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夺皇位不择手段,杀了自己儿子,一封奏折还原历史真相

【菜科解读】
雍正为了得到皇位付出了很多努力,他想办法争取得到了佟家的支持,佟家的代表人物就是大权在握的隆科多,雍正甚至把北京附近的军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皇位自然就成了雍正的囊中之物,虽然有流言说雍正是改了遗照得的皇位,但是可信度不高。
雍正和兄弟们争夺换位使用各种手段都是比较正常的,但是雍正连自己的儿没有放过,雍正的第三个儿子叫,他对自己父亲的做法很不满,他同情他的叔叔们,因为意见不合经常和雍正闹僵,于是雍正就把这个儿子杀死了,在《清皇室四谱》有相关的记载。
《清皇室四谱》中有一段话“弘时长大,且已有子,忽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
正是说的弘时被杀的事情,后来登基以后恢复了弘时的宗籍,也算是让哥哥有了一个名分。
雍正杀子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在第十六个儿子允禄的一封奏折却道出了真相,在恢复弘时宗籍期间,允禄有一封奏折内容中有一段话“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
这段话意思就是弘时当时是被雍正赶出了皇宫,命令他做允禩的儿子,虎毒不食子,雍正还是放了弘时一马,只是不认他做儿子了,并没有要他的性命。
随机文章朱元璋到底有做哪些政绩?西班牙直布罗陀机场,世界唯一汽车与飞机共用车道霍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看不起搞理论研究的外道魔像打得过九尾吗,九尾一半力量可吊打佩恩放出的魔像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
天京被攻破之后为什么李世贤不迎护幼主 是什么真相导致他这么做的
这300多人终究还是不负众望,离开天京后走了几天终于到达那个时候还算安稳的广德。
狼狈逃亡多日的幼终于到达广德,下属自然要来觐见,昭王黄文英当天就赶来了,几天后,幼主的叔父洪仁玕、洪仁政带着吃的穿的从湖州赶来。
有人肯定会问,洪仁玕后期不是帮着洪秀全主持朝政吗?为什么没有和幼主待在一起,而是从其他地方赶来?原来这洪仁玕在年初的时候就受洪秀全的委托到外面搬救兵,结果在苏南地区待了很久也没有人,后来辗转到了浙江湖州会见一些同僚,才知道自李秀成的老后方苏州丢失以后,侍王、听王、荣王、康王等退守去了江西。
这些王为什么会去江西?都是听从了李秀成的安排,他们曾想去就天京,但是被阻拦,于是李秀成就让(李秀成的堂弟)领兵去江西,“八月以前,则就江西之粮,八月以后,仍复回窜… …其意仍在回顾南京之粮”。
洪仁玕到了湖州以后不久,天京沦陷,他们重新规划了天国的未来,要求李世贤与康王等取江西抚州、建昌建立新的根据地,但是两人并没有按这个意见进行。
洪仁玕会合幼主之后,给侍王和康王发命令,说幼主要去抚州投靠他们,等洪仁玕和幼主前往抚州寻找侍王和康王时,却发现这两人不在!根据洪仁玕的口供记载: 及至到了抚、建,那伪康王、伪侍王已往瑞金去了。
伪幼天王闻伪扶王在陕西,就想追到康、侍二伪王,同往陕西,就同小的前往瑞金。
洪天贵福的口供中同样也提到了此事: 那侍王听说往广东去了。
那康王汪海洋尚在瑞金,要往福建去。
我没有赶到。
也就是说,侍王和康王明知道幼主要去找他们,竟然全部溜走,以至于不久之后洪天贵福就被清军抓获。
那么侍王和康王明明知道自己是幼主的最后救命稻草,为什么还是选择了离开?或许原因要从李世贤身上找。
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也是后期比较能打的一个人,但是他和自己堂哥不同,他这种属于外王,封王之后基本就没有在天京待过,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他对洪秀全本来就非常的不满,认为洪秀全昏庸无能,对洪秀全任用洪家无能之人非常的痛恨,曾经还阻止李秀成回天京去帮助洪秀全解除清军的围困(李秀成口述中有提及),可见李世贤对洪秀全是非常的憎恶。
李秀成在的时候,可能是碍于哥哥的面子不愿意让哥哥难做,现在自己哥哥被清军俘虏后杀害,他躲洪家还来不及,怎么会主动迎接上去,而且是职位高自己那么多的幼主,不是自找没趣么? 再说康王汪海洋,这人本就是侍王手下,自然以老领导马首是瞻。
随机文章二战德军战斗机大全,ME109击落敌机数量全球最多这些催眠图片你敢看5秒,15张图片看完让您迅速进入美好的梦乡楼兰遗址为什么不挖,传闻地下深渊藏外星人基地/双鱼玉佩是佐证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宇航员太空遇难为什么不能回地球,害怕未知病毒/遗体被投向大气层
侍王李世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对洪家王朝不感冒呢
李世贤有一个强悍的母亲何大妹,在太平军经过她村子时,烧掉茅屋,带领全家人投军,何大妹这个大脚客家女还是女营一个首领,能冲锋陷阵。
李世贤前面也只是个的小兵,在太平军里不断地锻炼,进天京后,李秀成提升比较快,但李世贤还靠李秀成提携。
直到1856年秋,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天、东、北、翼、燕五王内讧,最后算是赢家,实现了专权。
但是洪秀全除了玩弄权术,治国带兵都不行,于是急需能人填补原来的朝廷中枢。
因此,李世贤和与陈玉成、李秀成一起被提拔,统帅太平军。
1858年秋,太平天国设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李世贤任左军主将。
随后在安徽宁郭郡湾沚镇斩杀浙江提督邓绍良,1859年,晋封为侍王,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1860年,和李秀成一起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然后横扫徽州,军锋直逼祁门。
祁门是老营驻地,湘军大震,曾国藩左右都劝他快跑。
但碰巧的是李世贤没攻祁门,折返浙江,此后便一直在浙江和安徽之间来回纵横。
直到为了救援陈玉成的安庆,配合实施之计,突入江西,调湘军离开安庆,但李世贤主力都放在浙江,和李秀成一样,私心作祟,装模作样的攻击江西,主要目的还是自己去筹粮,最后湘军没有上当,李世贤和在江西乐平大战一场,损失了近万人,当然安庆也丢了,英王陈玉成也败亡了。
后期的李世贤在对待洪家王朝的态度上和李秀成决然相反,李秀成是一个矛盾者,明知道洪秀全的家天下末日快了,自己还不断的姑息部下叛变做,但是又下不了和洪秀全决裂的决心,心里想着保全忠王这个荣誉,所以他一直是充满矛盾的,就算最后和天京共存亡时刻,也不忘背着满身的金银财宝逃逸,不然怎么会被贪财的刁民出卖。
而李世贤对洪秀全没有这样的感情枷锁,他是反对李秀成回到孤城天京的,甚至劝说他放弃父子,拥兵自立。
所以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中私心最重的,他全力经营富庶的苏浙地盘,招兵买马,购进洋枪洋炮,成为了实力强大的一方诸侯。
但是太平天国在后期节节败退,天京被团团围住,李秀成带十三王、几十万大军救援天京也没有打败的两万湘军,政权腐朽,军事肯定也强不到哪儿去。
李世贤最后带六万人姗姗来迟,也许毫不情愿救援洪氏父子,结果,几十万太平军被两万湘军彻底击垮,不能用胜败乃兵家常事来评说了,因为被彻底击垮的是意志和信念,这意味着从前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太平军不存在了,灵魂死掉了。
1864年夏,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垮了,李世贤虽然号称还有数十万军队,但几乎是乌合之众。
李世贤还在江西筹粮,幼就逃出天京了,和洪仁正赶来江西投奔。
但他率军进入了广东,导致幼天王和洪仁一路人马覆灭了,有人说是李世贤有意的,不想再绑在洪氏父子枷锁里,否则早率兵就营救天京了,不会在江西呆着。
这说法有一些道理。
李世贤进入广东也站不住脚,只好挥师福建,此时太平军只是和当年的石达开一样,成为了一股流寇,乘势可以攻取一些防守空虚的城池,但军心浮动,一接触清军大队人马,就立刻溃败,估计李世贤自己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末日的。
虽然在漳州好像可以稳固下来,但高估了自己的士兵,清军杀到城下时,只战了一场,太平军就溃不成军,各自狂逃,逃跑过程中,落水的,踩死的,坠崖的不知道有多少。
连李世贤自己都连人带马在乱军中被挤落桥下,差点溺死。
等到他挣扎的爬起来时,发现旁边只有几个亲兵了,他只好化个妆,剃发去须,换回清朝的标准发型...真是悲哀。
李世贤几十万大军折腾完了,只剩下康王汪海洋一部在广东挣扎,打算去投奔。
汪海洋原是石达开旧部,一直只是名义上受李世贤节制,心里是有距离的。
更何况此刻汪海洋是除了李世贤之外最大的实力派,刚刚收拾了李世贤的残兵败将,杀了李世贤亲信李元茂,野心也萌生了。
等到李世贤来到汪海洋大营,所有伙伴们都惊呆了,曾经大名鼎鼎的侍王变成了清妖模样,于是汪海洋似乎找到了借口,派人刺杀了这个清妖,从此康王汪海洋成了太平军余部的头。
随机文章世界不敢打开的古墓,秦始皇陵44年无人敢挖/中国上榜二个海贼王之幻兽系果实,不死鸟马尔科抗衡黄猿无压力竟不是第一地震前都会有哪些征兆,三种异常需重视/养狗养猫必了解的知识冰雹是怎样形成的,积雨云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变成火爆的冰雹雷暴不过河指的是,一句中国谚语解释热雷暴/过河很危险(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