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攻破天京后都做了些什么?犯下了哪些罪行?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简介:1864年7月19日,湘军引爆地道内的火药,炸毁金陵城墙龙脖子,城墙倒塌二十多丈。

湘军四路并进,金陵九座城门被攻占。

自此,建都十二年的天京陷落。

天京保卫战历时

【菜科解读】

1864年7月19日,湘军引爆地道内的火药,炸毁金陵城墙龙脖子,城墙倒塌二十多丈。

湘军四路并进,金陵九座城门被攻占。

自此,建都十二年的天京陷落。

天京保卫战历时50天,天京城内太平军三万余人,能战斗者仅四千人,但仍然殊死抵抗,直到陷落。

不得不承认:“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实际只有三万多)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巨寇。

” 湘军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终于攻破天京。

湘军进入天京,大肆烧杀抢掠,犯下了四大罪行,其残忍程度不亚于数十年后日军攻占南京后的暴行。

第一罪行是大肆焚烧城内建筑物,湘军进入城中后,太平军依靠一幢幢建筑物进行了巷战。

湘军对付太平军的办法,就是连同房子一起烧掉。

湘军将领萧孚泗第一个冲进府,在对天王府劫掠一空后放火烧毁了规模宏大壮丽的天王府。

时人有诗叹曰:“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当然,有些房屋建筑是太平军自己烧毁的。

太平军在最后时刻,抱着“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的决心,将财物和房子烧毁。

但太平军烧毁的仅有十分之三,大部分都是被湘军焚毁。

曾国藩在奏折中说:“三日夜火光不息。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都不熄灭。

曾国藩的这一描述是大大缩水了的,事实上大火烧了整整八天,直到一场大雨才浇灭。

昔日繁华的金陵城,变成了一片瓦砾堆。

传承了千年的名胜古迹、文物宫殿,在这一场浩劫中化为了灰烬。

第二罪行是大肆杀戮,湘军入城之后,开展了为期6天的屠城。

曾国藩洋洋得意地在奏折中向皇帝炫耀:“三日之内,毙贼十万余人,秦淮河尸首如麻。

凡伪王、伪王将、天将及大小酋目约三千名,死于敌军之中者居其半,死于城河沟渠及自焚者居其半。

”当时天京城内仅有人数三万余人,有几千人突围而出,剩下仅两万余人。

曾国藩的十万余人是夸大了的数字,以显示湘军的功劳。

曾国藩的机要秘书赵烈文在日记中写道:城破后,整个金陵城中“尸骸塞路,臭不可闻。

”又道:“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担货物又无窖可挖者,尽情杀死。

沿街死尸十之九皆是老者,其幼儿未满二三岁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

妇女四十岁以下一人俱无。

老者无不受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嚎之声达于四野。

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 同为湘军的赵烈文对湘军的暴行都看不下去了,可见其残忍程度有多。

第三罪行是掳掠妇女。

城破之后,四十岁以下的妇女都被湘军掳掠,年老的都被杀死。

赵烈文笔记下的:“妇女四十岁以下一人俱无。

”是对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第四罪是抢夺财物。

湘军入城后便进行大肆搜刮财物。

赵烈文在日记中写道:“闻各军入城后,滩掠夺,颇乱伍。

又见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收刮,甚至各棚厮役皆去,担负相属道。

”湘军上到将军,下到烧火做饭的厨子马夫都去抢夺财物,将抢到的财物打包肩挑背负,沿江而上,运回湖南老家。

一个多月后,抢劫还在继续“城内各军尚纷乱不止,兵勇互相抢夺,时有杀伤。

” 李秀成被俘后,抓获李秀成的村民陶大兰非但没得到湘军将领萧孚泗的一分钱奖赏,然而全家连同邻居都被关起来拷打,逼问有没有私藏李秀成的金银。

赵烈文对萧孚泗说:“丧良昧理,一至于此!”。

萧孚泗都如此丧尽天良,更不要说那些残忍的下属了。

曾国藩被清廷赐予文正公的,被世人推举为“千古一完人”。

然而,曾国藩却是不折不扣的“剃头匠”。

曾的残忍完全超乎了一个读书人应有的礼义仁智信,称其为完人似乎徒有虚名。

曾国藩在接到咸丰皇帝的诏书出来办理团练时,就提出了要“严刑峻法”的主张。

湘军鲍超在赤冈岭俘获太平军三千人时,曾国藩曾写信给鲍超这三千人到底杀了没有。

鲍超迟疑,曾国藩写信一再催促,结果三千太平军全数被杀。

在攻克安庆前,曾国藩曾一再叮嘱在前线的说:“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为了安稳弟弟的心,他又说道:“屠城以泄其愤,迪庵在九江亦是如此办法。

”在杀人之后,曾国藩建议:“宜将贼尸设法掩埋,或用旧船载弃大江之中。

” 曾国藩还改良了中国古代的凌迟之刑,在犯人被凌迟之时,还要往伤口上撒盐,让受罚者痛苦而死。

这样嗜杀残忍的人,连不杀降兵这样的古训和道义都不遵守的人,怎么能够称之为第一完人呢? 随机文章揭秘: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喜马拉雅山脉红雪之谜,仿佛山脉哭泣流下的血泪日本博物馆中的美人鱼木乃伊,身长1.7米人身鱼尾被供奉没结婚的人不能抬棺材,抬棺材容易倒霉(亲人也不能抬)小行星是什么样子的,奇形怪状任意一颗可致毁灭性灾难

为了增加湘军战斗力,曾国藩实行了什么制度?

在刚刚继位之后,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运动。

这次农民起义席卷中国,南方基本上全部波及,形成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

此时清王朝的绿营和子弟都不管用,倒是为首训练出的湘军成为了救命的稻草。

后人探索湘军成功之谜,总结出了方方面面的原因。

比如纪律、策略、领导人的能力等方面,但据我看来,湘军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原因是因为一方面给人高薪,解决了当前的最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给人实行了保举制度,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高薪可以理解,当时曾国藩规定,湘军的饷银是朝廷正规军的三倍。

因此,在那个饥荒频发、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湖南人便义无反顾,踊跃参军。

那么什么是保举制度呢?这是说按战功保举一定数额的将士为国家武职官员,当然作为高级将领还能被朝廷封为文官。

虽然,曾国藩在衡阳的时候,在湘军誓师时,就喊出了“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口号。

他虽然是理学大家,但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不要官、不要钱,这在保境安民时偶尔说说还可以。

要让士兵们带着这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辗转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几年,鬼才会不要命,人都会跑光了。

所以,曾国藩让湘军的将士获“利”,不仅要获利,而且还要用“名”来鼓励将士。

曾国藩鼓励部将大胆保举亲信: 鄙人前衔奏补实缺,最足新耳目而鼓士气,不可畏干部诘而预自缩手也。

至于怎么保举,当时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

但湘军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不成为的,与朝廷达成默契的规定,那就是每打一次仗,一百人中可以保举三人,此后,逐年递增。

在攻克武昌一役中,湘军之中就有两百多人被保举。

这样的制度,当然能凝聚将士的心。

湘军领袖能受朝廷的封赏,升官发财,普通的士兵也能在历次战斗中分一杯羹,自然更有战斗力,更有士气。

不过后来,这个风气越来越盛,一场胜仗打下来,无论时参战的、未参战的,只要有关系就能获得保举。

都说太平天国封王太多,天京城一块砖头掉下来都可能砸到一个王爷。

当时的湘军何尝不是如此,由于是乡勇组织,裙带关系特别严重,保举之风盛行后,哪怕是在老家务农的,未成年的孩子,甚至还在肚子里未出生的都可以想尽办法冒领军功。

这个风气在的“吉字营”最为突出,这也是曾国荃笼络手下的一个方法。

曾国藩曾经也忧心忡忡的和心腹幕僚赵烈文说,保举之风增加了战斗力,也为国家埋下了隐患。

但是,在当时,太平天国胡乱封王,湘军肆意保举,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为,哪里还顾得明天后天的事情? 湘军之中,各营保举的武职官员共达十几万人,其中三品以上的数万人。

由于在湘军之中,被保举太容易了,不仅是湖南人竞相投奔,甚至一些文人也不惜来到湘军之中,或出谋划策做幕僚,或为湘军提供技术帮助。

比如数学家李善兰就来到湘军幕府,一住就是八年,为机械制造局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俞樾、吴汝纶、王闿运和王安定等士子竞相投奔。

不及第的希望能够,及第的甚至认为在湘军比在朝廷更有前途。

然而,湘军初期,曾国藩只有二品虚衔,并没有实职。

因此,湘军举荐的人都只是虚衔,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履职的机会(徒有保举名,永无履任之实)。

这样一来,在湘军后期普遍产生了厌战情绪,严重影响了湘军的战斗力。

直到曾国藩多次明示暗示朝廷,终于获得了两江总督的实职。

这样以来,湘军就有更多的将领有机会担任职位,保举制度发挥了更大的效果,吸引湘军不断向太平军步步紧逼。

随机文章看穿“纳粹只会带来毁灭”德军官密谋暗杀希特勒未果,还背上叛徒骂名…直到政府做了这件事杂技高空钢丝表演惊呆路人,18岁小伙掉下钢丝当场摔死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怎么看一座山的龙脉呢,山脉走向/五行/星象/外形等步骤繁多

湘军为什么名满天下?而淮军却默默无闻?

在末年的内战中,出现了两支精锐部队,一支是湘军,一支是淮军。

他们一起大败,将马上要分崩离析的清朝强行续命,他们都是清军精锐。

但是你绝对想不到,一到了对外作战,面对外国侵略者,两者的表现可以居然差异这么大。

在清朝末年清朝主要有两次重大军事胜利一个是左宗棠带领两万湘军收复新疆另一个是湘军王德榜率军配合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两次都有湘军的直接参与,湘军都是取得了不朽的功绩。

至于淮军呢,在左宗棠的湘军辛辛苦苦收复新疆时,淮军刘铭传部带着几万人在陕西大吃大喝,不肯入新疆作战。

1884淮军部面对法国军时惊慌失措,作。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两点原因首先是将领。

要求将领,第一要才堪治民。

第二要不怕死。

第三要不急急名利。

第四要耐受辛苦。

道义和忠义被摆在了第一位。

所以我们可以看看湘军的组成,湘军主要将领基本上都是读书人,这里有理学家、学者、进士,这素质水平在当时是十分高了,在当时的整个清朝,我相信没有一支军队可以与之相比。

他们个个都是为了理想而来绝对不会是为了金钱权利,来参军,一支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的军队是绝对可以碾压其他军队,发挥出超凡的力量的。

再看淮军将领,那就成分复杂了,盐贩子、地痞流氓、太平军降将全都有,这种人也能当正规军首领?就是一群被招安的土匪头子,面对弱者靠着优良的武器装备还能打一打,遇到强敌,那就真的是弱爆了,将领个个都是只会拥兵自重,我不是说他们军事实力不行,单独拉出来几个军事指挥水平绝对可以不输湘军,但是作为军队而不是个军事割据势力,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士兵 湘军招募士兵可是要曾国藩亲自把关的,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这样的士兵才是精锐啊。

至于淮军,将领都不要政审的,更何况士兵呢,那更就是一个大杂烩了,凭借着积累下来的资本,淮军的装备可以说是全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全亚洲最好的了,不过这只部队有这样一个毛病:装备精良但是没有血性,一遇到强敌就要溃散。

遇到国内那些个装备落后的部队狂虐,遇到强敌就逃跑,虽然也有壮烈殉国的,但是真的只是个别并且也是无法改变什么的。

而甲午战争中,唯一敢和日军肉搏的就是湘军,就算是因为太强被裁军到很小规模的湘军依旧是英勇无比,牛庄战役他们不惧强敌,不怕牺牲,相比于淮军的避而不战,他们直面日军,虽然最后惨烈战败,但也是给了日军震撼,也是曾国藩的湘军的最后一缕夕阳。

我想为什么两个部队差别这么大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借用毛爷爷的话来说,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

随机文章派太监偷偷烧大臣朝服隔年发现洞还在!朱元璋下令:杀了世界徒手攀登失手频发,男子从20米高悬崖掉下摔成粉碎揭秘人体生物钟之谜,生物钟紊乱会导致性功能减退土耳其SOM巡航导弹,可在防空系统外精确打击目标冥王星是什么颜色,呈明暗的斑点图像(暗灰色/冥王星没生命)

加入收藏
               

湘军攻破天京后都做了些什么?犯下了哪些罪行?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