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记载,百万羯兵曾经到中国撒野,最后被杀得消失匿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8 点击数:
简介:西汉时期,中国北方草原上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匈奴,他们建立了许多国家,统称为匈奴国。

时期,、把南犯匈奴赶出中原。

匈奴一路北逃,最后逃到了俄罗斯、欧洲。

匈奴贵族豢养

【菜科解读】

西汉时期,中国北方草原上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匈奴,他们建立了许多国家,统称为匈奴国。

时期,、把南犯匈奴赶出中原。

匈奴一路北逃,最后逃到了俄罗斯、欧洲。

匈奴贵族豢养着一支奴隶军队,历史上称他们为羯族。

这个民族属于白种人,野蛮而凶猛。

东晋时期,羯人消灭了匈奴,建立了“匈奴别部”,相当于一个国家。

当时,羯族约有百万人,他们全民皆兵,百万人就是百万兵,东晋末期,百万羯兵自漠北涌入中国,居于上党,成了“”成员之一。

羯兵非常凶猛,不断,最后由建立了后赵,成为五胡十六国之一,称霸北方。

西晋末年,爆发了有名的八王之乱,全国混乱,羯族趁此机遇,派兵侵略华夏,沿途烧杀掠夺,使得华夏公民处于水火当中的灾祸当中。

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

所谓“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

晚上,他们将这些女子奸淫取乐,白天就将她们杀了当作食物。

有时候抓捕的汉族女子多了,影响了打仗进度,就直接进行大屠杀,淹死,烧死。

羯族在石勒带领下在北方建立了后赵政权,经常压迫屠杀汉人,他的继任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被史家称为“万世暴君”。

期间他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由于汉人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的景象。

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

他的继任者石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被史家称为“万世暴君”。

石虎的养子后来夺权,下了一道诛杀胡人的“杀胡令”,此令主要是针对后赵的羯族。

结果此令一出,数百万羯人都惨遭屠杀,几近灭族。

后来羯人又投奔了鲜卑人,在北魏朝廷效力。

此后羯族又出了一个首领叫,此人也是暴虐之徒。

由他引起的侯景之乱给南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后被南梁大将王僧辩和讨伐,侯景身死,手下数万部众也被屠灭,自此羯族这一民族从史书中消失匿迹。

不过现在经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检测到,在俄罗斯境内生活着一群羯族人后裔,经过人口普查现存有1219人。

随机文章建立英格兰教会是宗教而非政治的三个原因是什么?缺一不可的安泰效应,没有他人帮助你永远不可能最成功长门为什么不复活弥彦,或因三角恋所致(长门恐喜欢弥彦女友小南)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揭秘水星的水冰之谜,430多度炙热水星上面竟还有冰山存在

阿姆斯特朗的起源与优势,历史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什么样?

有种说法,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其中利炮其实指的是一种名为阿姆斯特朗炮(Armstrong Gun)的英国火炮。

这种火炮也是近代中国购买和仿制最多的一类火炮,国内现在还留存着一些江南制造总局所造的阿姆斯特朗炮。

一、 阿姆斯特朗的起源与优势 阿姆斯特朗炮原产于英国,最初是一种后装线膛炮,其后也发展出前装线膛炮。

1854年的期间,阿姆斯特朗得知远征军的炮兵在大炮操控上有很大困难,于是设计了一门试验性质的3磅后装线膛炮(后来增加至5磅)。

此项设计在范围和精度两方面都很成功,并于1858年被英国政府采用。

阿姆斯特朗炮于1859年开始在英军中服役。

最初面世之时,它的炮膛外部长84英寸,内壁深73.375英寸。

英国皇家海军正式采用的型号是外部72英寸、炮膛深61.375英寸的阿姆斯特朗炮,也就是直接截掉最初那一版12英寸,这种阿姆斯特朗炮在其后被广泛装备于英国陆军及皇家海军之中。

阿姆斯特朗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后装线膛炮,它具有一些滑膛炮和前膛炮所没有的优点:从后部装填,有完善的炮门,装填炮弹更为简便迅速;炮膛内壁刻有螺旋膛线,在发射时可以使炮弹高速旋转,使得火炮具备更高的精确性,射程较滑膛炮更远。

膛线又叫“来福线”,是炮膛及内凹凸状的线。

早期的膛线呈直线形,后来经过优化设计,改为呈螺旋形。

阿姆斯特朗炮中的螺旋形膛线,能够有效地将炮弹与炮膛的间距缩小,减少了推动力的损耗,能量转化效率较之前的火炮提高了近一倍。

但后膛的阿姆斯特朗炮也有其缺陷。

首先,由于螺旋膛线的使用使得炮弹的速度下降,降低了其穿甲能力,这使得经常需要破坏敌舰装甲的英国皇家海军难以接受。

其次,这种新科技对于火炮的耐久性及火炮手训练的标准都有更高的要求,这提高了使用阿姆斯特朗炮的成本。

于是自1865年至1880年,英国又大规模使用较廉价的前膛炮,对于后膛阿姆斯特朗炮的重视程度随即下降,直到1880年以后才重新使用。

1863年,英国政府购买了六门阿姆斯特朗炮配备给了新西兰的英国军队。

11月7日,这些阿姆斯特朗炮从墨尔本出发,并且于四天后到达奥克兰,并被用于新西兰第一、第二次塔拉纳基战役之中以及其后的毛利战争之中。

次年,英国政府又再次购买了六门阿姆斯特朗炮,装备给了骑兵部队。

其中一门现存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还有一门置于森伯里战争纪念馆,而剩下的四门则储存在丹尼利昆的皇家文学学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阿姆斯特朗炮的使用 阿姆斯特朗炮在中国的“首秀”,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中。

1860年 8 月1日下午三点半,两百艘英法舰只停泊在大沽口以北数里外的北塘,并在南岸登陆。

与大沽口的严阵以待不同,北塘的防备极为松懈。

联军士兵涉水上岸,先头部队甚至未开一枪便拿下了塘口清军的两座炮台。

午夜之时,他们将八艘舰艇悄悄驶向上游,随后攻占了北塘镇。

连日的大雨将英法联军困阻于北塘镇中,而南边的大沽要塞则驻防了至少一万五千名清军,其中有六千名蒙古骑兵。

阿姆斯特朗炮的巨大威力,即将在与这支包括蒙古骑兵的清军的作战中得到印证。

这一次英军使用的阿姆斯特朗炮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线膛设计,膛线数目是 36,间是 3 毫米,深 0.7 毫米,宽 3.5毫米;第二是后膛装填弹药;第三是复合层制造的方法独特;第四是包含火门的炮身塞子以及用以装弹和闭锁药室的螺旋式尾栓设计的独特。

其配套的弹药是5.5 千克的锥形炮弹,药量是 0.9 千克。

炮弹空心,整体用一种特殊铸法造好,外裹铅皮。

当炮弹爆炸时,会分成 42 块相同的部分四散炸开,对敌人造成大范围的杀伤,极为惊人。

等到8月11日晚,大雨终于停了。

次日凌晨,英法联军便驶向了大沽口。

12日上午十一点左右,联军已在大沽要塞集合,堑壕出现在了眼前,堑壕之后便是大批蒙古骑兵。

英法联军的阿姆斯特朗炮对准这支骑兵开始了炮击,顿时在蒙古骑兵中造成了大范围的伤害。

但蒙古骑兵悍不畏死依然向前冲刺,将联军的第二支部队团团包围。

锡克与英国骑兵冲入蒙古的骑兵队中,却不料另一支埋伏已久的蒙古骑兵队又突然冲出,反将联军骑兵包围。

此时,联军只能通过阿姆斯特朗炮以及步兵滑膛炮对他们进行火力压制,最终击退了这支伏兵。

在塘沽炮台之战中,“英军的12 门阿姆斯特朗炮,大约距914米处向塘沽炮台开火。

清军进行了反击,而英军继续前进。

到了离清军炮台的 411 米的地方,(我们)成功进行了攻击,大炮之精确既让人惊叹,又让人害怕。

炮弹准确命中既定目标,清军大炮被击中后就在他们耳边爆炸,硝烟四起。

”(麦吉:《我们如入北京——1860 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可见其精准性极为惊人。

八月十四日,联军攻占塘沽。

一位英国指挥官的副手在其后说道:“阿姆斯特朗炮大发神威。

” 1860 年 9 月 21 日的北京通州八里桥之战,阿姆斯特朗炮也同样有近乎恐怖的表现:“阿姆斯特朗炮轰击清军,每发射出可裂开 42 块的锥形炮弹,便会夺去 42 个清军性命。

英国 2 个锡克骑兵团展开可怕的杀 阿姆斯特朗炮的性能与滑膛炮几乎有天壤之别,其有效射程在2000米以上,最高射程在3500米以上,而滑膛炮的平均射程只有914米。

大沽口之战时,英军使用的“12 磅弹阿姆斯特朗炮重 406.4 千克,口内径 7.6 厘米,身长213 厘米,射程2300 米”。

石头缝炮台之战,英军又以 2000 米射程对清军的火炮进行了有效的还击,清军炮火随即停止。

(英国 格兰特《 格兰特私人日记选》) 阿姆斯特朗炮凭借其超长的射程,对清军形成了强大的火力压制,并最终导致清军迅速溃败。

英国的一名翻译曾如此描写:“死亡的中国人躺在炮的旁边,其中一些人巳经被可怕地撕裂。

堡垒没有为这些鞑靼炮手提供多少的保护。

面对我们阿姆斯特朗大炮倾倒的毁灭性炮火,他们能撑这么久真是令人惊讶。

但是,我观察到,多数情况下,这些不幸的生灵的腿是和炮绑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中,阿姆斯特朗炮确实凭借其杀伤力、精准性以及超长射程,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阿姆斯特朗炮的沿革 尽管阿姆斯特朗炮在战场的杀伤力强大,但因为在战斗中多重膛线、铅涂弹和后装设计的阿炮屡出问题,同时也因为价格昂贵、要求太高等原因,英国政府在 1864 年宣布停止制造,并开始使用前膛炮。

直到1880年,威廉·G·阿姆斯特朗再次改良阿姆斯特朗炮,用隔断螺栓炮闩使得快速装填成为可能,因此从1880年以后,英军便再一次将后膛阿姆斯特朗炮装备于军队之中。

见识到阿姆斯特朗炮威力的清政府,也热衷于购买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并加以仿制。

江南局最初出产的是120mm口径的阿姆斯特朗炮,之后随技术成熟开始加大口径,并主要生产大口径的阿姆斯特朗炮。

如1890年之时,产出一门300mm、七门230mm、一门200mm及四门150mm口径的阿姆斯特朗炮。

到了1890年左右,清政府开始转投克虏伯后膛炮的怀抱,购买量大大增加。

江南局从1890年以后便开始大规模仿制克虏伯炮,口径也随即减小。

中国从 1871—1902 年间,“从德国购买了 8971 门各型克炮,布置在除香港、澳门之外的海防与江防炮台及战舰上。

这些炮钢精细,采用‘筒紧身管’技术,射程从几千米到 1.9 万米左右,射速1~2 发/分钟并无需冷却炮管,最大炮弹可重达 350 千克左右”,显然此时克虏伯炮要略优于阿姆斯特朗炮。

自此以后,清军的制式火炮便基本以克虏伯炮为主了。

随机文章富可敌国的商人,跑去从政会怎样?看看二千多年前这个例子,下场简直超悲剧…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重型猎鹰火箭的运载能力全球第一,能将特斯拉送到火星轨道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冻雨和冰雹的区别,贵州威宁冻雨之乡(最高冻雨时间16天)

明朝午门血案, 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

午门血案,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 明朝午门血案,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癸酉(1449年8月23日)北直隶京师午门的一起血案,此案为朝廷官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的面,锤死都指挥使马顺等三人,此血案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

因兵部侍郎的急中生智,参与此事的官员均没有受到惩罚 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被围俘虏,明朝精锐尽丧,百官丧命。

蒙古乘势进入明朝内地,围困北京城。

监国郕王朱祁钰召集群臣在一边筹画备战方略同时,明朝廷臣呼吁严惩祸首王振及其余党的行动也开展。

同年八月癸酉(8月23日),郕王朱祁钰摄朝朝议时,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

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其上奏同时痛哭,廷臣一时纷纷响应。

朱祁钰无法做决定,于是下令择时改议,廷臣则抗议不依。

朱祁钰一时恐惧,将站起离去,内使将关门,众臣随后拥入。

朱祁钰只得下令籍没王振家,并遣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

众人称:「马顺是王振党羽,应当遣都御史陈镒。

」 当时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下。

众人却欲殴打金英,金英脱身而入。

这时,都指挥使马顺站出叱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站起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并咬下其面,称:「马顺往往藉助王振的威严作恶,现在到此了,你还不知道恐惧么!」于是众臣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

众人又向郕王朱祁钰索要王振党羽毛贵、王长两人,金英于是将两人踢出,随即两人被群臣群殴致死。

一些大臣竟将三具尸体挂到东安门上,军人士兵看到后争相击打不止。

之后,逮捕王振侄锦衣卫指挥王山,反接跪于朝廷上,大臣纷纷唾骂他。

至此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朝廷礼仪顿时不复存在。

百官们虽然殴打杀死马顺,也感到恐惧不能自安。

郕王朱祁钰看后也大惧,欲起身离去。

这时,兵部侍郎于谦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愤怒。

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

」众人听后方止,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

郕王朱祁钰随后听从其主张,降令旨奖谕百官归莅事,马顺罪应死,不再追论。

众人拜谢后离出。

于谦在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他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

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 此后,陈镒奉令旨,籍王振并其党羽彭德清等家。

振第宅数处,壮丽拟宸居,器服珍玩,尚方不及,玉盘径尺者十面,珊瑚高者七八尺,金银十余库,马万余匹,均归国库。

其侄王山在集市中凌迟而死,王振全族无论老少全部斩首。

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清理王振余党后,明朝官员全部一心回到的筹备工作中,并最终获得此役胜利。

随机文章宋朝杨家将各个下场如何?七年只出战一次!马超之勇为何不被孔明重用?专家:2原因全球热气球惨剧事件,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13人死亡/判刑2年揭秘神话中四海龙王的来历,是远古洪荒时代祖龙后羿(瘦死的骆驼)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真的是美国拒绝吗/五种原因均有可能

加入收藏
Tag: 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
               

历史上记载,百万羯兵曾经到中国撒野,最后被杀得消失匿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