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九位帝王,为什么出现了五次垂帘听政?

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古代专制社会里,如果年纪轻轻就去世,太子还未成年,这就需要皇太后辅佐未成年的皇帝
【菜科解读】
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古代专制社会里,如果年纪轻轻就去世,太子还未成年,这就需要皇太后辅佐未成年的皇帝执掌朝政,即所谓的“垂帘听政”。
这些临朝听政的太后,往往手握国柄,执掌朝政,成为当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北宋从太祖开始,到钦宗赵桓结束,一共有9位皇帝,由于古代医疗技术落后,以及宫廷争斗、内忧外患压力巨大等等的原因,北宋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这就导致继位的皇帝年龄都小或者来不及培养继承人。
比如,第三位皇帝活了55岁,算是寿命较长的,但在他去世时,太子却只有13岁。
第六位皇帝活了38岁,继位的才9岁。
第七位皇帝宋哲宗去世时,年仅25岁,继位者端王年仅几岁,几乎没有接受过治国理政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只得由皇太后垂帘听政。
北宋因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过5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其中有的皇太后地位与皇帝,甚至与皇帝并称“二圣”,代皇帝奉祀太庙,与皇帝共同接受百官朝拜。
但是,北宋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始终没有像那样,登基称帝,也没有像后来的太后独揽大权,这又是为何?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在诸多限制因素中,最为特殊的便是遗诏了,遗诏既是北宋皇太后得以垂帘听政的依据,同时又是限制皇太后专权并最终迫使她们撤帘归政的政治工具。
所谓遗诏,又叫做遗制,北宋9位皇帝中,除未驾崩即传位于其子,后徽宗、钦宗一并被抓到外民族地区,其余7位皇帝均留有遗诏,其中有3篇遗诏明确规定皇太后享有垂帘听政的权力——即《乾兴遗诏》《元丰遗诏》《元符遗制》。
北宋遗诏在授予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权力时,都会给出听政的条件,在《乾兴遗诏》与《元符遗制》中,遗诏给出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条件是“然念方在冲年“,具体听政的内容为“方嗣君践柞之初,应军国事请皇太后权同处分”。
意思就是说,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原因是皇帝年龄太小,个人无法处理国家大事,或者皇帝刚刚继位,需要有人来协助他稳定政权,所以才需要皇太后垂帘听政,共同处理朝廷事务。
这样的遗诏包含着一个重要意思,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基础是皇帝年幼或者缺乏政治经验,皇帝一旦成年,又有了从政经验之后,皇太后便失去了垂帘听政的合法基础。
这便给了北宋大臣们要求皇太后撤帘归政的理由,一旦条件成熟,大臣们便会时时敦促皇太后还政,让皇帝早日亲政。
就这样,面对所造成的压力,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不得不及时归政于皇帝。
众所周知,皇后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垂帘听政,最终代唐建周,如果将那个时候的遗诏与北宋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双方借以垂帘听政的遗诏对处理政务权力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
在《大帝遗诏》中,对武则天垂帘听政的规定是“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个意思就是说,凡是所有的大事,皇帝与大臣之间不能决断,都交由武则天处理,与北宋的遗诏相比少了一个“权”字和一个“同”,说白了,皇太后的听政权力是有限的,必须同大臣们商议,共同决定。
然而,这两个字的缺失使得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权力无限扩大,武则天可以不同皇帝、其他大臣共同商议,自行决定。
这就造成武则天的实际地位与权力已经超过了皇帝,只要大臣与皇帝、大臣与大臣之间在处理政务时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即“军国大事有不决者”,武则天就可以凭借遗诏所赋予的权力,合法地干预朝廷政务,甚至废。
所以说,北宋出现这么多的太后听政,但是,太后的权力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最终始终未超越皇权,也从来没有办法独揽皇权。
“冷丝说历史”发现,朝代更迭是正常的历史发展逻辑,但是,太后专权在历史的发展逻辑之中被印证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关键还是在于权力是否受到制约。
随机文章美国NASA不敢公布的照片,登月期间惊现外星人宇宙飞船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达芬奇在历史上消失2年,穿越到未来/传说达芬奇是外星人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银河系为什么是扁平的,旋转是主因/引力和角动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窦宪谋反篡位的为什么失败了?成功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若不信,看看这个皇帝是怎么当的,就知道了。
窦是东海恭王刘强的外孙女,其曾祖父是的开国大将窦融。
但是,后来家道中落,到了窦太后这一代,只能靠曾经的积蓄过日子。
带着复兴家族的任务,窦太后进了皇宫,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天生丽质,窦太后成为了时期唯一的皇后。
但是,窦皇后没有生孩子啊,怎么办呢?过继一个呗,汉章帝的这些儿子中,老大出生不好,老二很早就死了,老三当时的身份是太子,按资排辈,就选择了老四作为窦太后的养子。
不得不说,窦太后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女人,把别人的小孩抱过来自己养,长大后,还是会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办呢,直接杀了孩子的母亲,太残忍,于是,就借故处置了梁贵人的家人,并把梁贵人赶出了皇宫。
家人被处死,自己唯一的孩子就这样被人抱走了,想看一眼都不行,年轻的梁贵人哪里受得了,没几年就抑郁死掉了。
窦太后从来没有过小孩,看着这个活泼的小男孩,窦太后喜欢得不得了。
而刘肇并不知道亲生母亲的事,所以,他的童年过的还是比他的几个哥哥弟弟幸福。
到了刘肇四岁的时候,在窦太后的努力下,汉章帝废掉了太子刘庆,改立老四刘肇为太子。
太子是说废就废的吗,当然不是,但是,东汉的皇帝普遍都是怕老婆的主,在后宫,一直都是窦太后说了算。
既然窦太后能诬陷梁贵人,让她放弃亲生儿子,当然也可以诬陷刘庆的母亲宋贵人,最后顺理成章,废除了太子刘庆。
刘肇被立为太子是在建初七年(公元82年)六月十八日,六年后,也就是章和二年(公元88年)四月九日,三十一岁的汉章帝死了,十岁的刘肇顺利继位,而窦太后也如愿以偿的成为垂帘听政的当政太后。
十岁的刘肇显然不可能担负起治理国家的责任,所以,窦太后代替了刘肇。
为了更好的当老大,窦太后开始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先后提拔了哥哥,弟弟窦笃、窦景,担任中郎将、中常侍。
中郎将是皇城禁卫军头领、中常侍是皇帝身边的传声筒,皇帝重要的指令都是通过通过中常侍发布的。
窦太后的这些兄弟中,能力最强,担任的职务最高的是窦太后的大哥窦宪。
上头有人好办事,现在这个国家,于是,暴发户窦宪真正体会了一把翻身做主人,飞一般的感觉,把曾经欺负自己的,看着不爽的,统统都下了大狱,从此之后,再也没人敢反抗,每天遇到的都是些拍马屁的小人。
时间久了,窦宪就有种错觉,天下再也没有人敢反抗自己,再加上窦宪出征塞外,打败了的匈奴大军。
便认为一切时机都成熟了,现在窦宪唯一想做的,就是学西汉,准备将天下真正掌握在窦家人的手里,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窦宪想杀死汉和帝,自己当皇帝! 对比一下,窦宪和王莽,看看窦宪的成功几率有多少。
窦宪和王莽都是通过皇太后成功上位,后来掌握了国家的权力,但是,两个人有着明显区别,窦宪太着急了;王莽从担任大司马,到篡位整整等了八年,经历了三个皇帝,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朝野上下都觉得王莽是难得的圣人。
而窦宪靠着窦太后的余荫,才当上的大官,虽然打败了匈奴,但是窦宪的资历显然还不够。
如果窦宪可以推出新政,不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树立起“跟着窦宪才有饭吃”的理念,经营几年,拥有了足够的声望之后,再发动政变,成功的几率可能就会大很多。
可惜,窦宪太着急了,刘肇继任皇帝不到四年,窦宪就想着这些个事,当然,窦宪也有他的优势,窦宪凭借的是,在匈奴出征后,掌握的全国兵马,但是,这么多士兵,不可能整天带在身边啊。
汉和帝利用的就是当窦宪一个人的时候,堵他。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汉和帝联合心腹、司徒兼卫尉官丁鸿,将窦宪引进京城,关闭城门。
一夜之间,窦氏爪牙全部锒铛入狱,窦宪还有弟弟窦笃、窦景、窦环等全部缴收印信,赶出京城。
参与窦宪谋反的邓迭兄弟和郭瑛父子,也被拉到午门斩首了。
出了这么大事,窦太后也继续垂帘听政,就这样,只有十四岁的汉和帝刘肇,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亲政了。
十四岁的皇帝,还是个孩子,亲政的目的只是为了保命,所以赶走了窦宪,接下来登台的就是太监们了。
皇宫是个大染坊,在外面无论你多么的善良,到了这里,所追求的只有一样东西:权力。
汉和帝亲政之后,四次发布招贤令,大规模的招聘贤人。
他当政后的特点就是,仁政。
包括减免赋税、赈灾救难、安置流民、主张宽刑。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在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只有二十七岁。
汉和帝死后,他的小儿子出生只有一百多天,而背后垂帘听政的就是汉和帝时期的皇后邓太后。
因为,老大平原王是个残疾人,所以,只能选择这个出生才一百多天的老二刘隆了。
老二刘隆当上皇帝后,立马刷新了记录,有了两个第一:继承皇位年龄第一(只有一百多天)、做皇帝的时间第一(二百二十天),最后,没办法,刘隆死后,邓太后找到了汉章帝的老三,曾经的太子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因此刘祜成为东汉的第六任皇帝。
随机文章网红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几乎能被运用到各行各业(未来可期)魔神之首阿撒托斯,凭本能影响宇宙万物(智商疑似超低)外道魔像打得过九尾吗,九尾一半力量可吊打佩恩放出的魔像滚筒洗衣机羽绒服爆炸,别担心/专家教你怎么避免危险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
清朝湖广总督官文有着哪些奇闻趣事?关于他的评价是如何样的
时人称,湖广总督府有“三大”:妾大、门丁大、庖丁大。
所谓“门丁大”,即大小官员有事禀报官文,非经门丁同意通报,才能进见。
如若门丁故意刁难,纵有紧急军政事务也办不成。
所谓“庖丁大”,官文的庖人(厨子)系肃顺所荐,而肃顺乃官文的老师,又是当朝之御前重臣。
是故,大厨师在督府里骄横跋扈,连官文也奈何不得。
所谓“妾大”,官文之宠妾原为其宠婢,纳为妾后,便,竟干预政事。
当时,湖北巡抚为了笼络官文,以便不受掣肘,便走姨太太的门子,让自己的母亲收官文妾为义女,并大肆贿赂。
官、胡二人终于形成一种默契:官文只管坐镇,勿掣肘诸军,告捷后,则推其领衔入奏。
自此,胡林翼所言,官文无不言听计从;而官文所奏,朝议亦无不准,因肃顺秉国,官文乃其弟子矣。
胡林翼英年早逝后,官文左右更加恣从,不拘约束。
因此,遭到继任巡抚胞弟之严劾,官文终被革职。
官文当政之际,也有不信邪之人,偏偏向其“三大”挑衅。
同治初年,有一位因会写诗而人称姜诗的神秘之人,在武昌博施济众,颇似仙侠之客。
官文爱妾患病,遍召湘汉两地名医,皆不得治。
一随从禀官文说:“此病非凡人所能治,姜诗是一仙人,何不请他一治?”官文即请姜诗,迎候甚恭。
这姜诗走进姨太太的房间,只见孔翠嵌壁,文窗垂绮,帐貂地锦,像是进天堂一般。
姜诗斥道:“早听说你之妾本是灶下婢,而你侍奉她就像是自己的亲娘,每年拿盐税茶课多少万两来奉养她,我还不信。
今见其所住之处,就是宫廷也比不上,可见其传不虚。
你搜刮民脂民膏,养一贱婢,我都替你害臊。
对这种人,我即使真是华陀、再世,也会袖手旁观。
”姜诗说此番话时,声若雷霆,须髯戟张,目光炯炯四射,官文吓得噤不能声。
待其缓过神来,姜诗已去,派人急追时已不见踪影。
有个马弁,因曾是官文娈童,而提升为副将,恃宠而骄,竟置王法于不顾,闯民宅,奸民女,女不从即遭杀害。
女之家人府县鸣冤,府县均无人敢过问受理。
当时,署理湖北布政使的陕西人阎敬铭,知案情后,气愤之极,急忙去谒见官文,请求将马弁绳之以法。
官文便以身体不适为由,不相见。
阎敬铭说:“我有要事,必须面陈,若大人有病不能见风,我可到卧室一禀。
”门丁仍然不答应。
阎敬铭又说:“中堂大人病总会痊愈,我不如住在此地等候。
”即命随从取来被子,在督府官厅睡了三昼夜。
后巡抚、司道各官多方劝解,阎不为所动,并誓言:“不斩马弁决不还署!” 官文只得亲自出来相见,并在阎敬铭面前长跪不起。
阎仍岸然不所动。
巡抚严树森正色道:“丹初(阎之字)太过分,中堂大人不惜屈体至此,你为何不网开一面?” 阎敬铭不得已,扶起官文,与他约定,立即革去马弁官职,羁押原籍。
官文应允后,叫马弁出来向阎敬铭叩头谢恩。
阎一见马弁,突然色变,大喝“拿下!”众差役即把马弁重杖四十棍,直打得皮开肉绽,哭爹喊娘,才遣发回籍。
事完之后,阎敬铭才向官文谢罪。
官文“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更加敬畏阎敬铭。
自此,官文督府“三大”的威风也大有收敛。
随机文章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冥王星和海王星哪个大,海王星比冥王星大20倍(八大行星之一)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玫瑰花茶的功效与作用,美容养颜/减肥减脂/活血化瘀(生理期禁止)神秘血渭一号大墓,血渭一号为何只挖2层(九层妖塔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