郎中、侍郎和尚书,但是,这些人很少懂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那些枯燥乏味的账目更叫他们头疼,所以,他们就把审计的职责推给了书吏,这样书吏就有了权力,书吏说行,他们就在同意报销的审核报告上签字;书吏说不行,他们就在批驳的意见单上签字。

户部书吏因为有了这种权力,导致报销的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找关系、通门路、托人去“打点”。

何止是福康安,后世大名鼎鼎的、也照样都在书吏面前“吃瘪。

当年,李鸿章托的人是王文韶。

王当时是湖北的一个道台,以前在户部任过职,有部里的人脉。

王让人去找书吏,探口风,反馈回来的消息说,书吏的胃口很大,要一厘三毫的回扣,即报销一百两给一两三钱。

当时湘军、淮军要报销的军费是三千多万两银子,按一厘三毫算,“部费”需要四十万两。

曾国藩也托人,他托的人是李宗羲。

李当时是江宁布政使,与户部的人不熟,又托了一个叫许缘仲的人出面和户部书吏接洽,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给八万两。

显然,书吏已经算是给了很大的面子了。

事儿办成了,但是,曾国藩对“部费”一事很恼火,因为这笔钱是不能通过正式的财政制度得到的。

于是,曾国藩向皇上递交了一份报告,请求军费报销免于审计。

皇上出于对他们平定、捻军的卓越功勋,同意了此要求。

不过,曾国藩也表示,以前已经和户部书吏说好要给的八万两银子“部费”还是照给,但书吏们不能再多要了。

书吏索取“部费”,而在正式的财政制度里又没有这项收支,那么“部费”又从哪里来呢?“部费”一般是省级衙门向下属摊派,层层落实,最后落到州县官员头上,州县官员不会自掏腰包,要在征收钱粮时通过加收“火耗”等形式筹集,这成了州县官员在征税时收取税外之费的一个原因。

乱摊派势必引起老百姓不满,影响社会安定,所以历朝皇帝都想取缔这种于吏治民生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做法,其中以最认真,所采用的方法也最符合现代财政制度。

雍正的办法是专门成立一个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审计署这样的机构,取名为“会考府”,规格很高,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任何外在干扰。

但是,这种做法也是换汤不换药,并无实效,只是换了另一批书吏而已。

“部费”无法革除,而其享用者又主要是书吏,这就形成了书吏比官富的特殊现象。

书吏们到底有多少钱?晚清学者冯桂芬曾经做过估计:吏部四个司的书吏每年大概能得到三百万两银子的好处费,加上兵部、户部、工部,四部书吏每年所得应该不少于一千万两银子。

外省衙门人数更多,贪污的也多,当然更不止一千万两。

从银子的来源看,其中十分之三来自国家财政,十分之七是民脂民膏。

按照冯桂芬的估计,年代,全国的书吏每年得到的灰色收入超过了两千万两银子,而当时全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是四千多万两,这意味着,书吏灰色收入的总额高达国家财政的一半。

随机文章惊现2017年广州不明飞行物,小蛮腰和高速路上多地出现揭秘美国洛杉矶蝴蝶树之谜,成千上万的蝴蝶栖息于松树上(蝴蝶王国)揭秘黄鼠狼为什么不能打,成精的黄鼠狼被打可是会施展法术报复的俄罗斯鼓励中俄通婚,为什么有的中国小伙不愿意迎娶?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司马迁告诉你两点原因让项羽不得不败

风流皇帝乾隆的第一个女人是哪位?为风流皇帝乾隆生育第一个儿子

的富察皇后可以说家喻户晓,不过,其实在富察皇后之前,乾隆还有另一位,这位富察氏是最早的女人,她在乾隆还是皇子时就成为乾隆的侍妾了,并且是乾隆的第一个女人,还为乾隆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她就是乾隆的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史料中并没有提到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的具体出生日期,但可以推断出这位富察氏比乾隆年长,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富察氏是在参加时期选秀后被赏赐给的,说明富察氏那会最少十三四岁了,而与此同时的弘历却还没有到大婚的年纪,说明富察氏比乾隆年长。

第二个证据就是乾隆写的《孝贤皇后陵寝酹酒》诗中提到:“他在写该诗的时候再过几个月就要七十岁了,而且随葬皇后的人,包括孝贤皇后在内,慧贤皇贵妃以及淑嘉皇贵妃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也要满七十岁了,可惜她们都离开了人世”。

一想到这乾隆就伤感不已,不过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也是随葬在乾隆地宫的人员,但乾隆在这首诗里却唯独没提她,说明富察氏如果还活着的话肯定已经过了七十岁,即她的年龄一定是比乾隆大的。

根据历史记载,这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个女人,她是雍正赏给弘历的侍妾。

按照清宫规矩,一般皇子结婚之前都会选一个侍妾与皇子一起生活,目的就是让皇子学会婚姻之道,了解夫妻之间的婚后生活,富察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嫁给乾隆的,从这方面说,富察氏还是乾隆的导师呢。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虽然出身低微,没有显赫的背景,入弘历潜邸时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侍妾,但她为乾隆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永璜,光是这份功劳也能令她在乾隆后宫站稳脚跟。

不过,富察氏的运气不太好,她在乾隆继位2个月前因病去世,也就是说她去世的时候只是以皇子侍妾的身份去世的,既不是妃也不是皇贵妃,她之后的所有位分都是乾隆追封的。

不过这也是富察氏的幸运之处,她最起码还被乾隆记挂,死后也得到了乾隆的认可,被追封为皇贵妃,有名有份。

历史上有很多不受宠的侍妾,在皇子登基后一直都得不到册封,最后抑郁而终,比起她们,富察氏的境遇不知要好多少。

随机文章美国超级黑科技tv-8核动力坦克,克莱斯勒打造水陆两栖核战坦克揭秘日本地震乌贼为什么很恐怖,异常捕获巨型乌贼是海底地震预兆神仙为什么要走南天门,天庭作为高维空间只有南天门一个通道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半径5.2亿光年/质量是银河系10万倍探索古墓里面真的有机关吗?各种各种致死性机关/针对贪财的盗墓贼

风流皇帝乾隆后宫的祥答应是何许人物?为什么死后没有入皇陵

是入关后的第四位,他和他的后妃们葬在清东陵的裕陵以及裕陵妃园寝中,在裕陵地宫中有以孝贤皇后为首的5位后妃,裕陵妃园寝中则有以为首的36位妃嫔,如是,能够葬入乾隆皇陵的女人便有了41位之多。

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其实乾隆后宫中还有一位答应,不知葬于何处,她就是祥答应。

祥答应是乾隆后宫中唯一的答应。

清朝后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八旗选秀,秀女主要来自家世良好的八旗世家,她们被选中后便可以直接册封为妃嫔,起点一般是贵人。

第二种是宫女选秀,秀女主要是来自三旗的包衣女子,被选中后大多数会充任宫女,或是以使女(官女子)的身份入侍某位皇子,只有极少数幸运者会被皇帝看中,不过这些幸运儿也会被分派到某位上层后妃寝宫中学习规矩,也就是做宫女。

从历史记载来看,祥答应入宫的时间是乾隆十八年七月十五日,最初的名分是祥贵人。

能够一入宫便封为贵人,这说明祥答应并不是出身内务府的包衣女子,而是来自外八旗的秀女,因此,祥答应的家世应该是很不错的。

然而,或许是在家中过于娇惯的缘故,初入宫闱的祥贵人对宫廷礼仪不太熟悉,一不小心就触犯了龙颜,不久就被乾隆帝降为祥常在。

这次,祥常在终于见识到了天子的权威,从此以后谦恭谨慎,小心翼翼地侍奉帝王,并学习宫中礼仪规矩。

乾隆二十四年,祥常在被复封为祥贵人,终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不过,当时乾隆后宫中最得宠的却是令妃,魏氏这一年由于小产被晋封为令贵妃,成为乾隆后宫第三主位,次于皇后那拉氏和纯贵妃。

然而,祥贵人似乎也想在后宫中分一杯羹,不过,雨露均沾在她看来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最终她再次惹怒了天子,这一次,暴风雨来得似乎更加猛烈,祥贵人被连降两级,竟降到了祥答应。

答应是清朝后妃等级中最低的一级,能够降到这个位分,实际上跟打入冷宫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般来讲,祥答应很难有的机会了,她不但每天面对着宫女与的,还要在极度贫乏的物质生活上备受煎熬,甚至是吃不饱穿不暖。

祥答应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初入宫可是怀着要做宠妃的梦想,没想到自己会到这步田地,真是造化弄人呀! 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祥答应病逝于宫中,年龄应该在30岁到40岁之间。

令人的是,乾隆帝仍然余怒未消,拒绝将祥答应葬入自己的皇陵,至于究竟将其葬到了哪里,史料中也没有记载,估计应该是随便葬到像曹八里屯宫女葬地那样的场所吧。

随机文章北极圈里的富兰克林木乃伊,因铅中毒而死在探索航道的路上恐惧魔王迪亚波罗,勾引王子占据身体和灵魂(天堂最大敌人)武则天的最后归宿乾陵地宫,乾陵地宫为什么不发掘(盗墓贼连连碰壁)世界上最毒的鸟,冠林鵙鹟/羽毛杀人如无形宙斯为何忌惮哈迪斯,聪明的宙斯维持长久统治的套路

加入收藏
               

风流皇帝乾隆时期小吏为什么敢索贿大员?为什么他们胆子这么大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