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10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诅咒方法

【菜科解读】
不管在中外其实都有关于诅咒的各种说法,在最常见的就是苗疆地区令人丧胆的巫蛊之术,在西方的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因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所以他们报复他人的方式也大相径庭。
下面一起来看看。
10.古罗马诅咒板
在罗马统治不列颠时期 Roman Britain,译者注:43年-410年,施咒于他人相对来说较易实现。
你只需准备一些金属铅和能在铅上刻字的东西就可以了 假如人在外面,找些木头或石头也可以。
准备妥帖后,还要确定自己要在诅咒板上写些什么。
写诅咒板并不难。
首先,施咒者要有明确的受诅咒人,通常委托神灵来实现诅咒 如祈求窃贼遭受天谴。
然后,再具体描述希望作恶的人会遭遇什么。
有些人在诅咒方面不落俗套,会说……凡是偷我戒指或知道谁偷了我戒指却缄默不言的人,不管是自由身还是已沦为奴隶,诅咒都将永伴左右,我诅咒他的一双眼睛、每一个肢体、甚至每一根肠子都被吃光。
写好这些诅咒,施咒者要把诅咒板种在易被神灵发现的地方。
英格兰的巴斯是放诅咒板的圣地,在这供奉着凯尔特—罗马 Celtic-Roman的智慧女神莎丽丝—密涅瓦 Sups-Minerva。
在祭祀女神的圣泉中,已发掘出130块古罗马时期的诅咒板,每块铅板上都刻着希望受诅咒人灾难临头的报复语。
审校注:这130块诅咒板弥足珍贵,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杰出记忆遗产名录中。
9.指骨术
以后吃完排骨,要想想如何处理这些骨头——小心,它们很有可能成为澳洲某土著部落诅咒别人的利器。
澳洲人有种呼求上天惩罚别人的方法,叫指骨术。
他们精心挑选的诅咒武器是锐利的胫骨,胫骨末端系着头发,头发另一端连着一个圆筒,圆筒也是由胫骨雕制而成的。
这种诅咒武器起初似乎并不太恶毒,可一旦这块死亡诅咒骨被赋予魔力,就可以发挥诅咒作用。
然后,施法人员聚在一起,用杀人骨指着被诅咒人所在方位,对其尖声念出一串咒语。
诅咒发出后不会立即显灵,只有受诅咒的人相信这种法力且被告知他被诅咒了,诅咒才会显灵。
虽然在当代极少有人使用指骨术,但在2004年有杀人骨指向了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霍华德 John Winston Howard,任职时间:1996年3月11日—2007年12月3日。
幸运的是,杀人骨未在他身上显灵。
8.恶眼诅咒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曾被陌生人投以恶毒的目光,尽管实际上你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在今时今日,你会很自然地认为那人性情古怪。
然而在古时候,你很有可能是被诅咒了。
恶眼是一种奇怪的诅咒方式。
也许你的本意并不想诅咒任何人,可仅仅一个看某事不对劲的眼神就可以诅咒别人。
被恶眼诅咒的人身体健康会每况愈下;此诅咒甚至能够毁灭一座建筑。
这是一种致命的诅咒,任何人都能在你身上施咒,而你却无从得知对你施咒的人是谁。
最容易受恶毒的眼神诅咒的当数婴儿和小孩,因为大人们给予了他们太多的称赞和夸奖,极易招来恶毒目光的注意。
想要化解诅咒,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小孩的脸上吐唾沫。
毫无疑问这样会使毫不知情的孩子疑惑不已,但它确实能使小孩总体看上去不那么引人注意,从而有效抵御恶毒目光的伤害。
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或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
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暗示,我们的银河系中也许存在着数十亿颗类地行星。
这些新的计算结果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月轰动全球,它发现了超过1200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包括68个可能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
美国航天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关注的主要是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
宜居带是指,允许星球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区域。
研究人员分析开普勒4个月来收集的原始数据后确定,在所有类日恒星中,预计有1.4%到2.7%的恒星拥有类地行星,这些类地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0.8至2倍,且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约瑟夫·卡坦扎里蒂说:“这意味着,存在许多与地球大小类似的星球,在银河系中有20亿颗。
在数量这么多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些行星也许存在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的概率比较大。
这还只是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另外还有500亿个其他星系。
” 在研究了开普勒收集的3至4年的数据后,科学家们预言,将发现总共12个类地星球。
他们还说,其中有4个已经在数据公布后的4个月内被陆续发现。
科学家们预测,银河系中可能总共有500亿颗行星,尽管它们不全都是大小与地球类似且位于其恒星宜居带内。
海洋微物种发现地球上可能存在三域外物种
我们星球上大部分的物种并非日常所见的动植物,而是看上去像是一个个单一细胞的低等生物体,如果要判断它们在演化树上处于什么位置,生物学家们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它们,等有了足够的DNA后再进行基因分析。
但艾森表示,这里的问题是,这些物种的绝大部分,差不多占所有物种的99%,都没法在实验室里被培育,“它们就像是生物宇宙里的暗物质。
” 为了探寻生物的“暗物质”,艾森展开了和世界上最出名的私人基因研究所——文特尔研究所的合作。
对于这项探究“暗生物”的挑战,他和他的同事们采用了一种现在很前沿的研究方法,叫做“宏基因组学”(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进行研究,传统的微生物基因序列分析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微生物,但用宏基因组学,可以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那就可以避开有的微生物很难在实验室里培养的难题。
艾森表示,加上这种方法,无论是环境中采集的还是实验室里培养的,现在没有DNA序列是测不出来的。
这个发现十分惊人,其可能改写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延续的主流生物分类学法。
研究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基因中心的艾森(JonathanEisen)领头所做。
他与同事们提取了一部分海洋水样本中的DNA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样本基因序列十分不同寻常,和人们平时所知的细胞生物似乎关系非常疏远,完全像是来自另外一个全新的生物域。
二、假设迷雾重重 在此次研究中,艾森和文特尔提取了“全球海洋取样考察”(GlobalOceanSamplingExpedition)中采集的海水样品,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其中有一些基因序列和此前所知的彻底不一样,无论如何也放不进现有的演化树中。
“问题是,它们是哪儿来的?”艾森说。
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答得了,这些基因不知道到底是属于什么生物。
不过,艾森表示,现在出现了两种假设,一种是这些基因序列来自一些很与众不同的病毒,而另一种假设则更为令人惊讶,这些神秘的基因序列或许代表着生命树上一个完全崭新未知的分支。
这个假设是十分大胆的,生物学界一些人表示激动,但也有一些人认为现在就谈生命的“第四维度”为时过早。
如加拿大渥太华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古普塔(RadheyGupta)说,尽管这个发现很有意义,但还是得小心下结论才行,因为可能有更多的解释,比如,这些基因序列可能来自一些生活在独特的环境中的细胞生物,有的环境可能导致生物的基因发生迅速的演变,这就有可能给做基因分析的科学家带来错觉,以为这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和其他生物分家了的“新”的生命形式。
“现在生物是否分成三个域,或者这三个域之间的生物是怎么相互联系的,这些都还有着很大的分歧。
”古普塔说,“如果再加上对第四个域的讨论,只会让人们更加困惑。
” 不过,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科学家巴普苔丝特(EricBapteste)的回应则更积极一点:“事实就是基因是非常多样的,而且毫无疑问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是未知的,要设想还有一个全新的生物域在那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 三、演化树面临再次重写 研究接下来的一个工作就是要更进一步地确定这些序列的来源,将寻找这些基因到底是突然变异的还是从另一个奇怪的“维度”来的。
对这些样本的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确定这些神秘的基因序列到底属于什么生物体。
假设艾森等人的进一步工作发现,这些基因序列的确是来自一个全新的生物域,那生物演化树将再次被推翻重写。
艾森介绍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演化树上只有两个分支:一个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和一些奇怪的生物形式,比如黏液菌;而没有被列入真核生物的,则被称为“其他所有一切生物”。
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进步,上世纪90年代后,科学家发现,所谓的“其他所有一切生物”并不能笼统地归在一起,它事实上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域:细菌和古菌。
即使这样,生物学家对演化树如何来画依旧是分歧多多,还有不少存在争议的生物,比如拟菌病毒,这是目前所知的最大的病毒之一,有人就认为其应该单独代表一个新的域,它里面带有很多在细胞生物中才有的基因,所以不应该看成是病毒。
“如果你把这些拟菌病毒看成是第四个分支,那我们的序列或许代表着第五个分支,只不过现在我们都还不知道而已。
”艾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