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帝乾隆亲批的《四库全书》为什么错字连篇?《四库全书》名字由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3 点击数:
简介:《四库全书》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8亿字,是中国最着名的古典藏书汇编之一。

但是,在这本着作中,错误百出,特别是错别字,非常多。

那么,《四库全

【菜科解读】

《四库全书》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8亿字,是中国最着名的古典藏书汇编之一。

但是,在这本着作中,错误百出,特别是错别字,非常多。

那么,《四库全书》中为啥有那么多错误呢? (四库全书) 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曾经左拼右凑,说自己是个「」。

在他做皇帝的时候, 安徽学政朱筠上奏,说《》大部分已经没了,部分散落在民间,在太平盛世应该把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

乾隆一听,感觉到自己做皇帝的时候,做了很多大事,应该和的一样,把民间的书都整理在一起。

其实,乾隆早就有修书的计划,安徽学政朱筠只不过替乾隆说出来而已。

当时,由于是少数民族的统治人多的,所以民族矛盾非常尖锐,乾隆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毁掉,或者删改。

于是,清代浩大的编纂工作开始了。

乾隆下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为啥叫做《四库全书》呢?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希望把所有的书囊括其中。

经部主要是编纂儒家经典,像这样的书籍。

史部就是指歷史,比如24史。

子部,则是诸子百家的作品,如,《》。

集,诗歌总集,像《全唐诗》等等,无法纳入上述叁种分类的书籍。

(纪晓岚) 干啥事都要有一个负责人啊?乾隆想到了纪晓岚。

纪晓岚本名,非常有才气,30岁的时候就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后来任国史馆总纂。

不过,他做官不久,就被牵连到一起官司中,被发配了。

据《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

乾隆要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纪晓岚正在新疆接受改造。

当纪晓岚接到命令后,急忙结束了劳改生活,回到北京编书。

纪晓岚从民间徵集来图书12237种,组织了4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其中仅抄写工作就有3826人,当这部着作完成的时候,不少人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

纪晓岚也很有意思,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

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

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

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

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 每天至少可抄60余万字。

《四库全书》耗时十叁年编成,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乾隆) 乾隆皇帝文学修养非常高,本人也是非常自负,身边大臣在上书言事的时候,往往都会少写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让皇帝亲自提出见解,来满足皇帝「我是最聪明」的虚荣心。

纪晓岚是个拍马屁的高手,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故意编错一些内容,比如说写几个错别字了,让皇帝指出来。

但是,乾隆起初还挺上心,时间一长,有的就没有全部看了,随后就硃批钦定。

虽然错误很浅显,很多是故意的,皇帝签字后,纪晓岚就没法改了,所以导致《四库全书》中出现很多错误。

【参考资料: 《四库全书馆研究》、《四库全书馆研究》 】 随机文章美国雅各伯蓝洞多深,40米幽深已吞噬9条生命美国黑鹰战斗机简介,最先进海军直升机(531万美元一架)abc法则沟通三原则,新业务员必须掌握的黄金沟通方法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过山风泡了两年还活着,揭秘过山风蛇追人怎么办(成S形逃跑)

榆林古城详细介绍 由皇帝钦定唯一城墙高度可超过北京的城市

榆林古城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2008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之一,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

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曾多次修建。

此城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迭经风雨侵蚀,但大部完好,不失为塞上明珠。

为重现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风采,对古城墙的研究很有必要。

历史上榆林还是首都北京的安全战略屏障,榆林是全国唯一由皇帝钦定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城市,榆林与北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安全共同体。

古代的榆林不但是军事重地,也是边疆贸易的中心和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会和交流的地方。

榆林城建位置在长乐堡与保宁堡之中,左山右水,巍然雄镇。

其城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南带榆阳水,北镇红石峡,故明代列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驻地。

由于军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榆林城池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

第一次,明成化22年(1486年)巡抚黄献向北展筑城廓,南城至今上帝庙一带,俗称北城。

第二次,弘治五年(1492年)巡抚熊绣展筑南城廓至凯歌楼(原名怀德门,正德末年巡抚都御史姚摸改为此名),俗称中城。

第三次,正德十年(1515年)总制邓璋扩筑建成南关外城,推至榆阳河沿,俗称南城。

此即历史上所称“三拓榆阳”。

从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历代驻榆官员对榆林城垣屡加修筑,除增高加厚外,并相继完成全城墙外部的青砖包砌。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榆林城垣建有东城门两座,即威宁门、振武门;南城门一座,即镇远门;西城门四座,即广榆门、宣武门、龙德门、新乐门;北城垣无城门;中部建有镇北楼,加上各城门楼,城墙四角楼及东城上的讯敌楼、观远楼,全城墙上共建有城楼14座,城周长5354步,东门、南门有瓮城,并设千斤闸,与城墙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清代,榆林城墙多次进行修筑,同治二年(1863年)北城部分城垣被流沙埋没,时值关中等地回民造反,道宪常瀚令弃北城,在广榆门东西缩筑北城墙,长438丈。

其后同治六年(1867年)、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次较大规模地修整加固城垣,直到民国年间,榆林城墙保存完好:其城廓面积2.1平方公里。

但后因兵资大部分城楼塌毁。

解放前夕宣威门(俗称大西门)犹保存完好。

今日城东南角之魁星楼遗迹尚在。

榆林城是座古城,城内外至今仍保存有很多古迹名胜,其中以星明楼、凌霄塔最负盛名。

星明楼坐落在榆林南街上,当地称为鼓楼,为三层木楼,其整个建筑全部为木料卯结而成,梁架精巧,结构合理。

星明楼底层分列四个砖石台基,每个台上排列七根粗壮的松柏木柱,支撑着高楼的全部重量。

楼顶无一根横梁,三层楼阁皆为斗拱逐层互相叠接,楼体四面飞檐外翘,宏伟壮丽。

榆林城内外遗存有古代寺庙,在榆林未立城之前的唐、宋时期有普惠泉南的天界寺。

据明代马希龙《延绥镇志》记载,榆林先后建有寿宁寺(明正统重建)、东岳庙(成化年建)、玄帝庙(成化年建)、圣母祠(成化年建)、慈恩寺(成化年建)、凌云寺(正德年建)、城隍庙(正德年重建)、戴兴寺(正德年建,原为总兵戴钦家佛祠)、龙王庙(嘉靖年建)、马王庙(嘉靖年建),龙泉寺(天启年建),以及万历年所建观音庵、洪济寺、圆觉寺、三清祠、海潮寺、金刚寺等21处,建余子俊、刘厚基等6处官祠。

清代,仍盛行建庙宇,并将明代一些官祠扩建成寺庙,如官秉忠祠改建为官福寺,张天禄祠扩建为延寿寺,至清末全城庙宇总数达50余处。

规模较大的有戴兴寺、老爷庙(在戴兴寺东)、洪济寺(在戴兴寺北)、马王庙(原市党校)、寿宁寺(今梅花楼)、大龙王庙(今区文工团)、准提寺(今区第二小学),定慧寺(今市第二医院)、龙泉寺(今一毛)、无量殿(东门外)、三义庙(榆阳桥南)、榆阳寺(凌霄塔北)、文庙(今世纪广场北)、金刚寺等。

这些庙宇几经整修形成各庙宇群体,院落有一进或多进,庙殿有一层或二层,大殿、配殿高低错落有致,主殿多为歇山顶式,墀头水磨砖或雕刻人物、花卉、鸟兽等,斗栱飞檐、五脊六兽阳合瓦顶。

寺内存有精美的明、清时期的壁画、造像、碑刻,珍贵异常。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梳理现有建筑行业的乱象和文化的缺失与断档,最大程度创造集多种功能和需求为一体的建筑文化实体空间。

强势连接建筑、文创、文化行业上下游企业和专业学术人士,联动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同传承建筑文化。

宣皇帝司马懿为什么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末年,先有宦官乱权,后有祸乱朝纲,之后“文和乱武”,天下大乱的帷幕彻底拉开。

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孙曹刘三方势力脱颖而出,成鼎足之势,并纷纷建国,于是国祚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灭亡,历史正式进入时代。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魏蜀吴谁也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乱世竟以三国归晋为终结。

众所周知,虽然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但是为司马家族铺平道路的人,却是隐忍几十载的冢虎。

而彻底架空魏室,并灭亡蜀汉的人,则是司马炎的父亲。

位于司马懿与司马昭中间的,好像是一个透明人,仿佛只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没什么大本事。

而他平定淮南二叛的时候,被文鸯吓得眼球,生生痛死,好像更体现他的无能。

那么一向果决的司马懿,在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将自己的大权,交给更有野心,更有能力的司马昭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他与司马昭一样,自幼便被司马懿亲自培养,司马懿将自己的大权,交付给也,是理所当然的。

说到此处,或许还有人会说,立嫡的时候,司马懿便提出过废长立幼的危害,再加上他亲眼见证了和的悲剧,怎么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呢?的确,这是司马懿如此安排的原因之一。

但是司马师能够继随司马懿的地位,真的仅是因为他比司马昭年长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司马师并不无能、 提起司马师,很多人会因为他没有太耀眼的成就,而误认为他无能。

但是如果细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然。

司马师之所以没有太多的建树,与他的短命有关。

公元208年才出生的他,公元255年便去世了,终年仅四十八岁,而司马懿去世时,已经是公元251年了,满打满算,司马师掌权的时间,不过四年。

再者说,他也不是毫无建树的。

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前,他担任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高平陵之变时,他守司马门,控制了京师。

之后,担任大将军一职,他凭借自己的智计,大败东吴。

另外,他虽死于淮南二叛之后,却也亲自平定了这一叛乱。

在政治上,他也有自己的贡献,据《》记载,他掌权之后,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举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执掌,朝野肃然。

这样一个司马师,怎么可能无能呢? 二、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具备政治智商 另外,司马师比司马昭的政治才能要高的多。

单论废立一事,时期,李丰等人密图除掉司马师,事败之后,司马师除去了这些人,却没有擅行废立之事,而是在将谋废帝之时,“以闻”,令太后下诏处理此事,不但达到了目的,还堵住了悠悠众口。

而想要讨伐司马昭的时候,司马昭的属下,却直接将其杀害。

因此司马昭不得后退一步,辞去了晋公的爵位。

而从“,”一言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昭的张扬。

以司马懿擅隐忍的性格,他该如何选择,根本不必犹豫。

三、司马师的心理素质强于司马昭 《晋书》记载:“宣帝之将诛,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

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意思是说,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只和司马师一起密谋,司马昭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而将要举事的时候,本该更加激动的司马师正常作息,司马昭则夜不能寐。

两人的心理素质,高下立现。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之前,司马师还阴养了三千死士,从未露出破绽。

可见,比起司马昭,他更能成大事。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司马师既无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打响架空魏室第一枪的功绩,也没有司马昭灭亡蜀汉的战绩,但是他并不无能,更不令是一个简单的过渡人物。

司马懿去世之后,由他把持朝政,不仅是因为他比司马昭年长,还因为他的能力更胜司马昭一筹。

就像即便是江东之主,也难掩之光芒一样,司马师也不该被隐藏在司马懿与司马昭父子的光环之下。

随机文章勾践尝粪惑夫差最终灭了吴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西晋刘琨(西晋)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上帝是7维空间的人,能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神仙)

加入收藏
               

风流皇帝乾隆亲批的《四库全书》为什么错字连篇?《四库全书》名字由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