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菜科解读】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南岸。
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是至今发现最大,历史最久远的古蜀文化遗址。
被称为"世界最伟大发现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
所出土很多青铜文物,包括"黄金仗"堪称稀世珍宝,前所未见。
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我们曾经很多认知。
从1929年发现到1934年正式开始挖掘,已挖掘了80多年,又进行不下去了,又是为何?
从1929年发现,1934年开始挖掘80多年里,三星堆已被考古学家进行了13次挖掘。
所出土陶器陶片涉及十几个朝代。
尤其是1986年涉及两个商代祭祀坑考古发现,上千件稀世珍宝出土。
更是被人誉为"堪比兵马俑的第九大奇迹",人类20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
目前探测到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千米。
遗址的发现,昭示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于中华文明母体。
三星堆难解之谜太多,尤其是所出土青铜器和一些根本无法识别器物,更为这座遗址增加了神秘气氛。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
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
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
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
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
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
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
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
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
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
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
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
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
“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
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p#分页标题#e#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
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 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 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 *** 。 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 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 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 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 三星堆的发现,打破了中原文明本土化理论,而我们所认知的文化传承体系,也很有可能要被推倒重建 三星堆青铜器,不仅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也牵扯到一个文化起源问题。 中国文化起源,有可能来自西亚。 所出土青铜器,城市遗迹和祭祀礼仪建筑,是其他文明遗迹无法比拟的,也很难找到相似文明,完全是以个独立的文明方式存在。 特别是青铜器冶炼技术,比我国其它遗址所出土青铜器高出很多。 虽然,现代文明依然解释不出,三星堆人怎样突然出现又凭空消失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与玛雅或埃及文明有着不解之缘。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学者和考古学家都认定三星堆为古蜀文化一部分。 小编认为不对,应该是两个文明的重叠。 在古蜀国之前,玛雅或者埃及人在这片土地上,创建了灿烂的文明,所出土青铜文物、人像都可以佐证。 这中间,有1000年断层是三星堆人离开了本地。 然后,古蜀国人按照汉文化方式开始了自己的文明进程。 断代1000年后所出土文物主要以陶器玉器为主,是中原文化痕迹,上下两种文明显然差距太大,无法吻合。 其次,汉文化图腾是龙,整个三星堆里,前期文物中,没有一件中华图腾青铜器,也说明了这一点。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 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量子意识被禁止?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吗
尽管是经验主义的,但量子意识像理想主义一样,认为量子力学不能解释意识的存在,而量子意识不能通过概念来处理世界,这意味着灵魂的存在是确定的,即不死不灭的俗话被禁止。
量子意识是什么意思本来简单的来说,菜叶网,量子意识就是将意识解释成量子形态,在科学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量子力学,因为科学家至今还不能完全的解释其中的一些现象,比如波函数塌缩,重要都是因为这些量子现象无法将主观和客观严格的分开。
但是意识却能解释这一切,比如量子力学中的量子测量,就与意识十分类似,量子测量中将测量信息反馈给量子系统时,会恢复非测量状态,这就好像量子自己的一种反省,就像谁也不承认是外部环境影响了念头,都主观的认为是自己起的这一念头。
量子意识为何被禁止有不少人认为量子意识是伪科学,因为量子意识就像唯心主义的一种禅学,我们每天感受到的生活,都是被概念统治的,比如我们看到一朵玫瑰,就会直接的感受到它的香,美和红,而香,美和红都是概念层面的,所以按理来说我们感受不到开花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时就是一种没有概念的意识在支配我们。
就好像量子测量中电子的位置就在那儿,但是电子却是自由的,所以我们的测量造成了客观存在,所以这种不通过概念和世界打交道的意识,就是量子意识。
这就意味着人死可能意识不灭,所以说量子力学太可怕了,而正是由于量子意识的这种玄学概念,让它无法在科学中被解释且细思极恐,所以这可能也就是量子意识为何被禁止。
量子意识是伪科学吗量子意识确实被明确的说明,不属于科学范畴,虽然量子意识不具有可验证性,但是却具有可体验性。
量子意识假说虽然一直是科学到不了的地方,但是却能很好的解释部分量子力学现象。
量子意识认为大脑中存在海量的处于量子纠缠的电子,而意识正是从这些电子的波函数周期性塌缩中产生的。
而波函数的塌缩会导致不确定变为确定,也就是说意识能改变客观世界,这一点在解释大脑功能方面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这也印了开头的那句“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白垩纪三角龙灭绝真相,灭绝规模是所有生物灭绝的70%
三角龙被认为是地球古代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但在 白垩纪晚期发生了大灭绝,菜叶网,灭绝规模是所有生物灭绝的70%。
统治了地球很长时间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角龙由于白垩纪的大规模灭绝而从地球上消失了。
除三角龙外,许多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也已灭绝。
自志留纪以来,这些亚科一直生活在海中。
陨石的碰撞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发现了白垩纪形成的火山口。
从该陨石坑推断出的陨石直径约为180毫米。
陨石撞击的影响是很大的,相当于广岛原子弹能量的30亿倍。
在陨石撞击时,一个表面被烧掉了,地层瞬间变了几十米,导致了几公里高的海啸。
由于灰烬覆盖了大地而失去了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这样,地球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了。
火山活动的激活众所周知,陨石的撞击增加了地球内部的岩浆室并激活了火山活动。
据认为,喷发导致大量的熔岩和有毒气体排放,对三角龙造成致命伤害。
海洋酸化陨石的撞击产生的硫酸融化入大海,酸化了大海。
大气中的硫酸气体也会引起酸雨。
结果,海洋已经酸化了几年,据说已经破坏了食物链。
地磁消失理论众所周知,地球上已经发生了磁极的反转。
在该磁极反转期间,覆盖地球的地磁暂时消失。
地磁有保护地球上的物种不受宇宙射线、放射能、太阳风的影响的作用,在这期间,对三角龙们有害的宇宙射线等将直接射入地球。
二氧化碳浓度的减少在白垩纪,被子植物生殖,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量二氧化碳。
在白垩纪中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现在的18倍,而到了后期,二氧化碳减少到了现在的1/6。
植物的变化在白垩纪,被子植物多样化。
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会使食草三角龙少食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
如果草食动物的数量减少,则食肉三角龙的数量应相应减少。
全球冷却地球的冷却也是三角龙灭绝的真相。
据说大型爬行动物(例如三角龙)比哺乳动物更不容易感冒。
据说侏罗纪和白垩纪气候温暖,地球的平均温度比今天高出十度以上,但是在三角龙灭绝的白垩纪晚期,平均温度下降了七度。
温度对物种体的影响巨大,爬行动物三角龙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